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都快買下中國AI晶片的半壁江山了 直懟騰訊和百度

有一件事, 營長想不明白。

前幾天爆出來的阿裡15億投資商湯科技, 不知道Face++作何感想?

營長不禁琢磨, 原本被Face++所拿下的支付寶刷臉業務,

會不會因此改旗易幟?阿裡大手筆啊, CV賽道, 兩個領頭羊都納入麾下, 阿裡這背後到底有沒有什麼投資邏輯?

還有一事, 阿裡竟然一舉投資了5家晶片企業, 杭州中天微、Barefoot Networks、寒武紀、耐能、深鑒, 這是熱捧中國芯的節奏嗎?

近幾天又有一則消息, 百度宣稱, 將在2018年投資10家以上AI創業公司。

既然BAT都在圍著投資AI打轉, 那麼營長今天就梳理梳理相關的內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AT vs AI 創業公司, 代表隊 vs 站隊

縱觀BAT在資本領域的“大手筆”, 無論是阿裡投資商湯科技15億人民幣, 成為截至目前AI 領域單筆最高的融資金額;還是百度放狠話提出2018年投資10家以上AI創業公司, 渴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抑或是騰訊後來居上, 加大砝碼一連三投智慧型機器人企業……為什麼?

當然, 除了最普通的原因:借投資創業公司來補足短板, 支援整個戰略佈局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AI企業需要他們。

很多AI 領域的初創企業在經過多輪高額的融資之後, 落地商業化成為最迫切的事情, 相比財務層次的資本注入, 這些企業更渴望巨頭的各類資源注入, 以此推動商業化進程。

正如此前“清華論道”中, 商湯科技湯曉鷗抱怨初創公司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站隊”, 而騰訊掌門人馬化騰在回應中說, “我們也很無奈”。 話雖這麼說, 半推半就中也透著創業公司與BAT相依相融的你情我願。

來看看這些年, BAT都鍾情於哪些AI初創公司。 先看百度。

近日, 百度大幅調整目前人臉識別的商用介面收費模式, 分析新的計費模式(改為QPS包月收費模式, 向開發者與認證企業每個介面每天分別贈送2QPS和5QPS的免費配置量, 超過才會進入包月收費模式)對中小企業等價于永久免費。

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代表, 百度正在推進AI加持力度, 據悉計畫在2018年投資10家以上AI創業公司, 未來更希望通過“燎原計畫”等一系列生態賦能的手段打造最完整的AI技術生態。

百度全域鋪開, 鍾情圖像、語音、無人駕駛

其實早在2016年9月, 百度就已經設立了專門操刀投資AI項目的機構, 命名為百度風投(BV), 李彥宏親自出任董事長並參與重要專案的評估判斷, 百度風投的成立可以被視作全面轉向人工智慧戰略的延續。

據不完全統計, 迄今為止百度風投已經投資了超過30個項目, 包括虛擬建模技術公司8i、FPGA加速技術公司Falcon、無人機飛控和地圖平臺Airmap、智慧零售店方案提供商YI Tunnel以及智慧教育公司作業盒子等在內的多家企業。

百度近年在人工智慧上的投入逐年增加, 研發成本佔據總營收的15%左右, 而在一些關鍵技術上百度資本也開始發力, 能並購的並購、能持股的持股,

初步統計一下:百度已全資收購Kitt.ai(智慧語音)、渡鴉科技(智慧作業系統)、Zest Finance(金融科技)、xPerception(影像處理)等公司以充實整體的技術實力。

收購渡鴉:漂亮地做硬體

今年2月, 百度全資收購渡鴉科技, 其CEO呂騁成為百度智慧硬體事業部的“掌舵人”, 至此百度專門的智慧硬體部門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在收購渡鴉科技後, 百度COO陸奇表示, 渡鴉科技的加盟是百度對AI 未來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之一, 為發揮百度智慧交互平臺的優勢以及打造軟硬體一體化的核心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就在渡鴉加入百度的九個月後, 2017年百度世界大會上, 百度首發多年以來的首款硬體產品“一款貴而美得智慧音箱”, 加入國內智能音箱“廝殺”的行列。

我們更多在思考,多年來百度其實缺乏一款“真正”的產品,拋開具體的測評資料不說,Raven H的出現確實達到了一定效果,讓百度在AI競爭的浪潮中不單單只是在宣傳技術,也有產品可拼。

此外,收購渡鴉科技也的確實現了百度內部部門資源的整合,及時迎合了智慧交互的技術初衷,同時為未來AI 領域的軟硬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戰略做了準備。

押注無人駕駛、智慧語音交互雙賽道

同樣是在今年,一則關於百度投資的消息,“中科慧眼獲得近億元 Pre-B 輪融資,百度阿波羅基金領投”也是在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

據瞭解,中科慧眼主要致力於自動駕駛系統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關於立體視覺測量、自我調整校準、雙目視覺標定、低光視頻增強、軟體即時防抖等技術專利及軟體著作權方面有突出的成績。

沒錯,這是一家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

對於本輪融資,中科慧眼創始人及CEO姜安表示,融資將為中科慧眼的一代及二代 ADAS 產品量產、前裝項目定制研發以及自動駕駛視覺感知系統研發、三代 ASIC 晶片研發等方面提供資金和戰略資源支援。

百度這次的投資目的很顯然比較容易理解。從7月李彥宏乘坐無人車參加開發者大會是否領到罰單到11月百度世界大會上“2018年7月底率先推出無人駕駛量產車”的豪言壯語,百度一直都打算將無人駕駛“做到底”。

再加上目前百度的智慧汽車開放平臺——Apollo(阿波羅)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在使用,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獲取Apollo的開放資料。阿波羅已然成為一個活躍的開放系統,所以百度針對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占比只會越來越大,畢竟這是百度AI戰略的“雙翼之一”。

說到百度的AI戰略,除了無人駕駛之外,就是智慧語音交互了。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百度作為資本方之一投資聲智科技的初衷。

聲智科技作為一家專注聲學前沿技術和人工智慧交互的科技創新公司,無論從軟硬體到雲服務的遠場語音交互技術方案,還是從晶片模組、PCBA到工業設計的Turnkey產品方案都很出色,其中聲學通信、麥克風陣列、遠場語音喚醒和識別、端到端深度學習等軟硬融合技術在智慧語音交互產業鏈中都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據說百度與聲智科技還要針對語音交互平臺研發相關套件,足見這次投資技術加持的效果。

經過營長的梳理,總體來說,百度對於AI領域的投資是以“前沿技術”為觸發點,將思考未來與構建生態系統作為主要目標,並同時結合自身的業務發展以及兩大核心技術來不斷延展投資版圖。

說完百度針對AI 投資的“小心思”,我們再來看看一直在資本市場表現的“財大氣粗”的阿裡爸爸。

阿裡主張“技術性”投資,傾心AI 晶片

阿裡一直以來都在加碼AI,在投資領域也持續動作不斷。最近,阿裡巴巴向AI獨角獸公司商湯科技投資15億人民幣的新聞已經刷爆各大新聞頭條。

據說,商湯科技曾經多次想拿阿裡的投資,但阿裡一直不看好。等到反應過來,商湯的估值已經老高了,商湯的心氣兒也高得掉不下來了。為了補這張錯失的門票,阿裡直接派了絕對的高層去與商湯談投資。而同樣也在搶投商湯的騰訊,只派了個副總過去談。結果很明瞭,那就是阿裡以絕對的誠意,拿下了商湯。

據悉,這應該是截至目前AI領域最高的單筆融資金額。馬雲爸爸就是壕!不怪馬雲爸爸對那些烏鎮沒有邀請他的人說,“我要組織個飯局,全世界頂級。”

商湯科技作為AI創業公司的第一梯隊企業獲得資本青睞也是理所當然,其實早前阿裡也投資了另一家在人工智慧細分領域視覺方面的一家頭部公司——曠視科技。

回顧近兩年來阿裡的“AI資本史”,如今已低調完成包括寒武紀、Wayray、Infinity AR等多個海內外項目的投資。投資方向涉及AI在細分垂直領域的諸多應用,包括區塊鏈,邊緣計算,新型存儲,量子計算等。

阿裡的AI投資很明顯是以技術作為第一導向,而非產業導向。這從寒武紀、曠視科技、思必馳、小i機器人等專案能得到很好的證明。

對AI晶片投資“愛不釋手”

在阿裡的“投資履歷”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阿裡以及阿裡系都酷愛AI 晶片,由此營長理了一些資料:

2015年,阿裡便與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面向物聯網各細分領域開發雲晶片(Yun on Chip)架構,2016年 1月,阿裡就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是具體的融資金額並未被披露。

2016年 11月,阿裡還與騰訊一起領投了可程式設計晶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高達 2300萬美元C 輪融資 。據悉,Barefoot Networks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程式設計晶片,稱比現在市場上任何其他晶片快兩倍,能以每秒6.5兆的速度處理網路資料包。

2017年8月,阿裡投資了AI晶片公司寒武紀。被稱為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AI晶片公司,寒武紀擁有終端AI處理器IP和雲端高性能AI晶片兩條產品線。2016年發佈的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2017年11月,阿裡又領投了另一家AI晶片公司耐能。耐能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的NPU,相關資料顯示其M 4、M5等級晶片功耗可降低到毫瓦級別,所需體積可以縮小至主流神經網路晶片的1/40。

作為阿裡旗下的另一個重要的投資部門,螞蟻金服投資部也投資了兩家AI創業公司,其中一家又是注重AI 晶片研發的深鑒科技。

這樣算來,阿裡已經拿下了五家AI 晶片研發的公司,而且這五家都可以算得上是AI 晶片研發技術的第一梯隊。阿裡以及阿裡系為什麼這麼喜歡投資從事AI 晶片研發的創業公司呢?

阿裡投資晶片背後的原因

第一,晶片是打通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探究以上阿裡投資行為背後的邏輯,我們發現其實入股杭州中天微在更深層次上可以幫助阿裡打通“處理器+作業系統+終端”的整條線索;同樣的道理,投資寒武紀也可以有效打通“伺服器+作業系統+終端”整條產業鏈。

總體來看其實這些具體的投資行為就是幫助阿裡打通並保證“作業系統(yunOS)+處理器晶片或應用晶片+演算法+終端+應用+雲”這樣一條通道的順暢無阻。

第二,為了算力的提升。除了產業鏈條的優化之外,目前國內AI的發展其實還是在自動化和效率提升上面大做文章,在AI 的整體佈局中,有三個要素是巨頭企業們必須考慮的,也就是資料、演算法以及算力。

阿裡不缺資料,注重IaaS層的構建一直是阿裡爸爸的傳統,所以各個平臺每天都會積累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同時這些資料都會“物盡其用”,作為AI 模型訓練的重要資源。

演算法方面,阿裡通過招攬各路人才也可以得到。

算力方面,就需要加入寒武紀以及耐能這樣的企業來完成技術提升。未來阿裡將選擇在新零售、汽車、智慧硬體、電商方面發揮巨大的行業優勢,必然會佈局很多硬體。

第三,晶片技術是強大雲業務的“必需品”。阿裡雲是阿裡很強悍的一部分業務,提供IaaS 以及PaaS方面的服務,我個人覺阿裡在IaaS 層面做的相對較成熟。

如果參考AWS在雲方面的發展過程,企業級雲計算的系統優化實際上不單單只是軟體層面,當然還包括了晶片、硬體、系統等,為了讓自己的雲得到更好的優化,晶片方面的技術加持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阿裡一定會加以考量,儘管它現在並不是專門做晶片。

換句話說,阿裡投資的晶片以後可以用在自己的雲上,保證各方面的穩定性,尤其是雲平臺,達到更高計算力、更低功耗、更小體積,投資這類企業無論是技術前景還是戰略考量都十分重要。

就在10月的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CTO張建鋒也提到,阿裡研發的阿裡AI芯將很快與大家見面,這一產品的推出將極大保證阿裡雲的穩定性,對於這類創業企業的資本注入應該會對自己晶片的技術研發帶來極大推動力。

如果AI晶片已經成為一個戰略性的標誌,作為巨頭的阿裡怎麼會放過?晶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包含了技術的成績,也表現了應用和生態的一種成熟。

第四,阿裡對AI 晶片企業青睞的原因可能還有一些來自行業的因素。在PC 以及智慧手機爆發的時期,我國通用晶片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主流的手機晶片仍被三星、高通、聯發科等國外晶片巨頭壟斷。

AI的到來,似乎給“中國芯”變成“世界芯”帶來了機會。但對於大多數AI 晶片的初創企業,AI晶片的打造確實存在一些挑戰,首先研發晶片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比較大,此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場景可供使用。

因而通過引入資本選對靠山來克服困難很關鍵。所以像阿裡這樣的科技巨頭與AI 晶片創業公司也就很容易達成合作意向了。

不過,在AI晶片上,百度和騰訊顯然慢了一個節拍。

騰訊AI佈局較晚,喜好行業投資

騰訊是BAT梯隊中佈局人工智慧最晚的一個,去年才剛剛成立了AI 實驗室。在AI投資上,騰訊偏好實行行業覆蓋性的戰略方針,這一點從投資的軌跡就可以看出。

例如VoxelCloud(體素科技)、碳雲智慧等,都是智慧醫療領域的代表;真時科技主要涉及到運動演算法;蔚來汽車則直接指向無人駕駛;樂聚智慧,屬於家庭娛樂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企業。營長在今年11月份得知,騰訊連續投資了三家智慧型機器人公司,看來很有可能未來鵝廠會對機器人領域進行“地毯性、覆蓋式佔領”。

目前來看,騰訊資本注入力度較大主要在智慧醫療領域。

投資AI醫療,讓騰訊找到了行業應用突破口

今年九月,醫學人工智慧企業體素科技(VoxelCloud)宣佈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騰訊科技領投,其中A輪投資方紅杉資本和聯創資本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推動AI醫療產品與醫院場景的進一步融合,並繼續發力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場景的創新。

據體素科技創始人丁曉偉介紹:“體素科技三個主要的產品線,包括肺癌診斷、眼科疾病檢查、冠脈增強CT分析系統已經在國內外50餘家著名醫院落地使用。自上線以來,幫助醫生診斷了約5萬名胸部疾病患者,5萬名心臟疾病患者和10萬餘名眼部疾病患者。”

如果瞭解前段時間BAT以及科大訊飛入選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的新聞,你就會懂得騰訊大力佈局智慧醫療領域並不是偶然,其在醫療影像技術上,早已深耕多年。

近日,騰訊又發佈了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產品使用AI Lab技術發現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已高達90%,在深耕技術的同時,騰訊覓影還聯手相關醫院進行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研究,這是將智慧醫療影像技術落地應用的節奏。

據悉,騰訊覓影已與全國多個省市十多家三甲醫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逐漸成為企業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推動傳統行業智慧升級的典型。

注重國外AI 投資機會

除了熱心醫療外,騰訊還將資本活動的版圖擴充到國外,尤其是美國,被稱為美國人工智慧公司最活躍的投資者。其實不只是人工智慧在科技層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還有VR 以及AR,但實際上很難看到VR或者AR與AI相互結合的技術項目,騰訊就投資了這樣一家公司。

這是一家名為ObEN的美國人工智慧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為消費者和明星打造個性化人工智慧(PAI, Pers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帶來虛擬社交體驗。簡單來說就是使用以AI為驅動的工具來創建像真實交易的VR頭像。

據瞭解,ObEN可以通過使用者上傳的個人圖像和音訊,構建出個性化的人工智慧虛擬形象,並幫助用戶管理和運營自己的虛擬形象。抽身乏術的明星,也可以創造自己的人工智慧形象,用其與粉絲形成互動。

創立於2014年的ObEN,投資方包括了騰訊、軟銀韓國風險投資、HTC VIVE X等知名公司,據悉現在又要想將AI 與區塊鏈結合下,玩個兩大IP的技術創新。

根據目前的資料統計,騰訊共投資了5家從事深度學習、視覺學習、臨床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即服務的公司。

如今,資本與AI 的追逐戰已經打響,在這場AI領域資本炒起的狂歡盛宴中,初創企業可以盡情地“抱大腿”,而不差錢的巨頭們也可以任性地“買買買”。但營長更想說的是,未來AI 的行業發展以及企業進步,更多還是要看技術如何更好地落地應用,該好好想想啦。

最後,來看看BAT都已經投(GUA)資(FEN)了哪些企業,僅供參考。

附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使用“趨勢財經APP”和“趨勢操盤手APP”)

我們更多在思考,多年來百度其實缺乏一款“真正”的產品,拋開具體的測評資料不說,Raven H的出現確實達到了一定效果,讓百度在AI競爭的浪潮中不單單只是在宣傳技術,也有產品可拼。

此外,收購渡鴉科技也的確實現了百度內部部門資源的整合,及時迎合了智慧交互的技術初衷,同時為未來AI 領域的軟硬體“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戰略做了準備。

押注無人駕駛、智慧語音交互雙賽道

同樣是在今年,一則關於百度投資的消息,“中科慧眼獲得近億元 Pre-B 輪融資,百度阿波羅基金領投”也是在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

據瞭解,中科慧眼主要致力於自動駕駛系統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關於立體視覺測量、自我調整校準、雙目視覺標定、低光視頻增強、軟體即時防抖等技術專利及軟體著作權方面有突出的成績。

沒錯,這是一家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

對於本輪融資,中科慧眼創始人及CEO姜安表示,融資將為中科慧眼的一代及二代 ADAS 產品量產、前裝項目定制研發以及自動駕駛視覺感知系統研發、三代 ASIC 晶片研發等方面提供資金和戰略資源支援。

百度這次的投資目的很顯然比較容易理解。從7月李彥宏乘坐無人車參加開發者大會是否領到罰單到11月百度世界大會上“2018年7月底率先推出無人駕駛量產車”的豪言壯語,百度一直都打算將無人駕駛“做到底”。

再加上目前百度的智慧汽車開放平臺——Apollo(阿波羅)已經有6000多個開發者在使用,超過100個合作夥伴申請獲取Apollo的開放資料。阿波羅已然成為一個活躍的開放系統,所以百度針對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占比只會越來越大,畢竟這是百度AI戰略的“雙翼之一”。

說到百度的AI戰略,除了無人駕駛之外,就是智慧語音交互了。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百度作為資本方之一投資聲智科技的初衷。

聲智科技作為一家專注聲學前沿技術和人工智慧交互的科技創新公司,無論從軟硬體到雲服務的遠場語音交互技術方案,還是從晶片模組、PCBA到工業設計的Turnkey產品方案都很出色,其中聲學通信、麥克風陣列、遠場語音喚醒和識別、端到端深度學習等軟硬融合技術在智慧語音交互產業鏈中都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據說百度與聲智科技還要針對語音交互平臺研發相關套件,足見這次投資技術加持的效果。

經過營長的梳理,總體來說,百度對於AI領域的投資是以“前沿技術”為觸發點,將思考未來與構建生態系統作為主要目標,並同時結合自身的業務發展以及兩大核心技術來不斷延展投資版圖。

說完百度針對AI 投資的“小心思”,我們再來看看一直在資本市場表現的“財大氣粗”的阿裡爸爸。

阿裡主張“技術性”投資,傾心AI 晶片

阿裡一直以來都在加碼AI,在投資領域也持續動作不斷。最近,阿裡巴巴向AI獨角獸公司商湯科技投資15億人民幣的新聞已經刷爆各大新聞頭條。

據說,商湯科技曾經多次想拿阿裡的投資,但阿裡一直不看好。等到反應過來,商湯的估值已經老高了,商湯的心氣兒也高得掉不下來了。為了補這張錯失的門票,阿裡直接派了絕對的高層去與商湯談投資。而同樣也在搶投商湯的騰訊,只派了個副總過去談。結果很明瞭,那就是阿裡以絕對的誠意,拿下了商湯。

據悉,這應該是截至目前AI領域最高的單筆融資金額。馬雲爸爸就是壕!不怪馬雲爸爸對那些烏鎮沒有邀請他的人說,“我要組織個飯局,全世界頂級。”

商湯科技作為AI創業公司的第一梯隊企業獲得資本青睞也是理所當然,其實早前阿裡也投資了另一家在人工智慧細分領域視覺方面的一家頭部公司——曠視科技。

回顧近兩年來阿裡的“AI資本史”,如今已低調完成包括寒武紀、Wayray、Infinity AR等多個海內外項目的投資。投資方向涉及AI在細分垂直領域的諸多應用,包括區塊鏈,邊緣計算,新型存儲,量子計算等。

阿裡的AI投資很明顯是以技術作為第一導向,而非產業導向。這從寒武紀、曠視科技、思必馳、小i機器人等專案能得到很好的證明。

對AI晶片投資“愛不釋手”

在阿裡的“投資履歷”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阿裡以及阿裡系都酷愛AI 晶片,由此營長理了一些資料:

2015年,阿裡便與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面向物聯網各細分領域開發雲晶片(Yun on Chip)架構,2016年 1月,阿裡就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是具體的融資金額並未被披露。

2016年 11月,阿裡還與騰訊一起領投了可程式設計晶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高達 2300萬美元C 輪融資 。據悉,Barefoot Networks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程式設計晶片,稱比現在市場上任何其他晶片快兩倍,能以每秒6.5兆的速度處理網路資料包。

2017年8月,阿裡投資了AI晶片公司寒武紀。被稱為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AI晶片公司,寒武紀擁有終端AI處理器IP和雲端高性能AI晶片兩條產品線。2016年發佈的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2017年11月,阿裡又領投了另一家AI晶片公司耐能。耐能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的NPU,相關資料顯示其M 4、M5等級晶片功耗可降低到毫瓦級別,所需體積可以縮小至主流神經網路晶片的1/40。

作為阿裡旗下的另一個重要的投資部門,螞蟻金服投資部也投資了兩家AI創業公司,其中一家又是注重AI 晶片研發的深鑒科技。

這樣算來,阿裡已經拿下了五家AI 晶片研發的公司,而且這五家都可以算得上是AI 晶片研發技術的第一梯隊。阿裡以及阿裡系為什麼這麼喜歡投資從事AI 晶片研發的創業公司呢?

阿裡投資晶片背後的原因

第一,晶片是打通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探究以上阿裡投資行為背後的邏輯,我們發現其實入股杭州中天微在更深層次上可以幫助阿裡打通“處理器+作業系統+終端”的整條線索;同樣的道理,投資寒武紀也可以有效打通“伺服器+作業系統+終端”整條產業鏈。

總體來看其實這些具體的投資行為就是幫助阿裡打通並保證“作業系統(yunOS)+處理器晶片或應用晶片+演算法+終端+應用+雲”這樣一條通道的順暢無阻。

第二,為了算力的提升。除了產業鏈條的優化之外,目前國內AI的發展其實還是在自動化和效率提升上面大做文章,在AI 的整體佈局中,有三個要素是巨頭企業們必須考慮的,也就是資料、演算法以及算力。

阿裡不缺資料,注重IaaS層的構建一直是阿裡爸爸的傳統,所以各個平臺每天都會積累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同時這些資料都會“物盡其用”,作為AI 模型訓練的重要資源。

演算法方面,阿裡通過招攬各路人才也可以得到。

算力方面,就需要加入寒武紀以及耐能這樣的企業來完成技術提升。未來阿裡將選擇在新零售、汽車、智慧硬體、電商方面發揮巨大的行業優勢,必然會佈局很多硬體。

第三,晶片技術是強大雲業務的“必需品”。阿裡雲是阿裡很強悍的一部分業務,提供IaaS 以及PaaS方面的服務,我個人覺阿裡在IaaS 層面做的相對較成熟。

如果參考AWS在雲方面的發展過程,企業級雲計算的系統優化實際上不單單只是軟體層面,當然還包括了晶片、硬體、系統等,為了讓自己的雲得到更好的優化,晶片方面的技術加持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阿裡一定會加以考量,儘管它現在並不是專門做晶片。

換句話說,阿裡投資的晶片以後可以用在自己的雲上,保證各方面的穩定性,尤其是雲平臺,達到更高計算力、更低功耗、更小體積,投資這類企業無論是技術前景還是戰略考量都十分重要。

就在10月的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CTO張建鋒也提到,阿裡研發的阿裡AI芯將很快與大家見面,這一產品的推出將極大保證阿裡雲的穩定性,對於這類創業企業的資本注入應該會對自己晶片的技術研發帶來極大推動力。

如果AI晶片已經成為一個戰略性的標誌,作為巨頭的阿裡怎麼會放過?晶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包含了技術的成績,也表現了應用和生態的一種成熟。

第四,阿裡對AI 晶片企業青睞的原因可能還有一些來自行業的因素。在PC 以及智慧手機爆發的時期,我國通用晶片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主流的手機晶片仍被三星、高通、聯發科等國外晶片巨頭壟斷。

AI的到來,似乎給“中國芯”變成“世界芯”帶來了機會。但對於大多數AI 晶片的初創企業,AI晶片的打造確實存在一些挑戰,首先研發晶片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比較大,此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場景可供使用。

因而通過引入資本選對靠山來克服困難很關鍵。所以像阿裡這樣的科技巨頭與AI 晶片創業公司也就很容易達成合作意向了。

不過,在AI晶片上,百度和騰訊顯然慢了一個節拍。

騰訊AI佈局較晚,喜好行業投資

騰訊是BAT梯隊中佈局人工智慧最晚的一個,去年才剛剛成立了AI 實驗室。在AI投資上,騰訊偏好實行行業覆蓋性的戰略方針,這一點從投資的軌跡就可以看出。

例如VoxelCloud(體素科技)、碳雲智慧等,都是智慧醫療領域的代表;真時科技主要涉及到運動演算法;蔚來汽車則直接指向無人駕駛;樂聚智慧,屬於家庭娛樂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企業。營長在今年11月份得知,騰訊連續投資了三家智慧型機器人公司,看來很有可能未來鵝廠會對機器人領域進行“地毯性、覆蓋式佔領”。

目前來看,騰訊資本注入力度較大主要在智慧醫療領域。

投資AI醫療,讓騰訊找到了行業應用突破口

今年九月,醫學人工智慧企業體素科技(VoxelCloud)宣佈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騰訊科技領投,其中A輪投資方紅杉資本和聯創資本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推動AI醫療產品與醫院場景的進一步融合,並繼續發力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場景的創新。

據體素科技創始人丁曉偉介紹:“體素科技三個主要的產品線,包括肺癌診斷、眼科疾病檢查、冠脈增強CT分析系統已經在國內外50餘家著名醫院落地使用。自上線以來,幫助醫生診斷了約5萬名胸部疾病患者,5萬名心臟疾病患者和10萬餘名眼部疾病患者。”

如果瞭解前段時間BAT以及科大訊飛入選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的新聞,你就會懂得騰訊大力佈局智慧醫療領域並不是偶然,其在醫療影像技術上,早已深耕多年。

近日,騰訊又發佈了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產品使用AI Lab技術發現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已高達90%,在深耕技術的同時,騰訊覓影還聯手相關醫院進行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研究,這是將智慧醫療影像技術落地應用的節奏。

據悉,騰訊覓影已與全國多個省市十多家三甲醫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逐漸成為企業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推動傳統行業智慧升級的典型。

注重國外AI 投資機會

除了熱心醫療外,騰訊還將資本活動的版圖擴充到國外,尤其是美國,被稱為美國人工智慧公司最活躍的投資者。其實不只是人工智慧在科技層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還有VR 以及AR,但實際上很難看到VR或者AR與AI相互結合的技術項目,騰訊就投資了這樣一家公司。

這是一家名為ObEN的美國人工智慧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為消費者和明星打造個性化人工智慧(PAI, Pers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帶來虛擬社交體驗。簡單來說就是使用以AI為驅動的工具來創建像真實交易的VR頭像。

據瞭解,ObEN可以通過使用者上傳的個人圖像和音訊,構建出個性化的人工智慧虛擬形象,並幫助用戶管理和運營自己的虛擬形象。抽身乏術的明星,也可以創造自己的人工智慧形象,用其與粉絲形成互動。

創立於2014年的ObEN,投資方包括了騰訊、軟銀韓國風險投資、HTC VIVE X等知名公司,據悉現在又要想將AI 與區塊鏈結合下,玩個兩大IP的技術創新。

根據目前的資料統計,騰訊共投資了5家從事深度學習、視覺學習、臨床人工智慧和人工智慧即服務的公司。

如今,資本與AI 的追逐戰已經打響,在這場AI領域資本炒起的狂歡盛宴中,初創企業可以盡情地“抱大腿”,而不差錢的巨頭們也可以任性地“買買買”。但營長更想說的是,未來AI 的行業發展以及企業進步,更多還是要看技術如何更好地落地應用,該好好想想啦。

最後,來看看BAT都已經投(GUA)資(FEN)了哪些企業,僅供參考。

附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使用“趨勢財經APP”和“趨勢操盤手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