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陽明:為啥你總是焦慮和憂鬱,迫於奔命,那是因為缺了這個

王陽明(王守仁), 不光是聖人, 他的經歷也是非常坎坷。 每次當立了大功, 總是有小人來作祟, 幾次還差點丟了性命?更不說同僚的排擠, 上司(包括皇帝)的打擊了, 而他總能輕鬆化解, 而且做到教學育人兩不誤。

王陽明(王守仁)臨終前, 他的學生周積問他還有什麼遺言, 他自信而樂觀地說:“心光明, 亦複何言!”後人從中不難品味出他的滿足感與成就。

而當今社會中很多人, 往往迫於奔命, 帶來的是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安。 焦慮、憂鬱成為很多人的標配, 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

破解這個難題, 王陽明提倡2個方法:

1、中正平和, 泰然自如

王陽明認為“身之主宰便是心”, 欲修身先養心, 才能修身養性。 “心即理也”, 即一個人只要能夠悟到心的本體, 才可以療救人心, 才能拯救社會, 只有每一個人去掉內心世界的“惡欲”和“私欲”, 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

“如今於凡忿懥等件,

只是個物來順應, 不要著一分心思, 便心體廓然大公, 得其本體之正了。 ”對於憤怒等情緒, 只要順其自然, 不過分在意, 心體自會豁然開朗, 而實現心這個本體的中正了。 只有做到“中正平和”, 才能做到“泰然自若”。

中正平和 王陽明 推薦 遊藝書院院長 彧白先生親筆手寫真跡 ¥299 購買

2、知行合一, 此心不動, 隨機而動

心這個本體有了中正, 才會有身心的幸福。 那麼如何做事呢?

王陽明說, “要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使人不會失其本心, 不會讓意志為外物所動搖, 淪為外物的奴隸。

知行合一 實景拍照

知行合一 彧白先生題跋

王陽明 知行合一 遊藝書院院長 彧白先生書法手寫真跡 ¥228 購買

王陽明特別強調:人須在事上磨, 方能立得住, 方能“靜亦定, 動亦定。

曆事才能練心, 真正的修行不能離開生活,

必須在事情上練, 就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對自己不願接納、不敢面對的事情上不斷發現和去除自己內心的標準, 這樣內心才能真正有力量, 才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發生的一切, 無論是順是逆、是好是壞、是動是靜內心都能夠如如不動, 淡定從容, 這樣才是真正的心定。

作品的保真證書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如果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於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做事要做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方可“知行合一”。

作品的保真證書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如果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於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做事要做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方可“知行合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