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洪志家庭秘史

李洪志何許人也?邪教法輪功教主是也。

李洪志自稱:“8歲得上乘大法, 具大神通, 有搬運、定物、思維控制、隱身等功能……功力達到極高層次, 了悟宇宙真理, 洞察人生, 預知人類過去、未來”。 李洪志還說, 他是“宇宙主佛”、“創世主”。

李洪志到底是神、是人、還是?他從小就有大神通嗎?

筆者帶你瞭解發跡前的李洪志及他的家史。

李洪志及父親李丹母親蘆淑珍

先說說李洪志的父親李丹。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的父親李丹1926年生於長春市團山堡, 原籍河北省玉田縣。 1947年帥氣的李丹和在長春新民醫院學醫的同學顧鳳英女士結婚,

同年底生下兒子小根(李萬年)。 一家三口挺過了1948年150天長春圍困戰帶來的饑餓, 卻在1949年春天, 李丹和顧女士離婚。 李丹獨自一人踏上了去敦化的路, 也踏上了他一生的坎坷。 回望民權大街(現新民大街), 不禁潸然淚下。 顧女士去了齊齊哈爾, 剛滿一歲的兒子小根留在長春。 1949年敦化的冬天格外的冷, 23歲的李丹走不出那無盡的寒夜, 時時惦念著小根。 李丹感染上了肺結核, 不得不從林務局職工醫院退職。

1950年3月, 無家可歸的李丹, 投奔家住懷德縣公主嶺鎮的舅舅谷賀嶺家養病。 在舅舅和舅媽的悉心照顧下, 7個月後李丹的病情日見好轉。 為了減輕舅舅家的負擔, 在鎮上三道街開了間「康復診所」。 當時鎮上的私營診所非常多,

公主嶺鎮衛生協會經常組織從業醫務人員開會, 學習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 為公私合營做準備。 李丹表現得很積極, 每次衛生協會開會, 李丹都準時出席。 他人很招眼兒, 英俊高大, 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 長春來的, 說話帶著點京腔, 沒有一點“大碴子”口音(注:東北人常自嘲東北口音為“大碴子味兒”)。 李丹很靦腆, 話不多, 碰到認識的女護士也會嘮幾句嗑兒(東北方言, “聊天”之意), 但一說話就臉紅。

1951年初, 衛生協會學習班上總會有一個文靜的女士穿著乾淨的護士服, 坐在窗臺上, 默默地注視著李丹, 她就是壽山醫院(私營診所)的助產士蘆淑珍。 淑珍和李丹也有著相似的命運, 也離了婚, 前夫梁先生做過“偽警員”, 據說後來被鎮壓了。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啊!兩人雖然都心有靈犀, 但那時候人們都非常羞澀, 李丹和淑珍都不曾向對方表白。 1951年5月, 李丹求表哥谷發成的同學楊兆勳的愛人梁桂清當介紹人, 梁女士也是壽山醫院的護士。 這樣算是經過了牽線搭橋, 李丹與淑珍相上了對象。 淑珍每次去李丹家裡都要拉上樑女士, 害羞的很。 秋天, 李丹與淑珍結婚, 小家安在西三街, 東邊是鎮郵局, 西鄰裁縫趙九城家的成衣鋪。

李洪志母親蘆淑珍

1952年6月李丹參加公主嶺聯合診所, 並被任命為河南、河北兩街的診所所長。 7月7日, 蘆淑珍分娩時難產, 原來在壽山醫院和淑珍住同宿舍的大姐潘玉芳被請到家裡, 為淑珍接生。 淑珍疼得實在難以忍受,

潘大姐不得已為其注射了催產素。 當嬰兒生下來的時侯, 全身發紫。 這個嬰兒取名李來, 乳名“小來子”, 便是後來的李洪志先生。 在鄰居們眼裡, 這個小家庭非常幸福, 李丹和淑珍都念過書, 很有涵養, 對人也很熱情。 李丹沒有架子, 鎮上有的街坊病了, 李丹就拎上藥箱, 去患者家裡為人看病;有的時候街道上小孩子夜裡發燒, 家長都是帶到李所長家打針, 李丹很受鄰居們尊重。 但在家裡, 李丹和淑珍常常為些小事兒拌嘴, 淑珍總是嘮叨李丹, 一方面心痛李丹在外操勞, 但又總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有更大的發展。

1953年6月, 李丹從公主嶺考到哈爾濱鐵路衛生處作醫師, 後派到長春市長春鐵路醫院門診內科工作, 淑珍母子仍留在公主嶺。

雖然鐵路醫院的工作待遇好, 而且很有前途, 但李丹為了能把淑珍母子接到長春, 11月份調到了吉林省國營貿易職工聯合療養所門診部工作, 一家人住進了單位的宿舍, 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就要來臨。 但生活絕不會是符合簡單邏輯的, 淑珍在別人眼裡是個賢慧的妻子, 但她性格上很要強, 為了家庭她放棄了公主嶺的工作, 她總是希望自己的丈夫做得更好, 不斷地抱怨。 小家裡吵架拌嘴的事兒就沒斷過。 淑珍的性格有點固執, 從不認錯, 有時李丹一氣之下就搬到門診醫辦室去住。 事實上從1956年開始李丹和淑珍的關係就時好時壞, 分分合合。 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年幼的小來子造成了非常消極的影響, 孩子不懂事常常跟著媽媽數落爸爸。

李洪志大妹李君、二妹李平

貿易系統不像鐵路系統那樣穩定,不斷改制,李丹在1958年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待在家裡,9月份才被分配到長春市炭墨廠衛生所工作,一年後又調到長春市第一針織廠衛生所才算穩定下來。

1960年11月11日女兒李君出生,1962年4月23日又生了女兒李平。當時“三年困難時期”剛剛過去,生活很苦,李丹的家庭擔子也很重,但就在這年夏天,李丹夫婦離婚了。當時有人懷疑他們是假離婚,只有離婚才能保證孩子們的未來不會有家庭出身上的污點。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常常有些“說不清”的問題,例如李丹的“歷史問題”。李丹解放前叫李揚,曾用名李興、李鳳祥。在長春就學期間曾經加入過“三青團”。所謂的“三青團”,就是“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簡稱,在城裡(國統區)上學的學生很多都是,但六十年代初卻被認為是特務組織,李丹的幾個曾用名自然也就成了“特務化名”。

1963年6月12日兒子李東輝出生,從此淑珍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靠李丹的工資生活,生活的艱難又有誰能知道!

文革期間,李丹因所謂“歷史問題”(被懷疑是偽警長、國民黨建軍、三青團員)被揪鬥、進行隔離審查,被非法關押145天。所謂的偽警長其實是人們捕風捉影,把淑珍前夫梁先生的事安到李丹頭上了。李丹絕對是個爺們兒,為了保護淑珍,也為了自己的子女,他默默承受。 1960年代末李丹與比自己小20余歲的孫女士結婚,但婚後不久就離了婚。

1970年代初李丹經人介紹和長江路副食品商店營業員張淑春女士(1935年生人)結婚,二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李丹一生雖然有過四次婚姻,但他絕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當初孫女士和張淑春女士都是因為看中了李丹的人品才和他結婚的。在一個大的時代裡,個人的命運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1996年70歲李丹彌留之際,子女中只有李萬年來到身邊,他張開濕潤的眼睛,心裡還惦念著淑珍和另外四個孩子。淑珍始終沒有弄明白對一個男人最大的羞辱無過於在他兒子的面前抱怨他,而最大的殘忍無過於剝離父親與他子女之間應有的愛。李丹再看了一眼病房窗外的新民大街(原民權大街),什麼是對,什麼又是錯啊!

李洪志二妹李平與前夫孫森倫在秦國

注:李平女士的生日絕非1968年4月23日,即便是李女士刻意改小年齡,網路上借此嘲諷蘆淑珍女士人品的做法也是不應該的。盧女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母親,一位法輪功受害者!

李萍在泰國時結婚的丈夫孫森倫

再說說李來,也就是李洪志。

李來1960年9月至1966年7月間在長春市珠江路小學讀書,父母離異在心理上帶給他很深的負面影響,也因此留過級,但學習算中上等。李來在小學同學眼裡的印象是老實,內向,不愛吱聲(東北方言,“說話”之意)。同學們覺得他家跟一般人家不一樣,沒有父親,母親也沒工作,至於他家的生活來源,沒人知道。

小學時期的李洪志

淑珍就是太要強,她覺得即便家裡條件再不好,也要讓孩子們活得有尊嚴。他家不讓任何一個人進,李來上小學時,沒有一個同學進過他家。因為是醫務工作者出身,淑珍有潔癖,不管外頭多冷,孩子們放學回家,全身上下不掃乾淨是不讓進屋的。她對四個孩子要求極嚴,特別是對李來總是批評,這一方面培養了李來極強的進取心和功利心,卻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偏執的個性。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李來是接觸不到樂器的。但在那個“東風吹,戰鼓擂”的時代,人人都羡慕會樂器的人。在珠江路小學李來的班主任杜萬衡的辦公室裡掛著一把小號,李來就非要學,總是磨磨磨。杜老師後來就把小號借給了李來,不忙的時候,也對他指點一下。李來對學習小號演奏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李洪志在毛澤東思想戰宣隊吹小號

1966年李來進入長春市第四中學讀書,在文革那個令人癲狂的歲月裡,李來改名李洪志。1969年10月前後,為了將來能夠不下鄉,李洪志從四中轉學到長春市第四十八中學,加入了校戰宣隊(毛澤東思想戰鬥宣傳隊)吹小號。在那個年代裡,只有兩種情況是不用下鄉的。一是打乒乓球,被各級體工隊招走;二是搞文藝,被當時部隊或地方的文宣團體招走。能夠到部隊去當文藝兵是最受人羡慕的,那時人們對於當兵的渴望遠遠超過能夠進入大學去當“工農兵學員”。

1970年3月總後勤部“八一”軍馬場政治處主任明寶元、幹事路建雄來四十八中招文藝兵,招了三名學生,李洪志就是其中之一。四十八中戰宣隊輔導員張忠民組織校戰宣佇列隊歡送。男女同學們上著綠軍裝,下穿藍褲子,人手一本紅語錄,欻欻,整齊地喊著口號:“歡送,歡送,熱烈歡送”。18歲的李洪志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了人們崇敬的目光,多年來心中的自卑感蕩然無存。

熱烈的口號是暖心的,然而生活的真實卻是冰涼的。剛到軍馬場的時候,李洪志的性格一下子變了,變得愛講話了,愛說卻常常做不到。人有點孤傲,所以沒什麼朋友。軍馬場地處內蒙古興安盟紮賚特旗巴音高勒蘇木(鄉)的草原上,條件艱苦不說,毛澤東思想業餘宣傳隊的隊員雖然穿軍裝但根本不算什麼文藝兵,而是農牧工。李洪志被定為一級工,月薪32圓。李洪志走後,家裡的困難就更大了。媽媽蘆淑珍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帶著三個當時都不到10歲的孩子。為了能把李洪志調回長春,媽媽蘆淑珍幾次到軍馬場找領導協調,後來因為家裡欠債太多無力再去軍馬場又兩次寫信求助。軍馬場政治處周瑞山主任被這個母親的艱辛和誠懇所打動,幫助蘆女士為李洪志開具了勞動局證明。

李洪志與戰友合影

儘管淑珍和李丹已經離婚10年了,但李丹的家人還是很照顧淑珍的,覺得這一家子可憐。李丹的弟弟李仁(時任江西上饒市軍區政治部幹部)也通過戰友幫忙把李洪志推薦到吉林省森警支隊(總隊前身)業餘文藝宣傳隊。後來李平進入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和李東輝進入軍事博物館當講解員叔叔李仁都幫了忙。1972年12月,淑珍找到森警支隊文宣隊隊長宮長富和指導員門奎恩,講了自己家裡的困難,提出把李洪志調到宣傳隊。隊裡由宮長富和樂隊班副班長趙新民一起,對李洪志先進行業務考核。考核的結果一般,因為當時隊裡彙集了許多富有才華的演員,如蔣大為等。但出於對淑珍的同情,也考慮到洪志只有20歲,好好培養培養,還是可以使用的。這樣,李洪志從軍馬場調入森警支隊業餘文藝宣傳隊,成了樂隊班的一名“專業”號手,這才真正當上了解放軍。

當時的森警支隊業餘文藝宣傳隊有40人左右,有兩個男生班,分別是演員班和樂隊班,還有一個女生演員班。文宣隊常年為連隊和林業工人服務,出門大家背上樂器,同乘一輛“大解放 ”。文宣隊沒有創作人員,舞蹈、話劇、歌曲等都是自編自導自演,這種條件鍛煉了隊員們的創作能力。李洪志小號的演奏水準不算特別好,但是業務還算過得去,不是傳聞中說的那樣“演奏幾首曲子,一首完整的都吹不出來”。文宣隊的生活極大地滿足了李洪志對藝術的渴求,他涉獵廣泛,學舞蹈,學畫畫,搞木刻。儘管什麼都不精,但在藝術宣傳方面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

李洪志在部隊表現的還是很不錯的,人勤快,早晨起床打掃衛生,擦樓道,什麼都幹,算是求進步。1975年12月20日向組織提交了“入團申請書”,願意“為實現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後經團支部大會討論,一致通過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當時的團支書是接厚芳(蔣大為的愛人)。1976年1月6日正式加入團組織。

李洪志入團申請書

李洪志思想彙報

 到了78年5月份宣傳隊撤銷,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家就各奔東西了,業務專長強的都考入各個文藝團體,業務一般都留在本市或者留在部隊了,洪志當時,就留在部隊招待所當了服務員。後來經中學老師介紹,李洪志認識了朝陽浴池的收款員李瑞。李瑞沒有嫌棄李洪志的家庭條件,而是覺得他人品很好。兩人結婚後,李洪志通過李瑞父親的關係于1982年4月調進了長春市糧油供應公司吉林大街糧管所工會任幹事(以工代幹),同年6月女兒美歌出生。

李洪志以工代幹審批表

1983年4月借調到長春市糧油供應公司保衛科任幹事(以工代幹),並於1984年3月經長春市人事局批准轉幹。在糧油公司上班的時候,洪志是公認的好丈夫、好爸爸,他幾乎是天天接送孩子,開家長會都是他去。有的時候幼稚園有事兒不開園,他就把孩子領單位來,他照顧孩子照顧得特別好。

這時的蘆淑珍女士應該感到欣慰了,她是個成功的母親。大女兒李君1980年進入東北光學儀器廠工作,二女兒李平在長春市第三中學畢業後,進入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當獨唱演員,小兒子李東輝在延邊藝術學校畢業後到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做了講解員。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就要到來,30多年的辛勞總算是沒有白白付出。

李洪志在泰國

然而,一家人的噩夢卻即將開始,一家人的人生軌跡因為法輪功而改變。法輪功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不幸的同時,李洪志先生和他的家人也一樣成了法輪功的受害者,鉛華之下不過是無盡的寂寞和恐懼。在法輪功運動之前,李洪志先生一家人的生活,雖然坎坷,但富有人情味;雖然平淡,卻很真實;雖然貧苦,但比之欠下無數孽債要好得多。因果有報,李先生就真的不信嗎!

李洪志大妹李君、二妹李平

貿易系統不像鐵路系統那樣穩定,不斷改制,李丹在1958年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待在家裡,9月份才被分配到長春市炭墨廠衛生所工作,一年後又調到長春市第一針織廠衛生所才算穩定下來。

1960年11月11日女兒李君出生,1962年4月23日又生了女兒李平。當時“三年困難時期”剛剛過去,生活很苦,李丹的家庭擔子也很重,但就在這年夏天,李丹夫婦離婚了。當時有人懷疑他們是假離婚,只有離婚才能保證孩子們的未來不會有家庭出身上的污點。因為那個時代的人常常有些“說不清”的問題,例如李丹的“歷史問題”。李丹解放前叫李揚,曾用名李興、李鳳祥。在長春就學期間曾經加入過“三青團”。所謂的“三青團”,就是“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簡稱,在城裡(國統區)上學的學生很多都是,但六十年代初卻被認為是特務組織,李丹的幾個曾用名自然也就成了“特務化名”。

1963年6月12日兒子李東輝出生,從此淑珍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靠李丹的工資生活,生活的艱難又有誰能知道!

文革期間,李丹因所謂“歷史問題”(被懷疑是偽警長、國民黨建軍、三青團員)被揪鬥、進行隔離審查,被非法關押145天。所謂的偽警長其實是人們捕風捉影,把淑珍前夫梁先生的事安到李丹頭上了。李丹絕對是個爺們兒,為了保護淑珍,也為了自己的子女,他默默承受。 1960年代末李丹與比自己小20余歲的孫女士結婚,但婚後不久就離了婚。

1970年代初李丹經人介紹和長江路副食品商店營業員張淑春女士(1935年生人)結婚,二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李丹一生雖然有過四次婚姻,但他絕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當初孫女士和張淑春女士都是因為看中了李丹的人品才和他結婚的。在一個大的時代裡,個人的命運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1996年70歲李丹彌留之際,子女中只有李萬年來到身邊,他張開濕潤的眼睛,心裡還惦念著淑珍和另外四個孩子。淑珍始終沒有弄明白對一個男人最大的羞辱無過於在他兒子的面前抱怨他,而最大的殘忍無過於剝離父親與他子女之間應有的愛。李丹再看了一眼病房窗外的新民大街(原民權大街),什麼是對,什麼又是錯啊!

李洪志二妹李平與前夫孫森倫在秦國

注:李平女士的生日絕非1968年4月23日,即便是李女士刻意改小年齡,網路上借此嘲諷蘆淑珍女士人品的做法也是不應該的。盧女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母親,一位法輪功受害者!

李萍在泰國時結婚的丈夫孫森倫

再說說李來,也就是李洪志。

李來1960年9月至1966年7月間在長春市珠江路小學讀書,父母離異在心理上帶給他很深的負面影響,也因此留過級,但學習算中上等。李來在小學同學眼裡的印象是老實,內向,不愛吱聲(東北方言,“說話”之意)。同學們覺得他家跟一般人家不一樣,沒有父親,母親也沒工作,至於他家的生活來源,沒人知道。

小學時期的李洪志

淑珍就是太要強,她覺得即便家裡條件再不好,也要讓孩子們活得有尊嚴。他家不讓任何一個人進,李來上小學時,沒有一個同學進過他家。因為是醫務工作者出身,淑珍有潔癖,不管外頭多冷,孩子們放學回家,全身上下不掃乾淨是不讓進屋的。她對四個孩子要求極嚴,特別是對李來總是批評,這一方面培養了李來極強的進取心和功利心,卻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孩子偏執的個性。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李來是接觸不到樂器的。但在那個“東風吹,戰鼓擂”的時代,人人都羡慕會樂器的人。在珠江路小學李來的班主任杜萬衡的辦公室裡掛著一把小號,李來就非要學,總是磨磨磨。杜老師後來就把小號借給了李來,不忙的時候,也對他指點一下。李來對學習小號演奏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李洪志在毛澤東思想戰宣隊吹小號

1966年李來進入長春市第四中學讀書,在文革那個令人癲狂的歲月裡,李來改名李洪志。1969年10月前後,為了將來能夠不下鄉,李洪志從四中轉學到長春市第四十八中學,加入了校戰宣隊(毛澤東思想戰鬥宣傳隊)吹小號。在那個年代裡,只有兩種情況是不用下鄉的。一是打乒乓球,被各級體工隊招走;二是搞文藝,被當時部隊或地方的文宣團體招走。能夠到部隊去當文藝兵是最受人羡慕的,那時人們對於當兵的渴望遠遠超過能夠進入大學去當“工農兵學員”。

1970年3月總後勤部“八一”軍馬場政治處主任明寶元、幹事路建雄來四十八中招文藝兵,招了三名學生,李洪志就是其中之一。四十八中戰宣隊輔導員張忠民組織校戰宣佇列隊歡送。男女同學們上著綠軍裝,下穿藍褲子,人手一本紅語錄,欻欻,整齊地喊著口號:“歡送,歡送,熱烈歡送”。18歲的李洪志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了人們崇敬的目光,多年來心中的自卑感蕩然無存。

熱烈的口號是暖心的,然而生活的真實卻是冰涼的。剛到軍馬場的時候,李洪志的性格一下子變了,變得愛講話了,愛說卻常常做不到。人有點孤傲,所以沒什麼朋友。軍馬場地處內蒙古興安盟紮賚特旗巴音高勒蘇木(鄉)的草原上,條件艱苦不說,毛澤東思想業餘宣傳隊的隊員雖然穿軍裝但根本不算什麼文藝兵,而是農牧工。李洪志被定為一級工,月薪32圓。李洪志走後,家裡的困難就更大了。媽媽蘆淑珍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帶著三個當時都不到10歲的孩子。為了能把李洪志調回長春,媽媽蘆淑珍幾次到軍馬場找領導協調,後來因為家裡欠債太多無力再去軍馬場又兩次寫信求助。軍馬場政治處周瑞山主任被這個母親的艱辛和誠懇所打動,幫助蘆女士為李洪志開具了勞動局證明。

李洪志與戰友合影

儘管淑珍和李丹已經離婚10年了,但李丹的家人還是很照顧淑珍的,覺得這一家子可憐。李丹的弟弟李仁(時任江西上饒市軍區政治部幹部)也通過戰友幫忙把李洪志推薦到吉林省森警支隊(總隊前身)業餘文藝宣傳隊。後來李平進入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和李東輝進入軍事博物館當講解員叔叔李仁都幫了忙。1972年12月,淑珍找到森警支隊文宣隊隊長宮長富和指導員門奎恩,講了自己家裡的困難,提出把李洪志調到宣傳隊。隊裡由宮長富和樂隊班副班長趙新民一起,對李洪志先進行業務考核。考核的結果一般,因為當時隊裡彙集了許多富有才華的演員,如蔣大為等。但出於對淑珍的同情,也考慮到洪志只有20歲,好好培養培養,還是可以使用的。這樣,李洪志從軍馬場調入森警支隊業餘文藝宣傳隊,成了樂隊班的一名“專業”號手,這才真正當上了解放軍。

當時的森警支隊業餘文藝宣傳隊有40人左右,有兩個男生班,分別是演員班和樂隊班,還有一個女生演員班。文宣隊常年為連隊和林業工人服務,出門大家背上樂器,同乘一輛“大解放 ”。文宣隊沒有創作人員,舞蹈、話劇、歌曲等都是自編自導自演,這種條件鍛煉了隊員們的創作能力。李洪志小號的演奏水準不算特別好,但是業務還算過得去,不是傳聞中說的那樣“演奏幾首曲子,一首完整的都吹不出來”。文宣隊的生活極大地滿足了李洪志對藝術的渴求,他涉獵廣泛,學舞蹈,學畫畫,搞木刻。儘管什麼都不精,但在藝術宣傳方面學到了很多很多東西。

李洪志在部隊表現的還是很不錯的,人勤快,早晨起床打掃衛生,擦樓道,什麼都幹,算是求進步。1975年12月20日向組織提交了“入團申請書”,願意“為實現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後經團支部大會討論,一致通過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當時的團支書是接厚芳(蔣大為的愛人)。1976年1月6日正式加入團組織。

李洪志入團申請書

李洪志思想彙報

 到了78年5月份宣傳隊撤銷,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大家就各奔東西了,業務專長強的都考入各個文藝團體,業務一般都留在本市或者留在部隊了,洪志當時,就留在部隊招待所當了服務員。後來經中學老師介紹,李洪志認識了朝陽浴池的收款員李瑞。李瑞沒有嫌棄李洪志的家庭條件,而是覺得他人品很好。兩人結婚後,李洪志通過李瑞父親的關係于1982年4月調進了長春市糧油供應公司吉林大街糧管所工會任幹事(以工代幹),同年6月女兒美歌出生。

李洪志以工代幹審批表

1983年4月借調到長春市糧油供應公司保衛科任幹事(以工代幹),並於1984年3月經長春市人事局批准轉幹。在糧油公司上班的時候,洪志是公認的好丈夫、好爸爸,他幾乎是天天接送孩子,開家長會都是他去。有的時候幼稚園有事兒不開園,他就把孩子領單位來,他照顧孩子照顧得特別好。

這時的蘆淑珍女士應該感到欣慰了,她是個成功的母親。大女兒李君1980年進入東北光學儀器廠工作,二女兒李平在長春市第三中學畢業後,進入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當獨唱演員,小兒子李東輝在延邊藝術學校畢業後到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做了講解員。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就要到來,30多年的辛勞總算是沒有白白付出。

李洪志在泰國

然而,一家人的噩夢卻即將開始,一家人的人生軌跡因為法輪功而改變。法輪功給無數的家庭帶來不幸的同時,李洪志先生和他的家人也一樣成了法輪功的受害者,鉛華之下不過是無盡的寂寞和恐懼。在法輪功運動之前,李洪志先生一家人的生活,雖然坎坷,但富有人情味;雖然平淡,卻很真實;雖然貧苦,但比之欠下無數孽債要好得多。因果有報,李先生就真的不信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