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莽篡漢,綠林軍和赤眉軍是如何反擊王莽的?

王莽的殘酷壓榨, 加上一連串的天災, 逼得農民走投無路, 紛紛起義。 東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農民起來反抗官兵。 西元17年, 南方荊州鬧饑荒, 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澤地區挖野荸薺充饑。 人多野荸薺少, 引起了爭奪。 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有兩個有名望的人, 一個叫王匡, 一個叫王鳳, 出來給農民調解, 受到農民的擁護。 大家就公推他們當首領。

王匡、王鳳就把這批饑民組織起來起義, 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幾百人, 還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來投奔他們。 王匡他們佔領了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為根據地, 攻佔附近的鄉村。

不到幾個月工夫, 這支起義軍發展到七八千人。 王莽派了兩萬官兵去圍剿綠林軍, 被綠林軍打得大敗而逃。 綠林軍趁勢攻下了幾座縣城, 打開監獄, 放出囚犯;把官家糧倉裡的糧食, 一部分分給當地窮人, 大部分搬到綠林山。 投奔綠林山的窮人越來越多, 起義軍增加到五萬多。

第二年, 綠林山上不幸發生了疫病, 五萬人差不多死了一半。 還有一半只好離開綠林山, 後來分作三路人馬——新市兵、平林(在今湖北隨縣東北)兵和下江(長江在湖北西部以下叫下江)兵。 這三路人馬各自佔領一塊地盤, 隊伍又強大起來了。 當南方的綠林軍在荊州一帶打擊官兵的時候, 東方的起義軍也壯大起來。 琅琊海曲(今山東日照縣)有個姓呂的老大娘,

兒子是縣裡的一個公差, 因為沒肯依縣官的命令毒打沒錢付稅的窮人, 被縣官殺害了。 這一來激起了公憤。 有上百個窮苦農民起來替呂母的兒子報仇, 殺了縣官, 跟著呂母逃到黃海, 一有機會就上岸打官兵。

這時候, 另一個起義領袖樊崇帶領幾百個人佔領了泰山。 呂母死了後, 她手下的人投奔樊崇起義軍。 不到一年工夫, 就發展到一萬多人, 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往打擊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義軍很講紀律, 規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要被處死, 誰傷害老百姓就要受罰。 所以, 百姓能擁護他們。

西元22年, 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十萬大軍去鎮壓樊崇起義軍。 樊崇作好準備, 跟官兵大戰。

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 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塗上紅顏色, 作為識別的記號。 這樣, 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 叫“赤眉軍”。

王莽的軍隊和赤眉軍打了一仗。 結果, 官兵打了敗仗, 逃散了一大半。 太師王匡的大腿被樊崇紮了一槍, 逃了回去;將軍廉丹在亂軍之中被殺了。 赤眉軍越打越強, 發展到了十多萬人。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在南方和東方打敗王莽軍的消息一傳開, 別地方的農民也都活躍起來。 黃河兩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義軍有幾十路。 有一批沒落的貴族和地主、豪強也趁機起兵, 反對王莽。

南陽郡舂陵(今湖南寧遠北)鄉的豪強劉縯、劉秀兄弟兩人, 因為王莽廢除漢朝宗室的封號,

不許劉姓人做官, 心裡怨恨, 發動族人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鄉起兵。 他們和綠林軍三路人馬聯合起來, 接連打敗了幾名王莽的大將, 聲勢就強大起來了。

綠林赤眉

綠林軍的幾支隊伍沒有統一的指揮。 將士們認為人馬多了, 必須有個首領, 才能統一號令。 一些貴族地主出身的將軍, 利用當時有些人的正統觀念, 認為一定要找一個姓劉的人當首領, 才能符合人心。

綠林軍裡姓劉的人很多, 該推誰做首領呢?舂陵兵想推劉縯, 可是新市和平林兵的將領怕劉縯勢力太大, 一定要立一個破落的貴族劉玄做皇帝。 劉縯又提出等消滅了王莽、收服赤眉軍以後, 再立皇帝, 也遭到反對。 劉縯覺得自己力量不夠, 也只好同意了。

西元23年, 綠林軍各路將士就正式立劉玄做皇帝, 恢復漢朝國號, 年號“更始”, 所以劉玄又稱更始帝。 更始帝拜王匡、王鳳為上公, 劉縯為大司徒, 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其他將領也各有各的封號。 打那時候起, 綠林軍又稱為漢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