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轉載:「煙臺博越車友會」從安全角度談談,當初為啥買了博越

早就想開篇帖子捋一捋當初選車的心路歷程。 但一直感覺自己筆力不夠, 不能把當初選車對車各個方面的取捨, 都一一面面俱到, 所以就一直沒有動筆。 直到現在, 博越買回來都一年多了, 也開了一萬多公里了。 這一年多, 自己的博越也經歷了各個路況。 也見過車友會中, 其他的博越遇到一些突發情況。 回想一下, 當初選車時對有些配置功能的預計和展望, 再看看當下實際的使用情況。 想結合這二者, 單獨開一篇帖子, 專門談一談博越實際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和當初選擇博越時, 一些對安全方面的考量。

希望能夠抛磚引玉, 與大家共同探討, 相互學習。

自家小車鎮樓。 博越二驅頂配, 去年花了16.2w落地的。 也是去年國內市場, 唯一能夠用這個價位落地的, 帶主動安全配置的SUV車型。

既然談到了主動安全, 就先說這個配置吧。

主動安全配置, 尤其是預碰撞安全系統, 在目前的國內市場真的是相當相當的不普及。 但在國外, 早就不是一個鮮見, 或者說高大上的配置了。 10萬到20萬價格區間, 歐美市場早已普及, 並且帶預碰撞安全系統的車型, 銷量和消費者心中的重要程度, 都有很高的占比。

有點題外話, 但忍不住還想提一嘴。 在歐洲成熟的汽車市場, 對主動安全的要求, 是很高很嚴格的。 比如說, 要想在歐洲汽車安全測試(NCAP)中拿到高分, 不僅車型在被碰撞時, 對駕駛員乘客的保護表現要很好。 在主動防止碰撞發生的性能, 也要跟得上。 那些光有個“主動偏航警示”,

或者光有碰撞預警, 沒有自動緊急制動, 就豎起該車型有“主動安全”配置的旗號。 真不好意思, 碰撞得分, 也就四星到頭了, 多數給個三星也就夠意思了。

博越主動安全配置的重點, 毫米波雷達。 這就是實現, 俗稱自動刹車的關鍵元件。

首先, 結合日常使用觸發,

和我自己有意的測試, 與官方公佈的性能資料, 一句話整理下博越預碰撞的性能:

行駛時速在5km/h到150km/h之間, 正前方出現相對接近的金屬障礙物時, 博越可提前進行儀錶盤和聲音預警, 並在駕駛員無反應, 或駕駛員踩刹車的制動力不夠的情況下, 進行主動制動。 相對接近速度在30km/h之內時, 可避免碰撞的產生。

算是對上面總結的解釋, 也算是排除兩個誤區。

一、博越的預碰撞系統生效的速度範圍, 與30km/h一點都不沾邊!我試了好久, 無論是低於30km/h還是高於30km/h, 一樣會啟動(30km/h以上或以下生效的說法, 來自於下圖。 其實表達的意思是, 和障礙物的接近速度在30km/h區間內, 可以避免碰撞的發生)。

二、經測試。 博越的預碰撞系統對移動的, 靜止的目標都會觸發。 畢竟靜止是相對的,當車高速接近前面的障礙物時,車與障礙物之間,就構成了相對運動。

三、再說下預碰撞啟動時的感受。

預碰撞有兩種制動方式:一種是全力制動,博越的底盤會咣的一聲(ABS啟動),然後刹車踏板會下沉到底,此時制動力度特別大。另一種是半制動,半制動通常在全力制動前面,相對較平緩,刹車踏板下沉一半,此時踩刹車會特別好踩,一踩就到底。

當初選車時,預碰撞可是在心中加分不少。買到手實際體會才會發現,真的和當初想的一樣,只要用上一次兩次,這錢就回本了。

而且,和車友交流中發現,預碰撞觸發的情況和頻率,完全比當初想像的要多很多。有些確實是天氣或者突發情況下的,視野受阻完全沒看到,或者來不及反應的。別說自動制動,就是提示一下前方有障礙,也能避免一次可能有的事故。再有一些,是選車之前完全沒想到的,比如:後排安全座椅上的孩子哭了,正在駕駛時的母親,會情不自禁回頭看,哄孩子……

與前車距離過近時的儀錶盤提示。

我開車比較急。省道上,可以保持跟隨前車時,這個提示不消失。然後超車,繼續跟隨上前車,繼續提示……這習慣不好

再說下ACC自我調整巡航,和預碰撞相通地方很多。

基本可以看做,把預碰撞偵測的範圍,變成了自動跟車的範圍。公認的高速神器。

ACC使用時的畫面。

現在基本每次上高速,在車況路況穩定之後,我都會打開ACC,調到適合的區間,讓自己輕鬆一會。那種不用耗費精力即時調整油門踏板,讓車速維持在限速邊緣,車會自己隨著前車加減速的體驗。真是汽車史上一大進步,不下於在城市用車的環境下,開慣了手動擋,突然升級成自動擋的舒爽。

像這種路況,為啥不開ACC讓自己輕鬆一會。不光開車輕鬆,下車辦事的時候也有良好的狀態。

雖然把ACC自我調整巡航放到安全方面來說,但表述起來,真的像是一個舒適性配置。它存在的很大意義,也是讓駕駛員在跑長途高速時,舒適輕鬆,節省精力。有些人說,上了高速開啟ACC,讓高速變得太簡單了,容易感覺犯困。但是我感覺正好相反。跑過長途高速的司機,都會有那種長時間精力高度集中,坐姿長時間保持一致,而產生的那種疲勞感。那是一種透支體力和精力的疲勞感,會讓人反應速度、精力集中度直線下降,增加不安全隱患。所以還是節省體力和精力,保持精力充足和開車的輕鬆感,不容易出現因為長途駕駛而引起精力不集中的情況。

從這點上來說,個人覺得預碰撞和ACC自我調整巡航是博越最亮點的安全配置。

再想說一些,不單單是配置,更像是整個車的底子的一些東西。

其實在選車階段讓我注意到博越的,是博瑞。博瑞作為吉利3.0時代中的博字輩產品,其親民的價格,不惜成本的用料,亮眼的設計,豐富的安全配置,到位的調校,都是很讓人眼前一亮,並且有口皆碑的。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博瑞的“公路坦克”這個屬性,這點後面再聊。也是因為博瑞的標杆樹立在那,自然覺得同為3.0時代的博越不會差到哪裡去。

實際開上去,確實很爽很爽。

大家都知道,汽車是個很系統的東西。最終呈現給駕駛者的駕駛表現,是由很多硬軟體和廠家的反復調校匹配做成的。動力輸出順暢度、刹車轉向、懸掛姿態等等,相互組合、相互協調最終組成整個車的行駛質感、安全性能。

博越我現在開了一年多,也有一萬多公里,實際開起來的感受,真的不像是一個14萬的車。簡單的說,就是容易上手、容易把控。因為調校確實到位,底盤和轉向剛一上手的時候,就覺得很舒服,甚至舒服到有種熟悉的感覺。在種種科技配置的環繞下,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就能很方便的把控住整個車。

要一一說明的話,真的是很不容易,就只說些安全掛鉤的吧。

一是博越底盤很扎實很穩。就拿高速來說,我自己感覺,博越空車跑120比帕薩特要穩。跑150,也不會有飄的感覺。再往上就比不上寶馬賓士的長軸距中級車了,畢竟豪華品牌的長軸距中級車,高速穩定性本身就是優勢。

二是博越操控也不錯。動力好,底盤扎實,轉向清晰隨手,更能給駕駛員在路面上操控的信心,也能讓諸如變道超車之類的操作,變得得心應手。最讓我滿意的一點,是去年冬天下雪之後。

路面光滑的和個鏡子一樣,那是第一次開博越在這種鏡子路上跑。小鎮的冰路很滑,是個車跑得稍微快點,就會有控制不住的感覺。比如開始跑偏,或者ESP時不時滴滴兩聲,後輪甩滑一下。

比起之前開過的車,開博越在這種路上真的很爽。前面的轎車開始有打滑的痕跡,慢慢停到了路邊。博越同樣的速度,還可以一直穩定的走下去。博越的極限在哪我不知道,但當時給我的感覺,真不像這個價位的車。去年冬天實際體驗下來,冰路上除了重踩油門和急刹車能夠觸發ABS介入以外,平時走起來連ESP都不會觸發。

三,想說一下博越的科技配置。博越很多科技配置都是為安全考慮的,比如偏航預警、胎壓監測、主動大燈、陡坡緩降、上坡輔助、360影像、前後駐車雷達、高配十個安全氣囊位等等吧。選車的時候,這些一項一項的配置,就如一枚一枚的砝碼,一點一點增添著博越在選車上的分量。我是個科技控,在資金能允許的範圍內,還是想儘量能買頂配的。科技既能方便人的操作,又能提高行車的安全性,何樂而不為呢。

博越上市已經快一年半了,至今在這個價位,還是唯一安全配置這麼全的車型。每每想到如此,就只能言一句:這波不虧了。

每一項配置都有在車上發揮的餘地,習慣了之後,就如空調一樣,再也不想離開了。

最後最後,說一下最重要的,被動安全。

這個東西比較難說,畢竟車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個很貴的大件。平常消費者不可能說,為了選一輛安全的車,就專門買一台回來撞撞試試,那可能一台也不夠用啊。所以,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汽車被動安全方面的瞭解,大多數來自於外部資訊。

我當初選博越,在被動安全方面的考慮,是出於兩個方面吧。一個是網路或者自己身邊的各種外部的“碰撞”資訊。另一個是瞭解下整個車的用料和做工。

碰撞資訊這個很好理解。博越在C-NCAP測試上,拿到了最高的分數。而且,還是在沒有算主動安全配置加分的情況下,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實力的認可。再有就是翻看各種新聞消息,事故分析,吉利的車型在公路碰撞上的表現,著實很不錯。從帝豪屢屢出現的火車撞、滿載大貨車壓,都變形不嚴重,讓駕駛員乘客毫髮無損。到博瑞“公路坦克”的出現,再到博越也是一台“公路坦克”……

當然分析事故不能單看車的損毀程度,也要看實際的情況,還有碰撞的角度和速度。哪個車在碰撞發生時,能更好的保護駕駛員,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都會隱隱有個評價。總不能說,C-NCAP得分低,平時碰撞表現得不安全的車,實際才是最安全的,那誰信啊。

A柱安全氣囊

做工用料這個,簡單說兩個方面。一個是很通常的,車身高強度鋼的應用。這個和車身結構的搭配,是直接關係到一台車在被動安全上的極限性能。博越在這方面還是很不含糊的,比如B柱的鋼材,是把普通高強度鋼(強度500Mpa左右),用加熱鍛壓冷卻淬火等工藝,進一步加工鍛造,提升性能至三倍左右(強度1650Mpa),德國本德勒出產,籠式車身的安全保證。這樣的用料,用在A/B柱、前圍防侵入橫樑等等地方,直到堆砌到1.7噸的車重……所以當時買的也是很不猶豫。

再有就是焊接。之前在博越上市前關注的,肯定都看過這樣的新聞,大概是介紹博越的工廠有128台焊裝領域頂尖的義大利柯馬、瑞典ABB機器人,可以完成包括車身總成、地板總成、側圍總成等七大總成的全自動化生產(新聞稿原話)。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確實挺眼前一亮的。關於鐳射焊接和電阻焊接的話題,在網路上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就不細表了。只是說鐳射焊接確實要比普通焊接要好很多,焊接點的強度和一致性更好。

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在機器人焊接的全自動化上。其實普通焊接最大的問題,純屬個人理解:不是和鐳射焊接在工藝上的差別,而是機器人和人工的差別。人工進行的焊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虛焊。因為人的水準是有高有低,人也是情感動物,無法做到和電腦那樣的千百次都完全一樣的重複性工作。再加上可能有的水準或者情緒上的問題……更加不好的是,虛焊在車裝配好了之後,是無法察覺的。但在焊機位置的焊接強度,可能就不夠那麼高了。

回歸上面的碰撞資訊的問題。為啥有些車,在一些看起來不嚴重的事故中,莫名其妙的就這樣或者那樣了呢。不管我想的對不對,反正我不想賭這個運氣。

結尾放張圖,無意間抓拍的。感覺很適合表達那種……吉利收購富豪,消化吸收技術底蘊,再推出博越的意和景。

博越是吉利收購富豪的第二款新產品,可以說博越的出現,也刷新了吉利的最好產品力。消化吸收富豪在安全方面的底蘊,也給博越帶來了更好的明天。作為我們消費者來說,真的希望這種自主品牌向上、良性的發展能夠更多一點。

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把實惠帶給人民,這才是良心企業,民族企業,愛國企業。希望在未來,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一點。

畢竟靜止是相對的,當車高速接近前面的障礙物時,車與障礙物之間,就構成了相對運動。

三、再說下預碰撞啟動時的感受。

預碰撞有兩種制動方式:一種是全力制動,博越的底盤會咣的一聲(ABS啟動),然後刹車踏板會下沉到底,此時制動力度特別大。另一種是半制動,半制動通常在全力制動前面,相對較平緩,刹車踏板下沉一半,此時踩刹車會特別好踩,一踩就到底。

當初選車時,預碰撞可是在心中加分不少。買到手實際體會才會發現,真的和當初想的一樣,只要用上一次兩次,這錢就回本了。

而且,和車友交流中發現,預碰撞觸發的情況和頻率,完全比當初想像的要多很多。有些確實是天氣或者突發情況下的,視野受阻完全沒看到,或者來不及反應的。別說自動制動,就是提示一下前方有障礙,也能避免一次可能有的事故。再有一些,是選車之前完全沒想到的,比如:後排安全座椅上的孩子哭了,正在駕駛時的母親,會情不自禁回頭看,哄孩子……

與前車距離過近時的儀錶盤提示。

我開車比較急。省道上,可以保持跟隨前車時,這個提示不消失。然後超車,繼續跟隨上前車,繼續提示……這習慣不好

再說下ACC自我調整巡航,和預碰撞相通地方很多。

基本可以看做,把預碰撞偵測的範圍,變成了自動跟車的範圍。公認的高速神器。

ACC使用時的畫面。

現在基本每次上高速,在車況路況穩定之後,我都會打開ACC,調到適合的區間,讓自己輕鬆一會。那種不用耗費精力即時調整油門踏板,讓車速維持在限速邊緣,車會自己隨著前車加減速的體驗。真是汽車史上一大進步,不下於在城市用車的環境下,開慣了手動擋,突然升級成自動擋的舒爽。

像這種路況,為啥不開ACC讓自己輕鬆一會。不光開車輕鬆,下車辦事的時候也有良好的狀態。

雖然把ACC自我調整巡航放到安全方面來說,但表述起來,真的像是一個舒適性配置。它存在的很大意義,也是讓駕駛員在跑長途高速時,舒適輕鬆,節省精力。有些人說,上了高速開啟ACC,讓高速變得太簡單了,容易感覺犯困。但是我感覺正好相反。跑過長途高速的司機,都會有那種長時間精力高度集中,坐姿長時間保持一致,而產生的那種疲勞感。那是一種透支體力和精力的疲勞感,會讓人反應速度、精力集中度直線下降,增加不安全隱患。所以還是節省體力和精力,保持精力充足和開車的輕鬆感,不容易出現因為長途駕駛而引起精力不集中的情況。

從這點上來說,個人覺得預碰撞和ACC自我調整巡航是博越最亮點的安全配置。

再想說一些,不單單是配置,更像是整個車的底子的一些東西。

其實在選車階段讓我注意到博越的,是博瑞。博瑞作為吉利3.0時代中的博字輩產品,其親民的價格,不惜成本的用料,亮眼的設計,豐富的安全配置,到位的調校,都是很讓人眼前一亮,並且有口皆碑的。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博瑞的“公路坦克”這個屬性,這點後面再聊。也是因為博瑞的標杆樹立在那,自然覺得同為3.0時代的博越不會差到哪裡去。

實際開上去,確實很爽很爽。

大家都知道,汽車是個很系統的東西。最終呈現給駕駛者的駕駛表現,是由很多硬軟體和廠家的反復調校匹配做成的。動力輸出順暢度、刹車轉向、懸掛姿態等等,相互組合、相互協調最終組成整個車的行駛質感、安全性能。

博越我現在開了一年多,也有一萬多公里,實際開起來的感受,真的不像是一個14萬的車。簡單的說,就是容易上手、容易把控。因為調校確實到位,底盤和轉向剛一上手的時候,就覺得很舒服,甚至舒服到有種熟悉的感覺。在種種科技配置的環繞下,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就能很方便的把控住整個車。

要一一說明的話,真的是很不容易,就只說些安全掛鉤的吧。

一是博越底盤很扎實很穩。就拿高速來說,我自己感覺,博越空車跑120比帕薩特要穩。跑150,也不會有飄的感覺。再往上就比不上寶馬賓士的長軸距中級車了,畢竟豪華品牌的長軸距中級車,高速穩定性本身就是優勢。

二是博越操控也不錯。動力好,底盤扎實,轉向清晰隨手,更能給駕駛員在路面上操控的信心,也能讓諸如變道超車之類的操作,變得得心應手。最讓我滿意的一點,是去年冬天下雪之後。

路面光滑的和個鏡子一樣,那是第一次開博越在這種鏡子路上跑。小鎮的冰路很滑,是個車跑得稍微快點,就會有控制不住的感覺。比如開始跑偏,或者ESP時不時滴滴兩聲,後輪甩滑一下。

比起之前開過的車,開博越在這種路上真的很爽。前面的轎車開始有打滑的痕跡,慢慢停到了路邊。博越同樣的速度,還可以一直穩定的走下去。博越的極限在哪我不知道,但當時給我的感覺,真不像這個價位的車。去年冬天實際體驗下來,冰路上除了重踩油門和急刹車能夠觸發ABS介入以外,平時走起來連ESP都不會觸發。

三,想說一下博越的科技配置。博越很多科技配置都是為安全考慮的,比如偏航預警、胎壓監測、主動大燈、陡坡緩降、上坡輔助、360影像、前後駐車雷達、高配十個安全氣囊位等等吧。選車的時候,這些一項一項的配置,就如一枚一枚的砝碼,一點一點增添著博越在選車上的分量。我是個科技控,在資金能允許的範圍內,還是想儘量能買頂配的。科技既能方便人的操作,又能提高行車的安全性,何樂而不為呢。

博越上市已經快一年半了,至今在這個價位,還是唯一安全配置這麼全的車型。每每想到如此,就只能言一句:這波不虧了。

每一項配置都有在車上發揮的餘地,習慣了之後,就如空調一樣,再也不想離開了。

最後最後,說一下最重要的,被動安全。

這個東西比較難說,畢竟車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個很貴的大件。平常消費者不可能說,為了選一輛安全的車,就專門買一台回來撞撞試試,那可能一台也不夠用啊。所以,我相信大多數人對汽車被動安全方面的瞭解,大多數來自於外部資訊。

我當初選博越,在被動安全方面的考慮,是出於兩個方面吧。一個是網路或者自己身邊的各種外部的“碰撞”資訊。另一個是瞭解下整個車的用料和做工。

碰撞資訊這個很好理解。博越在C-NCAP測試上,拿到了最高的分數。而且,還是在沒有算主動安全配置加分的情況下,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實力的認可。再有就是翻看各種新聞消息,事故分析,吉利的車型在公路碰撞上的表現,著實很不錯。從帝豪屢屢出現的火車撞、滿載大貨車壓,都變形不嚴重,讓駕駛員乘客毫髮無損。到博瑞“公路坦克”的出現,再到博越也是一台“公路坦克”……

當然分析事故不能單看車的損毀程度,也要看實際的情況,還有碰撞的角度和速度。哪個車在碰撞發生時,能更好的保護駕駛員,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都會隱隱有個評價。總不能說,C-NCAP得分低,平時碰撞表現得不安全的車,實際才是最安全的,那誰信啊。

A柱安全氣囊

做工用料這個,簡單說兩個方面。一個是很通常的,車身高強度鋼的應用。這個和車身結構的搭配,是直接關係到一台車在被動安全上的極限性能。博越在這方面還是很不含糊的,比如B柱的鋼材,是把普通高強度鋼(強度500Mpa左右),用加熱鍛壓冷卻淬火等工藝,進一步加工鍛造,提升性能至三倍左右(強度1650Mpa),德國本德勒出產,籠式車身的安全保證。這樣的用料,用在A/B柱、前圍防侵入橫樑等等地方,直到堆砌到1.7噸的車重……所以當時買的也是很不猶豫。

再有就是焊接。之前在博越上市前關注的,肯定都看過這樣的新聞,大概是介紹博越的工廠有128台焊裝領域頂尖的義大利柯馬、瑞典ABB機器人,可以完成包括車身總成、地板總成、側圍總成等七大總成的全自動化生產(新聞稿原話)。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確實挺眼前一亮的。關於鐳射焊接和電阻焊接的話題,在網路上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就不細表了。只是說鐳射焊接確實要比普通焊接要好很多,焊接點的強度和一致性更好。

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在機器人焊接的全自動化上。其實普通焊接最大的問題,純屬個人理解:不是和鐳射焊接在工藝上的差別,而是機器人和人工的差別。人工進行的焊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虛焊。因為人的水準是有高有低,人也是情感動物,無法做到和電腦那樣的千百次都完全一樣的重複性工作。再加上可能有的水準或者情緒上的問題……更加不好的是,虛焊在車裝配好了之後,是無法察覺的。但在焊機位置的焊接強度,可能就不夠那麼高了。

回歸上面的碰撞資訊的問題。為啥有些車,在一些看起來不嚴重的事故中,莫名其妙的就這樣或者那樣了呢。不管我想的對不對,反正我不想賭這個運氣。

結尾放張圖,無意間抓拍的。感覺很適合表達那種……吉利收購富豪,消化吸收技術底蘊,再推出博越的意和景。

博越是吉利收購富豪的第二款新產品,可以說博越的出現,也刷新了吉利的最好產品力。消化吸收富豪在安全方面的底蘊,也給博越帶來了更好的明天。作為我們消費者來說,真的希望這種自主品牌向上、良性的發展能夠更多一點。

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把實惠帶給人民,這才是良心企業,民族企業,愛國企業。希望在未來,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