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魏強蜀弱,那為什麼蜀國屢屢伐魏,而魏國卻很少攻蜀呢?

西元234年, 武鄉侯、漢丞相諸葛亮在病逝在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去世之時, 蜀軍秘不發喪, 緩緩撤回漢中。 從此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 魏蜀之間再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

在天下十三州之中, 魏國獨佔九州半, 吳國佔據兩州半, 蜀國僅占一州, 而魏之人口也數倍於蜀。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 魏之國力也遠勝西蜀。 可諸葛亮去世之後, 強大的魏國並沒有主動進攻, 而是與蜀國繼續保持相持的態勢。 直到十餘年後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 姜維獨攬大權, 才開始重操舊業, 繼續北伐。 可以說, 蜀國一直都是魏國的心腹大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魏國在如此長的時間內不動干戈, 直到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才派軍隊討伐蜀國呢?筆者以為魏國之所以不伐西蜀, 其因有三。

其一, 魏國對待蜀國的基本方針是守。 從魏軍在西北的防禦體系中就可以看出, 魏國在長安以西的雍涼之地屯有重兵, 他們各自把守邊關要塞, 憑藉天險抵抗蜀軍。 在魏明帝時期曹叡曾派將軍郝昭率少量兵力把守陳倉道口。 蜀軍久攻不下, 師老兵疲, 而魏軍援兵來到, 蜀國只好撤兵。 所以, 魏國不主動攻打蜀國, 這是由其長久以來的作戰方針所決定的。

其二, 魏國內部明爭暗鬥, 權利鬥爭激烈。 西元249年,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誅殺大將軍曹爽, 魏國軍政大權落于司馬氏之手。 而此時魏國尚有不少忠義之士, 他們不甘心讓司馬氏謀朝篡位, 便相繼起兵討伐司馬氏。 王淩、毌丘儉、諸葛誕相繼起兵,

他們勾結吳國, 在淮南地區掀起干戈, 對司馬氏的統治地位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史稱”淮南三叛”。 對於司馬師、司馬昭而言, 這些叛亂者身處腹地, 他們的勢力一旦發展壯大, 忠於魏氏的門生故吏便會蜂擁而起, 對他們的威脅顯然更大。 而蜀軍只能在邊塞的崇山峻嶺中逡巡, 充其量只能算是外患, 是以魏國的統治者並不十分重視。

其三, 魏吳兩國頻繁交兵。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 魏國把戰略重心放在了東線。 西元252年, 孫權病故, 魏國趁此機會入侵吳國, 吳將丁奉在東興大敗魏軍。 次年, 吳太傅諸葛恪久攻新城不下, 被司馬師抓住機會, 大敗而回。 之後在孫峻孫琳掌權期間, 魏吳之間也多次爆發戰爭, 魏國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找蜀國的麻煩。

蜀國連年征戰,窮兵黷武的政策終於釀成惡果。西元263年,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鐘會步步為營,攻佔漢中;鄧艾神兵天降,襲取成都,蜀國滅亡。兩年後,司馬炎終於按捺不住,取而代之,魏亦亡。魏蜀兩國長達數十年的相愛相殺,終究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三國之中,沒有哪一方是真正的勝利者。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究竟誰才能算是真正的笑到最後呢?

蜀國連年征戰,窮兵黷武的政策終於釀成惡果。西元263年,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鐘會步步為營,攻佔漢中;鄧艾神兵天降,襲取成都,蜀國滅亡。兩年後,司馬炎終於按捺不住,取而代之,魏亦亡。魏蜀兩國長達數十年的相愛相殺,終究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三國之中,沒有哪一方是真正的勝利者。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究竟誰才能算是真正的笑到最後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