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小型農具企業年利潤超5000萬,全靠這10把“砍刀”

農機噴認為在快速增長的行業, 機會在企業外部, 當行業進入增長遲滯, 甚至倒退時, 就要目光向內, 要從企業內部找機會、要利潤。 普華永道在研究了700多家企業之後, 結合其70多年管理諮詢的經驗, 出了本名為《重塑增長》的書, 書中有觀點認為“無論是希望改變趨勢的收入增速, 還是面臨著近在眼前的破產窘境, 企業實現盈利型增長的唯一途徑就是成本削減, 並且是大手筆的削減”。

當然不止普華永道這樣的大公司注重成本控制, 農機行業也有成本控制高段位企業, 前幾天和國內一家農機具的老闆聊天,

說到成本控制的問題, 他現身說法, 分享了“十把砍刀”降成本的精彩案例。 這家小企業一年銷售收入2.5億元, 利潤5300萬元, 試問一下, 國內那些平時“牛B烘烘”的所謂大企業, 一年銷售幾十個億, 能有5300萬的利潤嗎?

這家企業有資格給我們上一課, 我們也十分有必要借用“十把砍刀”來幫自己企業砍成本, 以下就是這位老司機給我們分享的經驗。

“砍刀1”:砍預算

老司機說沒有預算的費用就是個無底洞, !花錢永遠比掙錢容易, 他們公司前幾年沒有預算管理, 每年年初都是讓車間和職能部門報預算, “麻袋裝土豆”, 匯總到一起就是整個工廠的預算, 但到了年底, 發現每年都是超的。

預感到行業不景氣, 於是在2016年的費用基礎上砍了30%,

且業務量不能降低。 指標分解到車間、職能部門一把手, 誰過了紅線, 誰的年度績效也砍30%。

重壓之下, 必有勇夫!最近該公司財務提交的報表上顯示, 所有部門都超額完成了任務。

“砍刀2”:砍機構

每個公司都會出現這麼個現象, 公司發展的過程中, 早年間精幹的架構和鐳射般的指向性消失殆盡, 組織機構越來越龐大, 人員越來越多, 以前一個人幹的事, 現在十個人都幹不過來, 能幹的人都走了, 留下來的指揮不動。

老司機說他們公司以前只有綜合部、財務部、技術部3個職能部門, 12個人, 10年的時間變成了10個部門:總經辦、市場部、行銷部、裝備部、技術部、質檢部、戰略部、公關部、專案部、財務部, 人員擴大了6倍, 但公司的業務量只擴大了3倍,

部門和人員明顯不合理, 比如財務人員占全體員工的10分之1, 甚至是銷售人員的2倍。

也就是是分享財富的人比創造財富的人多, 這特碼帝太不合理了!

2017年老司機提出了“組織瘦身”, 先把自己的總經辦連帶一直是老闆娘“眼中釘肉中刺”的3個美女秘書一起砍掉了。

老闆帶頭戰天鬥地, 雖然已經回不到創業時期的3個部門了, 但還是卓有成效:整編成綜合部、財務部、技術部、銷售部4個大部, 人員從65人壓縮到30人, 其餘的人不是一砍就了事的, 除了主動走人的, 其餘的人都分流到市場和生產車間了, 因為對於一個生產企業, 只有生產和銷售創造價值。

“砍刀3”:砍產能

前幾年是農機行業“供不應求”的短期時代,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產能”。

老司機的公司主營業務是旋耕機, 當時, 只要能裝配出來, 市場上就有用戶等著要, “蘿蔔快了不洗泥”, 就是品質差一點, 用戶也不找麻煩, 為了搶佔市場, 大家都在瘋狂的上產能, 老司機的公司從1條生產線增加到13條, 從年產2000台旋耕機到年產3.5萬台旋耕機、5000台播種機、1萬台秸稈還田機, 1000台犁, 產能擴大不止13倍, 現在每3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旋耕機。

老司機說, 按現在的產能, 國內1/3的旋耕機他一家就能做出來, 但沒有無限增長的市場行情, 他們公司也不可能吃獨食, 他要砍產能。

砍機構和人員容易, 但砍產能就太難了, 2017年他已經停掉了3條線, 對外租出了一條線, 最近和緬甸的人在接觸, 想把3條線整個賣給緬甸, 只保留核心業務。 儘管這個過程將非常痛苦,

也會損失很大, 但他已經下定決心。

“砍刀4”:砍產品

走的太遠, 往往忘記了出發時的目的!老司機說他們公司是旋耕機起家的, 後來跟著農機補貼政策的指揮棒走, 補貼政策重點支持什麼, 他們就生產什麼, 用的是“逆向開發”的方式, 10年時間裡還生產過兩行玉米收穫機、牽引式青貯收穫機、深松機、噴藥機、聯合播種機、打捆機、微耕機, 甚至還很冒失地進入植保無人飛機製造, 總共有150個產品進入國家農機補貼目錄, 但真正能實現量產的20個都不到。

太多的產品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費用和人力成本, 但90%的產品都沒有創造效益。 尤其所謂的新產品, 每年的鑒定推廣費用都是不小的費用, 反而是老的旋耕機、液壓翻轉犁一直是公司最掙錢的業務, 公司80%的利潤得靠這些老產品。

2017年面對市場的疲軟,老司機在公司內部明確提出“聚焦主業,業務瘦身”的口號,忍痛將玉米收穫機、微耕機、青貯收穫機、打捆機、噴藥機等業務砍了,庫存降價處理,零件儘量返回供應商,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優勢產品耕播機具。

“砍刀5”:砍庫存

老司機說,近幾年公司在學習日本的精益製造,派人去日本企業實地學習,還聘請了2位退休的日本精益專家公司坐陣指導,老司機本人也是一位元瘋狂的精益製造鐵粉。

他說前幾年行業瘋狂增長時,他並沒有太重視精益生產,但產品有點賣不動時,他才真正重視起來。精益製造認為企業存在8大不能創造價值的浪費,而這些東西在中國企業見慣不怪:生產過剩、現場等待時間、不必要的運輸、過度處理或不正確的處理、存貨過剩、不必要的移動搬運、瑕疵、員工創造力閒置等。

老司機的做法是“內外兩條腿走路,兩條腿都要硬”:對外強推訂單管理,也就是要求經銷商打預付款訂貨,只要提前打錢,經銷商就會重視,就不會胡亂要貨;對內推動零庫存計畫,一是零部件零庫存,就是組裝50台,就要50台的配件,頂多預備10%的餘量,二是成品零庫存,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經銷商的訂貨要求發出去,不允許反悔,如果經銷商真的不要貨了,預付款不退回。

當然,現實生產中永遠都不能做到零庫存,像豐田和久保田這樣的優秀企業都不可能百分百達到,但通過推廣零庫存,這家企業零配件和在制庫存比同期減少60%,管道庫存由於是經銷商在發貨前補齊剩下的貨款,所以賣不出去的都是經銷商自己的,除了幾十台樣機外,基本上做到管道零庫存。

“砍刀6”:砍供應商

老司機的工廠,一年產值2.5億元,有150多家配件供應商,平均到每年供應商連170萬都沒有,由於過於分散,沒有大的供應商願意合作,小供應商配件優莠不齊,出了品質問題,想追責時往往發現供貨廠家已經倒閉或轉行了。

從2016年開始,老司機下定決心整頓供應商管理,先是把原來管採購的人馬全部換人,其中原因你懂的。然後推行供應商管理的“13+500”原則,也就是一種配件的供應商最多不超過3家,但也不能只有一家,每一家供應商一年採購量原則上不低於500萬元,簽訂3年合作協定,給供應商吃定心丸。

最終結果是由150家變成50家,由於採購量上去了,大的零部件企業也願意與他們合作了,並且真正重視配件品質。

老司機的下一步目標是一年內再減少10家。

“砍刀7”:砍經銷商

對於生產企業來說,最終用戶不是衣食父母,經銷商才是!在行業處於下行期時經銷商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時候砍經銷商,老司機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實則不然,老司機砍經銷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老司機給市場部副總給出的砍經銷商的“五砍原則”:砍無效的、砍低效的、砍不積極的、砍不合作的、砍不專營的”。

根據這個指導原則,凡是一年訂貨額低於100萬的,目標任務沒有完成50%的,偷著銷售競爭品牌的,態度不配合,拿“豆包不當乾糧”的都砍掉,哪怕是做為“地頭蛇”的地方大經銷商,包括省代也要砍掉。

為了配合“五砍”行動,老司機還提出了管道下沉的命令,就是一級經銷商權授予縣級經銷商,把最優惠的政策給縣級,讓他們有足夠的炮彈和競爭對手死掐。

“砍刀8”:砍自製

大家都知道,蘋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高端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但蘋果公司自己不生產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富士康等全球工廠代工的。蘋果將核心的研發和銷售環節掌握在自己手裡,利潤很低的中間製造環節全部外包出去。

國內農機企業自製的情結很嚴重,大多數自製率超過50%,農機噴見過一家南方奇葩農機生產企業,自製率能達到95%,這家企業主要生產割草機、撒肥機,連割草機的橡膠輪胎都企業內部生產。

自製的最大弊端就是成本太高,市場經濟的基礎就是社會分工,老司機的工廠前幾年也是啥事都是內部搞定,一是歷史原因,二是想著要養人,但如今形勢不一樣了,河北、山東、河南、浙江的零部件產業集群實力相當強大,在這些地方採購價格往往比自己內部製造價格便宜一半,品質還更可靠。

老司機說再不變就是瓜娃子了,所以近兩年除了核心的變速箱自己生產外,其它的金屬件儘量外購,很多工序只要外部處理比內部成本低就讓外面的工廠來做,比如電渡、熱處理和噴漆等工序,下一步老司機還在考慮OEM,就是找工廠給自己代工,他說要徹底打破內部搞定的“小農思想”。

“砍刀9”:砍投資

做大做強是每個企業家最原始的衝動,由此引發了多元化經營、盲目投資、投資失敗等問題。

老司機也沒有免俗!按老司機的原話就是前幾年掙了幾個嘛幣臭錢,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在當地開發區的忽悠下接連買了三塊地,加起來500畝,買地加建新廠花了近3個億,工廠是建起來了,但自己一年2.5億的產值,根本用不了4個工廠。

建工廠還算是走正道,事實上老司機這幾年“不務正業”的事沒有少幹,比如讓人忽悠著投資新能源電動車、投資電商,甚至投資古玩收藏,但這些投資無一例外都是賠錢,並且花錢海了去了,幾年掙的錢,都沉沒到這些投資了。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可以沒有利潤,但不能沒有現金,老司機把其它投資的錢逐步收回,現在全力保工廠的現金流。

“砍刀10”:砍無效社交

為什麼把這把砍刀放在最後呢,最後也意味著份量最重!

老司機說,前幾年受諮詢公司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本人心浮氣燥,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走捷徑,為此也學一些老闆,參加了很多大學的EMBA、總裁班、歐洲遊學班,其實目的不在學習,只是聽說這些班有很多企業的老闆和高人,尤其還有政府官員。

當然通過這些活動,自己的確認識了不少朋友,但花費也不少,這些所謂的總裁班大多是一幫“裝逼”的人,要和馬雲、王健林、馬化騰等真正的高人同班何其難?另外這些班不但學費驚人,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而且這些“裝逼”的人平時事情還很多,不時搞個班級聚會、高峰論壇、沙龍啥的,有活動就得淘腰包,另外這些人還成立什麼基金、投資公司什麼的,幾年間花了幾百萬,後來發現與自己關係不大,並且也沒有讓自己的能力提高,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人一個都幫不上。

老司機決心砍無效的社交,讓自己的心態回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加強與行業內的溝通交流,學習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東西,不好高鶩遠,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農機具業務。

當然,老司機不是個像農機噴一樣,只耍嘴皮子的主,他是個實幹家,據他說用這“十把砍刀”,2017年雖然公司的銷售收入下降了3000萬,但利潤增加300萬,整體看是逆勢增長。

面對不確定性的2018年,老司機也是胸有成竹,因為他的“砍刀”已經磨得飛快了。

—— END ——

足不出戶盡知歐美農機工業發展情況

農業機械雜誌社傾力打造

《歐美農機考察輯要》

⋆2016—2017年4次歐美實地考察,5大國際農機展,30余家農機知名生產企業、經銷商及農場,多位資深行業專家深度剖析

⋆共計20萬字、500張精美圖片,全景呈現

⋆本書即日起開啟七折預售,預計發貨時間為2018年初

量大可享更多優惠

團購熱線010-64866849。

公司80%的利潤得靠這些老產品。

2017年面對市場的疲軟,老司機在公司內部明確提出“聚焦主業,業務瘦身”的口號,忍痛將玉米收穫機、微耕機、青貯收穫機、打捆機、噴藥機等業務砍了,庫存降價處理,零件儘量返回供應商,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優勢產品耕播機具。

“砍刀5”:砍庫存

老司機說,近幾年公司在學習日本的精益製造,派人去日本企業實地學習,還聘請了2位退休的日本精益專家公司坐陣指導,老司機本人也是一位元瘋狂的精益製造鐵粉。

他說前幾年行業瘋狂增長時,他並沒有太重視精益生產,但產品有點賣不動時,他才真正重視起來。精益製造認為企業存在8大不能創造價值的浪費,而這些東西在中國企業見慣不怪:生產過剩、現場等待時間、不必要的運輸、過度處理或不正確的處理、存貨過剩、不必要的移動搬運、瑕疵、員工創造力閒置等。

老司機的做法是“內外兩條腿走路,兩條腿都要硬”:對外強推訂單管理,也就是要求經銷商打預付款訂貨,只要提前打錢,經銷商就會重視,就不會胡亂要貨;對內推動零庫存計畫,一是零部件零庫存,就是組裝50台,就要50台的配件,頂多預備10%的餘量,二是成品零庫存,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經銷商的訂貨要求發出去,不允許反悔,如果經銷商真的不要貨了,預付款不退回。

當然,現實生產中永遠都不能做到零庫存,像豐田和久保田這樣的優秀企業都不可能百分百達到,但通過推廣零庫存,這家企業零配件和在制庫存比同期減少60%,管道庫存由於是經銷商在發貨前補齊剩下的貨款,所以賣不出去的都是經銷商自己的,除了幾十台樣機外,基本上做到管道零庫存。

“砍刀6”:砍供應商

老司機的工廠,一年產值2.5億元,有150多家配件供應商,平均到每年供應商連170萬都沒有,由於過於分散,沒有大的供應商願意合作,小供應商配件優莠不齊,出了品質問題,想追責時往往發現供貨廠家已經倒閉或轉行了。

從2016年開始,老司機下定決心整頓供應商管理,先是把原來管採購的人馬全部換人,其中原因你懂的。然後推行供應商管理的“13+500”原則,也就是一種配件的供應商最多不超過3家,但也不能只有一家,每一家供應商一年採購量原則上不低於500萬元,簽訂3年合作協定,給供應商吃定心丸。

最終結果是由150家變成50家,由於採購量上去了,大的零部件企業也願意與他們合作了,並且真正重視配件品質。

老司機的下一步目標是一年內再減少10家。

“砍刀7”:砍經銷商

對於生產企業來說,最終用戶不是衣食父母,經銷商才是!在行業處於下行期時經銷商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時候砍經銷商,老司機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實則不然,老司機砍經銷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老司機給市場部副總給出的砍經銷商的“五砍原則”:砍無效的、砍低效的、砍不積極的、砍不合作的、砍不專營的”。

根據這個指導原則,凡是一年訂貨額低於100萬的,目標任務沒有完成50%的,偷著銷售競爭品牌的,態度不配合,拿“豆包不當乾糧”的都砍掉,哪怕是做為“地頭蛇”的地方大經銷商,包括省代也要砍掉。

為了配合“五砍”行動,老司機還提出了管道下沉的命令,就是一級經銷商權授予縣級經銷商,把最優惠的政策給縣級,讓他們有足夠的炮彈和競爭對手死掐。

“砍刀8”:砍自製

大家都知道,蘋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高端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但蘋果公司自己不生產產品,這些產品都是富士康等全球工廠代工的。蘋果將核心的研發和銷售環節掌握在自己手裡,利潤很低的中間製造環節全部外包出去。

國內農機企業自製的情結很嚴重,大多數自製率超過50%,農機噴見過一家南方奇葩農機生產企業,自製率能達到95%,這家企業主要生產割草機、撒肥機,連割草機的橡膠輪胎都企業內部生產。

自製的最大弊端就是成本太高,市場經濟的基礎就是社會分工,老司機的工廠前幾年也是啥事都是內部搞定,一是歷史原因,二是想著要養人,但如今形勢不一樣了,河北、山東、河南、浙江的零部件產業集群實力相當強大,在這些地方採購價格往往比自己內部製造價格便宜一半,品質還更可靠。

老司機說再不變就是瓜娃子了,所以近兩年除了核心的變速箱自己生產外,其它的金屬件儘量外購,很多工序只要外部處理比內部成本低就讓外面的工廠來做,比如電渡、熱處理和噴漆等工序,下一步老司機還在考慮OEM,就是找工廠給自己代工,他說要徹底打破內部搞定的“小農思想”。

“砍刀9”:砍投資

做大做強是每個企業家最原始的衝動,由此引發了多元化經營、盲目投資、投資失敗等問題。

老司機也沒有免俗!按老司機的原話就是前幾年掙了幾個嘛幣臭錢,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在當地開發區的忽悠下接連買了三塊地,加起來500畝,買地加建新廠花了近3個億,工廠是建起來了,但自己一年2.5億的產值,根本用不了4個工廠。

建工廠還算是走正道,事實上老司機這幾年“不務正業”的事沒有少幹,比如讓人忽悠著投資新能源電動車、投資電商,甚至投資古玩收藏,但這些投資無一例外都是賠錢,並且花錢海了去了,幾年掙的錢,都沉沒到這些投資了。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可以沒有利潤,但不能沒有現金,老司機把其它投資的錢逐步收回,現在全力保工廠的現金流。

“砍刀10”:砍無效社交

為什麼把這把砍刀放在最後呢,最後也意味著份量最重!

老司機說,前幾年受諮詢公司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本人心浮氣燥,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走捷徑,為此也學一些老闆,參加了很多大學的EMBA、總裁班、歐洲遊學班,其實目的不在學習,只是聽說這些班有很多企業的老闆和高人,尤其還有政府官員。

當然通過這些活動,自己的確認識了不少朋友,但花費也不少,這些所謂的總裁班大多是一幫“裝逼”的人,要和馬雲、王健林、馬化騰等真正的高人同班何其難?另外這些班不但學費驚人,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而且這些“裝逼”的人平時事情還很多,不時搞個班級聚會、高峰論壇、沙龍啥的,有活動就得淘腰包,另外這些人還成立什麼基金、投資公司什麼的,幾年間花了幾百萬,後來發現與自己關係不大,並且也沒有讓自己的能力提高,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人一個都幫不上。

老司機決心砍無效的社交,讓自己的心態回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加強與行業內的溝通交流,學習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東西,不好高鶩遠,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農機具業務。

當然,老司機不是個像農機噴一樣,只耍嘴皮子的主,他是個實幹家,據他說用這“十把砍刀”,2017年雖然公司的銷售收入下降了3000萬,但利潤增加300萬,整體看是逆勢增長。

面對不確定性的2018年,老司機也是胸有成竹,因為他的“砍刀”已經磨得飛快了。

—— END ——

足不出戶盡知歐美農機工業發展情況

農業機械雜誌社傾力打造

《歐美農機考察輯要》

⋆2016—2017年4次歐美實地考察,5大國際農機展,30余家農機知名生產企業、經銷商及農場,多位資深行業專家深度剖析

⋆共計20萬字、500張精美圖片,全景呈現

⋆本書即日起開啟七折預售,預計發貨時間為2018年初

量大可享更多優惠

團購熱線010-6486684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