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述隋唐十八路反王 第一無人不知 最後一個為突厥頭號戰將

十八路反王為我國古典小說《說唐》、《大唐秦王詞話》裡的主要人物。 。 而在評書中, 圍攻隋煬帝的有十八路反王, 他們是大魔國混世魔王、大樑王、小梁王、濟甯王、江南王、王高士達、海州王高士魁、陳州王吳可玄、王、河北鳳鳴王、金提王、西秦霸王、宋義王、相州白禦王、兗州魯王徐圓朗等人。

關於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說法, 比如王、定陽王、夏明王、王、西魏王李密、高麗王李鳳、英王哈洪太、寧夏王馬德來、甘肅王謝天豹、沙陀羅王羅鐵漢、襄陽王雷大鵬、荊州王劉大朋等等, 每個說書者都有自己的說法。

1、金墉城李密稱西魏王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 字玄邃, 一字法主, 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 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 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 隋末天下大亂時, 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 稱魏公。 率瓦崗軍屢敗隋軍, 威震天下。 在瓦崗軍原領袖翟讓準備讓位給他時, 翟讓的哥哥卻從中阻攔。 他不得已殺瓦崗軍舊主翟讓, 引發內部不穩, 被隋軍屢敗。 後被越王楊侗招撫, 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 不久被王世充擊敗, 率殘部投降李唐。 沒過多久又叛唐自立, 被唐將盛彥師斬殺于熊耳山。

2、濟甯王薄稱知世王

王薄(?―622年), 齊郡鄒平(今山東鄒平北)人, 隋未農民起義軍領袖。 隋大業七年(611年), 王薄因兵役繁重, 與同郡孟讓以長白山為據點發動農民起義, 自稱“知世郎”, 作《無向遼東浪死歌》, 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 活動在齊郡、濟北郡之間, 山東農民紛紛響應。

大業八年(612年), 起義軍擴大至數萬人, 聲勢浩大, 屯于泰山下。 由於麻痹輕敵, 為隋齊郡通守張須陀所敗。 王薄率軍北渡黃河, 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擊敗。 王薄被迫北上與孫宣雅、赫孝德等起義軍會合, 眾達十余萬人, 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 張須陀率兵兩萬增援章丘城, 再次擊敗起義軍。 此後, 王薄率起義隊伍轉戰于山東中部地區。 唐武德二年(619年), 王薄率眾投奔宇文化及, 駐守聊城。 竇建德攻聊城時, 王薄開門引竇軍擒宇文化及。 同年降唐, 被任命為齊州總管。 武德五年(622年)為仇家所殺。

3、濟南唐璧稱濟南王

唐璧, 小說《說唐》和評書《隋唐演義》中的人物, 將門之後, 濟南府節度使、鎮台大將軍, 北平王羅藝的門生, 麾下有鐵槍將來護兒等名將, 秦瓊被羅藝推薦到濟南府, 在唐璧屬下做過旗牌官。

4、山后劉武周稱定陽王

劉武周(?-西元620年8月),祖籍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遷居馬邑(今山西朔州)。[1]在隋末群雄競起的紛亂形勢中,劉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佔據了有充足食糧和庫絹的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但是,劉武周“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在並汾一帶沒有取得地主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建立起鞏固的統治基礎。在與李唐王朝的交戰中,曾大破李元吉,席捲晉陽,但不久為李世民所敗,劉武周棄並州,北奔突厥,不久,被突厥殺死。

5、河北李子通稱鳳鳴王

李子通(?―622年),東海丞縣(今山東棗莊南)人 ,隋末江淮地區農民起義軍領袖。最初參加長白山(今章丘東北)左才相部起義軍,因待人寬厚,人多歸附。後遭左才相猜忌,於是率眾南渡淮水與杜伏威合兵。不久又與杜伏威決裂,進據海陵(今江蘇泰州),自稱將軍,擁兵二萬人。615年,自稱楚王。619年,佔據江都(今江蘇揚州),自稱皇帝,國號吳,年號明政。後徙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占地東到會稽,南至五嶺,西抵宣城,北達太湖。621年,為杜伏威擊敗,被俘後執送長安。622年,欲東山再起,於是逃脫南返,在藍田被捕殺。

6、亳州朱粲稱南陽王

朱粲(?-621年),亳州城父(今安徽亳州)人,隋末唐初割據軍閥。朱粲年輕時曾任縣中佐吏,後來趁亂為禍,自稱迦樓羅王,為人非常殘暴,他攻打下來的城市,多是搶劫一空,連人都不放過,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武德四年(621年),被李世民所擒,殺於洛陽。被斬時,圍觀的百姓爭相用瓦石投擊他的屍身。

7、相州高談聖稱白禦王

白禦王高談聖 ,《說唐》、《大唐秦王詞話》中的十八路反王之一,原型是高曇晟。原為相州刺史,為官清正廉潔。奸相宇文化及舉薦吃小人的麻叔謀,做開鑿運河的總管。麻叔謀貪得無厭殘酷成性,下令各沿河州縣解送小兒百名供奉自己。高談聖大怒,打死了傳令的差官。麻叔謀遂率軍來攻,雄闊海率領相州百姓打死麻叔謀,擁高談聖為白禦王,高舉義旗反隋。楊廣下揚州觀瓊花,高談聖等反王會師四平山,結成聯盟共同截殺楊廣。隋滅後李世民攻打王世充,高談聖等反王發兵救援,在兩軍交鋒中被羅成挑于馬下。

8、曹州孟海公稱宋義王

孟海公(?―621年),曹州濟陰(濟陰治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孟海鎮孟海村人)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大業九年(613年),孟海公在周橋聚眾起義,佔有曹、戴兩州(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牡丹區、成武縣一帶,),自稱錄事,擁有部眾三萬人。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遇弑後,孟海公自稱宋義王。武德三年(620年),竇建德從河北率軍渡過黃河南下,孟海公不敵戰敗後,因而歸附竇建德。竇建德留部將范願守曹州,孟海公隨竇軍西進洛陽救援王世充,但因為士卒疲憊,屢戰不利。竇建德不聽淩敬提出的改道攻入關中,結果在成皋一戰遭李世民擊敗,全軍覆沒,孟海公被俘,押解到長安。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孟海公處死。

9、江陵蕭銑稱梁

無圖蕭銑(583年-621年),西梁宣帝蕭詧曾孫,安平忠烈王蕭岩之孫,安平文憲王蕭璿之子,西梁靖帝蕭琮堂侄,隋末唐初地方割據勢力首領。隋大業元年(605年),蕭銑之叔伯姑母被隋煬帝冊立為皇后,即蕭皇后。蕭銑於是被任為羅縣縣令。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在羅縣起兵,自稱梁公。十月,自稱梁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陽稱帝,國號梁,建元鳴鳳,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內),北至漢水,擁有精兵40萬,雄踞南方。武德四年(621年),蕭銑兵敗降唐,押往長安被斬首,時年39歲。

10、李涼州李軌稱大涼

李軌(?―619年),字處則,甘肅武威人 。河西著名豪望,為人機智多謀,能言善辯,又能賑濟貧窮,被鄉里稱道。隋大業末年被任為武威郡鷹揚府司馬。隋唐年代甘肅河西地區割據者,曾稱帝,後兵敗於唐朝。

11、明州張金稱稱齊王

張金稱(?-617)隋末清河鄃縣(今山東省夏津縣,位高唐縣西北)人。隋末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後被鎮壓。體貌壯偉、勇猛任俠。

12、兗州徐元朗稱魯王

徐元朗一般指徐圓朗徐圓朗(?―623年),兗州(治今山東兗州)人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大業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攻佔東平(今山東鄂城東),分兵略地,有眾二萬餘人。後附李密。李密敗,降王世充。王世充敗,降唐。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犧牲後,他與竇建德舊部共推劉黑闥再起。旋據地自稱魯王。武德六年(623年),與劉黑闥先後敗死。

13、蘇州沈法興稱上樑王

沈法興(?-62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隋末唐初割據勢力。初任吳興郡守。義寧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殺隋煬帝,沈法興於是以誅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擁兵六萬,不久佔據長江以南十幾個郡。武德二年(619年),自稱梁王。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江,佔領京口(今江蘇鎮江),沈法興遂放棄毗陵,投奔吳郡(今江蘇蘇州)。後來杜伏威使輔公祏以精卒數千人討伐李子通。李子通被杜伏威擊敗後,東走太湖,又組織武裝,襲擊沈法興。沈法興大敗棄城,率左右數百人投靠聞人遂安(聞人是複姓),聞人遂安派遣部將李孝辯前去迎接。沈法興途中後悔,預謀殺李孝辯,在會稽被識破。李孝辯發兵將其包圍,沈法興走投無路,投江自殺。

14、楚州高士達稱冀州王

高士達,是隋末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大業七年(西元611年)率千餘人在清河(今屬河北)起義,佔據楚州,自稱冀州王,戰死。

15、湖廣雷大鵬稱楚王

雷大鵬,小說《說唐》中的人物,湖廣人氏,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最後投降唐朝

16、河南王世充稱洛陽王

王世充(?-621年),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王世充自小喜好經史和兵法,開皇年間,因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至江都宮監,為隋煬帝信任,後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他曾帶軍到雁門勤王。西元617年,被李密戰敗,入據洛陽。煬帝被殺後,他與元文都、盧楚等擁越王楊侗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崗眾將。西元619年廢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年號開明。西元621年,李世民擊敗王世充,鄭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17、夏州竇建德稱夏明王

竇建德(573-621年),祖籍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市),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縣)人。隋末河北農民起義軍領袖,東漢大司空竇融17世孫,遼東宣王竇拓玄孫。世代務農,曾任裡長,尚豪俠,為鄉里敬重。大業七年,隋煬帝募兵征討高句麗,竇建德在軍中任二百人長。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抗拒東征,並助同縣人孫安祖率數百人入漳南東境高雞泊,舉兵抗隋。及後,竇建德家人被隋軍殺害,乃率部眾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達的起事軍隊。先後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國,稱雄河北。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為救王世充,在虎牢關一役被李世民擊敗並被俘,同年被唐高祖處死于長安。

18、沙沱羅呼羅國王稱突厥王

呼羅國王,單田芳隋唐評書中的人物,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驍勇善戰,是第十一傑,也是《》中之一。仍是呼羅國王。

劉武周(?-西元620年8月),祖籍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遷居馬邑(今山西朔州)。[1]在隋末群雄競起的紛亂形勢中,劉武周率先起兵,依附突厥,圖謀帝業,進而“率軍南向以爭天下”,佔據了有充足食糧和庫絹的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但是,劉武周“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在並汾一帶沒有取得地主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建立起鞏固的統治基礎。在與李唐王朝的交戰中,曾大破李元吉,席捲晉陽,但不久為李世民所敗,劉武周棄並州,北奔突厥,不久,被突厥殺死。

5、河北李子通稱鳳鳴王

李子通(?―622年),東海丞縣(今山東棗莊南)人 ,隋末江淮地區農民起義軍領袖。最初參加長白山(今章丘東北)左才相部起義軍,因待人寬厚,人多歸附。後遭左才相猜忌,於是率眾南渡淮水與杜伏威合兵。不久又與杜伏威決裂,進據海陵(今江蘇泰州),自稱將軍,擁兵二萬人。615年,自稱楚王。619年,佔據江都(今江蘇揚州),自稱皇帝,國號吳,年號明政。後徙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占地東到會稽,南至五嶺,西抵宣城,北達太湖。621年,為杜伏威擊敗,被俘後執送長安。622年,欲東山再起,於是逃脫南返,在藍田被捕殺。

6、亳州朱粲稱南陽王

朱粲(?-621年),亳州城父(今安徽亳州)人,隋末唐初割據軍閥。朱粲年輕時曾任縣中佐吏,後來趁亂為禍,自稱迦樓羅王,為人非常殘暴,他攻打下來的城市,多是搶劫一空,連人都不放過,是一位著名的吃人魔王。武德四年(621年),被李世民所擒,殺於洛陽。被斬時,圍觀的百姓爭相用瓦石投擊他的屍身。

7、相州高談聖稱白禦王

白禦王高談聖 ,《說唐》、《大唐秦王詞話》中的十八路反王之一,原型是高曇晟。原為相州刺史,為官清正廉潔。奸相宇文化及舉薦吃小人的麻叔謀,做開鑿運河的總管。麻叔謀貪得無厭殘酷成性,下令各沿河州縣解送小兒百名供奉自己。高談聖大怒,打死了傳令的差官。麻叔謀遂率軍來攻,雄闊海率領相州百姓打死麻叔謀,擁高談聖為白禦王,高舉義旗反隋。楊廣下揚州觀瓊花,高談聖等反王會師四平山,結成聯盟共同截殺楊廣。隋滅後李世民攻打王世充,高談聖等反王發兵救援,在兩軍交鋒中被羅成挑于馬下。

8、曹州孟海公稱宋義王

孟海公(?―621年),曹州濟陰(濟陰治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孟海鎮孟海村人)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大業九年(613年),孟海公在周橋聚眾起義,佔有曹、戴兩州(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牡丹區、成武縣一帶,),自稱錄事,擁有部眾三萬人。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遇弑後,孟海公自稱宋義王。武德三年(620年),竇建德從河北率軍渡過黃河南下,孟海公不敵戰敗後,因而歸附竇建德。竇建德留部將范願守曹州,孟海公隨竇軍西進洛陽救援王世充,但因為士卒疲憊,屢戰不利。竇建德不聽淩敬提出的改道攻入關中,結果在成皋一戰遭李世民擊敗,全軍覆沒,孟海公被俘,押解到長安。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孟海公處死。

9、江陵蕭銑稱梁

無圖蕭銑(583年-621年),西梁宣帝蕭詧曾孫,安平忠烈王蕭岩之孫,安平文憲王蕭璿之子,西梁靖帝蕭琮堂侄,隋末唐初地方割據勢力首領。隋大業元年(605年),蕭銑之叔伯姑母被隋煬帝冊立為皇后,即蕭皇后。蕭銑於是被任為羅縣縣令。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在羅縣起兵,自稱梁公。十月,自稱梁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岳陽稱帝,國號梁,建元鳴鳳,置百官,均循梁朝故制。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內),北至漢水,擁有精兵40萬,雄踞南方。武德四年(621年),蕭銑兵敗降唐,押往長安被斬首,時年39歲。

10、李涼州李軌稱大涼

李軌(?―619年),字處則,甘肅武威人 。河西著名豪望,為人機智多謀,能言善辯,又能賑濟貧窮,被鄉里稱道。隋大業末年被任為武威郡鷹揚府司馬。隋唐年代甘肅河西地區割據者,曾稱帝,後兵敗於唐朝。

11、明州張金稱稱齊王

張金稱(?-617)隋末清河鄃縣(今山東省夏津縣,位高唐縣西北)人。隋末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後被鎮壓。體貌壯偉、勇猛任俠。

12、兗州徐元朗稱魯王

徐元朗一般指徐圓朗徐圓朗(?―623年),兗州(治今山東兗州)人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大業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攻佔東平(今山東鄂城東),分兵略地,有眾二萬餘人。後附李密。李密敗,降王世充。王世充敗,降唐。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犧牲後,他與竇建德舊部共推劉黑闥再起。旋據地自稱魯王。武德六年(623年),與劉黑闥先後敗死。

13、蘇州沈法興稱上樑王

沈法興(?-62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隋末唐初割據勢力。初任吳興郡守。義寧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殺隋煬帝,沈法興於是以誅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擁兵六萬,不久佔據長江以南十幾個郡。武德二年(619年),自稱梁王。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江,佔領京口(今江蘇鎮江),沈法興遂放棄毗陵,投奔吳郡(今江蘇蘇州)。後來杜伏威使輔公祏以精卒數千人討伐李子通。李子通被杜伏威擊敗後,東走太湖,又組織武裝,襲擊沈法興。沈法興大敗棄城,率左右數百人投靠聞人遂安(聞人是複姓),聞人遂安派遣部將李孝辯前去迎接。沈法興途中後悔,預謀殺李孝辯,在會稽被識破。李孝辯發兵將其包圍,沈法興走投無路,投江自殺。

14、楚州高士達稱冀州王

高士達,是隋末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大業七年(西元611年)率千餘人在清河(今屬河北)起義,佔據楚州,自稱冀州王,戰死。

15、湖廣雷大鵬稱楚王

雷大鵬,小說《說唐》中的人物,湖廣人氏,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最後投降唐朝

16、河南王世充稱洛陽王

王世充(?-621年),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王世充自小喜好經史和兵法,開皇年間,因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至江都宮監,為隋煬帝信任,後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他曾帶軍到雁門勤王。西元617年,被李密戰敗,入據洛陽。煬帝被殺後,他與元文都、盧楚等擁越王楊侗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崗眾將。西元619年廢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年號開明。西元621年,李世民擊敗王世充,鄭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17、夏州竇建德稱夏明王

竇建德(573-621年),祖籍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市),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縣)人。隋末河北農民起義軍領袖,東漢大司空竇融17世孫,遼東宣王竇拓玄孫。世代務農,曾任裡長,尚豪俠,為鄉里敬重。大業七年,隋煬帝募兵征討高句麗,竇建德在軍中任二百人長。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抗拒東征,並助同縣人孫安祖率數百人入漳南東境高雞泊,舉兵抗隋。及後,竇建德家人被隋軍殺害,乃率部眾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達的起事軍隊。先後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國,稱雄河北。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為救王世充,在虎牢關一役被李世民擊敗並被俘,同年被唐高祖處死于長安。

18、沙沱羅呼羅國王稱突厥王

呼羅國王,單田芳隋唐評書中的人物,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驍勇善戰,是第十一傑,也是《》中之一。仍是呼羅國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