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過度解讀!就我小時候想過,魯迅寫文章真那麼想了嗎?

可能是小編從小語文就沒學好, 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說:本文作者用了什麼什麼的描寫諷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 又或者是通過對什麼什麼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其中哪句話、哪個字尤其用的好!表現出作者當時心裡的怎麼不平靜……

講真!我當時雖然只有幾歲, 但總覺得老師怎麼知道當時作者的想法?說不定別人就是隨便說說的。 一本《紅樓夢》從古至今無數人樂此不疲地分析書中看到的、看不到的資訊。 逐字逐句地分析曹雪芹的心路歷程。 紅學家們至今還為秦可卿與誰有關係掙得面紅耳赤!

魯迅先生人很多話都被當做了名言

曾經看到網上有一個笑話:

魯迅:窗簾是藍色的。

老師:窗簾是藍色的, 體現出作者內心對當時社會淒涼景象的描寫。

魯迅:窗簾TMD真的是藍色的!

所以說, 很多文章作者寫的時候只是一氣呵成, 真的沒想那麼多!

那時候上課的時候老走神, 常常想:主要我不是名人, 要不我隨便說句話也都能成為名言!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

世上本沒有路, 有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試想一下, 如果沒有這個名句, 而是你寫作文的時候寫出這麼一句,

老師會不會認為你說的是廢話, 是為了湊字數?
還有一段更是被網友玩壞的名句: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 一棵是棗樹, 另一棵也是棗樹。 (老師解釋又是表達了作者內心……)

根據老師的解題思路一些段友們也模仿著寫了一些, 今天寫出來供大家娛樂一下。

1.我今天買了兩張彩票, 一張沒有中, 另一張也沒有中(寓意作者對彩票中心無聲的控訴和憤怒的心情!)

2.前日我全倉介入了一支股票, 第一天跌停了, 第二天還是跌停了!(此處表達了作者對ZJH無比的失望和出離憤怒的心情)

當然, 我對魯迅先生還是無比崇敬的!這裡討論的是教育中的過度解讀的問題。

說到這裡有一個今年不得不提的梗:2017浙江高考的語文閱讀理解, 有一道題“解釋文中最後魚的眼裡閃著詭異的光”?這本是個自由發揮的題, 可問題是高考卷子是有標準答案的。 以前這樣的題目也非常多, 但問題是這次考的文章原者鞏高峰還健在。 所以就尷尬了!好事的記者就這一問題去採訪了鞏高峰同志。 人家原作真的說:當時寫的時候也沒怎麼想!

如果按原作的解釋~不好意思,不得分!

其實,解讀超出原作預期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許多作者寫出一段文字時真的沒有想“我為什麼要這麼寫”或者“在這裡我要用什麼修辭手法”“在這一段我要將文章的思想昇華到一個怎樣的效果”!

有一篇課文的結尾寫到:他點燃了最後一支煙。老師的標準答案是表現出對祖國深深的憂慮,自然地引發了點煙的動作。表達了作者無限的愛國熱情和無奈。這樣的解釋,也不能說不對。但過度的解讀的確是當今教育中的一大問題。

也有人說讀者對原文的解讀,其實就像原來上譯的譯製片一樣。也是對原著的再創作。本身就應該是根據讀者的不同背景而不盡相同的。

所以希望再不要出現“魚的眼睛閃現出詭異的光”這樣的標準答案了。

如果按原作的解釋~不好意思,不得分!

其實,解讀超出原作預期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許多作者寫出一段文字時真的沒有想“我為什麼要這麼寫”或者“在這裡我要用什麼修辭手法”“在這一段我要將文章的思想昇華到一個怎樣的效果”!

有一篇課文的結尾寫到:他點燃了最後一支煙。老師的標準答案是表現出對祖國深深的憂慮,自然地引發了點煙的動作。表達了作者無限的愛國熱情和無奈。這樣的解釋,也不能說不對。但過度的解讀的確是當今教育中的一大問題。

也有人說讀者對原文的解讀,其實就像原來上譯的譯製片一樣。也是對原著的再創作。本身就應該是根據讀者的不同背景而不盡相同的。

所以希望再不要出現“魚的眼睛閃現出詭異的光”這樣的標準答案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