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東省最大的縣和最小的縣,一個是紅茶王國,一個是閩粵咽喉!

廣東省, 簡稱“粵”, 省會廣州, 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 位於南嶺以南, 南海之濱, 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 廣東歷史久遠, 在距今1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 該地中國近、現代史上湧現出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葉劍英等傑出的歷史人物。 至今, 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 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 其中, 該省最大的縣是英德市, 最小的縣是南澳縣。 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廣東省最大的縣和最小的縣, 可能很多外地朋友都不知道!

首先, 咱們說一下最大的縣, 因為英德市面積達5679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天津面積:1.19萬平方公里), 屬於縣級市, 而東源縣面積4070平方公里, 所以廣東省最大的縣(縣級市)是英德市。 英德, 素稱“嶺南古邑”, 又稱英州。 位於清遠市。 有廣東水泥之鄉、石灰岩溶洞之鄉、中國英石之鄉的美譽。 同時也有“中國紅茶、綠茶之鄉”、“中國麻竹筍之鄉”的美譽。

面積0.57萬平方公里, 人口111萬。

英德市歷史悠久, 該地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10萬年以前。 春秋時期, 英德之地屬百越地;戰國時期, 屬楚地。 秦時屬南海郡。 兩漢期間, 漢高祖在英德之地設置湞陽、含洭2縣, 屬南越國。 北宋年間, 因浛洭縣名之“洭”字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匡”字同音,

改浛洭縣為浛洸縣;六年, 改屬英州。 宋仁宗時期, 因湞陽縣名之“湞”字與宋仁宗趙禎的“禎”字同音, 改湞陽縣為真陽縣, 與浛洸縣同屬英州。 南宋期間, 升英州為英德府, 屬廣南東路, 轄真陽、浛洸2縣, 自始得英德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

南澳縣位於廣東省東端海面, 閩、粵、台三省海面交叉點, 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 又稱“粵東海上明珠”。 海域面積4000平方公里, 陸地面積112平方公里, 由23個島嶼組成, 海岸線長99.22公里。 南宋皇帝、南明監國魯王、航海家鄭和、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都曾來過南澳, 並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 自古今來, 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 早在明朝就已有 “海上互市”的稱號並且素有“潮汕屏障、閩粵咽喉”之稱。

在中國歷史上。 西漢年間, 南澳始入版圖, 歸南海郡揭陽縣管轄。 明萬曆三年詔設南澳副總兵, 清康熙二十四年升設總兵。 1975年, 汕頭市升為地級市, 南澳縣仍隸屬;1980年改稱汕頭地區行政公署, 南澳屬其管轄。 1983年, 汕頭撤銷地區建制, 併入汕頭市。 南澳縣屬汕頭市管轄。 面積108平方千米, 人口9萬。

山東省的一個縣和廣東省的一個市, 名字正好倒過來!

文:淩晨小米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