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也會犯錯,有檢討書為證(八卦史記195)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封建社會, 皇帝是神, 是聖人, 是永遠正確、不會犯錯的, 如果偶爾犯錯, 那也是奸臣作祟。

但是, 歷史上有這麼個皇帝, 不但主動承認錯誤, 公佈自己的檢討書, 還在史書上把這份“罪證”保留下來了。

這個皇帝就是武功蓋世的漢武帝劉徹, 他保留下來的檢討書名為《輪台罪己詔》。

注意一點, 漢武帝的這份皇帝檢討書並不是最早的, 之前寫檢討的皇帝大有人在, 只是漢武帝的這份檢討被全文保存、流傳下來而已。

不說別人, 就說漢武帝的爺爺漢文帝, 就不止一次的寫檢討。

在古代的典籍裡能夠找到的最早的“罪己詔”模版, 是《尚書》中的《湯誥》和《秦誓》, 甚至早在大禹時代, 就有了罪己的記載。

“罪己詔”的常用標準格式有“餘一人有罪, 無及萬夫”、“朕既不德”、“愚而不明, 未達其咎”等等。

據研究, 歷史上寫罪己詔最多的是周成王, 在位期間共寫檢討書260份。

言歸正傳。

我們知道, 在漢武帝在位期間, 幹了許多大事, 在軍事、外交、經濟、教育等各方面成績斐然。

但幹事要花錢, 就拿開疆拓土來說, 東並朝鮮, 南吞百越, 西征大宛, 北破匈奴, 漢朝的領土增加了, 巨量的錢也花出去了。

“犯我強漢者, 雖遠必誅”這句口號不是那麼容易喊出來的, 是要付出無數金錢代價的。

漢武帝後期, 求神拜佛, 大興土木, 更是花錢無數。

舉兩個例子, 漢武帝建造了一個30丈高的銅柱仙人掌, 只是為了搜集露水。 漢武帝的陵墓花費了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 用了53年才正式建成。

最簡單的道理:農民要去打仗, 要當民工, 種地的人手就不夠了, 糧食產出就少了。

要不是漢武帝的爺爺和爸爸攢下了大筆財富, 大漢王朝早就難以為繼了。

征和四年, 也就是西元前89年, 漢武帝執政的晚年。

當時, 有關部門奏請要增加賦稅, 每個老百姓多繳稅收三十錢, 用來增加邊防費用, 派兵駐紮輪台屯田。

輪台在哪裡呢?新疆吐魯番往西再走一千里的樣子。

經過反思後的漢武帝駁回了請求, 並且下達了一道自我反省罪過的詔書, 名為《輪台罪己詔》。

在這份檢討書中, 漢武帝雖然小心翼翼地對自己當初的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做了一些解釋, 但還是承認“曩者, 朕之不明”, 給百姓造成了痛苦, 自己這五十年來動作過大, 扯到了蛋。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

糜費天下者, 悉罷之”。 檢討書公佈之後, 漢朝停止了四處征戰, 重啟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 休養生息, 逐步恢復千瘡百孔的經濟。

一個皇帝, 一個不會犯錯的聖人, 敢於反思自己, 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敢於在自己的統治合法性上撕了一個口子, 漢武帝的確有氣魄, 體現了漢武帝寬厚冷靜的一代英主心態, 配得上《漢書》對其“雄才大略”的四字評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