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乾貨:當KPI行之無效時,如何驅動一個團隊有效協同工作?

在這個崇尚創新的時代, 以平等、開放、自我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模式正在取代以控制、監督、考核為基礎的管理方式。

以KPI為基礎的績效管理模式, 也日漸暴露出與企業績效改革這一初衷巨大的變異: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 員工行動與企業願景相去甚遠, 用KPI管理績效時, 往往最終會發現容易偏離建立目標的初衷……

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提出過“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觀點, 他力述KPI是如何一點點毀掉索尼的:

“它讓研發人員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 喪失了內在的創新熱情;那些短期內難見效益的工作, 比如產品品質檢驗以及優化工序都被輕視;為了完成業績考核, 幾乎所有人都只提出容易實現的低目標……”

KPI行之無效時, 如何驅動一個團隊有效協同工作?試試OKR吧!

什麼是OKR?

OKR的全稱是Objectives & Key Results, 即目標與關鍵成果。 所謂OKR, O= Objective 可以理解為企業目標, KR=Key Results 可以理解為關鍵結果。

結合在一起就是“為確保達成企業目標的關鍵結果分解與實施”。 我們稱之為目標管理體系。

為了更好地理解OKR,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OKR執行表

從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 OKR是由4-5個目標構成的, 每個目標又包含3-4個影響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 一般情況下, O(目標)由專案經理來負責,

KR由相關的責任人來負責。 這樣能保證全員能最大限度地聚焦在目標上, 而非完成任務上。

OKR是怎麼來的?

1. 起源

1954年,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明確的提出了目標管理法(MBO), 這應該是最早的源頭了。 德魯克認為:

所有企業的使命和任務, 必須轉化為目標。 企業如果無總目標及與總目標相一致的分目標, 來指導員工的生產和管理活動, 那麼企業越大, 人員越多, 發生內耗和浪費的可能性越大。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 德魯克

2. 實踐

1976年左右, 英特爾正在做從記憶體到處理器的戰略轉型, 當時還是COO的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第一個實踐了OKR, 還確定了OKR的兩個核心原則:

在精不在多。 因為它就是用來明確並聚焦工作重心的;

全體公開、透明。 這樣所有人能更一致的對齊整體目標, 減少內耗。

同樣在70年代, 甲骨文(Oracle)的創始人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 在Oracle也推行了類似的MOKRs(Mission,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甲骨文Oracle

3. 興起

1999年, 有“風投之王”之稱的約翰 · 杜爾(之前在Intel工作過)把整個OKR帶給了剛剛投資的、成立還不到一年的穀歌Google。 實踐了幾個季度, OKR就在Google生根開花了, 並一直用到今天。 後來除了自己用, Google還會對它投資的企業, 專門的培訓和實施OKR。

穀歌OKR工作法

4. 盛行

隨著LinkedIn、Twitter、Sears、Zynga、Facebook等公司相繼開始使用OKR,O它在矽谷變的盛行起來。現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OKR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傾向於使用OKR?我們先來對比一下KPI和OKR:

KPI 與 OKR 異同對比

通過兩者的對比我們能夠看到,OKR 主要強調的是對於項目的推進,而 KPI 主要強調的是對人事的高效組織,前者要求的是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一個有野心的項目,而後者則強調的是如何保質保量的完成預定目標。OKR相對於KPI而言,不是一個考核工具,而是一個更具有指導性的工具。

OKR該如何實施?

1. 設定目標(從戰略開始確定年度目標、季度目標)

目標務必是具體的、可衡量的,例如不能說籠統地說“我想讓用戶量增長”,而是要提出諸如“讓用戶量增長30%”之類的具體目標。

目標必須達成共識,目標必須是在管理者與員工直接充分溝通後的共識。沒有達成共識的目標不能算作目標,目標的設定以達成共識為終點。

實施的關鍵流程:從上至下,目標的設立順序應該是公司到部門到組到個人。個人自己想做什麼,和管理者想他做什麼一般來說是不會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過先查閱上層的目標,在自己想做的事情範圍內找到能對公司目標有利的部分,將他拿出來和自己的管理者進行討論,做權衡取捨。某種情況下,很有可能這個自己想做的東西,會變成公司今後改變的發展方向。

OKR實施流程

2. 明確每個目標的KRs(從季度目標到“關鍵結果”的分解)

所謂的KR就是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做什麼? KR是必須具備以下特點的行動:

必須是能直接實現目標的

必須具有進取心、敢創新的可以不是常規的

必須是以產出或者結果為基礎的、可衡量的,設定評分標準

不能太多,一般每個目標的KR不超過4個

必須有時間節點

3. 推進執行(從關鍵結果到“行動計畫”)

當有了關鍵結果後,就要圍繞這個具體的目標來分解任務了。所以,每項關鍵結果就會派生出一系列的任務,交給不同的同事負責。關鍵結果負責人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專案經理,來組織協調大家。

因此,關鍵結果的項目經理應當是團隊非常重要的成員,他們能夠調度和影響企業資源,如果他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就把這個權力給他。至少,項目經理和企業決策者之間應當保持絕對通暢的溝通。

4. 定期回顧。

每個季度做回顧。到了季度末,員工需要給自己的KRs的完成情況和完成品質打分——這個打分過程只需花費幾分鐘時間,分數的範圍在0到1分之間,而最理想的得分是在0.6到0.7之間。如果達到1分,說明目標定得太低;如果低於0.4分,則說明可能存在問題。

總結

關於KPI和OKR的取捨,我們打一個比方:KPI 只能讓驢使勁走,而 OKR 用於保證驢頭朝正確的方向。有些驢拼命想往前走,不希望落後於別人,這時候 OKR 用於幫助驢少走彎路。有些驢本來就不想走,這時候就需要 KPI 充當鞭子了。一家公司能不能用 OKR,首先要看有沒有正確的驢。

穀歌OKR工作法

4. 盛行

隨著LinkedIn、Twitter、Sears、Zynga、Facebook等公司相繼開始使用OKR,O它在矽谷變的盛行起來。現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OKR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傾向於使用OKR?我們先來對比一下KPI和OKR:

KPI 與 OKR 異同對比

通過兩者的對比我們能夠看到,OKR 主要強調的是對於項目的推進,而 KPI 主要強調的是對人事的高效組織,前者要求的是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一個有野心的項目,而後者則強調的是如何保質保量的完成預定目標。OKR相對於KPI而言,不是一個考核工具,而是一個更具有指導性的工具。

OKR該如何實施?

1. 設定目標(從戰略開始確定年度目標、季度目標)

目標務必是具體的、可衡量的,例如不能說籠統地說“我想讓用戶量增長”,而是要提出諸如“讓用戶量增長30%”之類的具體目標。

目標必須達成共識,目標必須是在管理者與員工直接充分溝通後的共識。沒有達成共識的目標不能算作目標,目標的設定以達成共識為終點。

實施的關鍵流程:從上至下,目標的設立順序應該是公司到部門到組到個人。個人自己想做什麼,和管理者想他做什麼一般來說是不會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過先查閱上層的目標,在自己想做的事情範圍內找到能對公司目標有利的部分,將他拿出來和自己的管理者進行討論,做權衡取捨。某種情況下,很有可能這個自己想做的東西,會變成公司今後改變的發展方向。

OKR實施流程

2. 明確每個目標的KRs(從季度目標到“關鍵結果”的分解)

所謂的KR就是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做什麼? KR是必須具備以下特點的行動:

必須是能直接實現目標的

必須具有進取心、敢創新的可以不是常規的

必須是以產出或者結果為基礎的、可衡量的,設定評分標準

不能太多,一般每個目標的KR不超過4個

必須有時間節點

3. 推進執行(從關鍵結果到“行動計畫”)

當有了關鍵結果後,就要圍繞這個具體的目標來分解任務了。所以,每項關鍵結果就會派生出一系列的任務,交給不同的同事負責。關鍵結果負責人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專案經理,來組織協調大家。

因此,關鍵結果的項目經理應當是團隊非常重要的成員,他們能夠調度和影響企業資源,如果他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就把這個權力給他。至少,項目經理和企業決策者之間應當保持絕對通暢的溝通。

4. 定期回顧。

每個季度做回顧。到了季度末,員工需要給自己的KRs的完成情況和完成品質打分——這個打分過程只需花費幾分鐘時間,分數的範圍在0到1分之間,而最理想的得分是在0.6到0.7之間。如果達到1分,說明目標定得太低;如果低於0.4分,則說明可能存在問題。

總結

關於KPI和OKR的取捨,我們打一個比方:KPI 只能讓驢使勁走,而 OKR 用於保證驢頭朝正確的方向。有些驢拼命想往前走,不希望落後於別人,這時候 OKR 用於幫助驢少走彎路。有些驢本來就不想走,這時候就需要 KPI 充當鞭子了。一家公司能不能用 OKR,首先要看有沒有正確的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