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軍人出身,從特工轉型籃球教練,執教22年擁有比喬丹還多的球迷!

在如今的NBA當中, 出自波波維奇旗下的“馬刺系”像一片巨大的紅樹林, 無數的教練和管理人員在馬刺這棵母體上發芽長大, 再脫離主幹到聯盟的其他地方落地生根, 不誇張的說,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 如今“馬刺系”已經遍佈聯盟半壁江山。

當然, “馬刺系”的編織並非一朝一夕完成, 裡面盤根錯節的關係網遠也絕不僅僅靠一句“他們來自馬刺”可以解釋清楚。 事實上作為“馬刺系”的主心骨, 波波維奇自身的成分也十分複雜, 他的成功與他的學院籃球背景以及幾位貴人的提攜密不可分。

眾所周知, 波波維奇來自所謂的“非籃球名校”空軍學院, 這是一支NCAA三級聯賽球隊。 1970年波波維奇在該校畢業, 當時他曾打算前往蘇聯為美國政府工作, 但因故未能成行, 反而被分到了體育組做了一個教員。 在鬱悶中糾結了三年後, 波波維奇終於決定加入校隊教練組, 做了球隊下屬預科學校的籃球隊主教練。 (PS:波波維奇大學主修蘇維埃研究)

從特工到籃球教練, 這樣的反差自然不會讓波波維奇感到滿意, 此時的波波希望自己至少能做一名職業球員。 1976年, 波波維奇得到機會參加了ABA掘金隊的試訓——是年波波維奇27歲, 正處在球員的運動生涯黃金期, 波波維奇自認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防守球員, 於是在試訓中他被安排防守球隊老大大衛-湯普森。

結果綽號“天行者”的湯普森不出意料的給波波維奇上了一課(用當事人的說法:“湯普森‘穿’過了波波維奇。 ”)……幾天後試訓結束, 波波維奇毫無懸念的被主教練拉裡-布朗裁掉, 做職業球員的夢想也就此破滅。

不過雖然出了糗, 但波波維奇卻給拉裡-布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布朗看來, 波波維奇雖然天賦不足, 但籃球智商極高——其實早在1972年拉裡-布朗就見過波波維奇, 當時波波曾參加了美國國奧男籃的試訓, 而那時拉裡-布朗正是球隊的助教之一。

布朗對波波維奇的關注另一個原因來自與他對空軍學院籃球人的熟悉,因為布朗大學時代的恩師,北卡主教練迪恩-史密斯早年也曾在空軍學院工作過,史密斯當時還曾與空軍學院的主教練斯皮爾合著過一部籃球專著,布朗對自己的主帥一直十分尊敬,因此對於與其師出同門的波波維奇自然也要另眼看之。

這裡需要介紹一下空軍學院,與大多數人印象不同,空軍學院在美國籃球史上其實並非無足輕重的小學院。1954年,美國總統奧森豪威爾簽署法案建立美國空軍學院,1955年學院建成,為了將這所學院打造成軍校中的王牌之一,當時美國軍方從各方吸納的諸多人才,包括了大量的頂尖運動教練員,迪恩-史密斯也是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空軍學院籃球隊的一名助教。

有沒有覺得上圖很眼熟?那是空軍學院教堂,沒錯,紅警2的玩家應該都認識這個東西……

建校初期的空軍學院在美國十分吃香,他們的籃球隊也是NCAA一級正賽的常客,主教練鮑勃-斯皮爾也是美國50年代學院籃球的泰斗級人物,後來他的首席助教漢克-伊根(後面我們還會提到他)接手了他的工作,而伊根正是波波維奇日後入學時的球隊主教練——如果套用武俠小說的輩分,那麼伊根應該算波波維奇的師父,斯皮爾是師公,迪恩-史密斯算師叔,布朗則是他的師兄。

波波維奇最終老老實實得在空軍學院幹了6年助教。1979年,波波維奇經過推薦離開空軍學院前往波莫納大學擔任主教練——波莫納學院是美國知名的學霸集中營,而他們的籃球隊在波波維奇接手前已經連敗超過80場。不過波波維奇很快就在這個籃球荒漠種出了綠洲,僅用3年,波波維奇就將他們帶入了該級別聯賽的分區決賽,這也讓波波維奇在當時的北美籃球圈開始有了一些小名氣。

“雖然水準有限,但我有一群全世界智商最高的球員——這不是每個教練都有機會享受的。”波波維奇日後回顧這段時光時說。事實上,這段日子深刻影響了波波維奇日後的選材模式,“聰明”也一直都是波波維奇考察球員的重要標準。

1987年,波波維奇申請了為期一年的帶薪休假,隨後他通過關係聯繫到了迪恩-史密斯,在一番交流後,“師叔”迪恩-史密斯同意波波維奇來北卡做一名實習助教——不過只能看,不插手具體工作。波波原本對此有些失望,但好在史密斯同意波波維奇使用球隊的資料庫,於是波波維奇流覽了大量的北卡比賽錄影和史密斯的私人藏書,理論水準暴漲。

三個月後,當時正在全美到處搜刮助教人選的拉裡-布朗途徑北卡,當他發現波波正在自己恩師手下學習時布朗十分開心,於是就向史密斯要走了這塊璞玉——不過和史密斯一樣,布朗對波波維奇這名“助教”要求也不高,因為當時拉裡-布朗在全國找了十幾個像波波維奇這樣的助教做自己的智囊團(部分有薪水,部分沒薪水,波波屬於後者)。因此與其說這幫人是助教群,到不如說他們是拉裡-布朗的私人隨從、雇傭軍、以及培訓班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拉裡-布朗挑人的眼光十分逆天,這批助教中除了波波維奇以外,還包括了RC-布福德(現馬刺隊總經理),金特裡(前太陽主帥,現勇士進攻助教),卡利帕裡(羅斯與沃爾的大學恩師)以及一大批日後的NCAA主帥——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精英團隊,而這個“培訓班”也為日後馬刺系的出現打下了一個模糊的班底。

“在此之前我倆誰也沒有想過能進入NBA,那像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RC-布福德在談到當時做助教結識波波維奇時說,“拉裡讓一切都有了可能。他賦予了我和波波維奇一個全新的視角。”

沒多久,波波維奇就用自己出色的籃球智商贏得了拉裡-布朗的信任,1988年,布朗成為馬刺主帥,得到邀請後他馬上找到已經回到波莫納大學執教的波波維奇,波波維奇一聽二話不說就就決定入夥。臨走之前,波波維奇專門為波莫納學院籃球隊招募了一個白人前鋒——這個人就是現任老鷹隊主教練布登霍爾澤。

就這樣,波波維奇的NBA生涯拉開了序幕,不過在當時,波波維奇還只是拉裡-布朗身邊的一個小弟,但在當小弟的過程中馬刺隊給了波波維奇一個展現做老大潛質的環境,造就這個環境的則是馬刺隊的核心大衛-羅賓遜。

眾所周知,大衛-羅賓遜擁有驚人的天賦以及十分聰明的頭腦(SAT入學考試分數超過1300分),一度被派特-萊利視作進攻與運動能力加強版當代比爾-拉塞爾,1991年的時候,美國媒體的主流看法是黑白雙雄代表過去,喬丹代表現在,羅賓遜代表未來。言下之意:羅賓遜的交易價值甚至可以超過喬丹。

然而問題就出在羅賓遜的“聰明”上,面對瞬息萬變的場上局勢,一般球員往往依賴動物般的直覺處理,但羅賓遜卻能用“邏輯”來做決定,高興時在場上追求花樣虐菜,不高興就熄火巡航進入省力模式,這種“聰明”導致他經常在場上“避實就虛”,一旦遇到強硬回應就會下意識的放棄要球避免硬碰硬,結果每到季後賽羅賓遜往往就會突然消失。

作為馬刺的主教練,拉裡-布朗對這一點極其頭痛,然而對勝負沒那麼看重的羅賓遜卻不以為然——他太聰明導致做什麼都容易,因此場外有無數的分心的事情要做(比如玩電子音樂,學習電腦程式設計,吹薩克斯……)。於是布朗認為羅賓遜態度有問題,羅賓遜則認為布朗太過嚴苛,兩人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始終保持在相敬如冰的水準。

相比之下,波波維奇與大衛-羅賓遜的關係則要好得多,一方面這是因為二者共同擁有軍隊背景,另一方面是因為波波維奇長期在波莫納和高智商學霸打交道,比拉裡-布朗更明白“聰明人的思維”,所以兩人溝通相對輕鬆,可以充分交流想法——這也成為波波日後能回歸馬刺的重要原因。

1991-92賽季中期,布朗與羅賓遜之間的矛盾激化,馬刺隊當時的老闆邁克-庫姆斯一怒之下炒掉布朗和他手下的全部教練團隊,不過這對波波維奇未必是壞事,他趁著布朗重新找工作的機會成功脫團成了勇士隊的助教——在聯盟中,出色的助教和球員一樣是稀缺的資源,老尼爾森顯然對此擁有靈敏的嗅覺。

不過對當時的尼爾森來說,波波維奇只是一個潛在的好助手,而對波波維奇來說,尼爾森則代表著某種自己尚未涉足的領域——1991年的季後賽,44勝的勇士隊下克上靠場均101回合的狂奔轟廢了55勝馬刺隊,整個系列賽勇士隊無所不在的錯位攻防幾乎顛覆了波波維奇對籃球比賽的認知,而這也成為了他加入勇士隊的動機所在。

波波維奇在尼爾森手下學習了兩個賽季,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全聯盟的關注。1994年,馬刺隊給波波維奇開出了一份為期5年的長合同,波波維奇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找到尼爾森尋求意見,尼爾森知道波波維奇絕非池中之物強留沒有好處,於是對波波維奇說:“我的意見是:讓老闆每年的開價再高5萬。”波波笑而不語,結果因為這句話,馬刺老闆多掏了25萬美金。

重返馬刺的波波維奇脫離了助教身份揚眉吐氣,而對尼爾森的大方放手波波也十分感激,於是他開始積極運作希望聘請老尼爾森來馬刺執教,但當時勇士隊老闆出於私人恩怨拒絕放人(實際上尼爾森與勇士隊的關係早已破裂),波波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鮑勃-希爾做了他任下的第一人主帥(兩人是堪薩斯大學的舊相識,希爾曾經也是拉裡-布朗的助教之一)。

既然教練無法滿意,那麼一切就從助教團開始著手,此時的波波維奇吸收了之前幾位“師父”的優良傳統,也帶了一支自己組建的助教雇傭軍殺回聖安東尼奧,而這波人的核心包括RC-布福德、漢克-伊根以及布登霍爾澤。他們就此構成了波波維奇和“馬刺系”的最初班底。

這三人中,布登霍爾澤在馬刺隊隊內的角色比較固定。波波維奇把他從丹麥挖回來時先給他安排了一個錄影分析師的工作,隨後升助教,然後再升為首席助教——作為總經理,波波維奇對布登霍爾澤的定位原本是球隊未來教練組的核心。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1995-96賽季馬刺在羅賓遜受傷之後的糟糕戰績讓波波不得不炒掉了鮑勃-希爾,之後出於對手下教練團的保護,波波維奇一屁股坐在了主教練這個火山口上,並且將已經傷癒的羅賓遜死死摁在醫院裡,最終拼運氣等來了鄧肯。

熬過了這一年之後,波波維奇成為了球隊幾乎所有事物的直接責任人,無處不在的巨大壓力讓他無法離開主教練的位置,1999年縮水賽季時,騎虎難下的波波維奇甚至一度面臨信任危機幾乎被炒(當時球隊老闆霍爾特為馬刺選定的接班人是道格-裡弗斯),但好在球隊及時刷出一波20戰18勝才幫助波波維奇保住了帥位。

於是布登霍爾澤就這樣被一直放在了球隊首席助教的位置,而他這一系也直到離開馬刺加盟老鷹後才開始發展。相比之下,另一位馬刺系元老RC-布福德的小弟們則早已花開葉散在NBA擴張開來。

RC-布福德最初在馬刺隊的角色是首席球探,同時他還負責在全美各地召開籃球訓練營為球隊尋找好的苗子——這裡的苗子指的並非球員,而是開辦訓練營過程中順帶招攬的初級教練和管理人才。布福德通過這些訓練營挖出來的第一個金礦就是現任雷霆總經理薩姆-普萊斯利。

2001年夏天,普萊斯蒂通過校友的關係找到了RC布福德的訓練營(布福德的訓練營租用了普萊斯蒂大學隊友父親的體育館),蹲守三天等來了布福德,向他申請了一個無薪助教的工作,之後迅速轉正成為球隊球探系的頂樑柱。

而他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確定了他日後在球隊的地位:2001年選秀大會,當時作為新人的普萊斯蒂堅持要求RC-布福德與波波維奇挑選托尼-派克——正如日後他為雷霆挑中杜蘭特、維斯布魯克和伊巴卡一樣,這次選擇為馬刺隊未來十年的穩定後場奠定了基礎。

普萊斯蒂一方面幫助球隊擴充實力,一方面自己也在球隊中帶出了一批得力幹將,2007年,普萊斯蒂離隊單飛,當時隨他一起走的就有現在黃蜂隊(之前為山貓)的球隊總經理理查-丘(緬甸裔)——丘日後分別為開拓者和山貓隊擔任總經理,2012年,正是丘主導山貓隊裁掉了尚可一戰的伯里斯-迪奧,才讓馬刺隊得以簽下這位日後的關鍵內線戰術支點。

普萊斯蒂的另一位小弟是現任魔術隊的總經理辛尼甘——這位2003年加入馬刺教練組的助教與普萊斯蒂來自同一所大學埃莫森學院,2007年,他隨普萊斯蒂跳槽到了超音速,5年後他成為魔術隊的總經理,他簽下的第一個主教練就是曾效力于馬刺隊的雅克-沃恩——一個畢業於堪薩斯大學,在校GPA高達3.72的高材生控衛。

除了普萊斯蒂以外,布福德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馬刺系”成員則是現任76人主帥佈雷特-布朗,與普萊斯蒂一樣,布朗也是通過布福德的訓練營從無薪助教做起,後來擔任了馬刺隊的海外球探,他此後擔任過澳大利亞隊男籃主帥,米爾斯加盟馬刺的背後就有他的力薦。

現步行者隊總經理凱文-普裡查德也是經由RC-布福德發掘出的球探型管理人才——事實上他曾是拉裡-布朗執教的堪薩斯大學的球員,布福德與波波維奇與他早就熟識。 2001年,普裡查德被布福德聘用擔任馬刺球探,2004年他單飛加盟開拓者,與上文提到的理查-丘一手打造了開拓者青年軍,2011年他加入步行者。

作為波波維奇當年的老師,馬刺系班底中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漢克-伊根在球隊內並不出風頭,而麥克-布朗則算得上是經過他的的栽培進入馬刺系的嫡系——麥克-布朗之前就讀于聖達戈大學,而伊根在離開空軍學院後曾在聖達戈大學執教長達21年,他正是麥克-布朗當年的教練。

事實上,漢克-伊根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麥克-布朗的職業生涯領路人,2005年,布朗與步行者隊的合同結束,當時將他推薦給騎士隊的人也是漢克-伊根(隨後他做了布朗的助教)。而最終拍板的人則是如今老鷹隊的總經理丹尼-費裡。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曾經在馬刺隊呆過的人都該被算作“馬刺系”的成員,比如丹尼-費裡,這位大佬的父親鮑勃-費裡曾在華盛頓子彈隊做了整整17個賽季的總經理,還曾兩次奪得聯盟最佳經理獎,要論人脈關係,他手上的資源相比波波維奇恐怕也不落下風——這從他在騎士和老鷹兩個小球會任職期間都能組建出奪冠陣容中就可見一斑。

不過費裡的成功也少不了馬刺系的助力,布登霍爾澤加盟不提,2013年球隊核心米爾薩普加盟老鷹就有爵士總經理鄧尼斯-林希德大方重建的成全——在2012年加盟爵士之前,林希德在馬刺隊做了5年的助理總經理。

以上提到的幾位似乎都證明,即使在強調努力的馬刺系團隊中,要想做成事也必須靠人脈靠關係,但事實上有時候實現夢想靠的就是熱情+一點點運氣——1993年,還是個大二學生的德爾-鄧蒲賽在金州自己家附近的球場苦練球技,一天,晨跑中的他被波波維奇發現,波波叫住他,問了他三個問題:“會不會打球?有沒有帶裝備?有沒有時間?”

鄧蒲賽說有,波波二話不說立刻將他帶到了附近的一座球館,讓他給假期加練的克裡斯-穆林等人做陪練——這突如其來的好運徹底改變了鄧蒲賽的人生,之後他玩命練球,以非選秀球員的身份殺入了NBA,在此期間他一直與波波保持了良好的關係。2005年,他被馬刺任命為球隊發展聯盟下屬隊的總經理,5年後他單飛黃蜂隊成為球隊總經理,現在,他是鵜鶘隊的總經理。

布朗對波波維奇的關注另一個原因來自與他對空軍學院籃球人的熟悉,因為布朗大學時代的恩師,北卡主教練迪恩-史密斯早年也曾在空軍學院工作過,史密斯當時還曾與空軍學院的主教練斯皮爾合著過一部籃球專著,布朗對自己的主帥一直十分尊敬,因此對於與其師出同門的波波維奇自然也要另眼看之。

這裡需要介紹一下空軍學院,與大多數人印象不同,空軍學院在美國籃球史上其實並非無足輕重的小學院。1954年,美國總統奧森豪威爾簽署法案建立美國空軍學院,1955年學院建成,為了將這所學院打造成軍校中的王牌之一,當時美國軍方從各方吸納的諸多人才,包括了大量的頂尖運動教練員,迪恩-史密斯也是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空軍學院籃球隊的一名助教。

有沒有覺得上圖很眼熟?那是空軍學院教堂,沒錯,紅警2的玩家應該都認識這個東西……

建校初期的空軍學院在美國十分吃香,他們的籃球隊也是NCAA一級正賽的常客,主教練鮑勃-斯皮爾也是美國50年代學院籃球的泰斗級人物,後來他的首席助教漢克-伊根(後面我們還會提到他)接手了他的工作,而伊根正是波波維奇日後入學時的球隊主教練——如果套用武俠小說的輩分,那麼伊根應該算波波維奇的師父,斯皮爾是師公,迪恩-史密斯算師叔,布朗則是他的師兄。

波波維奇最終老老實實得在空軍學院幹了6年助教。1979年,波波維奇經過推薦離開空軍學院前往波莫納大學擔任主教練——波莫納學院是美國知名的學霸集中營,而他們的籃球隊在波波維奇接手前已經連敗超過80場。不過波波維奇很快就在這個籃球荒漠種出了綠洲,僅用3年,波波維奇就將他們帶入了該級別聯賽的分區決賽,這也讓波波維奇在當時的北美籃球圈開始有了一些小名氣。

“雖然水準有限,但我有一群全世界智商最高的球員——這不是每個教練都有機會享受的。”波波維奇日後回顧這段時光時說。事實上,這段日子深刻影響了波波維奇日後的選材模式,“聰明”也一直都是波波維奇考察球員的重要標準。

1987年,波波維奇申請了為期一年的帶薪休假,隨後他通過關係聯繫到了迪恩-史密斯,在一番交流後,“師叔”迪恩-史密斯同意波波維奇來北卡做一名實習助教——不過只能看,不插手具體工作。波波原本對此有些失望,但好在史密斯同意波波維奇使用球隊的資料庫,於是波波維奇流覽了大量的北卡比賽錄影和史密斯的私人藏書,理論水準暴漲。

三個月後,當時正在全美到處搜刮助教人選的拉裡-布朗途徑北卡,當他發現波波正在自己恩師手下學習時布朗十分開心,於是就向史密斯要走了這塊璞玉——不過和史密斯一樣,布朗對波波維奇這名“助教”要求也不高,因為當時拉裡-布朗在全國找了十幾個像波波維奇這樣的助教做自己的智囊團(部分有薪水,部分沒薪水,波波屬於後者)。因此與其說這幫人是助教群,到不如說他們是拉裡-布朗的私人隨從、雇傭軍、以及培訓班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拉裡-布朗挑人的眼光十分逆天,這批助教中除了波波維奇以外,還包括了RC-布福德(現馬刺隊總經理),金特裡(前太陽主帥,現勇士進攻助教),卡利帕裡(羅斯與沃爾的大學恩師)以及一大批日後的NCAA主帥——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精英團隊,而這個“培訓班”也為日後馬刺系的出現打下了一個模糊的班底。

“在此之前我倆誰也沒有想過能進入NBA,那像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RC-布福德在談到當時做助教結識波波維奇時說,“拉裡讓一切都有了可能。他賦予了我和波波維奇一個全新的視角。”

沒多久,波波維奇就用自己出色的籃球智商贏得了拉裡-布朗的信任,1988年,布朗成為馬刺主帥,得到邀請後他馬上找到已經回到波莫納大學執教的波波維奇,波波維奇一聽二話不說就就決定入夥。臨走之前,波波維奇專門為波莫納學院籃球隊招募了一個白人前鋒——這個人就是現任老鷹隊主教練布登霍爾澤。

就這樣,波波維奇的NBA生涯拉開了序幕,不過在當時,波波維奇還只是拉裡-布朗身邊的一個小弟,但在當小弟的過程中馬刺隊給了波波維奇一個展現做老大潛質的環境,造就這個環境的則是馬刺隊的核心大衛-羅賓遜。

眾所周知,大衛-羅賓遜擁有驚人的天賦以及十分聰明的頭腦(SAT入學考試分數超過1300分),一度被派特-萊利視作進攻與運動能力加強版當代比爾-拉塞爾,1991年的時候,美國媒體的主流看法是黑白雙雄代表過去,喬丹代表現在,羅賓遜代表未來。言下之意:羅賓遜的交易價值甚至可以超過喬丹。

然而問題就出在羅賓遜的“聰明”上,面對瞬息萬變的場上局勢,一般球員往往依賴動物般的直覺處理,但羅賓遜卻能用“邏輯”來做決定,高興時在場上追求花樣虐菜,不高興就熄火巡航進入省力模式,這種“聰明”導致他經常在場上“避實就虛”,一旦遇到強硬回應就會下意識的放棄要球避免硬碰硬,結果每到季後賽羅賓遜往往就會突然消失。

作為馬刺的主教練,拉裡-布朗對這一點極其頭痛,然而對勝負沒那麼看重的羅賓遜卻不以為然——他太聰明導致做什麼都容易,因此場外有無數的分心的事情要做(比如玩電子音樂,學習電腦程式設計,吹薩克斯……)。於是布朗認為羅賓遜態度有問題,羅賓遜則認為布朗太過嚴苛,兩人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始終保持在相敬如冰的水準。

相比之下,波波維奇與大衛-羅賓遜的關係則要好得多,一方面這是因為二者共同擁有軍隊背景,另一方面是因為波波維奇長期在波莫納和高智商學霸打交道,比拉裡-布朗更明白“聰明人的思維”,所以兩人溝通相對輕鬆,可以充分交流想法——這也成為波波日後能回歸馬刺的重要原因。

1991-92賽季中期,布朗與羅賓遜之間的矛盾激化,馬刺隊當時的老闆邁克-庫姆斯一怒之下炒掉布朗和他手下的全部教練團隊,不過這對波波維奇未必是壞事,他趁著布朗重新找工作的機會成功脫團成了勇士隊的助教——在聯盟中,出色的助教和球員一樣是稀缺的資源,老尼爾森顯然對此擁有靈敏的嗅覺。

不過對當時的尼爾森來說,波波維奇只是一個潛在的好助手,而對波波維奇來說,尼爾森則代表著某種自己尚未涉足的領域——1991年的季後賽,44勝的勇士隊下克上靠場均101回合的狂奔轟廢了55勝馬刺隊,整個系列賽勇士隊無所不在的錯位攻防幾乎顛覆了波波維奇對籃球比賽的認知,而這也成為了他加入勇士隊的動機所在。

波波維奇在尼爾森手下學習了兩個賽季,他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全聯盟的關注。1994年,馬刺隊給波波維奇開出了一份為期5年的長合同,波波維奇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找到尼爾森尋求意見,尼爾森知道波波維奇絕非池中之物強留沒有好處,於是對波波維奇說:“我的意見是:讓老闆每年的開價再高5萬。”波波笑而不語,結果因為這句話,馬刺老闆多掏了25萬美金。

重返馬刺的波波維奇脫離了助教身份揚眉吐氣,而對尼爾森的大方放手波波也十分感激,於是他開始積極運作希望聘請老尼爾森來馬刺執教,但當時勇士隊老闆出於私人恩怨拒絕放人(實際上尼爾森與勇士隊的關係早已破裂),波波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鮑勃-希爾做了他任下的第一人主帥(兩人是堪薩斯大學的舊相識,希爾曾經也是拉裡-布朗的助教之一)。

既然教練無法滿意,那麼一切就從助教團開始著手,此時的波波維奇吸收了之前幾位“師父”的優良傳統,也帶了一支自己組建的助教雇傭軍殺回聖安東尼奧,而這波人的核心包括RC-布福德、漢克-伊根以及布登霍爾澤。他們就此構成了波波維奇和“馬刺系”的最初班底。

這三人中,布登霍爾澤在馬刺隊隊內的角色比較固定。波波維奇把他從丹麥挖回來時先給他安排了一個錄影分析師的工作,隨後升助教,然後再升為首席助教——作為總經理,波波維奇對布登霍爾澤的定位原本是球隊未來教練組的核心。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1995-96賽季馬刺在羅賓遜受傷之後的糟糕戰績讓波波不得不炒掉了鮑勃-希爾,之後出於對手下教練團的保護,波波維奇一屁股坐在了主教練這個火山口上,並且將已經傷癒的羅賓遜死死摁在醫院裡,最終拼運氣等來了鄧肯。

熬過了這一年之後,波波維奇成為了球隊幾乎所有事物的直接責任人,無處不在的巨大壓力讓他無法離開主教練的位置,1999年縮水賽季時,騎虎難下的波波維奇甚至一度面臨信任危機幾乎被炒(當時球隊老闆霍爾特為馬刺選定的接班人是道格-裡弗斯),但好在球隊及時刷出一波20戰18勝才幫助波波維奇保住了帥位。

於是布登霍爾澤就這樣被一直放在了球隊首席助教的位置,而他這一系也直到離開馬刺加盟老鷹後才開始發展。相比之下,另一位馬刺系元老RC-布福德的小弟們則早已花開葉散在NBA擴張開來。

RC-布福德最初在馬刺隊的角色是首席球探,同時他還負責在全美各地召開籃球訓練營為球隊尋找好的苗子——這裡的苗子指的並非球員,而是開辦訓練營過程中順帶招攬的初級教練和管理人才。布福德通過這些訓練營挖出來的第一個金礦就是現任雷霆總經理薩姆-普萊斯利。

2001年夏天,普萊斯蒂通過校友的關係找到了RC布福德的訓練營(布福德的訓練營租用了普萊斯蒂大學隊友父親的體育館),蹲守三天等來了布福德,向他申請了一個無薪助教的工作,之後迅速轉正成為球隊球探系的頂樑柱。

而他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確定了他日後在球隊的地位:2001年選秀大會,當時作為新人的普萊斯蒂堅持要求RC-布福德與波波維奇挑選托尼-派克——正如日後他為雷霆挑中杜蘭特、維斯布魯克和伊巴卡一樣,這次選擇為馬刺隊未來十年的穩定後場奠定了基礎。

普萊斯蒂一方面幫助球隊擴充實力,一方面自己也在球隊中帶出了一批得力幹將,2007年,普萊斯蒂離隊單飛,當時隨他一起走的就有現在黃蜂隊(之前為山貓)的球隊總經理理查-丘(緬甸裔)——丘日後分別為開拓者和山貓隊擔任總經理,2012年,正是丘主導山貓隊裁掉了尚可一戰的伯里斯-迪奧,才讓馬刺隊得以簽下這位日後的關鍵內線戰術支點。

普萊斯蒂的另一位小弟是現任魔術隊的總經理辛尼甘——這位2003年加入馬刺教練組的助教與普萊斯蒂來自同一所大學埃莫森學院,2007年,他隨普萊斯蒂跳槽到了超音速,5年後他成為魔術隊的總經理,他簽下的第一個主教練就是曾效力于馬刺隊的雅克-沃恩——一個畢業於堪薩斯大學,在校GPA高達3.72的高材生控衛。

除了普萊斯蒂以外,布福德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馬刺系”成員則是現任76人主帥佈雷特-布朗,與普萊斯蒂一樣,布朗也是通過布福德的訓練營從無薪助教做起,後來擔任了馬刺隊的海外球探,他此後擔任過澳大利亞隊男籃主帥,米爾斯加盟馬刺的背後就有他的力薦。

現步行者隊總經理凱文-普裡查德也是經由RC-布福德發掘出的球探型管理人才——事實上他曾是拉裡-布朗執教的堪薩斯大學的球員,布福德與波波維奇與他早就熟識。 2001年,普裡查德被布福德聘用擔任馬刺球探,2004年他單飛加盟開拓者,與上文提到的理查-丘一手打造了開拓者青年軍,2011年他加入步行者。

作為波波維奇當年的老師,馬刺系班底中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漢克-伊根在球隊內並不出風頭,而麥克-布朗則算得上是經過他的的栽培進入馬刺系的嫡系——麥克-布朗之前就讀于聖達戈大學,而伊根在離開空軍學院後曾在聖達戈大學執教長達21年,他正是麥克-布朗當年的教練。

事實上,漢克-伊根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麥克-布朗的職業生涯領路人,2005年,布朗與步行者隊的合同結束,當時將他推薦給騎士隊的人也是漢克-伊根(隨後他做了布朗的助教)。而最終拍板的人則是如今老鷹隊的總經理丹尼-費裡。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曾經在馬刺隊呆過的人都該被算作“馬刺系”的成員,比如丹尼-費裡,這位大佬的父親鮑勃-費裡曾在華盛頓子彈隊做了整整17個賽季的總經理,還曾兩次奪得聯盟最佳經理獎,要論人脈關係,他手上的資源相比波波維奇恐怕也不落下風——這從他在騎士和老鷹兩個小球會任職期間都能組建出奪冠陣容中就可見一斑。

不過費裡的成功也少不了馬刺系的助力,布登霍爾澤加盟不提,2013年球隊核心米爾薩普加盟老鷹就有爵士總經理鄧尼斯-林希德大方重建的成全——在2012年加盟爵士之前,林希德在馬刺隊做了5年的助理總經理。

以上提到的幾位似乎都證明,即使在強調努力的馬刺系團隊中,要想做成事也必須靠人脈靠關係,但事實上有時候實現夢想靠的就是熱情+一點點運氣——1993年,還是個大二學生的德爾-鄧蒲賽在金州自己家附近的球場苦練球技,一天,晨跑中的他被波波維奇發現,波波叫住他,問了他三個問題:“會不會打球?有沒有帶裝備?有沒有時間?”

鄧蒲賽說有,波波二話不說立刻將他帶到了附近的一座球館,讓他給假期加練的克裡斯-穆林等人做陪練——這突如其來的好運徹底改變了鄧蒲賽的人生,之後他玩命練球,以非選秀球員的身份殺入了NBA,在此期間他一直與波波保持了良好的關係。2005年,他被馬刺任命為球隊發展聯盟下屬隊的總經理,5年後他單飛黃蜂隊成為球隊總經理,現在,他是鵜鶘隊的總經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