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大學畢業生“買”崗位是創新之舉

國新辦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介紹《關於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有關情況。 他表示, 《意見》明確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可同等享受企業吸納就業的扶持政策, 包括稅收減免、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入職定點體檢和體檢結果互認機制。 (4月7日 中國新聞網)

高校畢業生每年都在遞增, 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795萬再創新高, 就業任務非常的繁重, 要妥善安排畢業生就業, 還需最大限度地挖潛力, 擴展多管道, 廣開就業門路。

對吸納就業的社會組織予以扶持政策, 減免稅費, 提供補貼等方式實則就是讓利出錢政府買崗位, 此種“買”既體現出政府的責任又為社會組織接納畢業生減輕負擔, 不失為一種創新之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之一, 對於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如果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其的學識就難以發揮,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浪費;再則, 沒有崗位就沒有收入, 經濟上不能獨立, 繼續呆在家中“啃老”增加了家庭的負擔;尤其是整天呆在家中無所事事, 情緒不穩定, 對社會穩定也將帶來隱患。 安置好高校畢業生不比一般的就業, 對政府來說是一大考題。

誠然, 大學生就業有多條路可走, 其中最為提倡的是自已創業, 能自己創業當然好,

不僅可以解決自身就業的問題, 還可以安排其他人就業, 但走創業之路不是那麼容易的, 得有資金有膽識, 還得有較高的承擔風險的能力, 不是誰想當老闆都能當得了的, 總體來說大部分人都將雇傭於他人, 通過招聘的方式自主擇業。

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已經有相應的扶持政策, 企業安排是大頭, 但是畢業生人數多, 壓力大, 光靠企業還難以完全徹底消化。 從目前看, 社會組織發展速度相當快, 服務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別看它們小, 但數量非常多, 分散在每一個角落, 將就業管道延伸到社會組織, 將進一步開拓就業空間。

吸納就業予以政策扶持, 社會組織的負擔就將減輕, 由此就有興趣吸納, 為高校就業者挖“坑”,

安排的人越多, 享受的優惠就越大, 無疑有助於調動社會組織增加新崗位的積極性, 將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

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 如通過牽線搭橋、培訓就業、創業優惠等等, 而對社會組織減免稅費等是最好的開源措施之一。 以減免稅費等向社會組織進行購買崗位, 既可以讓社會組織獲利帶來經濟效益, 也能收到良好社會效益, 對就業和安排就業者都有好處。

文/羅瑞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