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訾非:中產階級“帝王式”的選擇焦慮

1

完美主婦的強迫性人格

美劇《絕望主婦》裡的Bree努力做個“完美煮婦”, 不管是教育孩子、打扮自己, 還是料理家務、溝通鄰里, 無不按照最優方案去實施。

她的生活似乎是完美的:兒女聰明得體, 丈夫帥氣能幹, 自己呢, 美麗端莊、彬彬有禮, 看上去高不可攀。

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 華貴錦襖裡的蝨子一隻又一隻跳了出來。 丈夫突然提出要和她離婚, 理由是她總是那麼完美, 讓他受不了。 他說:“我受不了你的頭髮永遠是那麼怪誕地一絲不苟”“我受不了你早上在我還沒用完廁所, 就已經把被子疊好了”“你是穿金戴銀、橡皮做的主婦, 幽幽地說著‘我們還欠安德森一頓晚餐。 ”

丈夫說, 以前那個我愛上的女人在哪裡呢?她過去經常把麵包烤糊, 直接喝紙盒裡的牛奶?會笑。 我需要這樣的女人, 不是現在這個冷冰冰的、完美的夫人。

聽罷丈夫的表白, Bree大為感動, 但她努力保持矜持,

找個藉口溜進盥洗室哭了一場。 出了盥洗室的門, 臉上掛著總統夫人般寬容的笑容, 依舊矜持, 仿佛什麼都不曾發生。

Bree對孩子們嚴格要求, 防微杜漸, 結果孩子們l對規則十分反感, 那些她禁止的事情反而是莫大的誘惑。 她兒子做了很多可被稱作“品行問題”的事兒, 她自然特別生氣, 把他送到少教營去“矯正”。 她不能容忍家裡有這樣的一個離經叛道的兒子。 其實她兒子的狀態還不至於要送到那裡去, 但Bree對生活的要求是, 如果有個東西不完美, 她寧可把它扔出去。 她對人的態度和對待東西的態度是一樣的。

連她犯的錯誤也是完美的。 在丈夫忍受不了她的一絲不苟, 提出要離婚的時候, 她一不小心在給丈夫調的蔬菜沙拉里加了洋蔥。

對洋蔥過敏的他差點兒一命嗚呼。

後來Bree的丈夫心臟病發作, 那時Bree正在收拾房間, 她先得把被子疊好, 把床鋪好, 才能送他去醫院。 結果耽誤太久, 醫生也回天乏術。

丈夫世了, 該給親朋好友通知一下吧。 她看著牆上掛著的鐘, 現在是8點45分, 我要到9點鐘才打電話。 她一直看著鐘到9點, 才把喪事報告出去。

越講究條理, 越一絲不苟, 越不容忍錯誤, 她的生活反而越是過成了一團亂麻。 這個世界仿佛專門跟她作對似的。

在網上, 看到對Bree的評價, 還有人比較喜歡Bree, 覺得她氣質高貴, 態度莊重, 是一個很完美的女性。 也有人說她有強迫症, 她的症狀導致了家人的不幸。

Bree的確是個高雅端莊的女性。 如果你在照片裡看到她、在時尚雜誌上看到她,

也許驚為天人。 但是生活不能照著照片來過, 翻開封面、卸下婚紗, 生活是不確定的、動盪的, 而且經常是醜的, 如果人不能容忍不完美, 試圖把一切握在手裡, 恐怕要活得眾叛親離。

不過Bree並不是患上了強迫障礙(強迫症)。 強迫障礙者被一個念頭苦苦折磨的時候, 是完全脫離到了生活之外的。 Bree的一絲不苟, 如果徹底失去現實意義, 比如早上起來疊被子可以花一個多小時, 為被子上的褶皺不平所苦惱, 也為自己的苦惱而苦惱, 或者盯著時鐘思考時間是什麼而整日不能自拔, 這些想法和行為天長日久, 倒是可以稱之為強迫障礙。 強迫障礙的症狀是荒謬的, 沒有人會認為這些症狀合情合理, 包括患者自己。

而Bree的行為多少還是有些依據的。 人們也許會說“她大可不必如此, 但是也有幾分道理。 ”Bree的行為反應的是一種完美主義, 折射著一種人格——強迫性人格。 強迫性人格比較極端的情況, 在精神醫學上稱之為“強迫性人格障礙”。 但強迫性人格障礙不是強迫障礙, 不是強迫症, 而是一種性格缺陷, 在當下時代相當流行。

2

中產階級帝王式的選擇焦慮

去年美國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大事兒,美國人選出了一個長相舉止言談都粗枝大葉的人當總統。美國的精英階層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有一半的美國人並不在乎川普粗陋的言行,甚至對此還有幾分暗暗地欣賞。那些Bree們恐怕會出離憤怒。是不是很多美國人對於這個社會無休止地追求細節和精緻感到惱火呢?這世上給人帶來痛苦的,除了貧窮,還有無窮無盡地“好了還要更好”“規矩了還要更規矩”的社會風氣的折磨。

追求自由與獨立和追求精緻與完美,是兩種本可以相輔相成的人生態度,但在當今,前者可悲地迷失在後者之中。

一切都是那麼無法承受地美好,一切都是那麼令人窒息地完美。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對精緻與完美的追求會大行其道,而追求自由和獨立的精神卻容易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而逐漸式微?

對此,我並無可靠的答案,但有一個初步的猜想:有三個相互關聯的因素,是推動完美主義傾向大行其道的原因:過剩、過度競爭和多層級困境。

在物質和人力資源過剩的地方,人類反倒不會因豐富而從容,卻因可選擇的餘地太多而變得吹毛求疵。在古代,由於金字塔式的社會體制,人力和物質資源朝少數統治階層彙集,窮者食不果腹,而“大觀園”裡的大戶人家活得精雕細鏤。最吹毛求疵的地方莫過於宮廷。在紫式部的小說《源氏物語》裡,日本天皇宮廷的生活更是達到了縝密周慎的極致。在現代社會,因商業化帶來的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教育水準的提高,過剩則發生在更大的人群裡。一個在超市貨架前徘徊的中產階級,體驗到的選擇焦慮也近乎帝王式的。這就是《絕望主婦》裡美國中產階級女性的生存境遇。

3

過度競爭和多層級困境

與物質和人力資源的過剩相比,過度競爭和多層級困境,則是更為久遠和普遍的兩種現象。人類走出小團體小部落時代,形成人數眾多的層級社會結構,個體就面臨陡然增加的競爭壓力。一個部落社會裡的年輕人要想獲得良好的教育,無非是去師從內部的長者,或者去其他部落尋找名師,無需以慘烈的競爭方能獲得“好的教育”。

生活在巨大國家中的年輕人,必須戰勝千千萬萬個對手去獲得好的教育以及在教育方面勝出。在現代社會,獲得名校機會的競爭過程,無異於一場番曠日持久的精神肉搏戰。這場戰爭,讓任何一場世界大戰都相形見絀。於是年輕人學習生涯的主題,往往從獲得知識和成長人格,褪變成生存競爭。當有一萬個人在競爭幾個有限機會的時候,追求完美幾乎是必然的應對策略。

在巨型社會裡,管理層級也疊床架屋。處於較低層級的個體,將面臨來自數個層級以上的管理者評價。處於較高層級的個體與較低層級的個體缺乏實際的接觸,卻又掌握著較低層級個體的諸多重大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較低層級的個體履行自己的職責,並不意味著事情本身是否完成,而是要顧及位高者的直觀印象。

另外,從上至下的要求,經過層層過濾,也可能逐漸變得越來越苛刻。例如,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學校提高教學品質,到了學校的層面,就會窄化為向上級呈現考試成績;到了教師的層面,則進一步嚴格化為要求學生考試不要出錯、不要偏科。家長則在老師的壓力下,更是對於孩子學習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希望孩子一絲不苟。

4

樸素之美調節精神成癮物質

不論是過剩、過度競爭還是多層級困境,並都不必然導致完美主義。在這些因素和完美主義之間,有一個調節因素,那就是智慧。在這方面,我最欣賞道家的思想。物質過剩而選擇困難?在道家看來,樸素是一種珍貴的品質,智慧的人可以放棄完美而欣賞樸素之美。至於過度競爭,更是應該返璞歸真。當世人津津樂道於哈佛、耶魯“大公司”的時候,智慧的人在自身能力和充盈關係的成長中獲得快樂。

道家也是小社會的支持者,鍾愛小國寡民的生活,不願把自己的命運交托給複雜且壓抑的體制。道家對大政府的忠告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用一句俗話說就是:少管。讓人民自發地形成小團體來管理自己,從自身的錯誤裡去學習,而不是由政府來隔著遙遠的層級發佈許多不切實際的、添了東牆倒了西牆的政令。

當然,“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古人早已諳知人類的劣根性。錦上添花、完美無缺、一帆風順、孜孜以求,這些仿佛精神上的成癮物質,讓人欲罷不能。比之于追求精緻與完美,在一個富裕的時代追求自由與獨立是更為困難的選擇。家底殷實、衣食無憂者,是更願意過一種紅樓夢式的光鮮綿密的生活,還是追求樸實、主動尋求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生活?一個政府,是逐步擴張自己的權力還是不斷地縮減它們?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道家的智慧或許不曾拯救過任何一個朝代、一種文明免于完美之禍,但它至少拯救過一些作為個體的人。

作者:訾(zī)非,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2003年畢業於佐治亞大學教育心理系托蘭斯創造力和資優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2003年5月-2005年5月為北京大學心理系博士後。

主要研究領域為臨床與諮詢心理學、人格與文化心理學,長期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出版著作《完美主義研究》《感受的分析:完美主義與強迫性人格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等。

2

中產階級帝王式的選擇焦慮

去年美國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大事兒,美國人選出了一個長相舉止言談都粗枝大葉的人當總統。美國的精英階層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有一半的美國人並不在乎川普粗陋的言行,甚至對此還有幾分暗暗地欣賞。那些Bree們恐怕會出離憤怒。是不是很多美國人對於這個社會無休止地追求細節和精緻感到惱火呢?這世上給人帶來痛苦的,除了貧窮,還有無窮無盡地“好了還要更好”“規矩了還要更規矩”的社會風氣的折磨。

追求自由與獨立和追求精緻與完美,是兩種本可以相輔相成的人生態度,但在當今,前者可悲地迷失在後者之中。

一切都是那麼無法承受地美好,一切都是那麼令人窒息地完美。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對精緻與完美的追求會大行其道,而追求自由和獨立的精神卻容易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而逐漸式微?

對此,我並無可靠的答案,但有一個初步的猜想:有三個相互關聯的因素,是推動完美主義傾向大行其道的原因:過剩、過度競爭和多層級困境。

在物質和人力資源過剩的地方,人類反倒不會因豐富而從容,卻因可選擇的餘地太多而變得吹毛求疵。在古代,由於金字塔式的社會體制,人力和物質資源朝少數統治階層彙集,窮者食不果腹,而“大觀園”裡的大戶人家活得精雕細鏤。最吹毛求疵的地方莫過於宮廷。在紫式部的小說《源氏物語》裡,日本天皇宮廷的生活更是達到了縝密周慎的極致。在現代社會,因商業化帶來的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教育水準的提高,過剩則發生在更大的人群裡。一個在超市貨架前徘徊的中產階級,體驗到的選擇焦慮也近乎帝王式的。這就是《絕望主婦》裡美國中產階級女性的生存境遇。

3

過度競爭和多層級困境

與物質和人力資源的過剩相比,過度競爭和多層級困境,則是更為久遠和普遍的兩種現象。人類走出小團體小部落時代,形成人數眾多的層級社會結構,個體就面臨陡然增加的競爭壓力。一個部落社會裡的年輕人要想獲得良好的教育,無非是去師從內部的長者,或者去其他部落尋找名師,無需以慘烈的競爭方能獲得“好的教育”。

生活在巨大國家中的年輕人,必須戰勝千千萬萬個對手去獲得好的教育以及在教育方面勝出。在現代社會,獲得名校機會的競爭過程,無異於一場番曠日持久的精神肉搏戰。這場戰爭,讓任何一場世界大戰都相形見絀。於是年輕人學習生涯的主題,往往從獲得知識和成長人格,褪變成生存競爭。當有一萬個人在競爭幾個有限機會的時候,追求完美幾乎是必然的應對策略。

在巨型社會裡,管理層級也疊床架屋。處於較低層級的個體,將面臨來自數個層級以上的管理者評價。處於較高層級的個體與較低層級的個體缺乏實際的接觸,卻又掌握著較低層級個體的諸多重大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較低層級的個體履行自己的職責,並不意味著事情本身是否完成,而是要顧及位高者的直觀印象。

另外,從上至下的要求,經過層層過濾,也可能逐漸變得越來越苛刻。例如,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學校提高教學品質,到了學校的層面,就會窄化為向上級呈現考試成績;到了教師的層面,則進一步嚴格化為要求學生考試不要出錯、不要偏科。家長則在老師的壓力下,更是對於孩子學習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希望孩子一絲不苟。

4

樸素之美調節精神成癮物質

不論是過剩、過度競爭還是多層級困境,並都不必然導致完美主義。在這些因素和完美主義之間,有一個調節因素,那就是智慧。在這方面,我最欣賞道家的思想。物質過剩而選擇困難?在道家看來,樸素是一種珍貴的品質,智慧的人可以放棄完美而欣賞樸素之美。至於過度競爭,更是應該返璞歸真。當世人津津樂道於哈佛、耶魯“大公司”的時候,智慧的人在自身能力和充盈關係的成長中獲得快樂。

道家也是小社會的支持者,鍾愛小國寡民的生活,不願把自己的命運交托給複雜且壓抑的體制。道家對大政府的忠告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用一句俗話說就是:少管。讓人民自發地形成小團體來管理自己,從自身的錯誤裡去學習,而不是由政府來隔著遙遠的層級發佈許多不切實際的、添了東牆倒了西牆的政令。

當然,“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古人早已諳知人類的劣根性。錦上添花、完美無缺、一帆風順、孜孜以求,這些仿佛精神上的成癮物質,讓人欲罷不能。比之于追求精緻與完美,在一個富裕的時代追求自由與獨立是更為困難的選擇。家底殷實、衣食無憂者,是更願意過一種紅樓夢式的光鮮綿密的生活,還是追求樸實、主動尋求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生活?一個政府,是逐步擴張自己的權力還是不斷地縮減它們?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道家的智慧或許不曾拯救過任何一個朝代、一種文明免于完美之禍,但它至少拯救過一些作為個體的人。

作者:訾(zī)非,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2003年畢業於佐治亞大學教育心理系托蘭斯創造力和資優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2003年5月-2005年5月為北京大學心理系博士後。

主要研究領域為臨床與諮詢心理學、人格與文化心理學,長期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出版著作《完美主義研究》《感受的分析:完美主義與強迫性人格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