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中國十件經濟大事,哪些改變了你我生活?

12月20日訊, 2017年新年前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用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開啟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一年的篇章。

歲末將至, 再度翻開2017年的日曆, 哪些中國經濟的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 哪些事件又將在時間的長河裡成為變革的起始點?

我們每個人, 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值此年末, 人民網特別盤點2017年中國十大經濟事件, 回望這一年的變化, 期許新時代的變革。

1、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新動能培育壯大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強勁。 前三季度GDP分別達到了6.9%、6.9%、6.8%, 高於全年6.5%的預期目標。 物價上漲壓力不大, 通脹溫和。

與此同時, 新興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步抬升。 隨著一系列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 中國經濟發展活力更強、動力更足。

同時, 經濟發展的一大風險——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有效控制。 債務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 廣義貨幣M2增速降到10%以下。

 2、 中國製造再添“新名片” “進口替代”趨勢明顯

2017年, 中國製造不斷釋放驚喜:

4月26日下午,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5月3日, 中國量子電腦誕生, 這是歷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 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基礎。

5月5日,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

百億私募星石投資認為, 自2015年《中國製造2025》實施以來, 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扎實推進。 雖然目前中國製造業仍有大而不強之困, 高端製造仍處於產業初期, 但是目前在智慧製造的細分領域已獲得突破, “進口替代”趨勢明顯。

3、 雄安新區——新中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誕生

80年代看深圳, 90年代看浦東, 21世紀看雄安。

4月1日拉開大幕的雄安新區, 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 又一國家級新區, 被譽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一年下來, 新區一派繁榮。 央企、金融機構、互聯網大佬等踴躍入駐, , 囊括建築、能源、運營商、金融、房地產、網路安全等行業。

雄安新區承載著“非首都功能疏解”“區域增長新引擎”功能, 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棋, 是中國新時代城市群建設的標杆工程。 ?

4、 十九大首提“現代化經濟體系”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今年以來所實行的環保限產正是對經濟品質高度重視的體現, 今年以來, 京津冀的環境品質顯著改善, 在以往的年份, 11月、12月往往是PM2.5爆發的時期, 但是今年以來, 11月、12月的PM2.5濃度反而出現了顯著的下降。 預計環保政策將長期實行下去。

5、 A股藍籌復興 國際化大門打開

今年A股“藍籌復興”, 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價值藍籌受到投資者追捧, 而創業板則表現不佳。

藍籌的復興,和A股成功納入了MSCI有一定關係。過去兩年,A股多次在納入問題上“臨門一腳”失敗。10月24日淩晨,國際大型指數供應商MSCI明晟發佈納入A股的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 以及納入的完整時間表。

據星石投資測算,2018年6月和2018年9月兩次納入後,將給A股帶來1000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如果A股市場最終全部被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這將在中長期內給A股帶來約2萬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這將有利於提升A股機構投資者比例,推動A股的國際化。

6、 人民幣上演精彩“逆襲”

2016年,人民幣貶值下的“瘋狂換匯大潮”還歷歷在目,2017年人民幣匯率“逆襲”上漲堪稱精彩。截至12月5日,今年美元兌人民幣(CFETS)下跌4.83%。

星石投資認為,人民幣匯率趨勢的逆轉是基本面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基本面的角度看,我國經濟韌性強勁,外匯儲備重新回到3萬億美元以上,資本外流得到了有效緩解;從政策的角度看,央行出臺了新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引入了“逆週期調節因數”,引導市場預期發生轉向。預計未來人民幣將保持雙向平穩波動的態勢。

7、 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出臺

9月開始,樓市政策連環發佈(含各地和央行等部門)。45個城市發佈了有關房地產內容政策52次,其中僅9月22-23日就有9座城市(武漢、南昌、重慶、西安、南寧、長沙、貴陽、石家莊、無錫)。

樓市調控成效顯現。從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來看,一線城市8~10月房價全線回落,二、三線城市的樓價漲幅被有效控制。

從路徑上看,本輪調控採取“因城施政”的戰術,將範圍由一線城市,逐步下沉到價格仍在上漲的二、三線城市。

8、 共用經濟,在資本風口飛翔或摔死

從單車、汽車、充電寶,再到雨傘、健身倉等,共用項目紛紛誕生,大大提升生活便利度,共用經濟也經成為2017年的資本風口。

與此同時,行業大浪淘沙。僅共用單車行業,2017年就有悟空單車、小鳴單車、酷騎單車等近10個專案相繼停止運營。

星石投資認為,未來共用經濟應該是發展和規範並重。根據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共用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共用經濟規模會占到GDP的10%,2025年預計達到20%。

 9、 國企混改有突破性進展

2017年,134戶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將全部完成,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掃清障礙。

第一批、第二批的19家央企試點逐步落地。其中,中國聯通的混改直接涉及核心資產,大大超出市場預期,成為央企混改的第一面旗幟。11月,第三批混改試點範圍公佈,又有31家國有企業納入。

如果說2014-2016是混改的籌備階段,那麼2017則可稱為混改的見效之年。

星石投資認為,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將激發國企的業務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也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手段——有助於在全球培育一批具備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從公司層面講,混改將在中長期將對集團、企業的基本面帶來改善,實現企業效益的全面提升。

10、 土地改革深化 土地流轉有了“定心丸”

2017年可謂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年。今年之後,土地流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第一,十九大給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和企業吃了顆“定心丸”——承諾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大大提升土地流轉積極性。

所謂土地流轉,就是把土地使用權從承包權裡分離轉讓出去,有助於解決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後“有田無人種”的拋荒問題,也有利於專業的農業企業獲取耕地,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

第二,土地確權基本完成,土地權屬模糊的問題有望得以解決;

第三,今年農村土地三項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已形成相對成熟的規則體系,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中的難題也有所突破。這三項改革試點將延期至2018年底完成,有助於形成更為科學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為《土地管理法》修訂打好基礎。

過去,企業參與土地流轉意願不高,主要受制於三方面障礙:1)土地權屬不清晰;2)土地交易市場不活躍;3)土地流轉過程不規範,流轉成本較高。如今,這三個障礙都在消失。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藍籌的復興,和A股成功納入了MSCI有一定關係。過去兩年,A股多次在納入問題上“臨門一腳”失敗。10月24日淩晨,國際大型指數供應商MSCI明晟發佈納入A股的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 以及納入的完整時間表。

據星石投資測算,2018年6月和2018年9月兩次納入後,將給A股帶來1000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如果A股市場最終全部被納入到新興市場指數,這將在中長期內給A股帶來約2萬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這將有利於提升A股機構投資者比例,推動A股的國際化。

6、 人民幣上演精彩“逆襲”

2016年,人民幣貶值下的“瘋狂換匯大潮”還歷歷在目,2017年人民幣匯率“逆襲”上漲堪稱精彩。截至12月5日,今年美元兌人民幣(CFETS)下跌4.83%。

星石投資認為,人民幣匯率趨勢的逆轉是基本面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基本面的角度看,我國經濟韌性強勁,外匯儲備重新回到3萬億美元以上,資本外流得到了有效緩解;從政策的角度看,央行出臺了新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引入了“逆週期調節因數”,引導市場預期發生轉向。預計未來人民幣將保持雙向平穩波動的態勢。

7、 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出臺

9月開始,樓市政策連環發佈(含各地和央行等部門)。45個城市發佈了有關房地產內容政策52次,其中僅9月22-23日就有9座城市(武漢、南昌、重慶、西安、南寧、長沙、貴陽、石家莊、無錫)。

樓市調控成效顯現。從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來看,一線城市8~10月房價全線回落,二、三線城市的樓價漲幅被有效控制。

從路徑上看,本輪調控採取“因城施政”的戰術,將範圍由一線城市,逐步下沉到價格仍在上漲的二、三線城市。

8、 共用經濟,在資本風口飛翔或摔死

從單車、汽車、充電寶,再到雨傘、健身倉等,共用項目紛紛誕生,大大提升生活便利度,共用經濟也經成為2017年的資本風口。

與此同時,行業大浪淘沙。僅共用單車行業,2017年就有悟空單車、小鳴單車、酷騎單車等近10個專案相繼停止運營。

星石投資認為,未來共用經濟應該是發展和規範並重。根據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共用經濟仍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共用經濟規模會占到GDP的10%,2025年預計達到20%。

 9、 國企混改有突破性進展

2017年,134戶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將全部完成,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掃清障礙。

第一批、第二批的19家央企試點逐步落地。其中,中國聯通的混改直接涉及核心資產,大大超出市場預期,成為央企混改的第一面旗幟。11月,第三批混改試點範圍公佈,又有31家國有企業納入。

如果說2014-2016是混改的籌備階段,那麼2017則可稱為混改的見效之年。

星石投資認為,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將激發國企的業務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也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手段——有助於在全球培育一批具備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從公司層面講,混改將在中長期將對集團、企業的基本面帶來改善,實現企業效益的全面提升。

10、 土地改革深化 土地流轉有了“定心丸”

2017年可謂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年。今年之後,土地流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第一,十九大給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和企業吃了顆“定心丸”——承諾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大大提升土地流轉積極性。

所謂土地流轉,就是把土地使用權從承包權裡分離轉讓出去,有助於解決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後“有田無人種”的拋荒問題,也有利於專業的農業企業獲取耕地,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

第二,土地確權基本完成,土地權屬模糊的問題有望得以解決;

第三,今年農村土地三項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已形成相對成熟的規則體系,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中的難題也有所突破。這三項改革試點將延期至2018年底完成,有助於形成更為科學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為《土地管理法》修訂打好基礎。

過去,企業參與土地流轉意願不高,主要受制於三方面障礙:1)土地權屬不清晰;2)土地交易市場不活躍;3)土地流轉過程不規範,流轉成本較高。如今,這三個障礙都在消失。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