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各地冬至美食大盤點,花樣餃子要不要!

今天冬至

是今年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也是我國農曆中非常重要的節氣

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

“長至節”、“亞歲”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

那麼冬至吃什麼呢

其實很多地方的

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

來看看各個地方冬至都吃什麼

1、湯圓

冬至吃湯圓, 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在江南尤為盛行。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也稱湯糰, 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 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 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 香甜可口;其實如今不僅冬至吃,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但是在這些地區冬至吃湯圓的習俗被保留了下來。

2、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 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 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

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冬至吃年糕, 年年長高, 圖個吉利。

3、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 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 “把買來的桂圓剝好, 然後放在水裡煮, 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 再打入雞蛋, 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一位嘉興老人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大好,

冬至夜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 自個兒心裡就感覺整個冬天都不冷了。 ”另外, 在嘉興平湖還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肉和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 說冬至‘有得吃, 吃一夜, 沒得吃, 凍一夜’, 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 ”在衢州的老習俗裡,每到冬至,每家每戶的菜肴裡必須要有肉和豆腐,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於冬至夜裡的閑食使用。

5、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6、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7、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8、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 。 

9、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10、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可以說冬至習俗五花八門

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

冬至比較認可的共性還是吃餃子

更有說法冬至吃了餃子

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小夥伴一定忘不了

那熱騰騰的餃子

尤其是家裡人一起包餃子那熱絡的場面

今天我家廚房就來

和大家一起包餃子怎麼樣

當然不能包的很普通啦

我們包出“花”樣兒來

不信您瞧

莧菜玫瑰餃

做法步驟

步驟一:莧菜焯水撈出切碎入餡。

步驟二:用焯出的紅色汁水和麵。

步驟三:將五片餃子皮一次疊放,放入餡料,翻折並卷成玫瑰花狀。

步驟四:鍋中少量底油,放入玫瑰餃,加水蓋蓋,大火燜蒸5分鐘即可。

是不是包出了“花”樣兒

小夥伴是不是已經開始和麵

躍躍欲試啦

”在衢州的老習俗裡,每到冬至,每家每戶的菜肴裡必須要有肉和豆腐,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於冬至夜裡的閑食使用。

5、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6、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7、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8、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 。 

9、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10、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可以說冬至習俗五花八門

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

冬至比較認可的共性還是吃餃子

更有說法冬至吃了餃子

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小夥伴一定忘不了

那熱騰騰的餃子

尤其是家裡人一起包餃子那熱絡的場面

今天我家廚房就來

和大家一起包餃子怎麼樣

當然不能包的很普通啦

我們包出“花”樣兒來

不信您瞧

莧菜玫瑰餃

做法步驟

步驟一:莧菜焯水撈出切碎入餡。

步驟二:用焯出的紅色汁水和麵。

步驟三:將五片餃子皮一次疊放,放入餡料,翻折並卷成玫瑰花狀。

步驟四:鍋中少量底油,放入玫瑰餃,加水蓋蓋,大火燜蒸5分鐘即可。

是不是包出了“花”樣兒

小夥伴是不是已經開始和麵

躍躍欲試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