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乾貨|機遇與挑戰並存!電腦視覺百億市場全面分析(附圖)

冬季的寒風似乎沒有吹涼人們對人工智慧的熱情。 在剛剛過去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 各種人工智慧應用的落地以及互聯網巨頭們對人工智慧幾乎持一致“擁抱”的態度,

又往這個本就“沸沸騰騰”的鍋下狠添了幾把乾柴。

人工智慧主要結構圖

在此背景下, 作為人工智慧(AI)三大領域之一的電腦視覺近期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據 American Imaging Association 提供的資料顯示, 2015年全球電腦視覺市場達到42億美元,

而預計2018年市場將達50億美元左右。 由此, 中國也掀起了一場由電腦視覺刮起的創業之風。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 在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所屬領域分佈中, 電腦視覺領域擁有最多創業公司, 高達35家, 緊隨其後的是服務機器人領域, 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等。

電腦視覺主要應用

專業資料分析師認為, 電腦視覺技術是人工智慧的重要核心技術之一, 可應用到安防、金融、硬體、行銷、駕駛、醫療等領域, 而目前我國電腦視覺技術水準已達到全球領先水準, 廣泛的商業化管道和技術基礎是其成為最熱門領域的主要原因。 下面, 筆者將近年來國內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電腦視覺公司資料進行了盤點, 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超多維科技、雲從科技等, 得出一份近期國內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電腦視覺公司資源圖表(詳見下圖)。

盤點國內10大值得關注的電腦視覺公司1

盤點國內10大值得關注的電腦視覺公司2

通過分析以上圖表, 從公司成立時間、地域位置、融資情況、技術落地等不同維度總結近年中國電腦視覺領域的發展規律和趨勢, 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條有價值的結論:

一、新興創業公司居多——2014年開始興起電腦視覺創業浪潮

在這十大電腦視覺公司中, 超半數以上成立於2014年後。 同時相關資料顯示, 根據對中國168家以人工智慧為驅動技術或業務的非上市公司的資訊整理, 其中34.5%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于2015年成立。 除此之外, 20.8%成立於2014年, 16.7%成立於2016年。 由此可見, 自2014年起, 得益於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 中國在電腦視覺領域的創業潮已經開始興起。

作為電腦視覺領域的後起之秀, 這些新興的創業型公司近年來在業界的表現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曠視和商湯。據瞭解,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10月,以深度學習和物聯傳感技術為核心,立足于自有原創深度學習演算法引擎 Brain++,深耕金融安全,城市安防,手機 AR,商業物聯,工業機器人五大核心行業。曠視的核心人臉識別技術 Face++ 還曾被美國著名科技評論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定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

根據媒體報導整理的商湯1+1+X戰略

比曠視晚三年誕生的商湯科技,近年來在業內的發展似有後來者居上之勢。據悉,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10月,是國內一家致力於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的創新型科技公司。商湯具備強大的原創AI技術優勢,建立了國內最大的、也是唯一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超算中心,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演算法供應商。近日,香港中大-商湯科技聯合實驗室,繼以23篇論文橫掃CVPR後,又以20篇論文力壓群雄稱霸ICCV,在全球頂級視覺學術會議上展示出不俗實力。

根據媒體報導整理的超多維旗下ivvi手機智能3D戰略圖

除了這些風頭正勁的後起之秀,紮根計算視覺領域十餘年之久的深圳超多維科技集團就顯得低調了許多,但其近年來的發展也有目共睹的。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超多維成立於2004年,在計算視覺技術領域具有持續的研發能力,擁有覆蓋計算視覺關鍵技術領域全產業鏈的完整專利佈局,迄今已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專利超過1000余項,82%以上為發明專利。其中,3D顯示技術專利數量世界領先。2016年12月,超多維完成對ivvi品牌的並購,進一步完善了其在個人消費電子終端硬體體系的搭建和戰略佈局。據悉,ivvi未來將依靠母公司超多維在計算視覺領域的領先技術,以圖像識別、智慧3D、計算視覺等為突破口,重點向AI、AR等領域佈局與發展。

二、資本寒冬之下,電腦視覺成融資風口

若說2016年資本的寒冬還未驅散,那麼今年大熱的電腦視覺卻為它帶來了不少熱潮。行業內主要企業的融資金額屢屢打破行業紀錄,獲得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這其中,尤其以商湯與曠視在資本界的表現最為突出。據瞭解,今年7月,商湯科技以4.1億美金的融資額創下當時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單筆最高融資紀錄,躋身AI獨角獸行列;11月,商湯又宣佈獲得全球通信巨頭Qualcomm Incorporated的戰略投資。

同樣是靠“刷臉”,曠視也同樣吸引著資本界的關注。今年10月,曠視科技宣佈完成C輪4.6億美元融資,融資金額超過7月獲得4.1億美元融資的商湯科技,刷新了世界範圍內AI領域的融資記錄。相關人士預測,曠視在C輪融資完成後估值約20億美元。

與此同時,10月18日,超多維科技集團宣佈與中信信託、聚信泰富聯合成立百億級的“計算視覺產業投資基金”。據悉,該基金首期規模達100億人民幣,旨在圍繞計算視覺科技創新,產業生態融合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對計算視覺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企業與技術進行扶持,以推動計算視覺產業萬億級市場的蓬勃發展。

除了以上公司,作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阿裡巴巴近期也宣佈投資千億成立前沿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並在全球招攬頂尖人才佈局基礎科學和顛覆性創新領域。據悉目前達摩院瞄準前沿科學技術,首批發佈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等。

資料統計,今年5月以來,國內專注電腦視覺領域的AI公司,不到半年時間已累積融資超過60億元人民幣。毫無疑問,由電腦視覺所掀起的熱潮正加速資本市場回暖。業內多位投資人認為,在經歷了資本潮低落後,O2O、電商等熱度退去,增強現實和電腦視覺將成為未來融資風口。

三、北京成電腦視覺發展重鎮,深圳力量正在崛起

分析圖表我們可以得知,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多達五家,其次深圳、上海和廣州。就全國來看,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42.9%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位於北京,而上海則擁有16.7%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15.5%位於深圳,而廣州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占比則為7.7%。在北上廣深之外,浙江和江蘇分別擁有5.4%和3.6%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人工智慧是高度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北京的人才、技術、產業、資本等環境都優於其它地區,是人工智慧的創業重鎮。有豐富技術、硬體和產業資源的深圳和上海也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共有82.8%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分佈在北上廣深,在一定程度說明,人工智慧產業將形成以北京為絕對核心,上海、廣州、深圳為重點城市的地理佈局,而近年來除北京外,尤其以深圳的發展最為突出。”分析師指出。

在代表深圳AI力量的電腦視覺企業中,除了人工智慧獨角獸商湯及擁有深厚實力與積澱的超多維集團外,成立於2014年的碼隆科技也是近年逐漸成長起來的重要力量。據悉,深圳碼隆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是一家專注於引領深度學習與電腦視覺技術突破的人工智慧公司,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視覺決策引擎。今年11月,碼隆科技宣佈完成2.2億元B輪融資。該投資由軟銀中國領投,成為軟銀中國在中國AI領域投下的第一家AI科技公司。

對於本次投資,軟銀中國認為,未來是核心技術創業者的天下。在中國產業大轉型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大環境已經形成,而高新科技領域投資正是軟銀中國DNA中最擅長的地方。在互聯網時代,軟銀中國對於阿裡巴巴的投資,助力阿裡巴巴成為“世界級”的企業,而在即將到來的AI時代,軟銀中國則看中了碼隆科技。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深圳人工智慧企業在電腦視覺方面的研究與發展非常迅猛,尤其以商湯、超多維、隆瑪等為代表的企業最為突出。深圳AI力量正在崛起,未來將成為中國電腦視覺領域強有力的推動力。

四、中國電腦視覺市場廣闊,技術落地成績可喜

據 American Imaging Association 提供的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市場規模達22 億元(約 3.5 億美元),占全球 8.3%,增速達 22.2%,位居全球首位,成為電腦視覺第三大市場,2017年預計將達32億元。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各企業在積極進行相關技術研發的同時,也正抓緊將技術在各行各業裡落地,並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如商湯科技,其產品遍佈金融、安防、互聯網娛樂、AR、智慧手機等多個行業場景,與華為、Qualcomm、中國移動、小米等眾多公司都達成了合作。日前,商湯還與日本汽車公司本田聯合宣佈:兩家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加速智慧汽車的研發進程。雙方將基於本田的車輛控制技術系統,融合商湯科技的視覺演算法和開發平臺,共同發力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此外,本田未來還將與商湯科技在機器人方面展開合作。

曠視科技也在積極拓展其技術落地及變現領域。據瞭解,在金融安全領域,曠視科技旗下的FaceID平臺已為全球2.5億人完成遠端實名身份驗證,是支付寶、今日頭條、滴滴出行等知名公司的AI服務提供者;在手機智能領域,曠視科技與vivo、小米等國內一線手機廠商實現合作,推出了人臉解鎖手機;此外,在最近比較熱門的商業物聯領域,曠視科技先後與阿裡巴巴、小麥鋪、繽果盒子等新零售企業合作,為其提供視覺和感知技術。

除此之外,據悉,雲從科技目前已將自動人臉識別技術(AFR)實現了商業化落地。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在中國國內的22個省市上線應用,主要用於區域布控和追逃,並對犯罪行為進行預估;依圖科技也依靠其強大的圖像技術能力,研發的閱片機器人產品已在幾十家三甲醫院的影像中心落地,是國內落地應用最快的AI醫療產品之一。

除了以上新興創業型公司,老牌電腦視覺公司超多維科技集團近年來也發力行業應用領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據瞭解,今年4月,超多維旗下品牌ivvi手機推出了一款智慧3D手機ivvi K5。該機搭載了超多維特製的裸眼3D液晶屏,支持人眼追蹤的攝像頭和獨立3D運動視覺晶片,在傳統手機原生GPU的基礎上增加一顆“超多維VR運動視覺晶片”。K5的3D顯示效果還獲得了業內泰斗李進良、丁守謙兩位教授的稱讚,屢獲技術創新大獎。

ivvi手機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未來,ivvi手機將聯合母公司超多維加速開發和佈局以深度學習、圖形圖像計算、模糊邏輯計算等核心技術為支撐、具有創新性的個人消費類市場,互聯網應用及行業垂直領域的專業應用。同時將運用超多維計算視覺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與人類視覺感知習慣更加融合的智慧化、自然化、人性化、娛樂化的全新極致應用體驗,並且在醫療、教育、體驗商城、設計等垂直應用領域綜合佈局。

五、機遇與挑戰——競爭趨“同質化”,企業應加強自主研發能力

剖開電腦視覺產業鏈,上游為基礎支撐層,包括人工智慧晶片、演算法技術和資料;中游為技術提供層;下游則是具體的場景應用,即應用方案、消費類終端或服務等。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國內電腦視覺領域初創公司中,佈局中上游的企業少之又少,大多數企業只是集中於中下游技術提供層和場景應用層,能打通全產業鏈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同時,大多數公司模式也主要是面向B端提供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滿足個性化需求。從業務領域看,國內創業公司在B端的業務較為同質化,大部分集中於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應用場景。其中,人臉識別在電腦視覺領域做得最早最成熟,主要用於對風控要求高的金融、支付、安防、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行業,在消費領域,智慧美圖等應用也基本在大眾中普及。

在過去的幾年裡,基於人臉識別等技術的創業已成紅海,創業公司在這些領域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已然掀起了一陣“同質化”競爭的浪潮。在過多專注人臉識別領域的同時,各電腦視覺領域主要的參與者也應當培養企業在晶片、演算法等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拓展相關技術在行業內各細分垂直領域的疆土,讓電腦視覺在人們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得到更好的應用。

最後筆者認為,伴隨著人工智慧產業升溫,電腦視覺行業有望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據 American Imaging Association預測,2016-2020 年中國電腦視覺市場將維持 20%的增長率,遠高於全球的 8.4%平均水準,中國電腦視覺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在此過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著。增強獨立自主研發能力並加速推動技術商業化落地的企業,有望成為行業領導者。

這些新興的創業型公司近年來在業界的表現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曠視和商湯。據瞭解,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10月,以深度學習和物聯傳感技術為核心,立足于自有原創深度學習演算法引擎 Brain++,深耕金融安全,城市安防,手機 AR,商業物聯,工業機器人五大核心行業。曠視的核心人臉識別技術 Face++ 還曾被美國著名科技評論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定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

根據媒體報導整理的商湯1+1+X戰略

比曠視晚三年誕生的商湯科技,近年來在業內的發展似有後來者居上之勢。據悉,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10月,是國內一家致力於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的創新型科技公司。商湯具備強大的原創AI技術優勢,建立了國內最大的、也是唯一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超算中心,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演算法供應商。近日,香港中大-商湯科技聯合實驗室,繼以23篇論文橫掃CVPR後,又以20篇論文力壓群雄稱霸ICCV,在全球頂級視覺學術會議上展示出不俗實力。

根據媒體報導整理的超多維旗下ivvi手機智能3D戰略圖

除了這些風頭正勁的後起之秀,紮根計算視覺領域十餘年之久的深圳超多維科技集團就顯得低調了許多,但其近年來的發展也有目共睹的。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超多維成立於2004年,在計算視覺技術領域具有持續的研發能力,擁有覆蓋計算視覺關鍵技術領域全產業鏈的完整專利佈局,迄今已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專利超過1000余項,82%以上為發明專利。其中,3D顯示技術專利數量世界領先。2016年12月,超多維完成對ivvi品牌的並購,進一步完善了其在個人消費電子終端硬體體系的搭建和戰略佈局。據悉,ivvi未來將依靠母公司超多維在計算視覺領域的領先技術,以圖像識別、智慧3D、計算視覺等為突破口,重點向AI、AR等領域佈局與發展。

二、資本寒冬之下,電腦視覺成融資風口

若說2016年資本的寒冬還未驅散,那麼今年大熱的電腦視覺卻為它帶來了不少熱潮。行業內主要企業的融資金額屢屢打破行業紀錄,獲得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這其中,尤其以商湯與曠視在資本界的表現最為突出。據瞭解,今年7月,商湯科技以4.1億美金的融資額創下當時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單筆最高融資紀錄,躋身AI獨角獸行列;11月,商湯又宣佈獲得全球通信巨頭Qualcomm Incorporated的戰略投資。

同樣是靠“刷臉”,曠視也同樣吸引著資本界的關注。今年10月,曠視科技宣佈完成C輪4.6億美元融資,融資金額超過7月獲得4.1億美元融資的商湯科技,刷新了世界範圍內AI領域的融資記錄。相關人士預測,曠視在C輪融資完成後估值約20億美元。

與此同時,10月18日,超多維科技集團宣佈與中信信託、聚信泰富聯合成立百億級的“計算視覺產業投資基金”。據悉,該基金首期規模達100億人民幣,旨在圍繞計算視覺科技創新,產業生態融合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對計算視覺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企業與技術進行扶持,以推動計算視覺產業萬億級市場的蓬勃發展。

除了以上公司,作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阿裡巴巴近期也宣佈投資千億成立前沿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並在全球招攬頂尖人才佈局基礎科學和顛覆性創新領域。據悉目前達摩院瞄準前沿科學技術,首批發佈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等。

資料統計,今年5月以來,國內專注電腦視覺領域的AI公司,不到半年時間已累積融資超過60億元人民幣。毫無疑問,由電腦視覺所掀起的熱潮正加速資本市場回暖。業內多位投資人認為,在經歷了資本潮低落後,O2O、電商等熱度退去,增強現實和電腦視覺將成為未來融資風口。

三、北京成電腦視覺發展重鎮,深圳力量正在崛起

分析圖表我們可以得知,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多達五家,其次深圳、上海和廣州。就全國來看,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42.9%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位於北京,而上海則擁有16.7%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15.5%位於深圳,而廣州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占比則為7.7%。在北上廣深之外,浙江和江蘇分別擁有5.4%和3.6%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人工智慧是高度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北京的人才、技術、產業、資本等環境都優於其它地區,是人工智慧的創業重鎮。有豐富技術、硬體和產業資源的深圳和上海也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共有82.8%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分佈在北上廣深,在一定程度說明,人工智慧產業將形成以北京為絕對核心,上海、廣州、深圳為重點城市的地理佈局,而近年來除北京外,尤其以深圳的發展最為突出。”分析師指出。

在代表深圳AI力量的電腦視覺企業中,除了人工智慧獨角獸商湯及擁有深厚實力與積澱的超多維集團外,成立於2014年的碼隆科技也是近年逐漸成長起來的重要力量。據悉,深圳碼隆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是一家專注於引領深度學習與電腦視覺技術突破的人工智慧公司,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視覺決策引擎。今年11月,碼隆科技宣佈完成2.2億元B輪融資。該投資由軟銀中國領投,成為軟銀中國在中國AI領域投下的第一家AI科技公司。

對於本次投資,軟銀中國認為,未來是核心技術創業者的天下。在中國產業大轉型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大環境已經形成,而高新科技領域投資正是軟銀中國DNA中最擅長的地方。在互聯網時代,軟銀中國對於阿裡巴巴的投資,助力阿裡巴巴成為“世界級”的企業,而在即將到來的AI時代,軟銀中國則看中了碼隆科技。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深圳人工智慧企業在電腦視覺方面的研究與發展非常迅猛,尤其以商湯、超多維、隆瑪等為代表的企業最為突出。深圳AI力量正在崛起,未來將成為中國電腦視覺領域強有力的推動力。

四、中國電腦視覺市場廣闊,技術落地成績可喜

據 American Imaging Association 提供的調查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市場規模達22 億元(約 3.5 億美元),占全球 8.3%,增速達 22.2%,位居全球首位,成為電腦視覺第三大市場,2017年預計將達32億元。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各企業在積極進行相關技術研發的同時,也正抓緊將技術在各行各業裡落地,並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如商湯科技,其產品遍佈金融、安防、互聯網娛樂、AR、智慧手機等多個行業場景,與華為、Qualcomm、中國移動、小米等眾多公司都達成了合作。日前,商湯還與日本汽車公司本田聯合宣佈:兩家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加速智慧汽車的研發進程。雙方將基於本田的車輛控制技術系統,融合商湯科技的視覺演算法和開發平臺,共同發力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此外,本田未來還將與商湯科技在機器人方面展開合作。

曠視科技也在積極拓展其技術落地及變現領域。據瞭解,在金融安全領域,曠視科技旗下的FaceID平臺已為全球2.5億人完成遠端實名身份驗證,是支付寶、今日頭條、滴滴出行等知名公司的AI服務提供者;在手機智能領域,曠視科技與vivo、小米等國內一線手機廠商實現合作,推出了人臉解鎖手機;此外,在最近比較熱門的商業物聯領域,曠視科技先後與阿裡巴巴、小麥鋪、繽果盒子等新零售企業合作,為其提供視覺和感知技術。

除此之外,據悉,雲從科技目前已將自動人臉識別技術(AFR)實現了商業化落地。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在中國國內的22個省市上線應用,主要用於區域布控和追逃,並對犯罪行為進行預估;依圖科技也依靠其強大的圖像技術能力,研發的閱片機器人產品已在幾十家三甲醫院的影像中心落地,是國內落地應用最快的AI醫療產品之一。

除了以上新興創業型公司,老牌電腦視覺公司超多維科技集團近年來也發力行業應用領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據瞭解,今年4月,超多維旗下品牌ivvi手機推出了一款智慧3D手機ivvi K5。該機搭載了超多維特製的裸眼3D液晶屏,支持人眼追蹤的攝像頭和獨立3D運動視覺晶片,在傳統手機原生GPU的基礎上增加一顆“超多維VR運動視覺晶片”。K5的3D顯示效果還獲得了業內泰斗李進良、丁守謙兩位教授的稱讚,屢獲技術創新大獎。

ivvi手機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未來,ivvi手機將聯合母公司超多維加速開發和佈局以深度學習、圖形圖像計算、模糊邏輯計算等核心技術為支撐、具有創新性的個人消費類市場,互聯網應用及行業垂直領域的專業應用。同時將運用超多維計算視覺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與人類視覺感知習慣更加融合的智慧化、自然化、人性化、娛樂化的全新極致應用體驗,並且在醫療、教育、體驗商城、設計等垂直應用領域綜合佈局。

五、機遇與挑戰——競爭趨“同質化”,企業應加強自主研發能力

剖開電腦視覺產業鏈,上游為基礎支撐層,包括人工智慧晶片、演算法技術和資料;中游為技術提供層;下游則是具體的場景應用,即應用方案、消費類終端或服務等。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國內電腦視覺領域初創公司中,佈局中上游的企業少之又少,大多數企業只是集中於中下游技術提供層和場景應用層,能打通全產業鏈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同時,大多數公司模式也主要是面向B端提供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滿足個性化需求。從業務領域看,國內創業公司在B端的業務較為同質化,大部分集中於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應用場景。其中,人臉識別在電腦視覺領域做得最早最成熟,主要用於對風控要求高的金融、支付、安防、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行業,在消費領域,智慧美圖等應用也基本在大眾中普及。

在過去的幾年裡,基於人臉識別等技術的創業已成紅海,創業公司在這些領域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已然掀起了一陣“同質化”競爭的浪潮。在過多專注人臉識別領域的同時,各電腦視覺領域主要的參與者也應當培養企業在晶片、演算法等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拓展相關技術在行業內各細分垂直領域的疆土,讓電腦視覺在人們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得到更好的應用。

最後筆者認為,伴隨著人工智慧產業升溫,電腦視覺行業有望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據 American Imaging Association預測,2016-2020 年中國電腦視覺市場將維持 20%的增長率,遠高於全球的 8.4%平均水準,中國電腦視覺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在此過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著。增強獨立自主研發能力並加速推動技術商業化落地的企業,有望成為行業領導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