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17.12.2風雲縱隊穿越趙溝古村——石峰峪

趙溝村位於澠池縣段村鄉境內, 已有上千年歷史, 是三門峽乃至河南省明清古建築群保護最好的村落之一。 由於該村處於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 至今仍保持著原始村落的風貌和純樸的民風習俗。 古村石板路蜿蜒迂回、曲徑通幽, 石壁、石牆順勢而建, 石碾、石磨、石臼呼應顧盼, 古廟、古祠、古宅古樸典雅、別具一格, 被外界譽為“中原石頭城、深山小迷宮”, 2007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文聯批准為“河南省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間建築保護專案”。 坐在村口那2000多年的古槐下小憩, 任庇護了多少清涼的過往的大樹, 或綠的濃蔭黃的繁華央或肆意張揚的枝幹包裹起自身,

放空自己, 尋求哪怕短暫的撫慰;走近冬暖夏涼的鏡泉, 鞠一捧清涼的泉水洗洗臉潤潤喉;在露天的書山影劇院, 順手拉一把農家灶台邊的小椅兒坐下, 看一場車馬喧囂的悲歡離合;那用山裡的料薑石頭砌起來石頭牆、土坯房、石頭鋪就的路, 石牆下的養蜜蜂的箱子、土牆上晾掛柿餅留下的木楔, 曾經書寫了怎樣的滄桑與繁華。 村南面的山脊高低起伏, 有一處是三峰相連好似古時放毛筆的架子被稱為筆架山, 最高處海拔一千二百余米。 石峰峪景區位於趙溝古村的西南方向, 兩地被大山隔開, 景區內的天橋溝的岔溝地橋溝、千佛崖在景區最東面, 石峰峪景區又被重新開發為仙門山景區正在建設中。
12.2週六風雲縱隊本計畫穿越山峰峪--石峰峪, 由於車輛被換成了豪華型旅遊大巴無法到達山峰峪南面的台口村我們驢友再次穿越趙溝古村--石峰峪。 我們曾經在16年初來到過這裡, 古村的一切毫無變化, 只是在村口古樹下的牆壁上多了兩幅海報, 去年這裡拍過電影。 我們在村裡沒有過多的停留, 由村東面的人馬梁一路向南攀升到達村南面筆架山的東面, 我們沿筆架山的山脊一路向西行進, 在山下看似不大的幾個埡口到了上面還真是不低。 山脊上本無路, 過去村民上山采藥踩出來的路型還依稀可見, 去年我們走過的痕跡有時也看不清楚了, 有些地方同以前走過的路有不同了。
走完筆架山, 又翻過一道山梁我們沿山坡北下到達千佛崖, 過千佛崖沿景區的石階路下小一線天, 到達地橋, 過了地橋後基本上到達天橋溝的溝口, 這裡又被修好了大路。 走到天橋溝與瓦廟溝的交匯處, 看到新立的牌子, 這裡已是在建的仙門山景區了。

本次出行驢友老虎、宣倩紅楓、玫瑰、山青水白、悠悠、沉默、雪豹、飛揚、禮尚往來、天藍藍、老範、自來水、瞌睡蟲、杜鵑、心雨、美麗凍人、老梁、大漠孤煙、以誠相待、臘梅、蒲公英在到達筆架山最西面的山頭後留影。

本次徒步軌跡。

豪華大巴把我們帶到趙溝古村村頭。

靜靜的鏡泉。

驢友觀看古樹。

新加的海報。

古樹介紹。

驢友們越過村莊。

回望古村西北方向的香爐山。

南眺筆架山。

攀登人馬梁。

途中小息。

登上一個山頭。

驢友老梁。

總是上上下下的行進。

七十多歲的老梁走在最前頭。

驢友臘梅。

美驢蒲公英。

美驢杜鵑、臘梅、蒲公英、美麗凍人、玫瑰。

驢友老梁。

又翻過一個山頭。

又下坡了。

向上攀登。

想懸崖邊行進。

筆架山的埡口。

津ICP備05004140號-10 ICP證 津B2-20110106 天津信一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驢友觀看古樹。

新加的海報。

古樹介紹。

驢友們越過村莊。

回望古村西北方向的香爐山。

南眺筆架山。

攀登人馬梁。

途中小息。

登上一個山頭。

驢友老梁。

總是上上下下的行進。

七十多歲的老梁走在最前頭。

驢友臘梅。

美驢蒲公英。

美驢杜鵑、臘梅、蒲公英、美麗凍人、玫瑰。

驢友老梁。

又翻過一個山頭。

又下坡了。

向上攀登。

想懸崖邊行進。

筆架山的埡口。

津ICP備05004140號-10 ICP證 津B2-20110106 天津信一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