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腿上有這麼多關鍵地方 你知道嗎?

下肢穴位

1.環跳

“環”, 為圓形, 指臀部;“跳”, 跳躍。 因為本穴治療下肢活動方向的疾病, 所以稱為“環跳”。

【定位】在臀區, 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1/3與內2/3交點處。

【主治】腰腿痛, 下肢痿痹, 半身不遂。

2.血海

海, 百川皆歸之處。 血海者, 方其可以統血攝血也。 太陰為多血少氣之髒, 又與多氣多血之陽明為表裡, 故可以治血症見長。

【定位】在股前區, 髕底內側端上2寸, 股內側肌隆起處。

【主治】月經不調, 痛經, 崩漏, 閉經, 風疹, 濕疹, 丹毒, 股內側痛

3.膝眼

“膝”, 指膝部;“眼”, 此指凹陷處。 該穴在膝部兩側凹陷處, 所以稱為“膝眼”。

【定位】在膝部, 髕韌帶內側凹陷處的中央。

【主治】膝痛, 下肢無力。

4.委中

“委”, 意為彎曲, 這裡指膝彎部;“中”, 指中央。 “委中”位於膝關節後方、膕橫紋之中點處, 所以稱為“委中”。

【定位】在膝後區, 膕橫紋中點。

【主治】腰痛, 髖關節活動不利, 下肢痿痹, 半身不遂, 腹痛, 吐瀉, 丹毒。

5.陰陵泉

陰陵,

是人體內側高起之處。 泉, 水從窟穴而出。 穴在膝部內側高大隆起處之下方, 經氣如泉水之外流。 與陽陵泉互相對待。

【定位】在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腹痛, 腹脹, 泄瀉, 痢疾, 水腫, 黃疸, 小便不利, 遺尿, 尿失禁, 陰部痛, 痛經, 膝痛。

6.陽陵泉

穴在膝下外側, 腓骨上端, 踝突下, 孔穴甚深, 可透陰之陵泉。 本穴即《內經》所謂“陽之陵泉”也。 因簡稱“陽陵泉”。 故後人以本穴為治筋病之會穴。 凡治筋病, 先取本穴, 後取他穴。

【定位】在小腿外側, 腓骨頭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 膝臏腫痛, 腳氣, 脅肋痛, 口苦, 嘔吐, 黃疸, 小兒驚風。

7.足三裡

“足”, 指足部;“裡”, 意為寸。 因本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所以稱“足三裡”。

【定位】在小腿外側, 犢鼻(ST35)下3寸, 犢鼻(ST35)與解溪 (ST41)連線上。

【主治】胃痛, 嘔吐, 呃逆, 腹脹, 腸鳴, 泄瀉, 痢疾, 便秘, 乳癰, 腸癰, 膝脛疼痛, 腳氣, 水腫, 咳嗽, 氣喘, 虛勞贏瘦, 疳積, 完穀不化, 中風, 癱瘓, 頭暈, 失眠, 癲狂。

8.上巨虛

上, 相對於下而言。 巨, 巨大。 虛, 空虛。 巨虛, 馬名, 指穴在脛骨外緣之巨大空軟處, 並象腿之善走。 取之巨虛者舉足。

【定位】在小腿外側, 犢鼻(ST35)下6寸, 犢鼻(ST35)與解溪 (ST41)連線上。

【主治】腹痛, 腹脹, 腸鳴, 泄瀉, 痢疾, 便秘, 腸癰, 中風癱瘓, 腳氣。

9.豐隆

“豐”, 意為豐滿;“隆”, 指隆起。 該穴所在的部位, 肌肉豐滿而又隆起, 所以名以豐隆。

【定位】在小腿外側, 外踝尖上8寸, 脛骨前肌的外緣。

【主治】頭痛, 眩暈, 咳嗽, 哮喘, 痰多, 胸痛, 便秘, 癲狂, 癇證, 下肢痿痹、腫痛。

10.光明

本穴功在於目, 為本經之絡穴,

穴用能使頭腦清澈, 目見光明也, 故名“光明”。

【定位】在小腿外側, 外踝尖上5寸, 腓骨前緣。

【主治】膝痛, 下肢痿痹, 目視不明, 目痛, 夜盲, 乳脹痛。

11.三陰交

“三陰”, 指足部三條陰經(肝經、脾經、腎經);“交”, 交會。 該穴是足部三條陰經交會的地方, 所以稱“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3寸, 脛骨內側緣後際。

【主治】腹痛, 腸鳴, 腹脹, 泄瀉, 月經不調, 帶下, 陰挺, 遺精, 遺尿, 下肢痿痹, 頭痛, 眩暈, 失眠。

12.複溜

複, 通伏。 溜, 通流, 通留。 指其功能通調水道, 維護與恢復水液之正常流行。

【定位】在小腿內側, 內踝尖上2寸, 跟鍵的前緣。

【主治】水腫, 腹脹, 泄瀉, 腸鳴, 足痿, 盜汗, 自汗, 熱病汗不出。

13.解溪

“解”, 即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處;“溪”, 溪流, 此指凹陷處。 該穴位于踝關節正中、兩條大筋間凹陷處,

故稱“解溪”。

【定位】在踝區, 踝關節前面中央凹陷中, 拇長伸肌鍵與趾長伸肌鍵之間。

【主治】踝關節疼痛, 下肢痿痹, 癲拄, 頭痛, 眩暈, 腹脹, 便秘。

14.昆侖

穴在高大外踝之後方。 古人以昆侖山為最高山峰, 故取之以喻本穴為“昆侖”。 治頭痛如破最效, 即上病下取之意也。

【定位】在踝區, 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頭痛, 目眩, 項強, 鼻衄, 肩背腰腿痛, 腳跟腫痛, 難產, 癇證。

15.太溪

太, 高大與尊貴之意。 溪, 是山窪流水之溝;又指筋膜之連接處, 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 穴在內踝與跟腱間形如溪穀之處, 乃人身孔穴中之尊貴者也。

【定位】在踝區, 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咽喉幹痛, 齒痛, 耳聾, 耳鳴, 頭暈, 咳血, 氣喘, 消渴, 月經不調, 不寐, 遺精, 陽萎,小便頻數,腰背痛。

16.湧泉

“湧”,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為腎經的井穴,比喻脈氣從足底出來的情況,故名“湧泉”。

【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

【主治】頭痛,目眩,頭昏,咽喉痛,舌幹,失音,大便難,小便不利,小兒驚風,足心熱,昏厥。

17.隱白

隱,藏也。白為金色,為土所生。此為足太陰脾土之井穴,言土氣在此已經發生,而金氣亦已開始隱伏。

【定位】在足趾,大趾末節內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指寸)。

【主治】腹脹,便血,月經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18.至陰

至,到達之意。至陰,謂經脈至此已入于足少陰之經脈和通於土氣也。足太陽之脈從頭走足,至此已陽盡陰生,交入足少陰之經脈矣,故即以至陰名之。

【定位】在足趾,小趾末節外側,趾甲跟角側後方0.1寸(指寸)。

【主治】頭痛,鼻塞,鼻衄,目痛,胎位不正,難產,胞衣不下。

陽萎,小便頻數,腰背痛。

16.湧泉

“湧”,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為腎經的井穴,比喻脈氣從足底出來的情況,故名“湧泉”。

【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

【主治】頭痛,目眩,頭昏,咽喉痛,舌幹,失音,大便難,小便不利,小兒驚風,足心熱,昏厥。

17.隱白

隱,藏也。白為金色,為土所生。此為足太陰脾土之井穴,言土氣在此已經發生,而金氣亦已開始隱伏。

【定位】在足趾,大趾末節內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指寸)。

【主治】腹脹,便血,月經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18.至陰

至,到達之意。至陰,謂經脈至此已入于足少陰之經脈和通於土氣也。足太陽之脈從頭走足,至此已陽盡陰生,交入足少陰之經脈矣,故即以至陰名之。

【定位】在足趾,小趾末節外側,趾甲跟角側後方0.1寸(指寸)。

【主治】頭痛,鼻塞,鼻衄,目痛,胎位不正,難產,胞衣不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