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如何評價國產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久別重逢的國產劇類型。

周梅森的反腐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還是火過一陣的, 《忠誠》《至高利益》《絕對權力》等劇無論劇情還是演員都可算是超一流水準, 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越近兩年在網路風評大好的《大明王朝》或者《走向共和》。 而這部由陳六子陸橋山小閣老薑大牙聯繹出演的同類型劇, 就前幾集看, 同樣精彩。

回歸到電視劇劇情, 先分析一下該劇的大背景。 前兩集基本都已經交代清楚了。

1, 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空降任職漢東省;與此同時, 最高檢直接下令拘捕漢東省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

2, 丁義珍由京州市市委書記李達康一手提拔重用;負責拘捕丁義珍的公安廳長、反貪局長以及檢察長都是省委副書記高育良的學生。

3, 李達康與高育良在由正廳晉升副部過程中存在過競爭關係;李達功在領先優勢下, 由於領導下幹部被查, 被高玉良逆轉, 先行一步提拔為副部。

4, 李達康與高玉良現在同屬副部級, 李達功有趨向要接任省長, 在晉升正部的進程中再次處於領先優勢。 此時又有李領導下的幹部被查。

由此, 整部電視劇的主線劇情就昭然若揭, 整個故事顯然是將圍繞 李達康 和 高玉良 二人的衝突展開。

EP1 第一次衝突——拘捕丁義珍

第一集中, 二人之間的衝突主要在於 對丁義珍 是 由紀委雙規還是由檢察院拘捕。

省檢收到最高檢的命令後, 便來向省委彙報。 參與討論的除省委常委高、李二人外, 還有參與辦案的季檢察長、反貪局長陳海, 以及恰好在場的祁公安廳長。

戲劇性的是, 最沒有發言權的祁廳長先講話支持紀委雙規, 李 立馬表示贊同。 而祁的老師與頂頭上司 高 對此不置一詞, 直接徵詢季檢察長的意見。

高和祁的關係明顯相當密切, 季很容易會想到, 祁不走常規的發言可能是代表了高的意見。 然而按常理講, 高應該是會主張檢察院出面。 季一時不清楚高真正的想法, 於是只好劃水, 把兩種辦法利弊各陳述了一遍, 態度曖昧。

祁現場反水, 季又模棱兩可, 高只好又追問陳海意見, 陳海完全支持由檢察院拘捕。 陳海雖然態度堅定,

可惜人微言輕, 立即被李達康懟了回去。

此時的形勢, 在場五人中, 兩人支持紀委雙規, 一人支持檢察院拘捕, 一人中立。 高玉良若贊同檢察院, 勢必要和李達康正面衝突;若是不表態, 顯然將決定走紀委途徑, 主動權就在李達康手中。

高玉良神色凝重,

待李講完後, 立即又徵詢了季的意見。 此時高的態度就明晰了, 若是高也支持紀委出面, 那高、李、祁意見一致, 早就可以下結論, 而不必再費時討論。 顯然, 高還是傾向於檢察院出面。

季此時站穩了立場, 旗幟鮮明地支持檢察院拘捕。 把案子交給最高檢, 不僅避免了省委的被動, 當然也就避免了高玉良的被動。

高一邊聽一邊點頭, 神色稍許放鬆, 終於等到了理想的答案。 既然在場兩位副部級意見終於發生了分歧, 他便有理由不做決定, 請示省委書記沙瑞金。

高和沙的通話也值得一提。 雖說是為了徵詢丁義珍一事, 剛開始通話時, 高卻對此絕口不提, 只是講些題外話。 反而是沙主動提及了最高檢交待的這起案子。

很多回答在講, 高此舉是在拖延時間, 甚至還推出高是丁幕後的boss, 這其實都毫無道理。 且不說這是和新任領導通話, 就算是與父母親友打電話, 也不至於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直入主題, 總要寒暄幾句吧。

高 要請示 沙 的態度, 當然不必急於一時。 太著急, 反而容易理解不到沙的指示。

沙既然已經提到了最高檢要漢東省協助辦案,又沒有做其他指示,其實態度也就不言自明。就好比一個女生給她男朋友講dior新出了一款好看的口紅,即使只是簡單一提,但心中明顯是含著想買的意思的。

何況此時正是新任省委書記上任伊始,最高檢就對該省佈置了如此大案,結合背景一來看,很難說二者沒有任何關係。

再看沙瑞金談及此事時 氣定神閑、成竹在胸,此事他可能早已知曉。甚至一切都在掌控當中。

於是乎,瞭解了沙瑞金的態度,高玉良終於下定決心,對丁義珍立即拘捕,名正而言順。

第一場衝突,李達康敗了下風。

EP2 丁義珍案後續

會後,李達康與高玉良二人分別回去抓緊採取善後措施。

李達康所考慮的,無非是儘量降低案件影響,維護京州市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樣也是維護自己的政績。

一方面由市紀委調查丁案情況,知己知彼。另一方面由區長取代丁義珍,繼續維持工業園區投資建設現狀,拉攏客商。

而高玉良所顧慮的,則是公安祁廳長剛剛在會上的反戈一擊。祁是高的學生,又是直屬的下級,在關鍵時刻,竟然率先站在李達康的立場。高不免要將祁敲打幾句。

祁所求的,是副省長的位置。高直接明示祁對此別抱希望,並告知他此事的關鍵取決於沙瑞金。

祁一番解釋,將其反戈描繪成雙簧,反而欲蓋彌彰。

一個人在馬路上行走,若是走在馬路右側,容易被前行的車輛撞到;若是走在左側,容易被向後行的車輛撞到;倘若是走在中間,那前行逆行的車輛,都會將其撞到。

祁本是高的學生與直屬部下,卻想在高李二人間保持平衡以左右逢源。不僅高會對他產生看法,李對其政治對手的鐵杆舊部,也不會有多少好感。

其後拘捕行動失敗,祁在高心中的印象更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僅忠心存疑,做事也變得不靠譜了。

此時,丁案不得不暫時陷入停滯。

當然,在陳海的心中,拘捕不力主要該怪罪幾位在會議上反復研究,貽誤時機的領導。

但在高玉良以及檢察長的心中,該做的事情沒做好尚且可以原諒。若是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卻做了,那就不能接受了。

EP3 第二次衝突之陳岩石

丁義珍的案子毫無頭緒。於是高玉良下令把省委附近基站打出去的電話都做一遍清查。

命令下得輕描淡寫,細想卻令人後怕,一個政法委書記如此輕易就能下令偵查通話隱私,不僅包括了所有省委工作人員,甚至也包括了他的同級與上級。權力熏天的政法委可見一斑。

丁的案子暫時無法展開,劇情的發展轉向了新的衝突點。高、李二人都被陳岩石和大風廠吸引了注意力。

李需要儘快拆除大風廠,以推進光明峰專案,消除丁案的影響。而陳岩石是阻礙拆遷的最大阻力。偏偏陳岩石是高玉良的老領導。

李達康要拆廠,陳岩石阻撓拆廠。陳岩石無論是有意無意,他的背後,總是存在高玉良的身影。

陳岩石的存在,對李是阻力,對高卻是再好不過的借力。因而談到陳岩石時,高對屬下將要重視老同志的意見。而李則強調,無論是誰在背後都一概不顧。

之前,高玉良和他的學生們通過抓捕丁義珍,使李達康吃了個暗虧。如今,高玉良的老領導又退而不休,阻礙著李達康的翻身再起。

儘管陳岩石很可能是完全出於公心,但坐視此事的高玉良顯然並非看客那麼簡單。正如他在和陳談起李達康時的一句題外話,這才剛剛開了頭。

EP4 第二次衝突之大風廠

集團手握李達康 一周之內拆除的尚方寶劍。大風廠則有老領導 陳岩石 必須解決工人保障的“保護傘”。

而陳岩石之所以退休後還如此有影響力,一方面資格老、人脈廣泛,另一方面也是取決於老部下高玉良的支持。

高玉良在幕後,和李達康,在大風廠問題上再次發生衝突。衝突愈演愈烈,終於矛盾激化,發生了群體性事件。

高玉良第一時間得知了事件的消息。這樣的事情,在自媒體時代令政府難以招架。顯然此事並非他的責任,要招架自然是李達康難以招架。

隨後他立刻撥通祁廳長電話,先在祁面前斥責李達康,隨後立即要求公安廳行動。用詞上,他告訴祁莫要“貽誤戰機”。

戰機一詞實在巧妙。公安廳出動,當然不會是要和群眾作戰。作戰的物件自然就是李達康。

正如李達康在丁案上的觀點,希望地方紀委出面,和最高檢爭奪辦案權,從而避免家醜外揚。高玉良偏偏直接派省廳的員警去處理市級的事件,其心思當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希望李達康的家醜外揚得愈烈愈好。

祁廳長很明白高玉良的心思。然而不理解領導意圖是一回事,理解了領導意圖卻抵觸不執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只是副書記的高玉良在祁心中的地位已經今不如昔。

即將接任省長的李達康,在他看來是更穩妥更審時度勢的選擇。

祁先于李達康接到高玉良的電話。然而祁趕到現場時,恰好是清場工作陷入僵局,李達康百籌莫展的時刻。祁在時間上把握得相當巧妙,在李達康最需要支援的時候趕到。

祁一到,就下達了武力清場的命令。武力清場,毫無疑問是可以最快消除現場隱患的方式,但也最容易激化矛盾、釀成更嚴重後果。下這樣的命令是要擔責任的,祁一到就替李達康擔起了這個責任。

等到陳岩石趕到幫助勸退了群眾後,祁又向李達康建議借機直接拆除大風廠。長痛不如短痛,這解決的正是李達康的痛處。

最好的屬下,不僅僅是想領導是所想,還能想到領導最需要卻暫時還沒想到的。

祁廳長看穿了高玉良的心思,卻百般拖延並不執行,反而在面對李達康時,做了最貼心的屬下。

高與李的第二次衝突,付出了數條人命與數十人受傷的代價。這一場衝突,可以說二人間沒有勝利者。

雖說陳海認為,這起悲劇是腐敗引起的社會矛盾必然激化。但倘若僅僅是因為腐敗,為何此事恰好發生在丁義珍出逃後發生。顯然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若沒有李達康急切的命令,集團也不敢頻頻採取強拆措施。若沒有陳岩石與其背後高玉良的支持,大風廠也不至於一直負隅頑抗。

李達康與高玉良,在大風廠的拆遷問題上對峙,遲早是要較量出個高低。社會矛盾的必然激化,當然也包括了李與高二人矛盾的必然激化,總會有一個爆發的出口。

接下去的劇情慢慢再分析。

沙既然已經提到了最高檢要漢東省協助辦案,又沒有做其他指示,其實態度也就不言自明。就好比一個女生給她男朋友講dior新出了一款好看的口紅,即使只是簡單一提,但心中明顯是含著想買的意思的。

何況此時正是新任省委書記上任伊始,最高檢就對該省佈置了如此大案,結合背景一來看,很難說二者沒有任何關係。

再看沙瑞金談及此事時 氣定神閑、成竹在胸,此事他可能早已知曉。甚至一切都在掌控當中。

於是乎,瞭解了沙瑞金的態度,高玉良終於下定決心,對丁義珍立即拘捕,名正而言順。

第一場衝突,李達康敗了下風。

EP2 丁義珍案後續

會後,李達康與高玉良二人分別回去抓緊採取善後措施。

李達康所考慮的,無非是儘量降低案件影響,維護京州市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樣也是維護自己的政績。

一方面由市紀委調查丁案情況,知己知彼。另一方面由區長取代丁義珍,繼續維持工業園區投資建設現狀,拉攏客商。

而高玉良所顧慮的,則是公安祁廳長剛剛在會上的反戈一擊。祁是高的學生,又是直屬的下級,在關鍵時刻,竟然率先站在李達康的立場。高不免要將祁敲打幾句。

祁所求的,是副省長的位置。高直接明示祁對此別抱希望,並告知他此事的關鍵取決於沙瑞金。

祁一番解釋,將其反戈描繪成雙簧,反而欲蓋彌彰。

一個人在馬路上行走,若是走在馬路右側,容易被前行的車輛撞到;若是走在左側,容易被向後行的車輛撞到;倘若是走在中間,那前行逆行的車輛,都會將其撞到。

祁本是高的學生與直屬部下,卻想在高李二人間保持平衡以左右逢源。不僅高會對他產生看法,李對其政治對手的鐵杆舊部,也不會有多少好感。

其後拘捕行動失敗,祁在高心中的印象更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僅忠心存疑,做事也變得不靠譜了。

此時,丁案不得不暫時陷入停滯。

當然,在陳海的心中,拘捕不力主要該怪罪幾位在會議上反復研究,貽誤時機的領導。

但在高玉良以及檢察長的心中,該做的事情沒做好尚且可以原諒。若是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卻做了,那就不能接受了。

EP3 第二次衝突之陳岩石

丁義珍的案子毫無頭緒。於是高玉良下令把省委附近基站打出去的電話都做一遍清查。

命令下得輕描淡寫,細想卻令人後怕,一個政法委書記如此輕易就能下令偵查通話隱私,不僅包括了所有省委工作人員,甚至也包括了他的同級與上級。權力熏天的政法委可見一斑。

丁的案子暫時無法展開,劇情的發展轉向了新的衝突點。高、李二人都被陳岩石和大風廠吸引了注意力。

李需要儘快拆除大風廠,以推進光明峰專案,消除丁案的影響。而陳岩石是阻礙拆遷的最大阻力。偏偏陳岩石是高玉良的老領導。

李達康要拆廠,陳岩石阻撓拆廠。陳岩石無論是有意無意,他的背後,總是存在高玉良的身影。

陳岩石的存在,對李是阻力,對高卻是再好不過的借力。因而談到陳岩石時,高對屬下將要重視老同志的意見。而李則強調,無論是誰在背後都一概不顧。

之前,高玉良和他的學生們通過抓捕丁義珍,使李達康吃了個暗虧。如今,高玉良的老領導又退而不休,阻礙著李達康的翻身再起。

儘管陳岩石很可能是完全出於公心,但坐視此事的高玉良顯然並非看客那麼簡單。正如他在和陳談起李達康時的一句題外話,這才剛剛開了頭。

EP4 第二次衝突之大風廠

集團手握李達康 一周之內拆除的尚方寶劍。大風廠則有老領導 陳岩石 必須解決工人保障的“保護傘”。

而陳岩石之所以退休後還如此有影響力,一方面資格老、人脈廣泛,另一方面也是取決於老部下高玉良的支持。

高玉良在幕後,和李達康,在大風廠問題上再次發生衝突。衝突愈演愈烈,終於矛盾激化,發生了群體性事件。

高玉良第一時間得知了事件的消息。這樣的事情,在自媒體時代令政府難以招架。顯然此事並非他的責任,要招架自然是李達康難以招架。

隨後他立刻撥通祁廳長電話,先在祁面前斥責李達康,隨後立即要求公安廳行動。用詞上,他告訴祁莫要“貽誤戰機”。

戰機一詞實在巧妙。公安廳出動,當然不會是要和群眾作戰。作戰的物件自然就是李達康。

正如李達康在丁案上的觀點,希望地方紀委出面,和最高檢爭奪辦案權,從而避免家醜外揚。高玉良偏偏直接派省廳的員警去處理市級的事件,其心思當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希望李達康的家醜外揚得愈烈愈好。

祁廳長很明白高玉良的心思。然而不理解領導意圖是一回事,理解了領導意圖卻抵觸不執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只是副書記的高玉良在祁心中的地位已經今不如昔。

即將接任省長的李達康,在他看來是更穩妥更審時度勢的選擇。

祁先于李達康接到高玉良的電話。然而祁趕到現場時,恰好是清場工作陷入僵局,李達康百籌莫展的時刻。祁在時間上把握得相當巧妙,在李達康最需要支援的時候趕到。

祁一到,就下達了武力清場的命令。武力清場,毫無疑問是可以最快消除現場隱患的方式,但也最容易激化矛盾、釀成更嚴重後果。下這樣的命令是要擔責任的,祁一到就替李達康擔起了這個責任。

等到陳岩石趕到幫助勸退了群眾後,祁又向李達康建議借機直接拆除大風廠。長痛不如短痛,這解決的正是李達康的痛處。

最好的屬下,不僅僅是想領導是所想,還能想到領導最需要卻暫時還沒想到的。

祁廳長看穿了高玉良的心思,卻百般拖延並不執行,反而在面對李達康時,做了最貼心的屬下。

高與李的第二次衝突,付出了數條人命與數十人受傷的代價。這一場衝突,可以說二人間沒有勝利者。

雖說陳海認為,這起悲劇是腐敗引起的社會矛盾必然激化。但倘若僅僅是因為腐敗,為何此事恰好發生在丁義珍出逃後發生。顯然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若沒有李達康急切的命令,集團也不敢頻頻採取強拆措施。若沒有陳岩石與其背後高玉良的支持,大風廠也不至於一直負隅頑抗。

李達康與高玉良,在大風廠的拆遷問題上對峙,遲早是要較量出個高低。社會矛盾的必然激化,當然也包括了李與高二人矛盾的必然激化,總會有一個爆發的出口。

接下去的劇情慢慢再分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