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今年數億元罰單頻頻開出 明年金融監管將更加嚴格!

2017年被金融業稱為“史上最嚴”監管年, 監管令密集發佈, 大額罰單不斷開出。 據“新華視點”記者不完全統計, 截至目前, 金融監管部門今年共出臺重要監管檔超過20個, 行政處罰超2700件, 罰沒金額超80億元。

業界人士認為, 2018年, 金融業將繼續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放在首位, 監管機構的牙齒將更“鋒利”, 監管將更加嚴格, 標準更高, 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將會加大。

數億元罰單頻頻開出

2017年3月, 中國證監會對鮮言等操縱市場案採取“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 罰沒金額合計34.7億元;12月8日, 中國銀監會對廣發銀行違規擔保開出7.22億元的罰單。

這兩張號稱“史上最大罰單”的背後, 是監管部門“鐵腕”治理的決心和魄力, 是金融業加強日常監管的縮影。

截至11月底, 中國證監會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中罰沒款金額逾70億元, 與2016年全年罰沒總額42.83億元相比, 增幅超過60%。 據不完全統計, 今年以來, 中國證監會已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超過100件。

在銀行系統, 今年前10個月, 銀監會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2617件, 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1468家, 累計罰沒總額6.67億元。 如果加上此次對廣發銀行的罰款金額, 其累計罰沒金額已經達到13.89億元。

截至11月30日, 保監會也發佈了36張監管函, 而2016年全年發佈監管函總和為16張, 增幅達到125%。 這36張監管函涉及33家保險機構。

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人徐翔入監服刑,

全案判處罰沒金合計300億元;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被撤銷任職資格, 並禁入保險業10年;演員趙薇被罰5年禁入證券市場;匹凸匹原董事長鮮言不僅支付巨額罰金, 同時也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雅百特、慧球科技、山東墨龍等一批上市公司受到嚴肅查處。

緊盯五大領域重拳整治市場亂象

“治亂象、補短板、填空白”是2017年金融監管的重點內容。

——開展專項整治。 年初, 銀監會連續發佈7個檔, 劍指資金嵌套、空轉及衍生出的高杠杆問題。 保監會、證監會也先後出臺相關檔, 要求市場主體必須遵守已有監管規則, 不得以“金融創新”為藉口, 挑戰監管底線, 謀求監管套利。

——重拳打擊擾亂市場行為。 5月, 證監會發佈的減持新規就被市場認為,

這是監管部門對大股東惡意減持的直接反應, 對打擊惡意哄抬股價以實現大規模減持的套現行為有直接影響。

——清理整治互聯網金融市場, 規範消費類貸款, 聯手填補“監管真空”。 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牽頭聯合多個金融監管機構, 年內先後三次下發通知, 專項清理整頓“校園貸”“現金貸”等互金業務及小額貸款公司等相關金融機構。 9月,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搆也發出提示或通知, 要求加強消費貸管理, 防止消費類貸款變相進入房地產市場變成“首付貸”。

——嚴禁虛擬貨幣投機行為, 及時堵住風險點。 9月4日, 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公告, 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統籌協作, 加強源頭管理, 不留盲區。 一行三會聯合外匯局發佈資管新規的徵求意見稿, 對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進行全面統一監管。 銀監會也發佈《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 業內人士認為, 從源頭上監測流動性風險, 及時跟蹤穿透資金流動, 加強業務規範, 解決層層嵌套、資金空轉以及監管套利的行為, 能夠有效抑制市場高杠杆行為。

未來如何確保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

2017年的金融監管取得了明顯效果。 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 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2018年仍將延續2017年的監管態勢, 繼續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放在突出核心位置,

將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首先是持續加強日常監管。 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型是近年來監管轉變的特點。 從近兩年的處罰數量、罰沒金額來看, 日常監管將會越來越嚴格。

其次, 狠抓重大監管政策落實。 監管部門在2017年出臺多項政策, 特別是業內高度關注的資管新規、修訂後的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辦法也有望在2018年施行。 從目前監管態勢上看, 狠抓這些政策落實將是重點。

另外, 交叉金融、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等多個熱點領域的監管將持續深化。 這些領域涉及多個金融市場及業務領域, 是金融風險隱患“聚集地”, 同時也使得金融風險極具傳染性。 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切不可因為短期的效果而止步不前。

作者:劉開雄、李延霞、譚謨曉、劉慧

本文轉載自新華社,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切不可因為短期的效果而止步不前。

作者:劉開雄、李延霞、譚謨曉、劉慧

本文轉載自新華社,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發佈方立場無關。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