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被日本侵犯四顧無援,此國突然站出來說:別想吞併中國一寸土地

國與國之間, 親疏遠近全看利益, 有了一致利益, 兩國才能“稱兄道弟”共同發展。

18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國外交極為窘困的年代, 由於滿清長期施行閉關鎖國, 中國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幾乎為零。 沒交流就意味著沒朋友, 所以, 在那段時期, 無論中國發出何種聲音, 都不會得到其他國家的回應和聲援。

中國像玩了一個單機版的遊戲, 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娛自嗨。 國門沒被敲響之前倒也落得個清靜自在。 然而, 當列強強行敲開中國的大門後, 這一切就不再那麼美好了。

新航路開闢後, 歐洲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他們迫切需要開闢新的區域轉移國內矛盾, 亦或是掠奪資源。

能文化入侵的就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不了的, 那就拳腳相見。 美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 從印第安人的手中搶奪了土地, 建立了國家。 當然, 這期間其它國家也沒有閑著, 放眼亞洲,

垂涎中國的一大波國家也正在蠢蠢欲動。

1840年, 大英帝國率先打響了鴉片戰爭的第一槍, 也由此揭開了列強入侵中國的序幕。

1856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與第一次不同的是, 這次有法、俄等更多國家參與“分羹”。

兩次鴉片戰爭消耗和賠損了中國大量錢財,

也間接打開了滿清朝廷固執的守舊思想。 在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帶領下, 一場大規模學習西方先進理念的洋務運動浩浩蕩蕩的開始了。

從無到有、到發展、再到有聲有色。 之後的近35年可以說是晚清最積極穩健的35年。 甚至後來有不少學者給出假設,

如果洋務運動再能和平發展20年, 不說中國能多強, 但至少和西方列強平等對話的資格肯定是有了。

然而, 凡事就怕“然而”, 中國與世界平等對話的機會終歸沒有成形。 而打破這個美好設想的, 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俗話說, 趁你病要你命。 1894年,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率先完成了國內變革, 隨後他們做了一個賭注般的決定——拿起戰刀屠向中國。

日本賭贏了。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同時, 也意味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中國最後一絲翻身的希望就此破滅, 而日本迎來了數千年來首次淩駕於中國之上的契機。

之後的幾十年, 中國處處都有日本的影子。 他們垂涎著中國, 惦記著中國, 並開始一步步滲入中國:占山東、割膠州, 他們肆意並惡意地解讀條約, 犯下一樁又一樁侵佔中國領土的事實。

面對日本的公然侵犯, 中國曾發出無數呼聲, 然而環顧四周, 各國始終不聞不問, 全都處於觀望狀態。

就在中國無助到近乎絕望的時候,美國突然站出來發聲了,它在國聯大會(聯合國前身)上表示:日本休想侵吞中國一寸土地。

雖然美國此舉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但不管怎麼說,他阻止了日本侵佔中國。在缺少正義的關鍵時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正義”呢。

就在中國無助到近乎絕望的時候,美國突然站出來發聲了,它在國聯大會(聯合國前身)上表示:日本休想侵吞中國一寸土地。

雖然美國此舉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但不管怎麼說,他阻止了日本侵佔中國。在缺少正義的關鍵時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正義”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