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門課很重要,卻被學校忽視,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補上

倉央嘉措說:世間之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不是小事。

打開新聞, 16歲男孩和母親先後跳樓而亡, 國內極限運動第一人失手墜亡, 一個個年輕的生命隕落了,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凸顯。

什麼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説明孩子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品質的一種教育活動。

2017年7月7日, 5歲的熊孩子將2歲女童關進電梯導致女孩墜亡。 5歲的孩子可能沒意識到生命的隕落是多麼嚴重的事故, 如果他知道生命的脆弱, 也許這個慘劇不會發生。

2017年11月15日, 安徽阜陽高速發生車禍, 18人死亡,

現場一位電臺工作人員, 比V微笑擺拍, 引起網友熱議。 這種行為是對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更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從幼童到成人缺失了一課:生命教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死亡是禁忌, 家長如何打破禁區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對幼小的孩子, 不使用生硬的道理,

而要從生活中小事出發, 引導他尊重生命。

小甯的兒子三歲了, 平時忙於工作, 爺爺奶奶帶孩子比較多。

一次小甯遛孩子, 兒子看見地上的螞蟻排成長隊搬運東西, 他上前用鞋子在螞蟻身上輾軋, 小小的螞蟻被兒子踩死在腳下, 兒子發出歡快的笑聲。

看到兒子的行為像個魔鬼, 小甯很恐怖, 難道人性本惡嗎?

她拉住兒子問他為什麼殺死小螞蟻, 兒子說螞蟻擋住路不喜歡。 小甯於是給兒子講了勤勞的小螞蟻在搬運東西儲存過冬的故事, 兒子凝神聽完, 忽然對螞蟻肅然起敬, 不再看到螞蟻就動腳碾壓。

用擬人化的方法, 賦予動物人類的情感, 是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方式。

那之後, 小寧在家裡養了幾條小金魚,

帶著兒子分別給金魚取名字, 隔著冰冷的玻璃缸, 兒子很喜愛小金魚, 每天給魚餵食, 還和小魚說話, 有天, 小魚死了, 兒子傷心大哭。

看著悲傷的孩子, 小甯看到的是一個天使, 是一個生命對另一種生命的悲憫和愛。

生命只有一次, 不能重來, 面對兒子的傷心,

小寧告訴他, 小魚從來到家裡, 過得一直開心幸福, 沒有辜負活著的每一天。 我們也要像小魚一樣, 珍惜生命。

人生來具有同理心, 發揮同理心的作用, 讓孩子知道生命的寶貴, 懂得父母養育的不易, 他就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小寧從小動物的生死入手, 讓兒子見證生命的出生, 存在的意義, 以及個體的衰亡, 體會到生命的不易和美好, 對生命消逝有直觀的認識。

她的做法值得家長借鑒, 父母在家裡養小動物, 讓孩子瞭解生命的進程, 增強孩子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課。

對10歲以上的孩子, 可以適當帶他們參加告別儀式, 靈堂裡莊嚴肅穆的氣氛, 讓人對生命的短暫產生悲憫的情懷。 也可以利用電影、名著進行引導, 讓孩子面對人生挫折時, 堅強自信笑對困難, 珍惜熱愛生命。

樹立孩子正確的生命觀, 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愛。 培養積極的生命情感, 對生命的熱愛讓人振奮, 使心靈面向自我和他人而開放, 這正是幸福人生的要素。 消極的生命情感, 對自我生命意義的否定和無望,對他人生命的冷漠,使人沉鬱悲觀,孤高自負敵視,難以同他人交流,這是不幸人生的根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把自己活得堅強樂觀,是給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

對自我生命意義的否定和無望,對他人生命的冷漠,使人沉鬱悲觀,孤高自負敵視,難以同他人交流,這是不幸人生的根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把自己活得堅強樂觀,是給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