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有人17年不敢寫自己的中文名……揭秘部分百名紅通人員歸案細節

12月9日是第十四個國際反腐敗日,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採訪了部分省級追逃辦負責人, 請他們講述追逃追贓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和場景、曲折與艱辛。 讓我們一起來聽這些故事, 感受豐碩成果背後的博弈與汗水。

1

鎖定外逃人員行蹤

三次看見曙光又三次落空

時間:2017年12月1日。 地點:大連市某棚戶區工地。 “你是不是周驥陽?”浙江省公安機關的同志拍了拍中年男子的肩膀, 彼時的他, 穿著破舊的衣服和鞋子, 手裡提著買好的晚飯, 剛剛回到工地上。 見到員警, 周驥陽先是一驚, 隨即恢復了平靜, 點了點頭。 至此,

周驥陽作為“百名紅通人員”第50名到案人員, 其9年在境內東躲西藏的逃亡生涯宣告終結。

與絕大多數“百名紅通人員”選擇逃亡境外相比, 周驥陽則要狡猾得多。 2015年4月22日集中公佈“百名紅通人員”名單時, 周驥陽的疑似外逃目的地標注為香港, 令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 周驥陽的真正藏匿地點卻在境內。

鎖定周驥陽的行蹤並不簡單, 三次發現線索, 又三次石沉大海。 起初, 專案組人員發現周驥陽部分涉案資金被轉移境外用於操作香港期貨, 期貨帳戶在其外逃後還有資金被支取, 便將其外逃目的地鎖定在香港。 後來, 香港傳來消息, 期貨帳戶變動並非周驥陽本人操作, 線索第一次中斷。 不久, 專案組人員發現周驥陽被凍結的銀行帳戶在江蘇句容發生異動並報警,

迅速趕往句容, 誰料再次撲了個空, 線索第二次中斷。 第三次發現的線索來自周驥陽的前妻。 追逃人員發現其前妻在天津辦理了一張暫住證, 專案組順藤摸瓜, 排查線索卻止于天津的一處工地。 三次看到希望的曙光, 又三次落空。

隱秘出逃、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和線索, 無法按圖索“驥”, 尋找周驥陽的行蹤全憑大海撈針。 根據中央追逃辦和浙江省追逃辦研究制定的工作方案, 專案組同志始終沒有放棄對周驥陽重要關係人的摸排, 先後赴香港、貴州、江蘇、山東、廣東、遼寧和浙江各地, 行程上萬公里, 走訪瞭解了幾百個接觸過周驥陽的人。 有心人, 天不負。 11月24日, 專案組獲得一條重要線索:一名疑似周驥陽的男子打電話向其前女友借錢,

該男子很可能在大連。 經過杭州和大連兩地警方多日摸排, 最終在大連某棚戶區內將“改頭換面”的周驥陽成功抓捕。

2

已歸案“百名紅通人員”現身說法

共同勸返外逃人員

2017年8月, 江蘇省“百名紅通人員”徐雪偉追逃工作組對徐雪偉的勸返工作進入攻堅階段。 徐雪偉的情緒卻反復波動, 顧慮重重, 始終無法下定決心回國投案自首。

就在這時, 一個電話堅定了徐雪偉的信心。

電話這頭是2017年7月歸案的“百名紅通人員”任標。 翻閱2015年集中公佈的“百名紅通人員”名單,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 徐雪偉和任標分別是“百名紅通人員”第91號和92號, 均為江蘇江陰市人, 外逃前都是企業的一把手, 涉嫌罪名都和經濟犯罪有關。

共同點不止於此, 兩人都是舉家外逃, 並且親屬在國外都極度不適應, 語言不通、水土不服, 不願再過心驚膽戰的外逃生活。

考慮到任標和徐雪偉的相似經歷, 追逃工作組決定由任標“現身說法”, 對徐雪偉開展“攻心”工作。

電話裡, 任標向徐雪偉講述自身回國投案自首以後的情況, 介紹今年5月10日公佈的40名歸案“百名紅通人員”後續處理情況, 闡明中央追逃辦“主動回國投案自首可以依法爭取寬大處理”的政策, 徐雪偉受到很大觸動。 追逃工作組前期扎實的基礎工作給徐雪偉施加了巨大壓力, 加上任標的規勸, 左右搖擺的徐雪偉最終下定決心, 於2017年9月回國投案自首。

3

外逃的日子不好過

17年不敢寫自己的中文名

“百名紅通人員”張麗萍, 外逃前曾任上海倍福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1999年8月逃往泰國, 後長期藏匿於秘魯。 2016年3月, 上海市追逃辦鎖定張麗萍的藏匿行蹤後, 派出工作組赴秘魯, 在當地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開展勸返工作。

“這雙鞋蠻好看的嘛。 ”第一次在秘魯見面, 張麗萍腳上的上海繡花鞋引起了工作組人員的注意。 話音剛落, 張麗萍的眼淚就掉了下來, “這是我媽媽去年托人帶來的, 但是現在父母都沒了。 ”外逃了17年, 張麗萍既不能對雙親盡孝, 也無法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父母去世、兒子婚禮, 她都不敢回來, 逢年過節只能形單影隻。

工作組人員連續多日向張麗萍講述國內國際反腐敗的大勢, 展示近年來我國追逃追贓取得的成績,向其詳細解說寬嚴相濟的政策,在法律事實面前,迫于各方壓力,最終張麗萍決定回國投案。簽署自願認罪書、寫下中文名字的刹那,張麗萍又哭了。她說,在秘魯的17年,從來沒有用過自己的中文名,生怕別人發現蹤跡,只能隱姓埋名。

2016年3月27日,按照中央追逃辦的統一部署,在我外交部、公安部和駐秘魯使館全力配合下,潛逃境外17年的“百名紅通人員”第63號張麗萍被成功勸返回國。

4

擾亂視線製造外逃假像

實則在境內東躲西藏

2013年6月3日,廣州市花都區原政協主席王雁威通過花都區政協辦公室向區委請假治病後,便從人間蒸發,一直處於失聯狀態。

正在核查王雁威去了哪兒時,相關組織收到了一封署名王雁威從美國寄來的信件,內容是辭職到美國治病的書面申請。經鑒定,這封信確實出自王雁威之手。在大家半信半疑時,公安部門又接到了一個匿名舉報電話,說有人看見王雁威在加拿大喝早茶。時而美國,時而加拿大,王雁威究竟躲在哪裡?

王雁威外逃,廣東省紀委高度重視,多次赴北京向中央追逃辦彙報工作進展,研究追逃路線圖。廣東省紀委要求專案組兵分兩路,一方面對其出境情況和目的地進行調查,一方面對王雁威是否涉嫌嚴重違紀問題進行初核。然而,讓辦案人員意外的是,在出入境部門始終找不到出境記錄!

2015年4月公佈“百名紅通人員”名單時,王雁威位列第97號。此後,廣州市追逃辦協調紀檢、公安、檢察、海關、銀監等多個部門的力量,對案情線索重新起底和深入分析。經過詳細排查,發現王雁威在國外沒有可靠的親屬或朋友可以投靠,最近兩年也沒有海外行蹤。專案組分析,之前偵查的方向未必準確,王雁威或許就沒有出國。專案組進一步加強基礎工作,對王雁威案涉案人進行排查,順藤摸瓜。2016年6月,終於在廣東將輾轉逃竄大半個中國的王雁威抓捕歸案。

5

32次交鋒

實現“人贓並獲、罪罰兼備”

2016年11月12日,“百名紅通人員”第5號嫌犯閆永明從紐西蘭回國投案。追回他也是一波三折。從最初的不認罪不回國投案,到不認罪但願意繳納贓款,再到最後實現“人贓俱獲、罪罰兼備”的目標,背後是追逃人員的32次交鋒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閆永明逃到紐西蘭後,吉林警方重新梳理閆永明案,固化證據鏈,向紐西蘭警方移交相關犯罪證據以及法律文書等資料,並就引渡追贓等問題進行證據交換和協商。紐西蘭方面根據我方提供的證據材料,依法查扣、凍結閆永明相關資產近3500萬紐西蘭幣(約合1.7億人民幣),並以涉嫌洗錢罪對其提起訴訟,有效擠壓了其在紐西蘭的生存空間,閆永明內心開始惶恐不安。

2016年,在中央追逃辦的直接指揮下,經中國和紐西蘭警方密切配合,對閆永明的勸返工作拉開序幕。拒不配合工作,拒絕認罪、拒絕退還贓款、拒絕回國……閆永明初期對專案組的抵觸情緒十分強烈,對回國投案自首的寬大政策完全聽不進去。

工作組經過認真研究,確定了擺事實講法律,堅決打消其僥倖心理的策略。依據前期偵查結果,亮出一系列鐵證,使其心理防線開始瓦解。之後,專案組乘勢而上,耐心細緻向其講解回國投案自首、主動退繳贓款的寬大政策,有理有據地為其分析拒絕配合的嚴重後果。在中新兩國聯合執法的強大壓力下,經過32次正面交鋒,終於使閆永明認識到回國投案、退繳贓款是最好的選擇。

2016年11月12日,隨著從紐西蘭飛來的航班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潛逃海外15年的閆永明結束了逃亡生涯。閆永明歸案再次表明,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避罪天堂”。

6

從“我有錯”到“我認罪”

2017年10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百名紅通人員”頭號嫌犯楊秀珠貪污受賄案,在聽完法院宣判後,楊秀珠當庭表示認罪不上訴。

就在一年前的11月16日,楊秀珠歸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確實是我的錯,我要認帳。”

從“我有錯”到“我認罪”,背後折射著中央追逃辦、浙江省追逃辦等部門的艱辛努力。楊秀珠剛剛回國時依然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自己作為“百名紅通人員”頭號嫌犯,主動回國投案自首,對其他外逃人員歸案具有引導意義,只要把贓款退一退,應該不至於吃牢飯。此外,她還以為經過13年,許多證據都煙消雲散了,便不積極配合調查,對犯罪事實百般抵賴。

經過仔細分析,浙江省追逃辦採取兩步走的戰略。先為其治療眼疾,給予人文關懷。同時,固化楊秀珠案的證據,形成完整證據鏈條。在此基礎上,嚴肅指出楊秀珠的犯罪事實及證據,並向其講解涉嫌犯罪的罪名及追訴標準和判處刑期。嚴厲“敲打”與苦口婆心並用,擺事實、講道理,講政策、講法律,楊秀珠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轉變,認識到自己的罪行,最終在法庭宣判時當庭表示認罪服法、不上訴。

展示近年來我國追逃追贓取得的成績,向其詳細解說寬嚴相濟的政策,在法律事實面前,迫于各方壓力,最終張麗萍決定回國投案。簽署自願認罪書、寫下中文名字的刹那,張麗萍又哭了。她說,在秘魯的17年,從來沒有用過自己的中文名,生怕別人發現蹤跡,只能隱姓埋名。

2016年3月27日,按照中央追逃辦的統一部署,在我外交部、公安部和駐秘魯使館全力配合下,潛逃境外17年的“百名紅通人員”第63號張麗萍被成功勸返回國。

4

擾亂視線製造外逃假像

實則在境內東躲西藏

2013年6月3日,廣州市花都區原政協主席王雁威通過花都區政協辦公室向區委請假治病後,便從人間蒸發,一直處於失聯狀態。

正在核查王雁威去了哪兒時,相關組織收到了一封署名王雁威從美國寄來的信件,內容是辭職到美國治病的書面申請。經鑒定,這封信確實出自王雁威之手。在大家半信半疑時,公安部門又接到了一個匿名舉報電話,說有人看見王雁威在加拿大喝早茶。時而美國,時而加拿大,王雁威究竟躲在哪裡?

王雁威外逃,廣東省紀委高度重視,多次赴北京向中央追逃辦彙報工作進展,研究追逃路線圖。廣東省紀委要求專案組兵分兩路,一方面對其出境情況和目的地進行調查,一方面對王雁威是否涉嫌嚴重違紀問題進行初核。然而,讓辦案人員意外的是,在出入境部門始終找不到出境記錄!

2015年4月公佈“百名紅通人員”名單時,王雁威位列第97號。此後,廣州市追逃辦協調紀檢、公安、檢察、海關、銀監等多個部門的力量,對案情線索重新起底和深入分析。經過詳細排查,發現王雁威在國外沒有可靠的親屬或朋友可以投靠,最近兩年也沒有海外行蹤。專案組分析,之前偵查的方向未必準確,王雁威或許就沒有出國。專案組進一步加強基礎工作,對王雁威案涉案人進行排查,順藤摸瓜。2016年6月,終於在廣東將輾轉逃竄大半個中國的王雁威抓捕歸案。

5

32次交鋒

實現“人贓並獲、罪罰兼備”

2016年11月12日,“百名紅通人員”第5號嫌犯閆永明從紐西蘭回國投案。追回他也是一波三折。從最初的不認罪不回國投案,到不認罪但願意繳納贓款,再到最後實現“人贓俱獲、罪罰兼備”的目標,背後是追逃人員的32次交鋒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閆永明逃到紐西蘭後,吉林警方重新梳理閆永明案,固化證據鏈,向紐西蘭警方移交相關犯罪證據以及法律文書等資料,並就引渡追贓等問題進行證據交換和協商。紐西蘭方面根據我方提供的證據材料,依法查扣、凍結閆永明相關資產近3500萬紐西蘭幣(約合1.7億人民幣),並以涉嫌洗錢罪對其提起訴訟,有效擠壓了其在紐西蘭的生存空間,閆永明內心開始惶恐不安。

2016年,在中央追逃辦的直接指揮下,經中國和紐西蘭警方密切配合,對閆永明的勸返工作拉開序幕。拒不配合工作,拒絕認罪、拒絕退還贓款、拒絕回國……閆永明初期對專案組的抵觸情緒十分強烈,對回國投案自首的寬大政策完全聽不進去。

工作組經過認真研究,確定了擺事實講法律,堅決打消其僥倖心理的策略。依據前期偵查結果,亮出一系列鐵證,使其心理防線開始瓦解。之後,專案組乘勢而上,耐心細緻向其講解回國投案自首、主動退繳贓款的寬大政策,有理有據地為其分析拒絕配合的嚴重後果。在中新兩國聯合執法的強大壓力下,經過32次正面交鋒,終於使閆永明認識到回國投案、退繳贓款是最好的選擇。

2016年11月12日,隨著從紐西蘭飛來的航班降落在首都國際機場,潛逃海外15年的閆永明結束了逃亡生涯。閆永明歸案再次表明,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避罪天堂”。

6

從“我有錯”到“我認罪”

2017年10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百名紅通人員”頭號嫌犯楊秀珠貪污受賄案,在聽完法院宣判後,楊秀珠當庭表示認罪不上訴。

就在一年前的11月16日,楊秀珠歸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確實是我的錯,我要認帳。”

從“我有錯”到“我認罪”,背後折射著中央追逃辦、浙江省追逃辦等部門的艱辛努力。楊秀珠剛剛回國時依然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自己作為“百名紅通人員”頭號嫌犯,主動回國投案自首,對其他外逃人員歸案具有引導意義,只要把贓款退一退,應該不至於吃牢飯。此外,她還以為經過13年,許多證據都煙消雲散了,便不積極配合調查,對犯罪事實百般抵賴。

經過仔細分析,浙江省追逃辦採取兩步走的戰略。先為其治療眼疾,給予人文關懷。同時,固化楊秀珠案的證據,形成完整證據鏈條。在此基礎上,嚴肅指出楊秀珠的犯罪事實及證據,並向其講解涉嫌犯罪的罪名及追訴標準和判處刑期。嚴厲“敲打”與苦口婆心並用,擺事實、講道理,講政策、講法律,楊秀珠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轉變,認識到自己的罪行,最終在法庭宣判時當庭表示認罪服法、不上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