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靠技術?靠短視頻?靠BAT放水?今日頭條百億美元估值不是蓋的

【在巨頭們曾忽視的內容分發領域, 技術派今日頭條伺機長成“小巨頭”。 隨著各大互聯網玩家紛紛入局, 培養各自的內容生態, 動了廣告這塊大乳酪的今日頭條靠的是什麼?】

2016年年末的一筆高達10億美元融資案, 竟然2017年4月初才被曝出, 這在中國互聯網創投圈很少見——據自媒體雷建平爆料, 今日頭條已拿到紅杉資本、建銀國際等機構投資的10億美元D輪融資, 現估值已經超過110億美元。

儘管有媒體向今日頭條求證該消息時, 回復是目前沒有從公司層面得到任何消息, 但按照今日頭條當下發展狀況, 這一融資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創業不足5年, 伴隨著BAT等眾多老牌互聯網公司圍剿, 做內容分發這門“古老”生意的今日頭條還能成長為百億美元公司, 靠的是什麼?商評君從技術、風口以及市場機會三個角度進行了分析:

技術派:靠演算法推薦, 收割1.75億月活躍用戶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篤信:“每次技術的變革, 都帶來傳播的變革, 從而帶來內容的變革。 ” 他創辦的今日頭條作為數位內容分發管道代表之一, 不僅僅想做新時代裡的“紙”, 還要利用技術以及演算法來替代“快遞員”, 讓內容更好地傳遞到對它感興趣的用戶手中。

“使用者的資訊越多, 推薦的內容會越準確。 ”今日頭條副總裁趙添在接受《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記者專訪時曾說。

若沒有社交資訊可借鑒的使用者, 今日頭條會主動測試用戶的“閱讀行為”, 第一次推送數十條內容, 使用者只要產生任何閱讀相關的行為, 如長時間停留、點擊、評論、點贊, 再次刷新內容時, 內容就出現變化, 其後不斷優化。

這種基於使用者“閱讀行為”的推薦演算法,

正是今日頭條的產品靈魂, 演算法模型的決策維度, 取決於用戶性別、年齡、興趣等數百種特徵以及複雜的邏輯聯繫。 個性化推薦大大增加了用戶黏性。

不斷“學習”人對資訊獲取的規律, 瞭解使用者資訊偏好, 再刷新時, 系統會判斷哪些內容有資格進入推薦候選, 這被稱為“召回模型”, 説明過濾大部分無效資訊;而用戶量越大、閱讀時間越長, 系統越有機會進行交叉驗證, 瞭解用戶真正的喜好, 用戶畫像也越準確。

張一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更是盛讚今日頭條的推薦演算法, 他表示, “今日頭條值觀是什麼, 我認為是——提高分發效率、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這是最重要的。 ”今日頭條一直標榜自己是“一家極其重視機器學習的移動互聯網公司”,

為資深工程師、架構師提供的年薪標準為10萬—100萬, 單位是美元。

這種“技術至上論”也引來諸多非議, 今日頭條一直飽受“內容低俗粗糙”“迎合獵奇心理”質疑, 但其“演算法”在收割使用者上無對手可及。 據瞭解, 截止2016年年底, 今日頭條日活用戶7800萬 , 月活用戶1.75億 , 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 76分鐘 。

風口派:All in短視頻, 拿出10億補貼創作者

在內容分發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後, 今日頭條目前的重點是短視頻。

據稱此輪10億美元融資, 主要是為了2017年內容領域的爭奪戰做準備, 今日頭條將在2017年會大力發展視頻和問答板塊。

今日頭條創始人 張一鳴

2017年2月, 今日頭條宣佈全資收購海外短視頻公司Flipagram。 根據該公司公佈的資料顯示, Flipagram已經擁有超過2億用戶, 他們迄今創作了5億個Flipagram視頻故事。

同月, 今日頭條又被曝出收購了一家山西的陽光寬頻, 外界認為今日頭條收購該公司是為了其持有的視頻牌照, 也就是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由於今日頭條的出資方包括SIG、DST、紅杉資本等, 並無國資背景,按照當前規定暫無申請牌照資格。而通過收購陽光寬頻,則可曲線拿下視頻牌照,今日頭條也就獲得視頻內容原創、存儲、傳輸資質,可以放心做視頻流量的生意。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發佈的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網路視頻使用者5.44億,線民使用率為74.5%,使用者規模僅次於即時通信、搜尋引擎、網路新聞,在所有應用中排第四,而短視頻更是被認為當下創業風口。

流量向短視頻領域集中已成為業內共識,做流量分發生意的今日頭條顯然不願錯過。複製資訊分發的發展模式,今日頭條要比競爭對手們跑得都快,據瞭解其平臺上短視頻日均播放量13億,日均播放總時長3700萬小時。

這是個什麼量級?據稱今日頭條視頻的播放時長已經超過視頻網站優酷、愛奇藝,而兩者進軍視頻時間遠早於今日頭條創立時間。

時機派:被BAT忽視的內容領域,成就了“小巨頭”

“BAT”之後,互聯網界提出了“TMD”的概念(頭條、美團、滴滴,三者的估值都超過百億美金),但除了今日頭條之外,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都已接受了BAT的投資。

BAT對今日頭條應該是又愛又恨,一方面一直希望將其收入囊中,一方面又不斷地圍剿,即便不能殺死,也要在內容分發領域分一杯羹。

BAT投資今日頭條最接近的一次,應當是2016年7月關於騰訊投資的傳聞,最終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頭條問答的闢謠告終。彼時張一鳴屌屌地說:“創立今日頭條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多沒意思。”既然如此拒絕了騰訊,BAT的入股怕是以後也不會有。

BAT自然不會閑著, 2015、2016年三巨頭陸續出擊,在內容聚合平臺的賽道上,家大業大的BAT幾乎在所有能搞的平臺上都做起了內容的生意,比如騰訊旗下有天天快報、企鵝號,阿裡有UC、淘寶,百度有百家號。

但BAT的入局內容分發領域,也都是後話了。內容行業曾經是一個被忽視的領域,因此今日頭條才有機會成長為一個“小巨頭”。

那為何到了現在,今日頭條會招惹到了BAT?答案不外乎“錢”,即廣告收入,這是三大巨頭重要的營收來源。有數據稱,阿裡巴巴、騰訊、百度合計占中國數字廣告市場60%的份額。

以騰訊為例,2016年的網路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4%,達到269.70億元。3月發佈財報幾天後,騰訊就對網路廣告業務進行了調整,新設立廣告主席職位,由原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網路媒體事業群總裁劉勝義擔任,想要通過這一調整,深挖網路廣告業務的潛力。

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增速迅猛,2016年營收超過60億元,創業四年,離100億廣告收入目標僅一步之遙。對比傳統門戶老大新浪,2015年全年網路廣告營收為7.43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足50億。

接下來的內容戰爭,無論切口是技術(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內容創業者、短視頻還是其他,關乎到廣告這一塊巨大的蛋糕, BAT等大玩家都在不斷地放大招培養各自的內容生態,未來的內容分發之戰,只會愈演愈烈。

作者:邱月燁、楊松、謝金萍

並無國資背景,按照當前規定暫無申請牌照資格。而通過收購陽光寬頻,則可曲線拿下視頻牌照,今日頭條也就獲得視頻內容原創、存儲、傳輸資質,可以放心做視頻流量的生意。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發佈的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網路視頻使用者5.44億,線民使用率為74.5%,使用者規模僅次於即時通信、搜尋引擎、網路新聞,在所有應用中排第四,而短視頻更是被認為當下創業風口。

流量向短視頻領域集中已成為業內共識,做流量分發生意的今日頭條顯然不願錯過。複製資訊分發的發展模式,今日頭條要比競爭對手們跑得都快,據瞭解其平臺上短視頻日均播放量13億,日均播放總時長3700萬小時。

這是個什麼量級?據稱今日頭條視頻的播放時長已經超過視頻網站優酷、愛奇藝,而兩者進軍視頻時間遠早於今日頭條創立時間。

時機派:被BAT忽視的內容領域,成就了“小巨頭”

“BAT”之後,互聯網界提出了“TMD”的概念(頭條、美團、滴滴,三者的估值都超過百億美金),但除了今日頭條之外,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都已接受了BAT的投資。

BAT對今日頭條應該是又愛又恨,一方面一直希望將其收入囊中,一方面又不斷地圍剿,即便不能殺死,也要在內容分發領域分一杯羹。

BAT投資今日頭條最接近的一次,應當是2016年7月關於騰訊投資的傳聞,最終以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在頭條問答的闢謠告終。彼時張一鳴屌屌地說:“創立今日頭條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多沒意思。”既然如此拒絕了騰訊,BAT的入股怕是以後也不會有。

BAT自然不會閑著, 2015、2016年三巨頭陸續出擊,在內容聚合平臺的賽道上,家大業大的BAT幾乎在所有能搞的平臺上都做起了內容的生意,比如騰訊旗下有天天快報、企鵝號,阿裡有UC、淘寶,百度有百家號。

但BAT的入局內容分發領域,也都是後話了。內容行業曾經是一個被忽視的領域,因此今日頭條才有機會成長為一個“小巨頭”。

那為何到了現在,今日頭條會招惹到了BAT?答案不外乎“錢”,即廣告收入,這是三大巨頭重要的營收來源。有數據稱,阿裡巴巴、騰訊、百度合計占中國數字廣告市場60%的份額。

以騰訊為例,2016年的網路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4%,達到269.70億元。3月發佈財報幾天後,騰訊就對網路廣告業務進行了調整,新設立廣告主席職位,由原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網路媒體事業群總裁劉勝義擔任,想要通過這一調整,深挖網路廣告業務的潛力。

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增速迅猛,2016年營收超過60億元,創業四年,離100億廣告收入目標僅一步之遙。對比傳統門戶老大新浪,2015年全年網路廣告營收為7.43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足50億。

接下來的內容戰爭,無論切口是技術(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內容創業者、短視頻還是其他,關乎到廣告這一塊巨大的蛋糕, BAT等大玩家都在不斷地放大招培養各自的內容生態,未來的內容分發之戰,只會愈演愈烈。

作者:邱月燁、楊松、謝金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