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口酒沒喝,檢測結果,酒駕!不服氣?再檢測,醉駕!是交警嫁禍還是另有隱情?

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余東明 見習記者 王志敏 通訊員 管唯

哈哈

第3個故事

The third story

1

法醫講述

沒喝酒血液中卻檢測到酒精

法醫如何還“醉駕者”清白

查酒駕,先吹氣,後驗血,只要血液中檢測到酒精,你就跑不了。 但是法醫卓先義卻碰到了一件咄咄怪事……

去年10月的一天,江蘇某地發生了一起兩車相撞的交通事故,交警趕到後撥打120,叫來救護車。 救護人員在進行救治的過程中,給受傷駕駛員周某進行采血。 根據執法流程,醫生采了兩管血:分為A管和B管,A管留檔,B管送檢。

交警執法

之後,交警將B管血樣送到當地一家醫療機構進行酒精檢測,結果顯示,周某的血液中酒精含量為每毫升0.35毫克。 根據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佈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規定,每毫升血液酒精含量達到0.2毫克就屬於酒駕,達到0.8毫克屬於醉駕。

按此標準,周某屬於飲酒駕車。 警方根據這一結果要對周某進行處罰。

“我根本沒有喝酒,怎麼成酒駕了?”面對警方的處罰,周某矢口否認自己喝過酒,“這個結果對我太不公平了,受到酒駕處罰是一回事,汽車損壞還得不到保險公司的理賠,我需要真相。 ”

為了對檢測結果進行進一步確認,也為了讓周某心服口服,交警將剩下的A管血樣又送到了當地另外一家醫療機構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每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居然高達0.87毫克,按規定,周某屬於醉駕。

酒駕變醉駕,周某更加不服:“我明明一滴酒都沒沾,怎麼又成了醉駕?裡面有貓膩。 ”

而此時,交警也開始對結果表示質疑:兩管血都是周某的,怎麼酒精含量卻不一樣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拿著兩份不同的檢測結果,交警不能妄下判斷。

最後,當地交警來到司鑒所尋找真相。 所幸之前檢測的兩管血還有一部分剩餘。

卓先義和他的同事們拿著這些剩餘的血樣進行重新檢測,得到的酒精含量資料與之前的檢測結果基本一致。 “我們的檢測結果顯示,B管每毫升血液酒精含量為0.33毫克,A管每毫升血液酒精含量為0.86毫克,與之前結果相差不大。

那麼

為何兩管血液都來自於一個人

結果卻相差那麼大?

到底是什麼原因?

卓先義知道,人體一旦攝入酒精,血液中就會出現一種名叫“乙基葡萄糖醛酸苷”的物質,這是乙醇在人體內的標誌性代謝物。 “如果當事人的血樣中能夠檢出乙基葡萄糖醛酸苷,那就說明他在駕車前確實飲過酒”。

待檢測樣本

接下來,卓先義再次對兩管血液進行化驗,發現裡面均沒有“乙基葡萄糖醛酸苷”的成分,這表明當事人確實在駕車前沒有喝過酒。

檢測圖譜

可是,一個沒有喝過酒的人,血液中的酒精成分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卓先義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如果不是當事人體內血液所含酒精,那就可能是血液被外部污染了,酒精是從外部進入血液的。”而這,只是卓先義的猜測。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卓先義開始求證。此時他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天,對一個近60歲的人來說,這樣的案子需要耗費他大量的心力。

實驗室

在送來的案件資料中,卓先義注意到,最初的采血工作並不是由交警完成的,而是由醫院的救護人員負責的。“我們平時在醫院抽血的時候,醫生會先用消毒液對抽血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後再將針頭插入皮膚進行抽血。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使用的消毒液可能含有酒精。”卓先義解釋。

為此,卓先義聯繫了當地交警,希望他們能夠提供采血時救護人員所使用的消毒液。然而交警並不理解卓先義的做法:“醫生使用的消毒液我們都查看過了,並不含酒精,不會有問題的。”

但是在卓先義看來,交警所說的不含酒精並不是完全沒有酒精:“在皮膚上進行消毒的消毒液,裡面含有少量的酒精,不過這個酒精揮發很快,外人不易察覺,所以交警可能忽略了。但是對我們的鑒定來說,再少的酒精都不容忽視,工作上不允許有一點點的誤差。”

最後,交警還是將當時救護車上的消毒液交給了卓先義。經檢測,消毒液裡果然含有酒精。這也證實了卓先義的猜想:抽血的針頭沾上皮膚表面消毒液裡的酒精,並將酒精混入兩管血液內,才造成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標的結果。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等著卓先義去解釋:既然兩管血液都含有酒精,那為什麼兩者的酒精含量相差甚多?“這可能是因為兩管血在放置時弄混了,不是同一個人的”。

為解決這個問題,卓先義又安排對兩管血進行DNA檢測,結果卻表明兩管血屬於同一人。

既然兩管血都是周某的,那問題肯定是出在其他方面。很快,卓先義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因為醫生在消毒時,只消毒了一次,所以抽第一管血即A管血時,酒精的濃度比較高,針頭被酒精污染得比較嚴重,進入血液的酒精含量也較高。在抽B管血時,酒精已經揮發了一部分,濃度降低,所以進入血液裡面的也比較少。這樣就使得兩管血中酒精含量不同。”

經過詳細、綜合的鑒定,司鑒所給出的鑒定結論是: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並非來自當事人飲酒。

交警部門根據這一鑒定結果還了周某清白。

標準化采血包

“用此類方式采血,容易因消毒酒精的污染而出現錯案。即便是酒駕者,也有可能提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因此,事後我們還給交警部門提了建議,讓他們給每位交警配備一個標準化的采血包,避免消毒酒精的使用。”卓先義說。

檢測圖譜

可是,一個沒有喝過酒的人,血液中的酒精成分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卓先義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如果不是當事人體內血液所含酒精,那就可能是血液被外部污染了,酒精是從外部進入血液的。”而這,只是卓先義的猜測。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卓先義開始求證。此時他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天,對一個近60歲的人來說,這樣的案子需要耗費他大量的心力。

實驗室

在送來的案件資料中,卓先義注意到,最初的采血工作並不是由交警完成的,而是由醫院的救護人員負責的。“我們平時在醫院抽血的時候,醫生會先用消毒液對抽血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後再將針頭插入皮膚進行抽血。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使用的消毒液可能含有酒精。”卓先義解釋。

為此,卓先義聯繫了當地交警,希望他們能夠提供采血時救護人員所使用的消毒液。然而交警並不理解卓先義的做法:“醫生使用的消毒液我們都查看過了,並不含酒精,不會有問題的。”

但是在卓先義看來,交警所說的不含酒精並不是完全沒有酒精:“在皮膚上進行消毒的消毒液,裡面含有少量的酒精,不過這個酒精揮發很快,外人不易察覺,所以交警可能忽略了。但是對我們的鑒定來說,再少的酒精都不容忽視,工作上不允許有一點點的誤差。”

最後,交警還是將當時救護車上的消毒液交給了卓先義。經檢測,消毒液裡果然含有酒精。這也證實了卓先義的猜想:抽血的針頭沾上皮膚表面消毒液裡的酒精,並將酒精混入兩管血液內,才造成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標的結果。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等著卓先義去解釋:既然兩管血液都含有酒精,那為什麼兩者的酒精含量相差甚多?“這可能是因為兩管血在放置時弄混了,不是同一個人的”。

為解決這個問題,卓先義又安排對兩管血進行DNA檢測,結果卻表明兩管血屬於同一人。

既然兩管血都是周某的,那問題肯定是出在其他方面。很快,卓先義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因為醫生在消毒時,只消毒了一次,所以抽第一管血即A管血時,酒精的濃度比較高,針頭被酒精污染得比較嚴重,進入血液的酒精含量也較高。在抽B管血時,酒精已經揮發了一部分,濃度降低,所以進入血液裡面的也比較少。這樣就使得兩管血中酒精含量不同。”

經過詳細、綜合的鑒定,司鑒所給出的鑒定結論是: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並非來自當事人飲酒。

交警部門根據這一鑒定結果還了周某清白。

標準化采血包

“用此類方式采血,容易因消毒酒精的污染而出現錯案。即便是酒駕者,也有可能提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因此,事後我們還給交警部門提了建議,讓他們給每位交警配備一個標準化的采血包,避免消毒酒精的使用。”卓先義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