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孝傑:被活捉的名將因為長得像敵國老國王,所以逃脫一死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儀鳳中, 劉審禮討吐蕃, 孝傑以副總管戰大非川, 為虜執, 贊普見之, 曰"貌類吾父", 故不死, 歸之。 ——《新唐書•王孝傑傳》

譯文:

儀風年間, 劉審禮討伐吐蕃, 王孝傑以副總管的身份戰於大非川, 被敵人俘虜, 吐蕃贊普見到王孝傑, 說“長相像我爸”, 所以逃脫一死, 回到唐朝。

1

一位將領, 一生參加和指揮了五場大戰役, 戰績是兩勝三負。

第一場敗仗, 被敵軍俘虜;第二場敗仗, 被一擼到底、削職為民;第三場敗仗, 直接英勇殉國。

兩場勝仗, 也不是什麼滅國之功, 只是收復了一片反復易手的領土而已,

雖然意義很大, 但似乎也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砝碼。

這樣的戰績, 居然能入選武廟七十二將, 也不怕武廟裡人滿為患嗎?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讓人有些說不清楚、看不明白的名將王孝傑。

2

王孝傑是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劇中, 王孝傑是一個暴躁、狂妄但卻忠誠、勇敢、耿直而且勇於認錯的軍事統帥。

在真實的歷史上, 王孝傑也的確是這樣的一個形象。

王孝傑少年時就從軍入伍, 隨唐軍四處征戰, 屢立戰功, 很快便晉升為軍官。

王孝傑作為高級將領參與的第一場重大戰役, 就是恥辱的大非川之戰。

在這場唐朝開國以來對外作戰最慘重的失敗中, 唐朝十萬大軍灰飛煙滅, 王孝傑作為方面軍二把手(副總管),

和一把手(總管)劉審禮一起被吐蕃人抓了俘虜。

3

劉審禮很快因為傷勢未能及時得到救治, 在高原含恨去世。

王孝傑卻碰到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 最終回歸大唐。

王孝傑作為唐軍重要將領被押到拉薩(那時候叫邏些)後, 吐蕃贊普見到王孝傑之後, 居然失聲痛哭起來。

為什麼呢?王孝傑長得居然和剛去世不久的老贊普有八、九分相像。

於是, 王孝傑不但沒有受到侮辱和折磨, 反而成了座上賓, “厚加敬禮”, 更加不用擔心掉腦袋了。

戲劇化的轉折。

原因很簡單, 這時的吐蕃贊普是年僅四歲的都松芒波傑, 小孩子可以很任性。

如果碰到成年的贊普, 王孝傑就不會有這麼好命了。

4

在吐蕃停留的這段時間, 因為吐蕃人對王孝傑沒有什麼過分的人身限制,

王孝傑得以暗中展開情報收集, 對吐蕃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 為今後對陣吐蕃積攢了不少本錢。

王孝傑被送回大唐之後, 閒置了很長一段時間。

大非川之戰是西元670年, 王孝傑再度出山是西元692年, 畢竟當過戰俘, 無條件的重用和信任是不可能的。

在王孝傑蟄伏的二十年時間裡, 天翻地覆, 腥風血雨, 回國的時候還是唐朝, 出山時卻已經是武則天女皇的周朝了。

也幸虧這麼多年的蟄伏, 如果還在政壇, 說不定早就死於政治鬥爭了。

和王孝傑同時期的名將紛紛凋落, 程務挺西元684年被冤殺, 王方翼西元687年在流放地海南病逝, 張虔勖、黑齒常之都死于酷吏來俊臣之手。

也實在是沒人可用了。

5

王孝傑前往出征的地方是新疆, 戰役目的是收復安西四鎮。

安西四鎮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北地方設置的四個軍鎮, 最初是指龜茲(今新疆庫車), 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鎮, 後來又用碎葉代替了焉耆。

在王孝傑出征的時候, 安西四鎮已經幾度易手, 有的是唐朝主動放棄的, 有的是被吐蕃攻陷的。

當時, 吐蕃人北上擴張, 從兩個方向對唐朝產生威脅, 甚至一路打到了敦煌。 而武則天在安定完國內局勢後, 也感到了危機。

王孝傑率兵從吐魯番出發, 首戰擊破吐蕃扶持的突厥軍隊, 次戰擊退祿東贊兒子噶爾•欽陵率領的吐蕃援軍。

一路追殺, 唐軍很快收復龜茲、於闐、疏勒, 突厥陣營中沒有投靠吐蕃的部落也趁火打劫,

拿下碎葉。

吐蕃在西域苦心建立的統治被打得稀爛, 安西四鎮就此收復。

此戰中, 王孝傑採用了長驅直入、連續作戰的戰術, 達到了速戰速決的效果。

武則天說, “孝傑建斯功效, 竭此款誠, 遂能裹足徒行, 身與士卒齊力。 如此忠懇, 深是可嘉。 ”

6

吐蕃人當然不甘心就此退出新疆, 數度反撲。

安西四鎮收復兩年後, 在青海西寧附近的冷泉、大嶺, 王孝傑再勝吐蕃突厥聯軍。

又過了兩年, 王孝傑受命兵發甘肅, 尋機與噶爾•欽陵這個老對手展開決戰, 洗雪當年大非川一戰的恥辱。

但是, 在這場規模不亞於大非川之戰的素羅汗山大戰中, 唐軍再度慘敗。

噶爾•欽陵充分利用了地形上的優勢, 集中優勢兵力, 居高臨下衝擊唐軍,王孝傑沒想到吐蕃人這麼不要命,準備不足,慘敗。

舊仇未報,又添新恨。

此戰之後,王孝傑被一擼到底,貶為老百姓。

7

如果就這樣太平過完一生,其實也不錯,但王孝傑未能如願,三次出山,最終戰死沙場。

這次對陣的不再是吐蕃人,而是北方的契丹人。

就在素羅汗山大戰的同一年,契丹人李盡忠、孫萬榮起兵叛唐,平叛部隊被全殲。武則天無將可用,只好召回王孝傑。

西元697年5月7日,王孝傑率部在東硤石穀與契丹叛軍狹路相逢,王孝傑親自領軍攻擊前進,眼看勝利在望,後續部隊的豬隊友居然撤退。

孤立無援的王孝傑被契丹人四面包圍,加之地形不利,最終墜崖而死。

這回,沒人看長相了。

8

其實,前面很多地方都寫錯了,這時候,不是唐朝,也不是唐軍,應該是周朝、周軍。

或許,王孝傑名列武廟,是沾了朝代的光。

因為武周一朝,實在沒別人拿得出手,都被武女皇殺光了。

居高臨下衝擊唐軍,王孝傑沒想到吐蕃人這麼不要命,準備不足,慘敗。

舊仇未報,又添新恨。

此戰之後,王孝傑被一擼到底,貶為老百姓。

7

如果就這樣太平過完一生,其實也不錯,但王孝傑未能如願,三次出山,最終戰死沙場。

這次對陣的不再是吐蕃人,而是北方的契丹人。

就在素羅汗山大戰的同一年,契丹人李盡忠、孫萬榮起兵叛唐,平叛部隊被全殲。武則天無將可用,只好召回王孝傑。

西元697年5月7日,王孝傑率部在東硤石穀與契丹叛軍狹路相逢,王孝傑親自領軍攻擊前進,眼看勝利在望,後續部隊的豬隊友居然撤退。

孤立無援的王孝傑被契丹人四面包圍,加之地形不利,最終墜崖而死。

這回,沒人看長相了。

8

其實,前面很多地方都寫錯了,這時候,不是唐朝,也不是唐軍,應該是周朝、周軍。

或許,王孝傑名列武廟,是沾了朝代的光。

因為武周一朝,實在沒別人拿得出手,都被武女皇殺光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