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挖耳朵會致癌?別再隨便挖耳朵了,耳朵癢了你可以這樣做……

許多朋友都習慣掏耳朵, 覺得麻麻酥酥的很舒服, 甚至自己掏還不過癮, 還要到街上做“采耳”。

掏耳朵似乎是我們生活中很簡單的行為, 但最近朋友圈流傳"挖耳朵會致癌"的說法, 挖耳朵真的成了“健康殺手”?

挖耳朵會致癌?

“沒有醫學證明挖耳朵會直接致癌, 但有證據顯示會引起相關耳部疾病。 ”

因為長期挖耳朵或挖耳朵用力過猛, 會損傷外耳道或鼓膜, 引起外耳道、中耳炎症後, 再經過長期的刺激會有小幾率導致外耳道乳狀腫瘤(乳頭狀瘤屬於外耳道的良性腫瘤, 可以手術切除)。

▲外耳道乳頭狀瘤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 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 就是耳垢, 俗稱耳屎。

耳垢不是一無是處!

耳垢有時就像耳朵的護衛, 具有防禦功能。

①保護耳道內的皮膚, 耳垢富含油脂, 可以滋潤耳道皮膚上的細毛, 還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 使得鼓膜處於最佳狀態。

②避免砂礫、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壞耳膜, 耳垢的黏性可以黏住不慎進入耳道的外物, 從而阻擋塵埃顆粒和昆蟲等微生物, 耳垢有防水的作用, 還能保持耳道乾燥。

③殺死細菌, 耳垢裡面的溶解酶混合了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 一般呈弱酸性,

可避免耳道真菌感染, 氣味還能趕走小蟲。

如何正確處理耳垢?

少量耳垢, 以不動它為好

切忌頻繁挖耳, 一般少量的耳垢, 會在我們說話、吃飯、打呵欠時, 隨著下頜運動, 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而自動被排出。

如果耳垢過多, 影響到聽力, 應該及早清除(特別是油性耳)

耳垢太多, 特別洗頭時不慎將水弄進耳道, 幹硬耳垢常常會吸水膨脹, 致使患者感到聽力突然下降。

自己挖耳, 會有一定風險:首先摸不准深度, 外耳道口到鼓膜的距離也就2~3cm。 而且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薄膜, 厚度僅僅只有0.1mm。

不要用指甲、髮夾等尖銳物掏耳, 因為指甲內常存有大量細菌, 髮夾表面也不乾淨, 如果劃傷耳內皮膚, 會引起感染。

耳垢一般只會出現在外耳道,

最好不要將棉簽往耳道裡推, 因為可能會把耳垢推進耳道深處, 如果不小心的話, 會導致鼓膜穿孔。

如果實在要自己掏耳朵, 可將醫用棉簽浸透溫水, 稍稍擠幹, 放入耳道內輕輕朝一個方向旋轉, 隨後將棉簽輕輕取出, 耳垢就被帶出。 此外,

耳癢難耐時, 還可用棉簽熏點濃度為75%的酒精, 輕輕擦拭幾下癢的地方, 清潔耳垢的頻率不要超過一個月兩次。

耳垢實在太多, 都充滿耳道了, 最好請醫生清除

以免損傷耳道及耳膜, 造成不必要的發炎或穿孔。

幹性耳垢又多又硬時, 醫生常給患者先點用些酒精或硼酸酒精, 給耳道消毒, 然後讓病人每天再點5%蘇打水4-5次, 3-4天后, 待耳垢軟化, 按耳垢軟化程度, 將耳垢勾取或鉗出, 或用溫水沖洗出, 這樣雖然麻煩, 但可避免損傷外耳道。

寶寶的耳朵可不能隨便掏

很多媽媽都有強迫症, 看到寶寶耳朵裡有耳垢, 就要動手弄一弄。

據統計, 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 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寶寶的外耳道皮膚嬌嫩, 皮下組織稀少,常給寶寶掏耳朵還會引起其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滋生細菌。由於寶寶好動,若掏耳朵時不注意,掏耳勺便可能傷及其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聽力。

父母們不要太經常給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塊堵塞,或誤進雜物,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處理,建議父母不要擅自處理。

結尾: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

父母健康找善診,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善診】,健康無小事,善診在身邊~~

皮下組織稀少,常給寶寶掏耳朵還會引起其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滋生細菌。由於寶寶好動,若掏耳朵時不注意,掏耳勺便可能傷及其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聽力。

父母們不要太經常給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塊堵塞,或誤進雜物,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處理,建議父母不要擅自處理。

結尾: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

父母健康找善診,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善診】,健康無小事,善診在身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