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燕鳴工作室|書記市長接連察看“兩軸”有何寓意?

新版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明確提出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 兩軸, 指的就是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

如何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 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 如何落實好新版城市總規, 保護、傳承、利用好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張金名片?成為本屆市委市政府必須回答的問題。 近期, 市委書記蔡奇,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甯多次對“兩軸”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就是要解答“歷史發展之軸”與“民族復興之軸”如何實現無縫對接。

蔡奇書記給出的答案是:中軸線保護要處理好四個關係。

點、線、面

01

要做好中軸線申遺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處理好點、線、面的關係, 做到遺產點、軸線介面、街區背景相一致;

城、景、軸

02

處理好城、景、軸的關係, 做到歷史空間景觀修復和現代城市相協調;

大、中、小

03

處理好大、中、小的關係,

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做好規劃管控, 確保整體風格相統一;

實 和 虛

04

處理好實和虛的關係, 高度關注中軸線本體及兩側文物、景觀、遺址, 進一步豐富文化內涵和文化傳承。

正如同蔡奇一一察看中軸線節點上標誌性建築後, 由衷感歎, “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與脊樑,

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哲學思想, 也見證了時代變遷, 體現了大國首都的文化自信。 中軸線既是歷史軸線, 也是發展軸線, 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資源所在、優勢所在。 ”保護、傳承、利用好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張金名片, 需要抓住北京中軸線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這個“牛鼻子”, 力爭規劃期內申遺成功。 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利用和發展。 老祖宗留下的“歷史發展之軸”是北京歷史古都文化的沉澱, 是北京區別於其它城市特有的文化特徵, 也是北京文化底蘊通過古都建築和文物遺址, 傳承下來的歷史文脈。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北京, 既要解決歷史古都文化名城的保護問題,
又要全面落實“四個中心”功能定位, 穩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考驗的何嘗不是政府的睿智和自信。

如果說處理好中軸線保護的四個關係, 為打造北京全國文化中心指明了方向, 劃定了紅線。 那麼如何守住紅線, 堅決貫徹執行則要聽一聽陳吉甯代市長的“三個體現”:

法治

01

中軸線保護要體現法治, 在文物騰退、徵收、保護方面進一步完善立法, 督促所有者、使用者依法承擔保護職責;

精治

02

要體現精治, 做好東西城區統籌、文物保護與城市設計統籌、文物騰退與優化提升統籌、工程推進與宣傳引導統籌, 切實把好事辦好;

共治

02

要體現共治,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創新體制機制, 在保護中改善民生,

在改善民生中實現更好的保護, 推動文物建築的開放利用, 實現有機更新、可持續發展。

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規範化開展治理的重要抓手。 中軸線保護要體現法治精神, 要有法可依, 依法執政、依法治理, 強調法治精神的權威。 中軸線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依照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安排,系統思考,精細化治理,要拿出繡花針的本事,一點點、一件件落實,確保文物騰退與優化提升統籌推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歸根結底是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保護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實現更好的保護,讓兩軸成為“大國發展之軸”“民族復興之軸”。

中軸線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依照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安排,系統思考,精細化治理,要拿出繡花針的本事,一點點、一件件落實,確保文物騰退與優化提升統籌推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之問,歸根結底是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保護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實現更好的保護,讓兩軸成為“大國發展之軸”“民族復興之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