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央相隔2天重要活動,特殊時刻亮出新意

撰文 | 傅凝

12月8日《新聞聯播》接連播發的兩條重磅新聞, 其實並不是發生在同一天。

中央政治局會議是8日舉行, 當天晚上在聯播頭條報導了;黨外人士座談會是6日舉行, 兩天后上的聯播二條。

在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看來, 每年年底, 中央圍繞經濟工作有“老三篇”:黨外人士座談會、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說到中央政治局會議, 還得附帶說一下, 過去在12月份中央政治局經常會開兩次會, 月初開的那次, 一般會有分析研究來年經濟工作的議題。

這三個慣例, 往往是在中央全會或黨代會之後次第登場。

不過, 慣例總有新意。

出席

對政知君來說, 看《新聞聯播》最重要的是認臉。

以往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徵求經濟工作意見, 按慣例到場的是五位常委:總書記, 總理, 全國政協主席, 兼任書記處書記的常委, 副總理。

拿去年也是12月6日開的座談會來說, 到場的除了習近平以外, 還有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四位常委。

不過今年不一樣了。 按照新聞報導順序, 習近平、李克強、俞正聲、張高麗、王滬甯、韓正出席座談會。 其中習近平、李克強、王滬甯、韓正是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習近平和李克強的職務沒有變化, 王滬甯接替劉雲山擔任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

俞正聲和張高麗雖然不再擔任常委職務, 不過前者仍是全國政協主席, 後者仍是國務院副總理。

韓正幾天前首次以政治局常委身份單獨亮相, 這次又與其他常委同事參加黨外人士座談會。 這也是他進入中央工作以來第一次出席這樣的場合。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 五年前的12月, 十八大之後的第一次黨外人士座談會, 出席的正國級領導人也頗多。 根據當時的報導,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悉數出席, 卸任常委、但仍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通報經濟工作有關情況。

換屆

就在黨外人士座談會舉行前後, 多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陸續迎來“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換屆。

12月6日向中共中央提出意見和建議的黨外人士分別是:

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

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

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

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

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

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

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

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

無黨派人士代表林毅夫

10人中, 陳竺和萬鋼分別連任農工民主黨和致公黨中央主席, 蔡達峰和高雲龍則是“新面孔”。 12月6日當天, 57歲的蔡達峰接替嚴雋琪, 當選新一屆民進中央主席;10天前, 59歲的高雲龍接替王欽敏, 當選新一屆全國工商聯主席。

就在座談會舉行次日, 韓啟德卸任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一職, 接替他的是61歲的武維華。

正因為是換屆的重要時刻,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還結合建言獻策專門提了要求。 一方面, 他對黨外人士一年來提出80餘件意見和建議表示讚賞;另一方面, 希望各民主黨派以換屆為契機,

深化政治交接, 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 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党建設水準。 同時, 還希望工商聯加強自身建設, 做好代表人士教育培養工作。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還記得, 早在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 習近平會見黨外人士就對換屆提出要求, 如今再次提出希望, 可謂遙相呼應。

關切

無論是兩天前的座談會, 還是8日當天的政治局會議, 經濟都是關鍵字。

如果說十九大是給未來經濟等方面定方向、定盤子, 那麼之後的一連串動作, 都是將戰略落到實處, 把大方案細化。

例如, 黨外人士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相當多的意見和建議, 包括: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加快稅收體制改革、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綠色發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重視住房管理、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民營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等。

不論是座談會, 還是之後的政治局會議, 對未來經濟工作也有了很明確的方向。

從大的方面來說, 一個層面是要全面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另一個層面是要抓好“高品質發展”。

從細化的角度看, 涉及的方面包括防範風險、脫貧、污染防治、鄉村振興戰略, 等等。 換句話說, 兩天前黨外人士提出的關切, 在政治局會議的新聞稿裡多有體現。

關鍵字

對了, 還有12月8日被媒體拎出來當標題的“住房改革”。

當天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

住房+制度+改革, 這三個片語合在一起, 是近年來少有的。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盤點了一下,十八屆中央政治局,至少有13次研究經濟工作,其中有9次提到房地產。

五年間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2012年、2013年,主要提的是“房地產市場調控”、“住房保障”、“平穩健康發展”。

2014年兩次研究經濟問題,都沒點到房地產。按照咱們“問題導向”的思路,沒有特地提,說明從中央全盤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狀況還比較理想。

從2015年起至今,就明確提出要建立“長效機制”。不同的是,2015年到今年7月份,中央提的“長效機制”大多針對的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在這條路上,有過兩個階段:

前一階段是“化解庫存”,2015年4月提出要“盤活存量資產”,8個月後說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再過4個月又提“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

好了,到2016年10月,不再說去庫存了,這次會議連房地產都沒提到。一年前的政治局會議,開始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這個基調一直延續到十九大召開前。

直到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這次在此基礎上,點名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按照政知君理解,這裡說的長效機制,與幾年前有所不同。十八大提的是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重點是“市場”+“政府”;十九大提的由兩個重點升格為“多”重點——不僅是多主體供給,還有多管道保障。

這時候提出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項更新的改革。

說到住房制度改革,不由得讓人想起1998年的大動作。

相隔20年的兩次住房制度改革,都是影響幾代人的大事。

1998年那次改革,政知君家裡花了兩萬塊錢,在南方小縣城裡有了一套三居室;20年後的今天,新的住房體制改革,相信有不少朋友能住上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同樣的名詞,不同的內涵,但是指向卻是一樣的——讓老百姓有個家。

校對 | 李喆

是近年來少有的。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盤點了一下,十八屆中央政治局,至少有13次研究經濟工作,其中有9次提到房地產。

五年間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2012年、2013年,主要提的是“房地產市場調控”、“住房保障”、“平穩健康發展”。

2014年兩次研究經濟問題,都沒點到房地產。按照咱們“問題導向”的思路,沒有特地提,說明從中央全盤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狀況還比較理想。

從2015年起至今,就明確提出要建立“長效機制”。不同的是,2015年到今年7月份,中央提的“長效機制”大多針對的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在這條路上,有過兩個階段:

前一階段是“化解庫存”,2015年4月提出要“盤活存量資產”,8個月後說要“化解房地產庫存”,再過4個月又提“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

好了,到2016年10月,不再說去庫存了,這次會議連房地產都沒提到。一年前的政治局會議,開始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這個基調一直延續到十九大召開前。

直到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這次在此基礎上,點名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按照政知君理解,這裡說的長效機制,與幾年前有所不同。十八大提的是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重點是“市場”+“政府”;十九大提的由兩個重點升格為“多”重點——不僅是多主體供給,還有多管道保障。

這時候提出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項更新的改革。

說到住房制度改革,不由得讓人想起1998年的大動作。

相隔20年的兩次住房制度改革,都是影響幾代人的大事。

1998年那次改革,政知君家裡花了兩萬塊錢,在南方小縣城裡有了一套三居室;20年後的今天,新的住房體制改革,相信有不少朋友能住上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同樣的名詞,不同的內涵,但是指向卻是一樣的——讓老百姓有個家。

校對 | 李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