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曾是軍中文豪,上過央視專訪,70多歲老先生如何練就書法絕技

沒有性情注入的書法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 也是打動不了人的。 通過胳膊、筆管, 然後落在筆鋒上, 再注入到紙裡, 再表現在平面上, 感情不知不覺在字裡面流露出來。 這就是書法藝術!

時光回到七十年前, 在河南臨潁縣的一間鄉間私塾裡, 年僅四歲的尤中會正手持筆墨, 描摹著工筆小楷。

“一去二三裡,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這首耳熟能詳的詩句, 猶如一道炫目的書法藝術之光, 在他的眼前陡然閃現。

從描紅到成為書法大家, 尤中會先生已經寫了有六七十年了。 祖父曾是光緒十八年的秀才。 雖然祖父去世很早, 但是他留下了幾十箱的書籍。 這些書籍大部分都是用毛筆寫的手抄本。 小時候的尤中會就經常將這些書拿出來翻一翻, 看一看。 這一翻一看就開啟了他走向書法之路的一條啟蒙路。

尤中會先生曾在部隊呆了二十年, 這二十對年的生活對他的書法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為當兵的人一般都比較陽剛, 而做學問的人一般比較陰柔。 陽剛和陰柔的結合促成了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更高成就。 正好是軍人和文人兩個特點的一種注入和表達。

在部隊, 尤中會先生主要研究經典的古典書法藝術作品。 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 孫過庭的《書譜》, 顏真卿的《爭座位稿》、《祭侄文稿》以及米芾的《苕溪詩卷》、《蜀素帖》。

長期臨摹大家的作品, 使他對用指運腕感觸頗深。 他作書多以空藏側鋒入紙, 以鋒毫之推拋翻轉, 正側互用, 節奏明快。 他的作品融“二王”之雅逸, 顏真卿之渾厚, 孫過庭之峻鍵, 米芾之灑脫。 多年的轉益多師, 使他不但實現了正楷向行書的演繹進化, 也使他的字在莊重、正大的同時, 產生了連綿清秀、飄逸跌宕之美。 他是汲取大家作品之精華, 再融入自我之情趣, 從而冶鑄自我之書風。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評價:先與古人合, 後與古人離。

在尤中會先生看來, 書法藝術它是分三個層次不同的概念。 第一層是寫字, 第二層是書法, 第三層才是藝術。 開始寫字是比較簡單的, 但是要用法來寫就難了。 書法兩個字, 書就是寫, 法就是規矩。 書法講究的是書法情性。要寫自己的情緒,思緒,心靈。再往後就是氣韻,看你的作品有沒有文學氣息,有沒有一種韻味在裡面。氣韻和氣息這是最高標準。

他在學書自序中這樣寫道:“室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然後熔而化之方朴拙厚重,血肉生焉。筆法豐富,意趣生焉。”

詞文書論皆成卷,箱墨丹青盡是詩。

書法講究的是書法情性。要寫自己的情緒,思緒,心靈。再往後就是氣韻,看你的作品有沒有文學氣息,有沒有一種韻味在裡面。氣韻和氣息這是最高標準。

他在學書自序中這樣寫道:“室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然後熔而化之方朴拙厚重,血肉生焉。筆法豐富,意趣生焉。”

詞文書論皆成卷,箱墨丹青盡是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