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姚同山急流勇退,邵根夥接任中國聖牧董事長

剛剛, 中國有機奶第一大生產商中國聖牧(01432.HK)發佈公告:姚同山離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職務, 繼續擔任公司執行董事;現任聖牧董事長、公司最大單一股東邵根夥暫時代任公司首席執行官。

這也意味著, 原蒙牛首席財務官姚同山在蒙牛幹了9年, 2010年離任蒙牛後, 二次創業創辦中國第一大有機奶生產企業聖牧, 僅用4-5年時間就登陸港交所上市, 不到八年時間就急流勇退。

如今, 1956年生人的姚同山, 已經61歲了。 關於他接下來的去向, 雖然聖牧公告裡沒有詳細介紹, 但從年齡上來看, 他繼續第三次創業的幾率很小, “揮別”中國乳業、帶著榮譽和精彩記憶回老家呼和浩特養老的可能性比較大。

企業家做到什麼樣的成就才算成功?宗慶後?馬雲?王健林?似乎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 在乳業第一新媒體《食悟》看來, 姚同山在整個中國乳業就是很有成就的一個人。

蒙牛“十年奇跡”的創造者之一

蒙牛十年奇跡背後, 離不開資本的力量, 而姚同山就是幫助蒙牛整合資源、舞動資本的那個首席執行官。

翻閱姚同山的簡歷, 只有那麼短短的一頁, 但他在蒙牛做大做強過程中起的作用, 不可忽視。 姚同山於1988年畢業于天津大學, 工科碩士學位。 1989年起先後擔任了中國建設銀行內蒙古分行國際信貸部主任、內蒙古景通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財務總監等職位。

食悟君是個內蒙人, 記得1989年的時候, 整個內蒙經濟非常落後, 基本維持在吃飽的狀態。 那時候, 姚同山就已經在內蒙資本圈有豐厚履歷了, 1999年蒙牛初創的時候, 姚同山已經在金融資本圈積累了十年經驗。

與企業創始人牛根生的很多“舊部”不同,

姚同山是在2001年通過公開招聘加盟蒙牛。 他來到蒙牛後, 就幫助蒙牛實現了民營企業到中外合資企業的轉型。

具體方式是這樣的:2002年06月, 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投資者在開曼群島註冊了開曼公司。 2002年09月, 蒙牛乳業的發起人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成立了金牛公司。 同日蒙牛乳業的投資人、業務連絡人和雇員註冊成立了銀牛公司。 金牛和銀牛各以1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開曼群島公司50%的股權, 其後設立了開曼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模里西斯公司。 所投資金經模里西斯最終換取了大陸蒙牛乳業66.7%的股權, 蒙牛乳業從民營企業變為合資企業。

據蒙牛乳業《招股說明書》顯示, 蒙牛乳業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東, 分別是銀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CIC(3.4%)。 其中, 後三者分別是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和英聯投資三家外資金融機構為投資蒙牛設立的公司。

在資本的助力下, 上市後的蒙牛有了更強的發展動力, 當時的錢是非常值錢的, 投放到市場上, 也能夠激起陣陣漣漪。

比如贊助神舟五號上天、冠名超級女聲, 等等, 這些宣傳投入以及市場管道建設, 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

果然, 蒙牛創造了十年奇跡, 從伊利出來的牛根生, 硬是靠著一股闖勁, 帶領一群如狼似虎的蒙牛人, 從0到數百億, 從北方到南方, 直至趕超老大哥伊利, 並且做了四年的全國老大。

二次創業更偉大, 讓“有機奶”在中國生根發芽

一直以來, 大家都不認為中國可以做有機, 做了也發展不起來, 但是姚同山就不信, 從開始就瞄準了有機奶。

一位接近姚同山的人透露, 他當初從蒙牛出來後, 之所以創辦聖牧, 一方面是要幫助蒙牛解決奶源的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從事自己熟悉的行當。

烏蘭布和, 蒙古語的意思是紅色的公牛, 千百年來沒人能馴服這頭野公牛,這裡風沙肆虐,當地人說,夏天這個沙漠就是火焰山,沙子表面溫度超過60攝氏度,也讓很多人斷言,這裡不可能生長財富。但是姚同山卻偏偏看上了這裡,面對惡劣的環境,他不但堅持了下來,還成功實現二次創業。

最初的投資人趙全生說,“只要是姚總做的事情,就沒有讓朋友有過質疑,歷史上他的成績都是非常棒的,這次有可能對他來說是一次挑戰,但是我們堅定不移地認為他能行。”

僅用三四年,聖牧就登陸港交所IPO,這是常人想都難以想像的。

一位老蒙牛人這樣憑藉姚同山:執著、能吃苦,講誠信,說到做到。

員工給姚同山起了個代號“717”,因為他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7個小時,身上穿的是20元錢的T恤衫,吃更是沒啥講究。

在食悟君看來,姚同山除了成功實現二次創業,更重要的是他為中國乳業帶來了有機希望。誰說中國不可以做有機?有機奶不是歐洲、紐西蘭和澳洲的專利,中國有條件的地區一樣可以做到,而且品質不亞於任何進口有機奶。

烏蘭布和沙漠旁邊有水源,可以引水灌溉,用滴灌技術種植牧草。沙層下面有黃土,與沙子攪拌後,能增加土壤黏性。最重要的是,在沙漠中間建牧場,幾十公里的沙丘就是天然隔離帶,隔開了污染和病源,不用上化肥、打農藥,讓有機生產成為可能,而乾旱少雨的沙漠氣候非常適合奶牛生長。

最初,聖牧有機奶剛上市的時候,曾引來中國業界的一片質疑。其中有一位專家就打死不相信姚同山能搞出有機奶,後來這位專家去了聖牧牧場和工廠,回來後徹底相信了。

每一年,聖牧都向全國消費者和經銷商以及媒體開放,邀請一批有一批的人前往巴彥淖爾的烏蘭布和沙漠,現場參觀聖牧有機奶是怎麼誕生的。

經過聖牧這幾年的辛勤耕耘和市場培育,有機奶的消費認知逐步提升,姚同山以及聖牧人通過艱苦努力,終於滿足了人們正在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感謝姚同山,致敬姚同山,願您離任後的每一天都身體健康。

千百年來沒人能馴服這頭野公牛,這裡風沙肆虐,當地人說,夏天這個沙漠就是火焰山,沙子表面溫度超過60攝氏度,也讓很多人斷言,這裡不可能生長財富。但是姚同山卻偏偏看上了這裡,面對惡劣的環境,他不但堅持了下來,還成功實現二次創業。

最初的投資人趙全生說,“只要是姚總做的事情,就沒有讓朋友有過質疑,歷史上他的成績都是非常棒的,這次有可能對他來說是一次挑戰,但是我們堅定不移地認為他能行。”

僅用三四年,聖牧就登陸港交所IPO,這是常人想都難以想像的。

一位老蒙牛人這樣憑藉姚同山:執著、能吃苦,講誠信,說到做到。

員工給姚同山起了個代號“717”,因為他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7個小時,身上穿的是20元錢的T恤衫,吃更是沒啥講究。

在食悟君看來,姚同山除了成功實現二次創業,更重要的是他為中國乳業帶來了有機希望。誰說中國不可以做有機?有機奶不是歐洲、紐西蘭和澳洲的專利,中國有條件的地區一樣可以做到,而且品質不亞於任何進口有機奶。

烏蘭布和沙漠旁邊有水源,可以引水灌溉,用滴灌技術種植牧草。沙層下面有黃土,與沙子攪拌後,能增加土壤黏性。最重要的是,在沙漠中間建牧場,幾十公里的沙丘就是天然隔離帶,隔開了污染和病源,不用上化肥、打農藥,讓有機生產成為可能,而乾旱少雨的沙漠氣候非常適合奶牛生長。

最初,聖牧有機奶剛上市的時候,曾引來中國業界的一片質疑。其中有一位專家就打死不相信姚同山能搞出有機奶,後來這位專家去了聖牧牧場和工廠,回來後徹底相信了。

每一年,聖牧都向全國消費者和經銷商以及媒體開放,邀請一批有一批的人前往巴彥淖爾的烏蘭布和沙漠,現場參觀聖牧有機奶是怎麼誕生的。

經過聖牧這幾年的辛勤耕耘和市場培育,有機奶的消費認知逐步提升,姚同山以及聖牧人通過艱苦努力,終於滿足了人們正在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感謝姚同山,致敬姚同山,願您離任後的每一天都身體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