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勸酒’在傳統文化中以什麼樣的位置存在

前言

在很久之前, 勸酒之酒桌文化與中國傳統的酒文化是一體的, 人們從來就沒有分開考慮過, 即使有, 也是少數。 但是自從一次震驚全國的惡性醉酒駕車連續撞人案發生之後, 這個問題才是第一次拉到了公眾的視野面前。

也應該是媒體更多關注的原因, 從那之後, 每隔不長時間某地就有惡性醉酒撞人的事件發生, 這讓普通人民群眾也都認識到了醉酒或酒後駕車的危害性, 全民討論熱度高漲。 國家也相繼出臺了醉酒駕車的相關法律與標準, 似乎從那時開始, 全國各地所有的交警叔叔都在查酒駕,

印象很是深刻。

除此之外, 關於勸酒將人勸死的事件也在發生, 所以我也覺得大學生能夠將酒文化與酒桌的勸酒文化能夠清晰地分開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在大學裡面就給自己樹立一種所有的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假像。

所謂的酒文化,

是很高大上的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 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 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 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 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酒文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對人文生活、文學藝術、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和作用。

歷史上, 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 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 儒家講究“酒德”兩字。

在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得好: 酒品如人品。 在社會交往活動中,

能夠飲酒者卻不斷找託辭不喝酒, 通常會被同桌的朋友視為酒品不好, 並由此判斷此人人品不一定好, 由此為以後的交往留下些許障礙。

而酒桌文化就不同, 之前的酒桌文化還是指就說上面的禮儀情況, 但是現在是偏向於勸酒了, 由褒義詞轉換為中意詞甚至貶義詞。

勸酒可以, 但是要適度。 勸酒還是有很多的積極作用的。 比如我們大學生出去聚會之類的行為, 勸酒可以更快的融入氛圍, 可以更好的進行交談;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在酒醉微醺的時候才能說出來的;另外還有酒壯慫人膽, 通過喝酒來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的;就像我在一個國企實習的時候, 一次出去和帶我實習的老師們出去吃飯的時候,

導師和我喝酒, 我喝, 之後我還要回敬, 一來二往, 場面就熟悉了起來。 在這裡我就想說, 適度的喝酒還是必要的, 從那之後, 我就感覺我和導師們的關係從尷尬境界變成很熟悉的地步, 這時我就認為酒是我們之間促進關係的融合劑。

但是, 但是, 但是這絕對不能過度, 能喝的要適度, 不能喝的人家不喝就不要硬勸酒, 不然, 要不出事情, 要不雙方尷尬, 結局一定是雙方都不開心的。

在這裡, 我就同意, 需要用法律來制止。 惡性勸酒, 勸女生喝酒等等酒桌行為都是應該摒棄的, 從酒品裡裡面能夠看到一個人的人品, 有人你就說自己會勸酒, 會“喝酒”, 但是之後呢, 還會有人與你喝酒嗎?

你可以想像一種情況, 你四處找人去喝酒,

結果找不到人?多麼可悲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