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滅亡之後,宮女依然滋潤,為何到了日本人手中,宮女卻遭了殃

辛亥反動的迸發, 終於了卻了在中國根深蒂固, 深紮了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終於宣佈崩潰, 但是, 清朝皇帝溥儀, 卻沒此前歷朝歷代末代皇帝結局淒慘。

在1912年2月, 溥儀退位, 不只尊號不變, 民國政府照舊以外國君主之禮看待溥儀, 允其住紫禁城內, 每年支付400萬兩費用, 侍衛僕人宮女們照常運用, 以至連王公大臣都一同留用了。 為何退位後的溥儀還有如此待遇?今天我們就來剖析一下。

首先, 我們來看清朝是如何淪亡的, 在辛亥反動迸發後, 國民反動軍並沒有攻入北方, 直接把清朝皇親國戚以及大臣給宰了, 當時, 皇宮之內, 立憲派和反動派正在竭力爭辯著, 立憲派結合了皇室權力, 佔領了上風, 因而清廷承諾實行立憲制, 就好像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普通。 不過, 最初的君主立憲不過是清廷的一個幌子, 內閣的大多數成員照舊還是皇親國戚, 無法完成其真正的目的,

所以, 反動派重新奪回了上風, 在南方反動軍的努力下, 各省份相繼宣佈獨立, 清廷兵權在握的袁世凱奉命征伐反動軍, 只是, 袁世凱應用兵權, 一方面和南方會談, 以清帝溥儀退位為條件, 和反動派議和。

這就是遜清小朝廷產生的背景, 其實, 溥儀退位, 已然是放棄了一切權利, 被民國政府幽禁在紫禁城, 只需溥儀不搞事, 還是可以得到民國政府的維護和優待。 諸位看官別以為只是民國政府憐惜的結果, 其實, 溥儀還是一位很重要的角色, 不可以任其四處流竄。 1924年, 馮玉祥在發起北京政變之後, 就犯了這麼一個極大的錯誤, 他把溥儀及其小朝廷驅趕出了宮廷。

出宮的溥儀能有什麼生活呢?清王朝的糜爛早已令百姓對他們痛恨不已,

溥儀怎樣敢留在北京, 所以他先是逃到了東邊的天津, 於是, 有心人就盯上了溥儀這杆大旗幟。 有心人還不是他人, 正是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的日本, 日本在溥儀退位後, 竭力尋覓溥儀的下落, 最後找到他了以後還派遣軍隊從天津把溥儀護送到了東北, 其目的, 正是為日本樹立滿洲國而造勢。 最終, 溥儀的存在, 協助日自己在東北得以穩定其統治, 民國政府對其是迫不得已。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別看溥儀及其清廷曾經是強弩之末, 可是, 關於封建帝制來說, 反動派固然強大, 但他們也不是那麼好消滅的。 至於在滿洲國時期, 溥儀的小朝廷可沒有原來那麼風光了, 許多僕人特別是宮女就要被解散,

日自己可不是冤大頭, 保你不死就算不錯了, 可不會再花這些沒有意義的錢供著溥儀的。

所以, 遜清小朝廷的宮女們可就遭了殃, 在皇宮裡固然只是個奴才, 但是還是比普通老百姓過的細潤的。 除了個少數在宮裡存了點小錢的宮女, 大多數都在要到社會上去另營生路, 有的運氣好的, 得以出嫁成家, 有的則被拐賣, 或為僕役, 或為妓女, 更有甚者是無依無靠, 鰥寡孤獨的, 只可以在寒風中被活活的凍死。 這樣的結局, 跟曾經皇宮裡的生活, 幾乎大相徑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