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陵到底帶了多少支箭(八卦史記194))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出塞, 直逼匈奴王庭, 在八萬騎兵的圍攻下, 李陵毫不畏懼, 且戰且退, 用手中的弓弩, 收割匈奴人的生命。

在史料記載中, 一共有四處提到了李陵所部擊殺匈奴人的數量。

第一處是浚稽山下, 五千步兵對三萬騎兵的遭遇戰, “殺數千人”。

第二處是八萬騎兵圍攻南逃的五千步兵, “斬首三千餘級”。

第三處還是在追擊戰中, 李陵選擇樹林作為戰場, 大大限制了騎兵的機動性, “複殺數千人”。

第四處是匈奴圍攻的最高潮, 匈奴騎兵輪番上陣, “戰一日數十合, 複傷殺虜二千餘人”。

前後幹掉的匈奴人至少也有一萬出頭, 而李陵所部的傷亡如何呢?

在弓箭用光的時候, “士尚三千餘人”, 傷亡比在一比八的樣子。

如果還有箭支, 李陵所部有很大機會安然回國, 畢竟距離漢朝邊境只有一百多裡了。

但是, 箭用完了, 沒有了遠端武器, 步兵很難和騎兵在平地上對抗, 最終五千步兵幾乎全軍覆沒, 只有四百多人逃得性命。

那麼, 李陵為什麼不多帶一些箭支?李陵到底帶了多少箭支呢?

史料中在最後一戰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 “漢軍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車去”這也是關於李陵攜帶箭支數量的唯一記載。

大嘴故意把這段話的標點去掉了, 因為這裡斷句是有歧義的。

第一種斷句, “漢軍南行, 未至鞮汗山,

一日五十萬矢皆盡, 即棄車去”。

這句話的意思是, 李陵所部向南前進, 沒有到達鞮汗山, 一天時間用盡五十萬支箭矢, 就丟棄了大車。

最後一戰就用了五十萬支箭, 三千多人, 人均160箭, 加上前三戰, 箭支上百萬是肯定的。

第二種斷句, “漢軍南行, 未至鞮汗山一日, 五十萬矢皆盡, 即棄車去”。

這句話的意思成了離鞮汗山還有一天路程的時候, 五十萬支箭都用完了。 這就說明李陵的部隊出塞的時候一共就帶了五十萬支箭, 人均100支。

根據過去文獻和史料的記載, 一般情況下, 弓箭手出征, 攜帶箭支都在30—50支的標準, 連大名鼎鼎的魏武卒, 也就是“負矢五十”, 偶爾有部隊會攜帶100支箭。

一般來說, 部隊駐紮的時候, 軍需倉庫裡儲存的箭支也不過人均200支左右,

出征的時候很少有搬空倉庫的。

所以, 李陵部出征, 攜帶箭支的數量應該在五十萬支, 是比較符合邏輯的。 也就是第二種斷句方式。

有人考證出第三種說法, 說是史料版本的問題, 這句記載應該是“漢軍南行, 未至鞮汗山, 百五十萬矢皆盡, 即棄車去”。 這裡, “百”被誤抄成“一日”, 李陵所部攜帶箭支的數量是一百五十萬支, 人均300支。

以前豎排的文字, 出現這樣的錯誤也不是不可能, 就像把“楚中天”念成“林蛋大”一樣。

大嘴更傾向五十萬支箭的說法。

就算是一百五十萬支箭, 也還是不夠, 不是嗎?

大家覺得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