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舌尖上的冬至

淩 塵

冬至是中國最早的一個重要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這一天, 除了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外, 還有不少關於“吃”的習俗講究。 對此, 小編特意整理了“舌尖上”的冬至, 看看大江南北人們都在這一天習慣於吃啥?

1、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 這是因為, 冬天陽氣日衰, 脾喜溫惡冷, 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 加之傳說中, 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 見很多人隆冬時節面黃肌瘦, 饑寒交迫, 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弟子冬至當天, 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 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

使人吃了以後渾身溫暖, 兩耳發熱, 祛寒治病。

2、吃餛飩。 在老北京, 還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相傳漢朝時, 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 百姓不得安寧。 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 十分兇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 取“渾”與“屯”之音, 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 並求平息戰亂, 能過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 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3、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相傳, 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 覺得味道特別鮮美, 讚不絕口。 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4、吃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

中醫認為, 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 事實上, 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 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5、吃蘿蔔。 民間有言:冬至蘿蔔夏至姜, 適時進食無病痛。 在冬至夜, 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 一家人團團圓圓, 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6、吃湯圓。 在江南地區,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 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 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 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

7、吃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 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 共工氏有不才子, 作惡多端, 死於冬至這一天, 死後變成疫鬼, 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 這個疫鬼最怕赤豆, 於是,

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以驅避疫鬼, 防災祛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