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石金道 丨 雲水間 禮遇耶誕節

石頭, 地球上最早的“居民”, 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天然瑰寶, 陪伴著我們走過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 直到現代文明, 它們陳設於案頭茶几或點綴于庭院、園林、城市,

它們的珍貴之處在於:大自然絕不會造出兩塊完全相同的奇珍怪石, 正如古人雲:一城易得, 一石難求。

山石厚重而不遷, 我們生來對石的崇敬之情, 正如文人與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雅石經魏晉之風的啟迪,

又受唐詩的深化, 既可以“以小觀大”臥遊山水, 又能托情寄閑, 廣受歷代文人喜愛。 陶淵明歸返南山后將身邊巨石命名為“醒石”, 開創賞石先河、白居易在太湖石旁植松竹, 作垂暮安身之地、蘇東坡更是就奇石表達了“石文而醜, 一醜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 醜而雄, 醜而秀也。 ”的獨到見解, 從此關於醜而美的美學理念被後人一再闡發···

石頭的自然、堅貞、高潔、孤介、沉穩、恒久等品性, 與優秀的人格何其相似, 所謂“藏山於身, 讀山於神, 化隱隱入丘樊, 得清氣于自然”。 這與石雕有想通之處, 正如鄭明忠老師理解中的石雕:“要隨意, 不要刻意;要畫意, 不要工藝;要匠心, 不要匠氣”。

鄭明忠將石雕藝術展現在小小的茶臺上, 他認為, 最原始最真實的是自然。 對於石茶台而言, 再精美到底是為日常所用, 要凸顯其價值, 並且與之相處舒適。 被世人珍愛並物盡其用永遠是一件器皿最好的歸宿。

雲水間三·《遊心》

“疑是雲水繞蒼穹, 恰似心舟遊夢境。 ”在紗薄飄煙之間, 小舟徐來, 水波蕩漾, 只見孤舟在江中佇行, 拉起一條粼粼的水路, 白雲藍天傾倒在平靜的江面, 仿佛自己恣意在雲水之間, 雲深水靜處, 則是清逸安然。

雲水間六·《依偎》

在詩人眼裡,這是一首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江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在藝術家眼裡,這是一件珍品:

取材於生活,雕藝精湛、傳神入化,作品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詩情畫意的浪漫主義情懷,是中國傳統手工雕刻及惠安石雕的精髓代表。

雲水間七·《呢喃》

勝日駕舟閒逸趣,江泳碧波蕩日月。

暢飲香茗白雲間,沉醉自然不知返。

作品《呢喃》緣于鄭老師在泉州洛陽古橋閑走漫步中,突然發現習以為常的小船,霞光倒影在江面上,油畫般美麗,於是創作了雲水間七·《呢喃》,石茶檯面上兩小船靜靜停在灘塗上,仿佛兩個滄桑的老人在訴說著一段讓人難忘的往事。

一張石茶盤陪伴你的時間很長,很長···

石金道認為:一張石茶盤,就是耶誕節最珍貴的禮物。

雲水間六·《依偎》

在詩人眼裡,這是一首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江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在藝術家眼裡,這是一件珍品:

取材於生活,雕藝精湛、傳神入化,作品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詩情畫意的浪漫主義情懷,是中國傳統手工雕刻及惠安石雕的精髓代表。

雲水間七·《呢喃》

勝日駕舟閒逸趣,江泳碧波蕩日月。

暢飲香茗白雲間,沉醉自然不知返。

作品《呢喃》緣于鄭老師在泉州洛陽古橋閑走漫步中,突然發現習以為常的小船,霞光倒影在江面上,油畫般美麗,於是創作了雲水間七·《呢喃》,石茶檯面上兩小船靜靜停在灘塗上,仿佛兩個滄桑的老人在訴說著一段讓人難忘的往事。

一張石茶盤陪伴你的時間很長,很長···

石金道認為:一張石茶盤,就是耶誕節最珍貴的禮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