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4點做到爐火純青,才是真正懂得傾聽的諮詢師

本文根據3月21日晚張鶴老師微課整理

語音在此, 點擊收聽▽

微課講師簡介

張鶴, 二級心理諮詢師, 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 “名師伴行“專欄作者。

山東省心理衛生協會格式塔療法專委會常委, 青島格式塔俱樂部發起人。

正在受訓於1879計畫(1879計畫是中國心理學會主辦的、中國心理諮詢師繼續教育標準建設項目, 該項目全套引進臺灣諮商心理師碩士生課程體系, 為期3年)。

01

關於傾聽, 要注意對方反復說的話。

比如當有人反復在重複一個話題時, 那就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了。 有的人會反復說:“最近感到沒有精神, 挺累的。 ”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很關心的說:那就回到家後多休息休息, 少看手機, 早點睡覺。 大家覺得這個回應有關心到他嗎?

看似是很關心, 給到了建議, 但是實際上對他而言並沒有幫助。

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傾聽他真正想要說的話。

對方反復說的話,

反復呈現的畫面, 一定有其意圖, 一定要重視, 會傳遞出有價值的資訊。

他真正想要表達的, 可能是身體某些方面的不適、或者夫妻關係帶來的困擾, 也可能是孩子教育方面帶來的挑戰, 當然, 也可能是工作方面帶來的壓力。

有時候我們不要太快做出反應。 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一邊, 清空自己的頭腦, 也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急於下結論。

而是要給對方機會, 先聽聽他怎麼說, 或是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聽到你兩次說到感到累, 是什麼事情讓你覺得這麼累?”這時候當你關注到他的感受的時候, 對方也會願意去表達。

在剛一開始諮詢的時候, 我發現自己抓不住來訪者講話的重點, 會征得來訪者的同意錄音, 然後回聽。

結果發現, 諮詢時沒有抓住的重點, 回聽時感受到了, 尤其是在督導期間, 謄寫諮詢文字稿, 對我的幫助特別大, 會讓你在反復傾聽錄音時一下子找到來訪者要表達的重點或隱藏的含義。

督導是系統學習心理諮詢的一部分, 督導老師專業的建議讓我的諮詢實務能力迅速提升。

02

關於傾聽, 我要分享的另一點是:跟隨。

對於剛剛接案的諮詢師來說, 我的建議是, 來訪者說到哪就跟到哪, 運用基本技術做適當的內容反應或情感反應。

在我做諮詢練習以及剛剛開始接案的時候, 會有這樣一個體會, 就是大腦在高速運轉, 不是在專注的傾聽, 而是在想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說, 如何回應更好, 可以用到什麼技術對來訪者更有幫助。

這樣就會錯過來訪者講話的重點, 不能做出恰當的反應, 更有可能顯得心不在焉, 沒有體現出諮詢師應有的專業。

可以說真的沒有很好的關注來訪者在說什麼, 而是太關注自己的表現了, 太想把諮詢做好反而忘記了諮詢的重點是什麼。

記得有一次在做諮詢練習時, 我一邊聽來訪者訴說, 一邊想接下來該怎麼做, 我一邊接收資訊, 一邊加以處理, 其實並沒有真正聽到他在說什麼, 自己也很累。

突然間我有了這樣一個覺察, 我是在引領來訪者按我的方向走, 而不是關注他想表達的和關注的。

如果因為不專注而沒有準確把握來訪者的表達內容或情緒, 甚至問來訪者:“你剛才說什麼了?”會引起來訪者的不信任,

甚至是對諮訪關係的破壞。

於是我放鬆下來, 全然的投入到此時此地與來訪者的互動中, 認真傾聽他的每一句話, 並且關注他的表情、動作和內心感受。

他講了最近發生的令他苦惱的三件事, 看似沒有什麼聯繫, 當我在認真傾聽的時候, 發現了其中的關聯, 那就是對自我認識的一種態度。

我問他:你覺得這三件事情有關係嗎?

他回答:我覺得沒有, 就是一下了想起來這幾件事。

我說:能夠出現在你腦海的, 應該有它的意義, 如果你把他們串起來想一想, 能不能從中發現點兒什麼?

他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兒, 我沒有啟發也不提示, 就是靜靜的等著, 突然他大叫一聲:“通了!”眼睛因為興奮而閃亮。

這段諮詢經歷帶給我很大的觸動。 讓我認識到,傾聽和跟隨是何其重要。

03

我們需要懷著目標的感覺,沒有目標的前行。有些事情,只有來訪者自己知道答案。

關於目標,不同的流派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一些流派是目標導向,比如行為療法非常重視諮詢師和來訪者就某一問題達成一致的目標,注重問題有沒有被解決。

而有的流派是歷程導向,注重在隨著思維的改變,關注來訪者的“人”本身——你現在的感受如何? 你,好嗎?

對於是要跟隨還是要引領的問題,也有不同的聲音。

在暢銷20年的《心理諮商箴言》一書中,作者James Carnevale的建議是:

諮詢師才是晤談的主控者,諮詢師決定應該把焦點放在某件事上面還是忽略它。

和來訪者如何開始晤談,也應該受到諮詢師的影響。

諮詢的步調、節奏、諮詢中出現張力狀態,以及諮詢師要扮演或不扮演什麼角色等,這些都是諮詢師的責任。

我的感受是,在剛剛接案初期,當我們還無法在諮詢中承擔更多責任時,記得用心傾聽,跟隨來訪者,恰當的反應,而不是去主動去引領,對於雙方來說,也許更有幫助。

04

在傾聽的過程中,還有一點是新手諮詢師不太容易面對或想要避免的,就是沉默。

雖然沉默的意義很多,但對於剛剛接案的諮詢師來說,諮詢過程的幾分鐘沉默,仿佛會是幾個小時之久。

沉默時,也許是來訪者正在思考之前所談的內容,或者正在琢磨著剛才所浮現的覺察,也可能是正在等著諮詢師來引導。

所以,沉默可能是種沉澱,也可能在沉默中蘊含著力量。

在這樣的時刻,來訪者與諮詢師可能會覺得一時之間無話可說。

但新手諮詢師可能會受不了這樣的無話可說,往往會首先打破沉默,去主動問來訪者一些問題。

有時候明明來訪者還在思考剛才的問題,但諮詢師已經轉移話題問下一個問題了。這樣就不能使諮詢深入。

有時候要給來訪者一點時間,不要怕沉默,也不要急於轉移話題。當我們用問題來掩蓋沉默的時候,已經在引領來訪者,並且影響了來訪者的表達。

在剛剛開始諮詢的時候,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願意面對沉默,認為沉默會帶來尷尬。所以會通過提問來使諮詢繼續。

記得有一次我面對一位厭學的小姑娘,她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我們之間常常沉默,我就會問她問題,當我連續問了她幾個問題之後發現,小姑娘低下了頭,似乎陷入了被動回答之中,當我不再發問的時候,她也不再回答,諮詢又陷入了沉默。

這帶給我的覺察是,我承擔了諮詢中的主要責任,連續幾個問題可能會讓小姑娘有種被訊問的感覺。也阻礙了她主動表達的機會。

我想對於她來說,沉默是一種被動的等待,也是一種抗拒。

所以我決定以真誠的態度和小姑娘探討一下沉默的意義。

我說:你剛才用很簡短的話回應了我的幾個問題,然後不說話,好像在想些什麼,能和我說說嗎?

小姑娘:沒什麼,我就是不太想說,不是很想回答你的問題。

我說:嗯,我很高興你告訴我這些,這種不太想說的感覺有沒有讓你想到些什麼嗎?

小姑娘沉默了片刻:想到了老師,想到面對老師喋喋不休的問題也不想理他們。

我說:哦,這樣啊,看上去你好像有些心煩,願意談談老師嗎?

小姑娘:不僅僅是心煩,有些老師簡直挺過分的。他們自己不高興的時候並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有時候當我們把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面臨的沉默,以試探性的方式公開討論,可以與來訪者建立更直接的連結以及更真誠的關係。

—— End ——

圖片/攝圖網

展翅計畫,帶領新手諮詢師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點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讓我認識到,傾聽和跟隨是何其重要。

03

我們需要懷著目標的感覺,沒有目標的前行。有些事情,只有來訪者自己知道答案。

關於目標,不同的流派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一些流派是目標導向,比如行為療法非常重視諮詢師和來訪者就某一問題達成一致的目標,注重問題有沒有被解決。

而有的流派是歷程導向,注重在隨著思維的改變,關注來訪者的“人”本身——你現在的感受如何? 你,好嗎?

對於是要跟隨還是要引領的問題,也有不同的聲音。

在暢銷20年的《心理諮商箴言》一書中,作者James Carnevale的建議是:

諮詢師才是晤談的主控者,諮詢師決定應該把焦點放在某件事上面還是忽略它。

和來訪者如何開始晤談,也應該受到諮詢師的影響。

諮詢的步調、節奏、諮詢中出現張力狀態,以及諮詢師要扮演或不扮演什麼角色等,這些都是諮詢師的責任。

我的感受是,在剛剛接案初期,當我們還無法在諮詢中承擔更多責任時,記得用心傾聽,跟隨來訪者,恰當的反應,而不是去主動去引領,對於雙方來說,也許更有幫助。

04

在傾聽的過程中,還有一點是新手諮詢師不太容易面對或想要避免的,就是沉默。

雖然沉默的意義很多,但對於剛剛接案的諮詢師來說,諮詢過程的幾分鐘沉默,仿佛會是幾個小時之久。

沉默時,也許是來訪者正在思考之前所談的內容,或者正在琢磨著剛才所浮現的覺察,也可能是正在等著諮詢師來引導。

所以,沉默可能是種沉澱,也可能在沉默中蘊含著力量。

在這樣的時刻,來訪者與諮詢師可能會覺得一時之間無話可說。

但新手諮詢師可能會受不了這樣的無話可說,往往會首先打破沉默,去主動問來訪者一些問題。

有時候明明來訪者還在思考剛才的問題,但諮詢師已經轉移話題問下一個問題了。這樣就不能使諮詢深入。

有時候要給來訪者一點時間,不要怕沉默,也不要急於轉移話題。當我們用問題來掩蓋沉默的時候,已經在引領來訪者,並且影響了來訪者的表達。

在剛剛開始諮詢的時候,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願意面對沉默,認為沉默會帶來尷尬。所以會通過提問來使諮詢繼續。

記得有一次我面對一位厭學的小姑娘,她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我們之間常常沉默,我就會問她問題,當我連續問了她幾個問題之後發現,小姑娘低下了頭,似乎陷入了被動回答之中,當我不再發問的時候,她也不再回答,諮詢又陷入了沉默。

這帶給我的覺察是,我承擔了諮詢中的主要責任,連續幾個問題可能會讓小姑娘有種被訊問的感覺。也阻礙了她主動表達的機會。

我想對於她來說,沉默是一種被動的等待,也是一種抗拒。

所以我決定以真誠的態度和小姑娘探討一下沉默的意義。

我說:你剛才用很簡短的話回應了我的幾個問題,然後不說話,好像在想些什麼,能和我說說嗎?

小姑娘:沒什麼,我就是不太想說,不是很想回答你的問題。

我說:嗯,我很高興你告訴我這些,這種不太想說的感覺有沒有讓你想到些什麼嗎?

小姑娘沉默了片刻:想到了老師,想到面對老師喋喋不休的問題也不想理他們。

我說:哦,這樣啊,看上去你好像有些心煩,願意談談老師嗎?

小姑娘:不僅僅是心煩,有些老師簡直挺過分的。他們自己不高興的時候並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有時候當我們把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面臨的沉默,以試探性的方式公開討論,可以與來訪者建立更直接的連結以及更真誠的關係。

—— End ——

圖片/攝圖網

展翅計畫,帶領新手諮詢師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點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