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價持續走低,豬週期進入後段!專家提醒養豬人要準備好虧錢了!

文/李雋

11月17日上午, “河南肉類食品行業輝煌20年高峰論壇”(簡稱“論壇”)在鄭州市召開。

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等專家, 以及部分肉企代表出席。

論壇上, 專家對近年來的肉類行情做了分析, 並預判“豬週期即將由目前的週期性下跌期中段進入到後段, 也就是養豬人最痛恨的虧錢階段。 ”

01

丨供應丨

我國是肉類生產第一大國, 個豬出肉率待提高

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 以全球化視角, 利用大資料為大家闡述了過去20年, 尤其是去年, 中國肉類產業的發展狀況及演變趨勢。 “經過幾年潛心發展, 我國已是全球肉類生產第一大國。 去年, 我國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為8540萬噸, 占全球總產量的27%。 其中豬肉總產量是5299萬噸, 較之前年減少了188萬噸, 占全球豬肉總產量的45%, (該比例) 不再超過50%。 ”

▲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

不過李水龍也表示, 雖然我國豬肉及其製品的產量有所下降, 但活豬的存欄量、出欄量在全球總量中的占比仍超過了半數, 為54%。 2016 年, 全球活豬存欄量共8 億頭, 中國43500 萬頭;全球活豬總出欄量為12 億7000 萬頭, 中國6.85 億頭。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 我國個豬出肉率還有待提高。

論壇現場, 李水龍還分享了牛肉、羊肉及禽肉的最新資料。

2016 年, 中國牛肉總產量為717 萬噸, 占全球牛肉總產量的4.4%, 美國仍是牛肉生產第一大國, 全年總產量為1134萬噸, 巴西以年產933 萬噸的成績居第二名;我國羊肉總產量達到459 萬噸, 占全球羊肉總產量的31%, 名列第一;我國禽肉總產量是1888 萬噸, 占全球禽肉總產量的16.4%。

02

丨需求丨

豬肉消費量偏高, 牛羊肉將長期依靠進口補缺口

從肉類消費結構上看, 我國與其他肉類強國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2016 年, 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為43.3 公斤, 其中, 豬肉16.2 公斤, 牛肉9.47 公斤, 羊肉2 公斤, 禽肉15.7 公斤。 “可以看出, 豬肉和禽肉(的消費量)基本持平。 ”李水龍說, “國際上, 豬肉的消費量相對穩定, 禽肉則以每年10%的速度高速增長。 在美國這樣的肉類大國, 禽肉消費量遠大於豬肉。

與此同時, 我國2016 年的人均肉類消費量是62 公斤(不含進口), 其中, 豬肉38.3 公斤, 牛肉5.2 公斤, 羊肉3.3 公斤, 禽肉13.7 公斤。 “所以, 我國的肉類結構是, 豬肉占比62%, 牛肉8.4%, 羊肉5.4%, 禽肉22%。 ”李水龍表示, 與世界平均水準相比, 我國豬肉的消費量偏高, 牛肉與禽肉的消費量偏低。

縱觀這四大肉類, 李水龍認為, 我國在牛肉產業上的短板是相當明顯的。 2016 年, 在全球第一大牛肉消費國烏拉圭, 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9.9 公斤, 各足球強國的人均牛肉消費量均不低於25 公斤, 而在我國, 該數字僅為5.2 公斤。

“按去年的牛羊肉生產總量計算, 我國(每年)需要增產30%, 才能趕上世界平均水準。 但考慮到現有條件, 未來三至五年內, 我國都難以依靠自身力量補上供需缺口。 這也表示, 我們將長期依靠進口牛羊肉, 緩解強勁消費下的供應不足。 ”

03

丨貿易丨

今年1~8 月, 豬肉進口量同比降19%

從全球貿易量上也可一窺肉類產業的發展趨勢。 據悉, 2016 年我國共進口肉類467萬噸, 其中豬肉310 萬噸, 牛肉60 萬噸, 禽肉59 萬噸, 羊肉22萬噸。 到了今年, 情況有了新變化。

“今年1~8 月份,我國共進口豬肉及其製品161 萬噸,同比下降19%;禽肉進口量減少了29.1 萬噸, 同比下跌23.5%;但牛肉進口量達到了47.4 萬噸,同比上漲13.6%;羊肉進口量為17.6 萬噸,同比增長4.6%。”李水龍認為,豬肉進口量大幅降低與今年低迷的豬肉價格關係密切。國內豬肉價格走低,豬肉進口量隨之減少。

儘管豬肉和禽肉的進口量有所下降,但在李水龍看來,中國肉類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他透露,2019年世界豬肉大會仍將在中國召開。“肉類大國並不等於肉類強國,振興中國肉類產業仍舊任重道遠。”

04

丨難題丨

豬價持續下跌,豬市即將進入週期性下跌期後段

對於行業人士頗為關心的豬週期問題,中科易恒(北京)現代農牧資訊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馮永輝在本次論壇上作出了預判。他表示,豬價自去年6月份到達最高點之後,開始一路走低,從彼時的9 元/ 斤跌到如今的7 元/ 斤。基於目前生豬市場的情況判斷,此輪豬價下跌還將持續,明年有可能出現5 元/ 斤的超低價格。

“豬週期即將由目前的週期性下跌期中段進入到後段,也就是養豬人最痛恨的虧錢階段。”馮永輝大膽預測道。

2016 年無疑是個“金豬年”,養一頭豬的利潤可能超過1000 元,極好的行情導致去年母豬補欄量大增,而這部分產能將在今年和明年釋放。到了今年,每頭生豬的利潤只有200 元左右,和去年大相徑庭。

“資料顯示,2016 年春節之後,豬肉價格一路上漲,但2017 年春節之後卻是一路下跌。兩個相鄰年份呈現出了完全相反的(價格)走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去年缺豬,今年豬多了,(價格)走勢與需求無關,只與供應有關。”馮永輝補充說,從豬料比走勢可以看出,去年生豬市場供應端比較緊缺,今年則是供需緊平衡,之後將迎來供需均衡,最後會走向供大於求、產能過剩,所以明年豬肉進口量可能還會減少。

05

丨應對丨

環保政策成規避豬週期風險的有力抓手

面對即將到來的週期性下跌期後段,政府、協會或企業能否採取一些有效措施規避豬週期風險,以避免三年才能消化掉的被動局面出現?馮永輝認為,除了調整產能結構之外,環保政策或成為政府調節市場的有力抓手。

“首先要注意的是,生豬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不受任何限制。”馮永輝解釋,整個豬週期都是靠產能推動的,去年行情一路暴漲,一頭懷孕母豬可以賣到7000 元。雖然南方水網地帶八省於2016年採取了嚴厲的環保措施,拆除了的當地大多豬場,但這些母豬基本都被順利轉移到了新豬場,並未削減其存欄量。養殖戶去年賺到錢後繼續補充母豬,擴張產能。

“但今年情況不同,生豬市場可以說整體下降了兩個臺階,每頭豬的利潤只有200 元,如果再拆豬場,轉移母豬將變得不划算,那就只能殺掉。”馮永輝表示,這就是從源頭發生了變化,減少了供應。

在他看來,政府利用環保政策進行調節,對肉類生產企業比較有利,不僅收購價格有所降低,產品價格也會走低,較易實現產銷兩旺的局面。

資料顯示,今年1~9 月份,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屠宰量達到1.59 億頭,同比增長6.9%。李水龍對此評價說,得益於各級政府實施了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我國生豬屠宰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了。

今年豬肉進口量大幅下降,李水龍認為,這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說明我國利用進出口貿易平衡市場供需的新機制正在形成,生豬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肉類市場潛力巨大。河南肉類協會執行會長劉承信現場發言時預測,到2020 年,我國人口總數將達到14.2 億,按人均年消費70 公斤肉類算,肉類總需求量將接近1 億噸,而屆時肉類產能卻只能達到9000 萬噸,大約有1000 萬噸的供應缺口,而這部分缺口將只能通過增加產品和擴大進口兩種途徑來解決。

· END ·

“今年1~8 月份,我國共進口豬肉及其製品161 萬噸,同比下降19%;禽肉進口量減少了29.1 萬噸, 同比下跌23.5%;但牛肉進口量達到了47.4 萬噸,同比上漲13.6%;羊肉進口量為17.6 萬噸,同比增長4.6%。”李水龍認為,豬肉進口量大幅降低與今年低迷的豬肉價格關係密切。國內豬肉價格走低,豬肉進口量隨之減少。

儘管豬肉和禽肉的進口量有所下降,但在李水龍看來,中國肉類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他透露,2019年世界豬肉大會仍將在中國召開。“肉類大國並不等於肉類強國,振興中國肉類產業仍舊任重道遠。”

04

丨難題丨

豬價持續下跌,豬市即將進入週期性下跌期後段

對於行業人士頗為關心的豬週期問題,中科易恒(北京)現代農牧資訊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馮永輝在本次論壇上作出了預判。他表示,豬價自去年6月份到達最高點之後,開始一路走低,從彼時的9 元/ 斤跌到如今的7 元/ 斤。基於目前生豬市場的情況判斷,此輪豬價下跌還將持續,明年有可能出現5 元/ 斤的超低價格。

“豬週期即將由目前的週期性下跌期中段進入到後段,也就是養豬人最痛恨的虧錢階段。”馮永輝大膽預測道。

2016 年無疑是個“金豬年”,養一頭豬的利潤可能超過1000 元,極好的行情導致去年母豬補欄量大增,而這部分產能將在今年和明年釋放。到了今年,每頭生豬的利潤只有200 元左右,和去年大相徑庭。

“資料顯示,2016 年春節之後,豬肉價格一路上漲,但2017 年春節之後卻是一路下跌。兩個相鄰年份呈現出了完全相反的(價格)走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去年缺豬,今年豬多了,(價格)走勢與需求無關,只與供應有關。”馮永輝補充說,從豬料比走勢可以看出,去年生豬市場供應端比較緊缺,今年則是供需緊平衡,之後將迎來供需均衡,最後會走向供大於求、產能過剩,所以明年豬肉進口量可能還會減少。

05

丨應對丨

環保政策成規避豬週期風險的有力抓手

面對即將到來的週期性下跌期後段,政府、協會或企業能否採取一些有效措施規避豬週期風險,以避免三年才能消化掉的被動局面出現?馮永輝認為,除了調整產能結構之外,環保政策或成為政府調節市場的有力抓手。

“首先要注意的是,生豬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不受任何限制。”馮永輝解釋,整個豬週期都是靠產能推動的,去年行情一路暴漲,一頭懷孕母豬可以賣到7000 元。雖然南方水網地帶八省於2016年採取了嚴厲的環保措施,拆除了的當地大多豬場,但這些母豬基本都被順利轉移到了新豬場,並未削減其存欄量。養殖戶去年賺到錢後繼續補充母豬,擴張產能。

“但今年情況不同,生豬市場可以說整體下降了兩個臺階,每頭豬的利潤只有200 元,如果再拆豬場,轉移母豬將變得不划算,那就只能殺掉。”馮永輝表示,這就是從源頭發生了變化,減少了供應。

在他看來,政府利用環保政策進行調節,對肉類生產企業比較有利,不僅收購價格有所降低,產品價格也會走低,較易實現產銷兩旺的局面。

資料顯示,今年1~9 月份,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屠宰量達到1.59 億頭,同比增長6.9%。李水龍對此評價說,得益於各級政府實施了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我國生豬屠宰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了。

今年豬肉進口量大幅下降,李水龍認為,這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說明我國利用進出口貿易平衡市場供需的新機制正在形成,生豬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肉類市場潛力巨大。河南肉類協會執行會長劉承信現場發言時預測,到2020 年,我國人口總數將達到14.2 億,按人均年消費70 公斤肉類算,肉類總需求量將接近1 億噸,而屆時肉類產能卻只能達到9000 萬噸,大約有1000 萬噸的供應缺口,而這部分缺口將只能通過增加產品和擴大進口兩種途徑來解決。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