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東省一縣級市,建國前後五易其屬,中國金絲小棗之鄉

樂陵位置圖

樂陵市位於魯冀兩省交界處, 隸屬山東省德州市。 總面積1172平方公里, 人口68萬, 擁有“中國金絲小棗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山東省文明城市”的稱號。

樂陵人民廣場

一、 名稱來歷

《元和郡縣誌》:樂陵縣“本燕將樂毅攻齊所築, 漢以為縣”。

碧霞湖

二、歷史沿革

唐朝時的樂陵位置

1、 西漢始建樂陵縣, 治今市東南, 屬平原郡。 三國魏、西晉改屬樂陵國。 北魏為樂陵郡治。

2、 隋屬渤海郡。 唐移治今市西北, 屬滄州。

3、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徙治今市西南舊樂陵。 元屬河間路滄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治富平鎮, 即今治。 屬濟南府武定州。

清屬武定府。

4、1914年屬濟南道, 1925年屬武定道, 1928年直屬省

5、1938年屬冀南行政區津南專區。 1944年屬渤海行政區第一區。 1948年改屬滄南專區。 1950年屬德州專區。 1956年屬惠民專區。 1958年屬聊城專區。 1959年改屬淄博專區。 1961年屬德州專區。

6、1988年設樂陵市, 屬德州地區。 1994年由德州市代管。

二、景點古跡

1、樂陵文廟。 樂陵文廟位於樂陵城裡開元大街與興隆大街交匯處。 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 現存正殿5間, 綠瓦飛簷, 斗拱承托。 主要建築物有大成殿、後殿、戟門、欞星門等, 整個建築佈局嚴謹, 疏密有致, 左右對稱, 內外呼應。

2、五裡塚遺址。 在城區西南, 五裡塚村北30米處。 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 古墓葬有11處,

現存的有惠王塚、夷王塚、三女墳、二塚子、三塚子和董養性墓等。

3、魏王城。 位於花園鎮顧家村北350米處。 始建于戰國, 由燕將樂毅於西元前284年攻齊時所築, 此城池是樂陵歷史上的第一座城。 漢高祖五年置青州平原郡樂陵縣, 即治於此城。 兩漢四百餘年間, 這裡一直是樂陵縣的縣治。

4、中國金絲小棗文化博物館。 占地面積16000㎡, 是中國建築面積最大, 內容最豐富的弘揚紅棗文化的公益性博物館。

以棗文化為核心, 沿著棗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演變歷程, 從原始的充饑之糧, 到古代的醫療藥用, 再到現代的健康養生, 最後到未來的有機棗糧, 訴求棗產業體, 培養全新飲食習慣, 打造樂陵“中國棗城”的城市品牌。

三、歷史名人

1、呂頤浩(1071—1139),

字元直, 南宋初年名相。 歷任河北都轉運使、揚州知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以少傅、醴泉觀使致仕。

2、宋槃(1574-1633),字念我,號懋吾,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山東樂陵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官至兵部侍郎、追贈尚書。

3、張潑 (1583-1638), 字見心, 歷任浙江道禦史、太僕寺少卿、右副都禦使等職。

4、宋哲元(1885—1940), 字明軒, 西北軍五虎之一, 抗日名將, 因率二十九軍與日軍血戰喜峰口而聞名。 歷任熱河省都統、西路、北路軍總司令, 陝西省政府主席, 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等職。

5、孫軼青(1922—2009), 歷任《中國青年報》總編輯、全國青聯副主席、《北京日報》總編輯、《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家文物局局長等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