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著名作家高建群再呈钜獻——高建群讀者見面會在西安盛大舉行

西部新聞網訊 12月10日14:30, 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西安市新華書店鐘樓書店聯合主辦的“高建群讀者見面會”於西安市新華書店鐘樓書店舉行。 作家高建群出席活動, 與各界讀者一道分享了從《最後一個匈奴》到《大平原》再到《我的菩提樹》這三本書的創作體會與見解感悟。 西部新聞網全程聚焦本次活動!

給中華文明大廈添一塊新磚 著名作家高建群再呈钜獻

著名作家高建群

高建群, 西安市臨潼區人, 當代著名作家, 陝西省文聯副主席, 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最後一個匈奴》《大平原》《統萬城》《遙遠的白房子》《我的菩提樹》等。 他被譽為當代文壇難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義的寫作者, 浪漫派文學最後的騎士, 引發中國文壇的“陝軍東征”現象。

《我的菩提樹》一書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 而是一部綜合性的文化讀物, 其中加入了作者個人化的思考和演繹。 高建群從源頭開始梳理中華文化, 自三皇五帝直到盛唐時期, 而構成我們民族性格中的三種主要思潮, 在這漫長的時光裡終於合流, 形成最終的歷史格局。

“在我寫作《我的菩提樹》一書的長達兩年的時間中, 面對長達五千年的世界各文明板塊的發生史和流變史,

面對長達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板塊的發生史和流變史, 我要規則, 我要簡約, 我的筆觸要犀利如投槍, 從歷史的關節緊要處、起承轉合處穿腸而過。 我絕不允許拖遝、疲軟, 在某一個迷人的港灣逗留太久。 一切都以點到為止為宜。 因為我要用十句話來說出一本書的內容, 用一本書說出我案頭現在放置著的、用作參考書的兩百本書的內容。 這是一部敘事體的東方文明發生史和流變史。 《我的菩提樹》-書就是為這個時代寫的。 把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史, 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長成現在這個模樣而不是別的模樣, 在我們之前文化板塊都發生過哪些重要的事情, 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人物,
產生過哪些重要的古老智慧, 就以這樣的宏大敘事、莊嚴陳述向五千年致敬, 為我的祖邦的未來祈禱。 ”

著名作家高建群和讀者互動

著名作家高建群為讀者簽名

活動現場爆棚

《最後一個匈奴》一書自出版以來行銷超過100萬冊。上千年之後,匈奴民族的血脈在黃土高原上仍然延續,以他們的“胡羯之血”為中華文明注入力量。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們執著進取、改變自身的命運。談及這部再現了陝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跡的特殊地域史和譜寫了三個家族兩代人人生傳奇的高原史詩,高建群表示:“《最後一個匈奴》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革命在這塊土地上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是它內部的力量發生的,大地上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的莊稼。司格特說,對於剛剛經歷了有血和淚寫出人類歷史上最奇特、壯麗一頁的這一代人,必須給予更崇高的東西。司格特在這裡說的是十九世紀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最後一個匈奴》的寫作,出於同樣的理由,不過它描寫的二十世紀發生在東方的以產業工人和農民階級為主體的革命。這場革命或垂之以久遠,或風行於片刻,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最重要的是,為了尋找民族的出路,有那麼多慘烈的犧牲,有那麼多義無反顧的獻身,蒼白而美麗,我們必須以史詩的筆觸來記錄下這些。如果做不到這-點,我們將欠下二十世紀一筆債務,欠下我們的父兄輩-筆債務。”

而長篇小說《大平原》,講述的則是一個來自關中平原的故事。同時也是一部《百年孤獨》式的家族史。在這個傳奇的家族裡,從20世紀的上半葉開始,到21世紀的陽光照到這個世界之時,三代人歷經了種種苦難與愛恨情仇,在頑強地生存的同時,捍衛著自己的尊嚴在本世紀的城市化浪潮中,這個村莊被改造成城市的高新區,結束了上千年的鄉村文明,而新一代弄潮兒開始在商業社會中繼續成長、前行……高建群宛如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一位說書人,將近百年來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娓娓道來,從容不迫,談笑風生。“我是一個寫故事的人。我寫過很多的故事。有一些老故事,在我的心中已經埋藏了很多年。那是我的家族故事。那故事中有著許多的傳奇和令人不可思議的斑斕色彩。它們已經成熟得快要從樹上掉下來了。你不摘,它們就會掉的。果子掉在地上,然後消失,就像被大地吞噬,或者被大地重新收回一樣。當我將我的家族的這些事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最好的故事呀,好過你講過的所有的故事。這樣我明白了,我應當將它們寫下來。”

著名作家高建群為讀者簽名

活動現場爆棚

《最後一個匈奴》一書自出版以來行銷超過100萬冊。上千年之後,匈奴民族的血脈在黃土高原上仍然延續,以他們的“胡羯之血”為中華文明注入力量。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們執著進取、改變自身的命運。談及這部再現了陝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跡的特殊地域史和譜寫了三個家族兩代人人生傳奇的高原史詩,高建群表示:“《最後一個匈奴》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革命在這塊土地上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是它內部的力量發生的,大地上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的莊稼。司格特說,對於剛剛經歷了有血和淚寫出人類歷史上最奇特、壯麗一頁的這一代人,必須給予更崇高的東西。司格特在這裡說的是十九世紀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最後一個匈奴》的寫作,出於同樣的理由,不過它描寫的二十世紀發生在東方的以產業工人和農民階級為主體的革命。這場革命或垂之以久遠,或風行於片刻,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最重要的是,為了尋找民族的出路,有那麼多慘烈的犧牲,有那麼多義無反顧的獻身,蒼白而美麗,我們必須以史詩的筆觸來記錄下這些。如果做不到這-點,我們將欠下二十世紀一筆債務,欠下我們的父兄輩-筆債務。”

而長篇小說《大平原》,講述的則是一個來自關中平原的故事。同時也是一部《百年孤獨》式的家族史。在這個傳奇的家族裡,從20世紀的上半葉開始,到21世紀的陽光照到這個世界之時,三代人歷經了種種苦難與愛恨情仇,在頑強地生存的同時,捍衛著自己的尊嚴在本世紀的城市化浪潮中,這個村莊被改造成城市的高新區,結束了上千年的鄉村文明,而新一代弄潮兒開始在商業社會中繼續成長、前行……高建群宛如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一位說書人,將近百年來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娓娓道來,從容不迫,談笑風生。“我是一個寫故事的人。我寫過很多的故事。有一些老故事,在我的心中已經埋藏了很多年。那是我的家族故事。那故事中有著許多的傳奇和令人不可思議的斑斕色彩。它們已經成熟得快要從樹上掉下來了。你不摘,它們就會掉的。果子掉在地上,然後消失,就像被大地吞噬,或者被大地重新收回一樣。當我將我的家族的這些事講給別人聽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最好的故事呀,好過你講過的所有的故事。這樣我明白了,我應當將它們寫下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