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體穴位大全——天牖穴: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目痛面腫、耳鳴等

【天牖穴位位置圖】

【圖解天牖穴位的位置】

【天牖穴的位置】位於人體頸側部, 當乳突的後方直下, 平下頜角, 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天容穴與天柱穴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快速取穴】側坐或俯臥位, 在耳後乳突後下方, 橫平下頜角, 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凹陷中, 按壓有酸脹感(圖②)。

【穴位解剖】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頭夾肌、頭半棘肌。 皮膚由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雙重分佈。 皮膚厚而緻密。 皮下筋膜由脂肪組織和緻密的結締組織形成。 其 結締組織的纖維形成纖維刺, 連於皮膚病與深筋(項筋膜)。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緻密的項筋膜,

在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之間, 針由深層的頭夾肌, 在頸深動、靜脈 升支的後方, 入頭半棘肌。 頭夾肌和頭半棘肌均由頸神經後支支配。

【穴名解說】

【天牖穴】經穴名。 出《素問.氣穴論》。 屬手少陽三焦經。 別名:天聽穴。

【穴義】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上行天部。

(1)天牖。 天, 天部也, 陽氣也。 牖, 窗戶也。 天牖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上行天部。 本穴物質一為肩髎穴吸熱上行的少許水氣, 二為穴外天部匯入的少許水氣, 水濕之氣吸熱後循三焦經直上天部, 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上行天部的窗戶, 故名天牖。

(2)天聽。 天, 天部也, 陽氣也。 聽, 聞聲也。 天聽名意指穴內上行天部的陽氣為強勁的風氣。 如天牖名解, 本穴上行天部的陽氣勢強速快,

如風之聲響, 故名天聽。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循三焦經快速上傳。

【功能作用】補陽化濕。

【按摩天牖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頭痛頭暈、耳鳴耳聾、項強、目痛面腫、暴聾耳鳴;視神經炎, 鼻衄喉痹。 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瘰鬁多夢。

【作用功效】天牖, 痛經活絡、清頭明目。

【穴位配伍】天牖穴配外關穴、率穀穴治偏頭痛、耳鳴、耳聾、腮腺炎。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天牖穴, 直刺0.5-1寸, 局部酸脹。

【找穴位的方法】脖子側過來, 先要找到你的下頜角, 耳垂下方的方角, 相平的胸鎖乳突肌的後緣就是天牖穴。

【艾灸方法】天牖穴, 艾條灸5-10分鐘, 天牖穴, 艾炷灸3-5壯。

【補充】這個穴位在脖子上面, 因為灸這個穴位可以改善頸部的供血。 如果沒有灸架,

可以拿小艾柱貼在上面, 或者拿著艾條來灸, 灸這個穴位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別燙著自己。

【注】我們平時按壓天牖穴, 如果感覺到有些發硬, 就說明頭部的血液迴圈不太好, 這時可以以中指用力按壓, 直到把天牖穴壓得發軟, 大腦才會感到輕鬆舒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