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避免孩子失學輟學 “官告民”是最後的手段了嗎?

近日, 雲南首例因輟學引發的“官告民”案件, 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啦井鎮新建村公開審理。 啦井鎮人民政府將5戶學生家長告上法庭, 要求依法判令學生家長立即送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法庭調解後, 雙方當場就學生返校時限、共同勸導事宜等達成共識。

控輟保學“官告民”, 在全國並非個例。 比如, 2001年9月, 家住貴州省安龍縣平樂鄉的農民韋其明, 被鄉政府告到了法院, 理由是他“侵害了子女受教育的權利”。 法院隨後判決被告停止對其子女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權利的侵害,

責令被告立即履行送子女複學的義務。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2006年6月29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要求,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 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保證教育教學品質。 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今年7月,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準的通知》提出要避免因貧失學輟學, 避免因上學遠上學難輟學,

避免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輟學, 落實政府及社會各方控輟責任。 通知為“控輟保學”工作提出了要求, 也指明了方向。

各地方政府也在人力、財力上更加注重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 黑龍江省今年相繼出臺了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低保家庭寄宿制學生實行就餐補貼、貧困家庭學生認定的指導意見等地方政策,

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並完成學業。 針對農村貧困地區, 進一步完善定向招生專項計畫政策, 拓寬了農村學生就讀重點高校的升學管道, 三年累計下達計畫1486人;陝西省漢中市設立40萬元以上的教育救助專項資金, 對落實資助政策後仍特別困難的學生再次幫扶支持, 確保貧困學生不因貧失學, 僅上半年就有4558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享受到教育助學政策支持, 資助金額3172萬元;位於廣西西北部的巴馬瑤族自治縣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 春季學期撥付資金1180萬元, 覆蓋228所學校29142名學生, 截至10月底, 秋季學期已撥付近760萬元, 覆蓋217所學校近30000名學生。

對此, 網友拷問靈魂表示, 就業問題是求學不熱心的根本。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 過去幾年就業壓力非常大, 這是由於城鎮有新成長的勞動力, 如大學生就業, 近兩年都有接近700萬人。 每年在5-8月, 從統計局調查的資料來看, 青年人的失業率, 特別大專及以上調查失業率會上升一些, 9月份以後則會下降。

目前, 各級政府把就業當做頭等大事, 實施就業優先的戰略, 採取了正確的就業計畫、規劃、政策, 特別針對大學生採取了一系列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孩子輟學, 原因很多。 比如, 有孩子厭學、學習困難、家庭貧困等表層的因素, 更有家長不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以“讀書無用論”影響孩子等深層的根源。

對此, 網友曉淩表示:一定要讓家長充分的認識到, 孩子學習文化的重要性, 即使種田也必須要有文化, 有文化的人種田與無文化的人種田, 是完全不一樣的。

(綜合自:新華網、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金融資訊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