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王牌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折戟非洲,損失慘重到底為啥?

“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是美國陸軍精英中的精英, 以戰鬥技能全面、綜合素質過硬、武器裝備精良、作戰訓練嚴酷聞名。

然而, 10月4日美國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在尼日爾遇襲4死2傷的重大新聞“引爆”, 此次“綠色貝雷帽”在尼日爾遇襲並損失慘重, 實在有失水準, 令人大跌眼鏡。 這也導致了外界對美軍方調查與披露遇襲細節不及時、不充分的輿論質疑之聲不絕於耳、延續至今。

美國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隊員

細節重播:折戟尼日爾

遇襲與反擊。 據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瑟夫·鄧福德公佈情況, 10月3日12名美軍“綠色貝雷帽”隊員連同30名尼日爾政府軍士兵在首都尼阿美西北的蒂拉貝裡地區通戈村附近執行偵察任務, 並與當地部族首領會面。 4日上午10時許, 當準備返回基地的美-尼聯合巡邏隊剛出村時, 突然遭到躲藏在灌木叢中的反美武裝人員(與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有關)的襲擊,

兵力約50人, 搭乘10輛架設有大口徑機槍的武裝皮卡, 以及20多輛摩托車, 摩托車手肩扛RPG火箭筒。 尼日爾部隊和美軍的皮卡汽車不防彈, 槍林彈雨之下有幾輛車幾乎瞬間起火損毀, 車上的重機槍也無法使用。 從噩夢中反應過來的“綠色貝雷帽”隊員組織尼日爾政府軍棄車, 尋找有利位置實施戰場反擊。 雙方戰鬥隨即陷入膠著狀態, 並互有傷亡。

求救與待援。 雙方交火大約1小時後(11時許), 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美軍特戰隊員開始呼叫非洲司令部指揮中心並申請支援;發出求援信號幾分鐘後, 1架MQ-1型“捕食者”無人機很快飛抵事發地上空, 進行了即時監控並拍攝現場視頻, 但沒有對反美武裝實施空地打擊,

使得美-尼聯合巡邏隊的艱難處境並未得到改觀。 又過1小時之後, 法國“幻影”戰鬥機才姍姍來遲, 卻在圍繞事發地點盤旋幾周後又揚長而去, 並未實施預想中的精確打擊。 而由於失去可以搭乘的交通工具, 美軍特戰隊員只得指揮著尼軍士兵且戰且退, 但一直無法擺脫敵人攻擊, 不得不繼續呼叫空中與地面的火力、兵力支援, 企圖固守待援。

法國空軍部署在非洲的“幻影”戰鬥機

轉移與搜尋。 戰鬥持續至4日下午, 法國戰鬥機再次光臨, 同時尼日爾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也抵達現場。 當時, 雙方戰鬥雖然激烈, 但接近尾聲, 反美武裝分子全身而退, 順著來路返回馬里境內。 遇襲美軍最終聯絡到駐鄰國馬里的法國外籍軍團, 法軍緊急調來“超級美洲豹”直升機將2名美軍傷患和多名尼軍傷患接走, 送到尼阿美進行救治。 美軍方7日稱, 他們傷勢穩定;當晚3名美軍、4名尼軍的陣亡士兵遺體被轉移至安全地區。 而在混戰中, 25歲的“綠色貝雷帽”隊員拉大衛·詹森中士與大部隊失散,

被一人留在了衝突區。 此後, 美、法、尼聯軍展開了大規模搜尋行動, 直到10月6日晚搜尋48個小時之後, 尼軍在距事發地點1.6公里處發現了詹森的屍體。 至此, 該遇襲事件共造成美軍4死2傷、尼軍4死多傷。

美軍士兵在非洲指導當地士兵射擊

事件發酵:引發連鎖效應

由此事件發酵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效應仍在持續——

效應之一:團隊精神標榜受到挑戰。特種作戰已成為美國價值輸出的一種文化符號,除了武藝超群、機智勇敢、裝備先進之外,患難與共、榮辱齊擔的團隊精神是這種文化符號的核心要素。然而這次事件中,我們卻看不到這些以團隊精神標榜的“文化符號”。鄧福德自己都在懷疑:“第4名陣亡士兵(即詹森)的遺體為何在兩天后才被發現?”其話中之意是:為什麼成建制行動的“綠色貝雷帽”戰鬥力會如此不堪一擊;為什麼訓練有素的“綠色貝雷帽”會在遇襲1小時後才請求支援;為什麼特別強調團隊作戰的“綠色貝雷帽”會將隊員“丟失”兩天而無動於衷……

效應之二:王牌特種部隊難再封王。此次遇襲事件中,反美武裝分子跨越尼日爾與馬里邊境,遠道而來,悄無聲息,造成美、尼軍隊重大傷亡之後又能全身而退,順著來路返回馬里境內,為此讓所有軍迷都感到印象中的王牌特種部隊戰力平平,不過如此。要知道,美-尼聯合巡邏隊共42人,反美武裝最多不過60人,且美軍是完整的特戰小隊12人編制,好萊塢大片中“以一敵百”的場面去了哪裡?

效應之三:美陸軍徵兵窘境雪上加霜。根據美國《陸軍時報》報導,多數應募者通過這次遇襲事件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美國陸軍是各軍種中福利待遇最低、生活條件最差、服役環境最惡劣、遭遇襲擊最容易、戰場傷亡最嚴重的軍種。據一名美陸軍徵兵司令部的軍官透露,在13.6萬人中,只有不到9%的應募者表現出對加入陸軍感興趣。(環球軍事)

美軍“綠色貝雷帽”隊員射擊訓練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效應之一:團隊精神標榜受到挑戰。特種作戰已成為美國價值輸出的一種文化符號,除了武藝超群、機智勇敢、裝備先進之外,患難與共、榮辱齊擔的團隊精神是這種文化符號的核心要素。然而這次事件中,我們卻看不到這些以團隊精神標榜的“文化符號”。鄧福德自己都在懷疑:“第4名陣亡士兵(即詹森)的遺體為何在兩天后才被發現?”其話中之意是:為什麼成建制行動的“綠色貝雷帽”戰鬥力會如此不堪一擊;為什麼訓練有素的“綠色貝雷帽”會在遇襲1小時後才請求支援;為什麼特別強調團隊作戰的“綠色貝雷帽”會將隊員“丟失”兩天而無動於衷……

效應之二:王牌特種部隊難再封王。此次遇襲事件中,反美武裝分子跨越尼日爾與馬里邊境,遠道而來,悄無聲息,造成美、尼軍隊重大傷亡之後又能全身而退,順著來路返回馬里境內,為此讓所有軍迷都感到印象中的王牌特種部隊戰力平平,不過如此。要知道,美-尼聯合巡邏隊共42人,反美武裝最多不過60人,且美軍是完整的特戰小隊12人編制,好萊塢大片中“以一敵百”的場面去了哪裡?

效應之三:美陸軍徵兵窘境雪上加霜。根據美國《陸軍時報》報導,多數應募者通過這次遇襲事件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美國陸軍是各軍種中福利待遇最低、生活條件最差、服役環境最惡劣、遭遇襲擊最容易、戰場傷亡最嚴重的軍種。據一名美陸軍徵兵司令部的軍官透露,在13.6萬人中,只有不到9%的應募者表現出對加入陸軍感興趣。(環球軍事)

美軍“綠色貝雷帽”隊員射擊訓練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