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介休風物志|介子平:母親的“寒燕”

母親的“寒燕”

介子平

晉人在麵食上做足了文章, 不光下鍋煮、上屜蒸、入油炸、貼爐烤者精道, 祭供的面塑已然為藝術品, 更是精彩。 祭天、祭地、祭神、祭祖, 滿月、開鎖、上樑、上墳, 皆不離面塑。 昔時每近寒食, 便會家家捏面“燕燕”。

“燕燕”即“寒燕”, 蓋寒食前後, 燕子歸來, 家戶接應, 屬肖形塑。 經衍演, 飛禽之外, 添了走獸。 蒸熟後晾乾, 貫穿於麻繩, 間隔以幹棗, 懸於門楣, 禁火斷炊期間, 便可開食, 是寒食節的民俗裝點, 也平民人家的磨牙點心, 上古遺風矣。 據說早年間穿拴者非麻繩, 為柳枝。 柳者, “留”也, 寒食悼亡, 清明佑生, 故“燕燕”也念作“念念”, 我母親是做“寒燕”的好手。 余幼時, 每遇她操作, 便圍於面案, 幫襯著遞個梳子, 傳個剪子, 充當小工角色, 且有一種遊戲的享樂。 或豚或鼠, 似魚似蛙, 剪子絞出腳形, 梳子壓作鰭狀, 輔以搓撚成型的須髯, 再以花椒籽點睛, 傳神極了。 至於翎毛鱗介,

隨意幾剪子便可概括。 塑歸塑, 待出籠後, 另當別論, 意想不到如窯變, 腫脹而不龜裂, 誇張卻不出式。 而最後一道工序點紅痣, 則由我等完成, 快快送上筷子來, 點紅用的是筷尖, 我的小工是我弟弟。 那一酒樽吉祥紅, 說不上是什麼料做的, 使用時以水溶解, 用後晾乾, 而盛器竟幾十年未變。 花糕點, 月餅點, 過壽的生日桃點, 七夕女孩子的巧饃饃點, 結婚小登科的乳頭饃點, 外甥滿月的囫圇點, 祭神的大供小供點, 凡遇點施, 定在節慶。 小孩串門, 鄰居大嬸于眉宇間點上的那一點, 用的也是這點饃的紅料。

試堿時, 團作小丸, 半生不熟揭鍋, 掰開查看後, 便分由孩子們吃下, 據說此丸可治小兒胡說。 女兒幼時, 告狀說我用她姥姥的擦臉毛巾擦了腳,

我哭笑不得, 直怨沒有餵食過試堿團丸。

某年探母歸來, 帶了一串“寒燕”分發同事, 年輕人皆不知此為何物。 我說:若在女紅時代, 好媳婦的標準之一, 便是作花饃捏寒燕的手藝。 新媳婦上門, 婆婆指著門掛的“寒燕”予客人品賞, 客人總不免當面稱道幾句, 背地裡則早就撇了嘴。

年根裡, 八十歲的老母仍保留著蒸饃習俗。 切發麵成條狀, 兩頭各卷一棗, 合攏後便成了元寶狀, 稱“發財饃”。 順便還會蒸幾籠肖形鳥獸, 出鍋後, 再也沒了孩子們爭食場景的出現, 老人木木地看著一簸籮的手藝, 發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