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小鹽:《芳華》,一隻無法脫下的意識形態綠軍鞋

1懷疑主義的三種樣態

以昆德拉為代表的懷疑主義, 是反諷式的懷疑主義。 他站在虛無的地平線上, 懷疑一切:愛、不朽、偉大、進軍等等等等。

在昆德拉的眼裡, 這些崇高的詞彙都是反諷的物件。 在昆德拉看來, 人類發明許多美妙動聽的詞彙, 大多源於媚俗的動力。 譬如不朽, 便是多麼愚蠢可笑的欲念。 再譬如愛, 那更是一個可笑可悲的詞彙。 很多時候, 我們愛一條狗, 比愛一個人, 更不期望回報, 更可相依相偎。 愛之不可靠, 在特蕾莎愛卡列寧多過湯瑪斯時就昭然若揭。 以巴特為代表的懷疑主義, 是優雅的懷疑主義。 巴特站立在一個中間地帶:曖昧, 而不斷言。 零度, 而不填充。 搖弋, 而不搖擺。 優雅, 對巴特而言, 是一種姿態, 更是一種立場。 在無窮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之間, 巴特循著法國式的螺旋梯, 把自己送至文字的埃菲爾鐵塔, 他在那裡溫文爾雅的俯看一切。
以布羅茨基為代表的懷疑主義, 是有基石的懷疑主義。 那基石便是書籍。 布羅茨基信仰文字的力量, 更相信詩歌的力量。 在布羅茨基看來, 書, 真正的好書, 才是最終能夠救贖人類的上帝。 站在書籍的基石上反思人性, 懷疑人類, 是布羅茨基對這個世界最為終極的懷疑。 三個智慧型男人, 三種風格迥異的懷疑主義樣態, 無意間再次構築了一個事關存在、事關虛無的結構主義鐵三角。

2嫩藍色的童聲

雨滴了下來, 一滴一滴。 坐在陽臺, 看著雨滴在嫩嫩的柳枝上, 紅色的櫻花花瓣上, 草坪的綠芽上, 一個風中行走的女人的白絲巾上, 兩匹攜伴而行髒乎乎的貓的皮毛上……雨絲細而綿密, 軟而輕盈, 似一些拋棄了重量的詞語。

放下手裡的書, 和對面的一把椅子商量:要不要抱你出去, 一起淋一會兒雨?把你種在春天的草坪下, 會不會在雨裡生根發芽開出一種名叫椅子的花?忽地, 有嫩藍色的童聲穿過雨簾, 如幾隻燕子飛過春天。 每次聽到孩子的聲音, 無論是誰家的孩子, 便變的無限溫柔。 心裡判斷, 這孩子的聲音是嫩藍色的, 這孩子的音質裡有一種西藏高原的藍天才能擁有的純粹與澄澈。 這孩子在簡單的重複一句話, 好似用這句話來宣佈一個唯有他才有權力宣佈的秘密, 更似用這句話來慶祝一個關於雨的節日。 那孩子說:下雨了, 下雨了, 下雨了……

3批評家的眼光

批評家應該具有這樣的瞳仁, 他的眼光是庖丁的利刃:遠遠的凝視文本,

文本的語詞花瓣一樣凋落。 最後僅僅剩下一具輪廓, 那是隱藏在文本之後的骨肋, 是煉金術士所要提煉而出的金子, 是有待啟動的僵屍, 更是沉睡已久有待喚醒真理。

4沐浴與反思

讀完《沐浴的歷史》, 有個疑問:亞洲人不肯反思自身罪惡的愚蠢本性, 是不是與不嗜好清洗自身有關?固執的認為我本神人, 一切正確, 是不是因遠離水的哲思, 水的清洗, 水的通透與水的靈性才造成的?日本人喜溫泉, 也不是很久遠的事情。 而西方人的沐浴史, 早在西元前四五世紀就在古羅馬開始了。 基督教徒更是初來人世, 便要施洗禮。 看來, 誰親近水, 誰就有福了。

5身體寫作

柏拉圖說人身上的神性分佈在脊髓裡, 脊髓是形成大腦和精液的物質(見《男根文化史》)。

納博科夫三番五次以傲慢的姿態強調好的讀者是以脊椎來閱讀, 而非心或大腦。 用心或大腦閱讀的人在納博科夫看來是閱讀的賤民。 巴特的文本總是出現一個詞彙“軀體”, “我用軀體”來閱讀, “我用軀體”來寫作。 想來前幾年中國文學圈的“身體寫作”, 無非舶自這三者。 只不過山寨大國再次舶出了誤差, 在前三位那裡, 身體寫作是神性、是狂喜、是激情、是歡娛, 到中國作家那裡, 身體寫作是豐臀肥乳, 是群魔亂舞, 是性交, 是意淫。

6守貞機器

埃柯在《醜的歷史》裡指出,Mechanicus(機器)一詞源自拉丁文"moechair(通姦)"或 “moechus(通姦者)。杜尚的裝置藝術《大玻璃》裡有一個詞彙“守貞機器”。這個詞彙意指那些沒有使用功能奢侈而美麗的機器。如此看來,杜尚不但用現成品僭越哲學,還以現成品的方式嬉戲著王爾德式的話語悖論:守貞機器,守貞的通姦者。一個事物,既要守貞,又要通姦,豈非處於這個世界上最為荒謬的兩難之間?

7言談中的性

能夠赤裸裸談論性的人,並非對任何人都有性幻想。正因為他知道性的神秘在那裡他才談論它。當你談論性,性根本就不在場。當你對性緘而不言,性恰恰無處不在。話語的性感與現實性感是小徑分叉的花園,它通向不同的結局,而非同一點。言談中的性,是天真無邪的性,是無有性徵與性器官的性。無有陽具,無有陰道,無有肛門。完美的無,話語的空洞,用言談無休無止的來填充。

8迷失

球賽中巴西敗北有人自殺。迷,就是迷失了自我,將自我投射在某一個非自我的場所之中,任客體屠殺、宰割、屍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其實就是不能承受這個“我”以及“我的肉身”。消滅自我是對大寫的人的閹割,是對小寫的重(肉身之重)最為激烈的反抗。很多時候,人類希望自己能夠迷失,迷失於愛、性、麻醉藥以及宗教信仰等等非自我的事物之中。其實,無論是哲學、佛,還是上帝,談的都是自我。大他者其實就是懂得自我觀照的大我者。我在。佛在。上帝在。哲思在。

9裸體的男性

視頻裡在播放一段國外大眾選秀男性跳脫衣舞的情節。四個男人,在音樂聲裡扭捏作態的脫衣,手勢滑稽,每一個動作都引起台下一片哄笑。女性觀眾拍手、尖叫、面貌因目睹這喜劇而灼灼發光,宛若一枚枚掛在夜空裡的月亮。目擊著這一切,突然明白,色情永遠在具有女性特徵的軀體上,男性軀體不具有任何色情意義。即若在男性跳脫衣舞的現場,女性觀眾激情四溢的臉比男性演員的裸體更具有色情之意味。

10化妝

男版範冰冰的出現,潛在的呼籲把化妝這一巫術歸還於男性。在原始部落,女性是不化妝的,唯一化妝的是通靈的男性巫醫。把化妝術歸還于男人,就如把孔雀毛歸還以雄孔雀,把獅子鬢毛歸還於雄獅子。讓男人美飾、偽裝、薄施粉黛,比讓男人跳脫衣舞更女權,更具有欣賞價值。

11信仰與自我

信仰在《舊約》裡最早的單詞是“EMANAH”,其本意是個人體驗的確定性,一種性格特徵,而不表示相信什麼。從詞源學的方面看,這就是說,信仰,是指一個人堅定的相信自己的個體經驗,相信自己內心的召喚,而非盲目的、不經過判斷的相信什麼教義。這一點,正嵌合了《金剛經》中佛的真言:“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12拒絕聆聽

電影《至愛梵古》簡直是梵古畫作的放大的動圖版視覺饕餮。一個心懷烈焰的藝術家,不被人理解,本身便是一種難以釋懷的痛苦。美是無用的,功利的世界卻要求人人有俗世之用。生前的不得志,與死後的盛名,幾乎是一種諷刺,更說明這個世界的荒唐與短視——活著被鄙視,死後卻幾乎被人人自托知己,不停的消費他的困厄、他的苦難,甚至他的偏執與怪異。直到離開人世,他都不忍傷害任何人,唯一能做的是傷害他自身。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的那一天,就是再也不奢求理解,拒絕聆聽任何來自俗世的噪音的那一刻。

13一隻無法脫下的意識形態綠軍鞋

正如尼采所言:表面即內裡。《芳華》海報上,一隻洋溢著無產階級美學的綠軍鞋,與一隻充斥滿資產階級趣味的芭蕾舞鞋並置,形成一種精神分裂的怪誕對比。然而,綠色比白色顯眼的多,馮小剛的電影《芳華》亦然。他在濃情蜜意的緬懷他們那一代人消逝的青春年華之時,更多是捨棄不下那只穿在心尖上的意識形態綠軍鞋。軍旅生活的璀璨,組成了整部影片的主宴,零星的反思,將芭蕾舞鞋的白色,縮減為幾乎看不到的牙籤。馮小剛患得是時代疾病,是一代人的病。這樣的影片,在扭曲歷史的真實的同時,無非滿足一下導演的意淫,看莫如不看,拍莫如不拍。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紐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6守貞機器

埃柯在《醜的歷史》裡指出,Mechanicus(機器)一詞源自拉丁文"moechair(通姦)"或 “moechus(通姦者)。杜尚的裝置藝術《大玻璃》裡有一個詞彙“守貞機器”。這個詞彙意指那些沒有使用功能奢侈而美麗的機器。如此看來,杜尚不但用現成品僭越哲學,還以現成品的方式嬉戲著王爾德式的話語悖論:守貞機器,守貞的通姦者。一個事物,既要守貞,又要通姦,豈非處於這個世界上最為荒謬的兩難之間?

7言談中的性

能夠赤裸裸談論性的人,並非對任何人都有性幻想。正因為他知道性的神秘在那裡他才談論它。當你談論性,性根本就不在場。當你對性緘而不言,性恰恰無處不在。話語的性感與現實性感是小徑分叉的花園,它通向不同的結局,而非同一點。言談中的性,是天真無邪的性,是無有性徵與性器官的性。無有陽具,無有陰道,無有肛門。完美的無,話語的空洞,用言談無休無止的來填充。

8迷失

球賽中巴西敗北有人自殺。迷,就是迷失了自我,將自我投射在某一個非自我的場所之中,任客體屠殺、宰割、屍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其實就是不能承受這個“我”以及“我的肉身”。消滅自我是對大寫的人的閹割,是對小寫的重(肉身之重)最為激烈的反抗。很多時候,人類希望自己能夠迷失,迷失於愛、性、麻醉藥以及宗教信仰等等非自我的事物之中。其實,無論是哲學、佛,還是上帝,談的都是自我。大他者其實就是懂得自我觀照的大我者。我在。佛在。上帝在。哲思在。

9裸體的男性

視頻裡在播放一段國外大眾選秀男性跳脫衣舞的情節。四個男人,在音樂聲裡扭捏作態的脫衣,手勢滑稽,每一個動作都引起台下一片哄笑。女性觀眾拍手、尖叫、面貌因目睹這喜劇而灼灼發光,宛若一枚枚掛在夜空裡的月亮。目擊著這一切,突然明白,色情永遠在具有女性特徵的軀體上,男性軀體不具有任何色情意義。即若在男性跳脫衣舞的現場,女性觀眾激情四溢的臉比男性演員的裸體更具有色情之意味。

10化妝

男版範冰冰的出現,潛在的呼籲把化妝這一巫術歸還於男性。在原始部落,女性是不化妝的,唯一化妝的是通靈的男性巫醫。把化妝術歸還于男人,就如把孔雀毛歸還以雄孔雀,把獅子鬢毛歸還於雄獅子。讓男人美飾、偽裝、薄施粉黛,比讓男人跳脫衣舞更女權,更具有欣賞價值。

11信仰與自我

信仰在《舊約》裡最早的單詞是“EMANAH”,其本意是個人體驗的確定性,一種性格特徵,而不表示相信什麼。從詞源學的方面看,這就是說,信仰,是指一個人堅定的相信自己的個體經驗,相信自己內心的召喚,而非盲目的、不經過判斷的相信什麼教義。這一點,正嵌合了《金剛經》中佛的真言:“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12拒絕聆聽

電影《至愛梵古》簡直是梵古畫作的放大的動圖版視覺饕餮。一個心懷烈焰的藝術家,不被人理解,本身便是一種難以釋懷的痛苦。美是無用的,功利的世界卻要求人人有俗世之用。生前的不得志,與死後的盛名,幾乎是一種諷刺,更說明這個世界的荒唐與短視——活著被鄙視,死後卻幾乎被人人自托知己,不停的消費他的困厄、他的苦難,甚至他的偏執與怪異。直到離開人世,他都不忍傷害任何人,唯一能做的是傷害他自身。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的那一天,就是再也不奢求理解,拒絕聆聽任何來自俗世的噪音的那一刻。

13一隻無法脫下的意識形態綠軍鞋

正如尼采所言:表面即內裡。《芳華》海報上,一隻洋溢著無產階級美學的綠軍鞋,與一隻充斥滿資產階級趣味的芭蕾舞鞋並置,形成一種精神分裂的怪誕對比。然而,綠色比白色顯眼的多,馮小剛的電影《芳華》亦然。他在濃情蜜意的緬懷他們那一代人消逝的青春年華之時,更多是捨棄不下那只穿在心尖上的意識形態綠軍鞋。軍旅生活的璀璨,組成了整部影片的主宴,零星的反思,將芭蕾舞鞋的白色,縮減為幾乎看不到的牙籤。馮小剛患得是時代疾病,是一代人的病。這樣的影片,在扭曲歷史的真實的同時,無非滿足一下導演的意淫,看莫如不看,拍莫如不拍。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紐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復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