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安石變法為了富國強兵,為何蘇軾和司馬光極力反對?

宋神宗在位時, 宰相王安石為了富國強兵, 在皇帝的支持下進行了一場較為全面的社會改革運動, 史稱“王安石變法”。 讓後世許多人不解的是, 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名臣司馬光和蘇軾都對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極力反對, 這是為什麼呢?

史載司馬光為官不久就“政聲赫然, 民稱之”(《宋史·司馬光傳》);蘇軾為官也是政績卓著, 西湖蘇堤就是他為民謀福祉的見證;不止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司馬光和蘇軾還多次向皇帝上書, 為國家大政建言獻策。 由此可見, 司馬光和蘇軾在主觀上都是憂國憂民的, 研讀史書我們就會發現, 他們之所以極力反對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 主要還是政見的不同, 而他們反對變法的理由也不盡相同。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 可以說是為了反對變法而反對, 原因是他因循守舊、思想保守, 他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 比如, 宋神宗熙甯元年(1068年)冬天, 因為河北地區發生旱災, 國家的財政收入不足以應付, 朝堂上展開了一場爭論。 王安石認為, 國家財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任用善於為國理財的人才, 應該改革財政制度, 最終做到不增加百姓稅賦而使國庫充足。 司馬光則認為,

天地間所生產的財貨百物有限, 或在民間或在官府, 不增加稅賦而使國庫充足, 肯定要設法盤剝百姓才能實現, 這樣做害處很大。

蘇軾思想上不反對變法, 他反對的是變法急於求成、貪功冒進, 他曾向宋神宗進言, 希望皇帝穩住局勢, 靜待事情的發展,

再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進行處理。 因為蘇軾有這種消極等待的思想, 所以他對王安石比較激進的變法多次表示反對。 與司馬光要求廢除所有的新法不同, 蘇軾對新法中的一些自認為有益的內容還是認可的。 比如, 司馬光為相後準備廢除新法中的免役法, 恢復差役法, 此時, 蘇軾專門指出免役法的好處, 並與司馬光進行了爭論。

值得一提的是, 王安石、司馬光、蘇軾三人儘管政見不同, 但他們之間的爭執都是對事不對人, 頗有君子之風。 元豐二年(1079年),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下獄後, 已經罷相的王安石還主動出面為他講情。 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死後, 反對變法的一派得勢, 王安石的晚境十分淒涼, 死時幾乎無人前去弔唁, 此時, 司馬光提出“朝廷(對王安石)宜優加厚禮”, 因為這個建議, 王安石被朝廷追贈為太傅, 蘇軾親自執筆寫下《王安石贈太傅》一文, 給予王安石極高的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