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裴元慶的弟弟了不得,人稱“儒將之雄”,還娶了自己的兒媳婦?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因詐為糧車三百乘, 車伏壯士五輩, 齎齏陌刀、勁弩, 以羸兵挽進, 又伏精兵踵其後。 虜果掠車, 羸兵走險。 賊驅就水草, 解鞍牧馬。 方取糧車中, 而壯士突出, 伏兵至, 殺獲幾盡。 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新唐書·裴行儉傳》

譯文:

於是準備了三百乘假糧車, 每乘車裡埋伏五名驍勇的士卒, 帶著斬馬的長刀、強勁的弓弩, 用瘦弱的士卒拉車前進, 還派精兵秘密地緊跟在後邊。 敵人果然來搶糧車, 拉車的瘦弱士卒假裝逃脫險境, 敵人用馬把車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 解下馬鞍, 讓馬吃草。 正要從車裡拿糧食,

驍勇的士卒猝然沖出, 後邊的伏兵恰好趕到, 差不多將敵人殺死或俘虜光了。 從此沒有哪股敵人敢於走近糧車。

1

先做一道人名辨析題。

你搞得清裴仁基、裴世基、裴世矩、裴行儼、裴行儉、裴元慶、裴元紹嗎?

首先, 裴仁基、裴世矩、裴行儼、裴行儉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裴仁基是隋末名將, 裴行儼、裴行儉是裴仁基的兒子, 裴行儼號稱“萬人敵”, 是一員猛將, 裴行儉人稱“儒將之雄”, 名列武廟七十二將, 也是今天的主角。

裴世矩, 又叫裴矩, 是李淵建立唐朝的老臣子。 這根本就是一個干擾項。

其次, 裴世基、裴元慶、裴元紹都是不同演義裡杜撰出來的人物。

裴世基是以裴仁基為原型, 裴元慶是以裴行儼的原型, 隋末第三條好漢。

裴元紹有兩個, 一個是《說唐》裡裴元慶的大哥, 一個是《三國演義》裡黃巾軍餘部。

很繞吧?

2

先說說裴仁基和裴行儼。

隋朝將領裴仁基帶著兒子裴行儼, 前往鎮壓瓦崗軍農民起義, 投降了李密。

在瓦崗軍和和王世充的決戰中, 裴仁基父子兵敗被俘, 受到王世充的重用。

裴仁基被王世充任命為吏部尚書, 裴行儼更是成了王世充的侄女婿。

後來, 裴仁基父子參與了一起針對王世充的未遂政變, 父子兩人都被王世充殺死。

以裴行儼為原型的《說唐》人物裴元慶, 在伐五關之役誤中虎牢關總兵尚師徒之計, 被虹霓關總兵新文禮誘入慶墜山, 死于火雷陣。

裴家父子死于西元619年。

同年, 一個嬰兒呱呱墜地, 這個嬰兒就是日後鼎鼎大名的裴行儉。

裴行儉是個遺腹子。

不過, 河東裴氏強大的家族勢力以及裴仁基生前積攢的廣泛人脈, 使裴行儉並沒有經歷一般孤兒的悲慘童年。

裴行儉從小作為“烈士遺孤”被送進官辦的弘文館學習, 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唐太宗時期參加了高考, 榜上有名。

雖然只是明經科, 不是含金量更高的進士科, 但已經很不錯了。

和哥哥裴行儼“萬人敵”的猛將形象不同, 裴行儉起初完全是走的文官路線, 把裴行儉帶上武將之路的是名將蘇定方。

裴行儉的第一份工作是左屯衛倉曹參軍, 主要負責軍隊的後勤供應。 就是在那時, 裴行儉得到了蘇定方的關注。

蘇定方說:“吾用兵, 世無可教者, 今子也賢。 ”

於是, 裴行儉成了蘇定方的徒弟, 因為蘇定方的老師是“軍神”李靖, 所以, 裴行儉是李靖的徒孫。

裴行儉從此走上了文武雙全的儒將路子。

3

裴行儉一生中最著名的戰事有兩場, 密集發生在西元679年和西元680年, 裴行儉分別率軍平定西突厥和東突厥的叛亂。

這兩場戰事過程截然不同, 奇正相合, 裴行儉把他的戰略眼光和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平滅西突厥之亂, 是一次“掛羊頭賣狗肉”的奇襲戰。

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叛亂的時候, 唐朝在和吐蕃之間的戰爭中正處於守勢, 並不適合大動干戈, 裴行儉建議, 用送波斯王子回國的藉口, 帶領極少數人馬, 見機行事。

到了邊境的時候,裴行儉製造輿論,說天氣炎熱,不利於趕路,要停下來避暑,等秋天再出發。

突厥人放鬆了警惕。

裴行儉借著散心的由頭,組織了一次上萬人的打獵行動,突然出現在阿史那都支的營帳邊,完全沒有防備的阿史那都支沒辦法,硬著頭皮前來拜見,被輕鬆拿下。

緊接著,李遮匐得知阿史那都支被抓的消息,也舉起了白旗。

沒有大軍壓境,沒有戰場廝殺,輕輕鬆松,平叛成功,但其間種種策劃、造勢、欺騙很見功力。

平滅東突厥之亂,是一次堂堂正正的的正兵戰。

東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先後叛唐,剛剛平滅西突厥之亂的裴行儉再度出征,前後集結三十多萬唐軍,《舊唐書》稱歎“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平亂進程一波三折。

裴行儉先是率軍先後進行了朔州之戰、黑山之戰,正面對撼,擊敗突厥,勝利班師。

回師途中,叛亂死灰復燃,裴行儉再度大兵壓境,裴行儉這次並沒有複製上一次的招術,而是依靠唐朝大軍給突厥人造成心理壓力,同時施行離間計,使叛軍內部發生內訌,。一名叛軍首領殺掉了另一名叛軍首領,乖乖投降。

不戰而勝。

4

在平滅東突厥的戰事過程中,有一次戰役特別值得一提。

在裴行儉平叛之前,唐軍曾經有過平叛的嘗試,但因為糧草屢屢被劫,後勤出了問題,才功虧一簣。

裴行儉策劃了一場“釣魚行動”。

唐軍準備了三百輛假糧車,每輛車上隱藏五個精銳士兵,在老弱殘兵押運糧車,同時大部隊在不遠處跟進接應。

突厥人果然前來劫糧,老弱士兵一哄而散。當突厥人把糧車拉到安全地點時,伏兵沖出,大砍大殺,大部隊也很快趕到,全殲了這股突厥軍隊。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唐書》載,“車伏壯士五輩,齎齏陌刀、勁弩”,這場小規模戰事很可能是唐軍大殺器“陌刀”的第一次成建制使用。

也許正是陌刀驚人的殺傷力,讓突厥人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從此沒有哪支突厥軍隊敢於走近糧車。

5

裴行儉不僅在兵法上造詣深厚,還精通天文、地理等“雜學”,在戰場上屢建奇功,給自己戴上了“神人”的光環。

一次是在平滅西突厥的行軍中。

當時,裴行儉所部需要穿越沙漠,遭遇沙塵暴,連嚮導也迷了路,眼瞅著一行人就陷入絕境。

裴行儉神神叨叨地說附近有有水源,還正兒八經搞了個祭祀儀式。

反唯物主義的事情發生了:沙塵暴慢慢停歇,軍士們又走了幾百步,眼前赫然就是一個水草豐美的綠洲。

另一次是在搞定東突厥的過程中。

某一天,唐軍駐紮,已經紮好了營帳,連防禦用的戰壕也挖好了,裴行儉突然下達一道命令——搬家!

中級軍官們說,都這樣了,明天再換地方吧,裴行儉固執己見,大家滿懷怨氣轉移營地到高處。

到了晚上,一場暴風雨不期而至,原來安營紮寨的地方,積水足有一丈多深,全軍上下都傻了。

裴行儉很神氣地說:“以後挺我的就對了,別問我為什麼。”

第一件事,很可能裴行儉是根據沙子以及風的濕潤程度做出的判斷,第二件事,裴行儉只是掌握了一些氣象預報知識。在普遍沒文化的環境下,封神似乎是一件不那麼困難的事情。

6

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裴行儉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時候已經60歲了,他之前在幹什麼呢?

羅列一下裴行儉擔任的職務。

長安縣縣令、西州軍分區參謀長(都督府長史)、安西軍區司令(都護)、外交部副部長(司文少卿)、中組部副部長(吏部侍郎)……

有幾個任職經歷需要特別一提。

裴行儉在擔任長安縣縣令期間,因為就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之事妄發議論,“國家憂從此始”,被貶到邊疆吃沙子。

裴行儉在擔任安西都護期間,把邊疆少數民族管得服服帖帖,但是史料並沒有詳細說明,可以想見其中有無數精彩。

還有就是裴行儉在擔任中組部副部長的時候,對於一向令人頭疼的幹部選撥工作頗有創新,上上下下一片點贊。要知道,這一向就是一個如坐針氈、到處不討好的崗位。

裴行儉還是一個書法家,和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們完全是一個檔次的。他自己就曾經說,褚遂良的書法對於筆墨等硬體要求實在太高了,真正拿起來就寫,還能寫出高水準的,也就他和虞世南兩個人罷了。

7

在組織部幹過的,對於識人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眼光,裴行儉在這方面更是爐火純青。

裴行儉在軍中提拔的將領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後來都是一方名將。

裴行儉在組織部的時候,曾經評價蘇味道和王抃兩人,預言二位今後都是做宰相的材料,後來果然如此,蘇味道還成了裴行儉的女婿。

同事把“初唐四傑”——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帶來拜見裴行儉,裴行儉看了四人之後,說,一個人要先有氣度然後有才能,這幾個人才能的確有,但都有些浮躁,少年成名,過於張揚,除了楊炯還比較成熟老練,其他幾個恐怕都沒有太好的下場。

後來,王勃溺水而死,盧照鄰投水自殺,駱賓王造反被殺,只有楊炯在小小縣令的位置上得以善終,一語成讖。

很毒的眼光。

8

裴行儉先後有兩段婚姻。

他的原配夫人姓陸,是國防部副部長(兵部侍郎)陸爽的女兒。

在陸氏去世之後,裴行儉續弦了一個少數民族血統的女子庫狄氏。這個庫狄氏是個很厲害的女人,史書上記載她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還被武則天召進皇宮當上了女官,封為華陽夫人。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庫狄氏實際上是裴行儉和陸氏的長子裴貞隱的老婆,裴貞隱早死,裴行儉娶的是自己死了丈夫的兒媳婦!

裴行儉的神道碑上隱約有暗指,庫狄氏死後也沒有和裴行儉合葬,實在是沒臉見她的婆婆吧。

真假未知。但即使是真的,也沒啥大不了,愛情這東西,旁人說不清。

9

就在裴行儉平滅東突厥的戰事中,面對主動投降的突厥頭領,裴行儉許諾保全他們的性命。

但是,另一個姓裴的傢伙——侍中裴炎,出於妒忌,極力證明突厥頭領是走投無路才被迫投降的,和裴行儉無關。

結果,突厥首領人頭落地,裴行儉的功勞也打了折扣。

裴行儉心灰意冷,就此託病不出。

兩年後,叛亂再起,朝廷又想起了賦閑在家的裴行儉,任命他出征平叛,但裴行儉還沒有出師,就因病去世,走完了光彩的一生,享年64歲。

裴行儉從蘇定方那裡學到的李靖兵法,曾經親自編寫了四十六條經驗訣竅,涉及安置軍營、陣勢擺列、預料勝負、識別人才等方面。

武則天讓她的侄子武承嗣拿走了“裴氏兵法四十六條”,之後卻不知所蹤。

功績留存青史,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沒了。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見機行事。

到了邊境的時候,裴行儉製造輿論,說天氣炎熱,不利於趕路,要停下來避暑,等秋天再出發。

突厥人放鬆了警惕。

裴行儉借著散心的由頭,組織了一次上萬人的打獵行動,突然出現在阿史那都支的營帳邊,完全沒有防備的阿史那都支沒辦法,硬著頭皮前來拜見,被輕鬆拿下。

緊接著,李遮匐得知阿史那都支被抓的消息,也舉起了白旗。

沒有大軍壓境,沒有戰場廝殺,輕輕鬆松,平叛成功,但其間種種策劃、造勢、欺騙很見功力。

平滅東突厥之亂,是一次堂堂正正的的正兵戰。

東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先後叛唐,剛剛平滅西突厥之亂的裴行儉再度出征,前後集結三十多萬唐軍,《舊唐書》稱歎“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平亂進程一波三折。

裴行儉先是率軍先後進行了朔州之戰、黑山之戰,正面對撼,擊敗突厥,勝利班師。

回師途中,叛亂死灰復燃,裴行儉再度大兵壓境,裴行儉這次並沒有複製上一次的招術,而是依靠唐朝大軍給突厥人造成心理壓力,同時施行離間計,使叛軍內部發生內訌,。一名叛軍首領殺掉了另一名叛軍首領,乖乖投降。

不戰而勝。

4

在平滅東突厥的戰事過程中,有一次戰役特別值得一提。

在裴行儉平叛之前,唐軍曾經有過平叛的嘗試,但因為糧草屢屢被劫,後勤出了問題,才功虧一簣。

裴行儉策劃了一場“釣魚行動”。

唐軍準備了三百輛假糧車,每輛車上隱藏五個精銳士兵,在老弱殘兵押運糧車,同時大部隊在不遠處跟進接應。

突厥人果然前來劫糧,老弱士兵一哄而散。當突厥人把糧車拉到安全地點時,伏兵沖出,大砍大殺,大部隊也很快趕到,全殲了這股突厥軍隊。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唐書》載,“車伏壯士五輩,齎齏陌刀、勁弩”,這場小規模戰事很可能是唐軍大殺器“陌刀”的第一次成建制使用。

也許正是陌刀驚人的殺傷力,讓突厥人留下深刻的心理陰影,從此沒有哪支突厥軍隊敢於走近糧車。

5

裴行儉不僅在兵法上造詣深厚,還精通天文、地理等“雜學”,在戰場上屢建奇功,給自己戴上了“神人”的光環。

一次是在平滅西突厥的行軍中。

當時,裴行儉所部需要穿越沙漠,遭遇沙塵暴,連嚮導也迷了路,眼瞅著一行人就陷入絕境。

裴行儉神神叨叨地說附近有有水源,還正兒八經搞了個祭祀儀式。

反唯物主義的事情發生了:沙塵暴慢慢停歇,軍士們又走了幾百步,眼前赫然就是一個水草豐美的綠洲。

另一次是在搞定東突厥的過程中。

某一天,唐軍駐紮,已經紮好了營帳,連防禦用的戰壕也挖好了,裴行儉突然下達一道命令——搬家!

中級軍官們說,都這樣了,明天再換地方吧,裴行儉固執己見,大家滿懷怨氣轉移營地到高處。

到了晚上,一場暴風雨不期而至,原來安營紮寨的地方,積水足有一丈多深,全軍上下都傻了。

裴行儉很神氣地說:“以後挺我的就對了,別問我為什麼。”

第一件事,很可能裴行儉是根據沙子以及風的濕潤程度做出的判斷,第二件事,裴行儉只是掌握了一些氣象預報知識。在普遍沒文化的環境下,封神似乎是一件不那麼困難的事情。

6

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裴行儉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時候已經60歲了,他之前在幹什麼呢?

羅列一下裴行儉擔任的職務。

長安縣縣令、西州軍分區參謀長(都督府長史)、安西軍區司令(都護)、外交部副部長(司文少卿)、中組部副部長(吏部侍郎)……

有幾個任職經歷需要特別一提。

裴行儉在擔任長安縣縣令期間,因為就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之事妄發議論,“國家憂從此始”,被貶到邊疆吃沙子。

裴行儉在擔任安西都護期間,把邊疆少數民族管得服服帖帖,但是史料並沒有詳細說明,可以想見其中有無數精彩。

還有就是裴行儉在擔任中組部副部長的時候,對於一向令人頭疼的幹部選撥工作頗有創新,上上下下一片點贊。要知道,這一向就是一個如坐針氈、到處不討好的崗位。

裴行儉還是一個書法家,和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們完全是一個檔次的。他自己就曾經說,褚遂良的書法對於筆墨等硬體要求實在太高了,真正拿起來就寫,還能寫出高水準的,也就他和虞世南兩個人罷了。

7

在組織部幹過的,對於識人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眼光,裴行儉在這方面更是爐火純青。

裴行儉在軍中提拔的將領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後來都是一方名將。

裴行儉在組織部的時候,曾經評價蘇味道和王抃兩人,預言二位今後都是做宰相的材料,後來果然如此,蘇味道還成了裴行儉的女婿。

同事把“初唐四傑”——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帶來拜見裴行儉,裴行儉看了四人之後,說,一個人要先有氣度然後有才能,這幾個人才能的確有,但都有些浮躁,少年成名,過於張揚,除了楊炯還比較成熟老練,其他幾個恐怕都沒有太好的下場。

後來,王勃溺水而死,盧照鄰投水自殺,駱賓王造反被殺,只有楊炯在小小縣令的位置上得以善終,一語成讖。

很毒的眼光。

8

裴行儉先後有兩段婚姻。

他的原配夫人姓陸,是國防部副部長(兵部侍郎)陸爽的女兒。

在陸氏去世之後,裴行儉續弦了一個少數民族血統的女子庫狄氏。這個庫狄氏是個很厲害的女人,史書上記載她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還被武則天召進皇宮當上了女官,封為華陽夫人。

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庫狄氏實際上是裴行儉和陸氏的長子裴貞隱的老婆,裴貞隱早死,裴行儉娶的是自己死了丈夫的兒媳婦!

裴行儉的神道碑上隱約有暗指,庫狄氏死後也沒有和裴行儉合葬,實在是沒臉見她的婆婆吧。

真假未知。但即使是真的,也沒啥大不了,愛情這東西,旁人說不清。

9

就在裴行儉平滅東突厥的戰事中,面對主動投降的突厥頭領,裴行儉許諾保全他們的性命。

但是,另一個姓裴的傢伙——侍中裴炎,出於妒忌,極力證明突厥頭領是走投無路才被迫投降的,和裴行儉無關。

結果,突厥首領人頭落地,裴行儉的功勞也打了折扣。

裴行儉心灰意冷,就此託病不出。

兩年後,叛亂再起,朝廷又想起了賦閑在家的裴行儉,任命他出征平叛,但裴行儉還沒有出師,就因病去世,走完了光彩的一生,享年64歲。

裴行儉從蘇定方那裡學到的李靖兵法,曾經親自編寫了四十六條經驗訣竅,涉及安置軍營、陣勢擺列、預料勝負、識別人才等方面。

武則天讓她的侄子武承嗣拿走了“裴氏兵法四十六條”,之後卻不知所蹤。

功績留存青史,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沒了。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