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仕強:職場上該不該說話是需要看情勢,才不會闖禍!

不要以為多說多錯, 不說不錯。 有話不說往往會使你陷入被動的局面, 舉幾個例子:

第一, 如果你的上司交給你一項很複雜的任務, 你完成不了, 又一直不敢開口, 最後任務完不成, 那所有的過錯都是你的。 如果你早說了, 你的上司就會想其他的辦法解決:要麼找其他的人做, 要麼他自己做, 實在不行就從外面聘請專家。 在一開始, 凡事都有轉圜的餘地, 而你明明完不成任務, 還一聲不響、硬著頭皮繼續做, 往往貽誤了時機。

第二, 你很少說話, 別人就很難瞭解你, 不知你整天想什麼, 所以有晉升的機會也輪不到你, 因為你的上司根本不瞭解你, 又怎麼敢提升你?孔子欣賞木訥的人, 卻也主張言詞必須通達。 少說話很好, 但是少說話絕對不是不說話。

第三, 如果你本來是個有說有笑的人, 結果哪天瞭解到“先說先死”的法則, 突然變得沉默寡言, 別人會覺得有些蹊蹺。

平日少說話, 忽然話多起來, 或者一向多話, 現在居然不說了, 都會令人起疑。 這種比較明顯的變化, 多半被認為是心理不平衡的反應。

第四, 如果你和老闆一起去拜訪客戶, 老闆不小心說錯了話, 你卻不提醒, 老闆很可能把過錯都推到你的身上,

指責你隔岸觀火, 居心不良。 其實老闆選你一起去拜訪客戶, 必然是經過考慮的, 認為你會對他有幫助。 但是你卻漠不關心, 難怪老闆會火冒三丈。

“先說先死”和“不說也死”相反相成, 凡事在說與不說之間, 看情勢、論關係、套交情, 衡量此時、此地、此事對此人應該說到什麼地步, 才算合理。

換句話說, 不能夠由於害怕“先說先死”而不說, 也應該顧慮“不說也死”的不良後果, 慎重思考怎樣說才不致一開口就闖禍。

“不說也死”是告誡我們, 不溝通就難以協調與其他人的關係。 大家都不說, 根本無法溝通。 不能溝通, 當然無法協調。 由於很多人受到“先說先死”的影響, 不敢溝通, 所以特別提醒大家, 不說也死, 希望大家早日擺脫“先說先死”的陰影, 走出溝通的良好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